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西隧收錯錢|運輸署:服務商職員疏忽引致 事件不涉刑事 已終止主管人員職務
【有線新聞】西隧錯收隧道費事件,警方調查顯示是隧道費服務商職員疏忽,不涉及刑事成份。服務商已終止主管人員職務並採取六項措施,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三隧分階段收費第二個工作天,系統用錯舊收費表,4,700架次收多了隧道費。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另一個原因是人為的錯誤。」 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沒有一個合理原因,進入系統干預電腦。」 警方接手調查後確認,純屬隧道費服務商職員疏忽,不涉及刑事成份。負責系統的職員更新收費表時,沒有即時清除一項舊有指令,導致星期一上午十時零二分,另一名負責營運的職員為日常運作批核時,錯誤一併批核舊有指令,導致分時段收費表被舊收費表取代,錯收隧道費,一小時後才更正收費。運輸署星期三已召見隧道費服務商管理層表達強烈不滿,會安排獨立審計,檢視服務商的系統操作流程。 服務商就再次向受影響的車主致歉,已作出內部懲處,包括書面警告及終止主管人員職務,並採取六項改善措施,包括即時在系統操作關鍵流程中,加入須取得運輸署許可的雙重認證、成立內部委員會全面檢討、定期內部審查、確定人員遵守準則和程序及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監督未來臨時系統變更等,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美國眼科醫院研幹細胞療法 經培育後再移植 助手術困難病患改善視力
【有線新聞】部分眼角膜受損患者因周邊組織受損無法進行角膜移植,美國有團隊測試新療法,抽取病人健康眼睛的幹細胞,培育後再移植,可以即時改善視力。 眼角膜是靈魂之窗的最前線,一旦損傷會影響視力,嚴重的話需要做角膜移植,但有些情況,例如遭受化學物灼傷,會連角膜周邊的組織也受損,這類病人無法接受角膜移植,要長期忍受視力下降、畏光等問題。 美國麻省眼耳科醫院針對這種情況制定新的醫療方案,先在病人另一隻眼睛取出少量幹細胞,實驗室培育數星期,細胞數量增加後再移植到受損的眼睛中,不單可以改善病人視力,更可以促進細胞生長。 日前他們為5位病人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並觀察12個月,當中兩位病人視力有顯著改善,另外兩人修復到可以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手術的程度,只有一人因幹細胞培育不成功、無法進行移植。 研究將踏入第二期,團隊會為15位病人進行試驗並觀察18個月,期望將來可以為這些病人提供多一個治療選項。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甘肅地震|政府批出3,300萬賑災基金 予五機構支援甘肅、青海災民
【有線新聞】政府從賑災基金批出約3,300萬元,給予5個賑濟災民項目支援甘肅地震災民。 5間機構包括工聯會救災慈善基金、香港青聯交流基金、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慈善基金、樂施會及愛德基金會,5間機構完成賑災計劃後,須向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呈交評估報告及帳目。其他機構提出的撥款申請,政府說會從速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紅山半島|政府完成巡查 僅15間沒僭建或霸官地 當局另調查屯門蟠龍半島獨立屋
【有線新聞】政府完成巡查紅山半島獨立屋,70間涉及僭建或非法佔用政府土地。 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到紅山半島85間獨立屋巡查及搜證,發現40間涉及僭建,1間涉及非法佔用政府土地,29間同時涉及僭建及非法佔用政府土地,其餘15間未有發現違規情況。政府會向違規業主發出清拆令及飭令停止佔用土地通知,署方亦會考慮對違規者提出檢控,政府今個月亦已經到屯門蟠龍半島臨海或近斜坡獨立屋調查違規僭建情況。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四川一女染甲型禽流感亡 衞生防護中心密切監察 濕地公園赤頸鴨屍對禽流感初步陽性
【有線新聞】內地一名女子感染H5N6甲型禽流感死亡,衞生防護中心密切監察個案。 該名33歲女子居於四川省巴中市,發病前到過活禽市場,10月20日發病,兩日後入院治療,11月離世。本港已制定一系列監測及防控措施,並與世衞及相關部門緊密合作,監察最新發展。另外天水圍濕地公園一頭赤頸鴨屍體,對H5禽流感病毒初步呈陽性反應,發現屍體的泥灘已加強清潔及消毒,漁護署亦通知3公里內的雞場,暫時無發現雞隻異常死亡或者有感染症狀。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強積金|積金局:高度關注近來欺詐活動 疑有中介誘偽造文件提早取款
【有線新聞】積金局表示高度關注近日涉及強積金的涉嫌詐騙活動。 包括懷疑有附屬中介人誘使或協助強積金計劃成員使用偽造文件,申請以永久離港為由提早提取強積金,以及在未經授權情況下,將計劃成員的強積金由一個帳戶轉移至另一個等。 當局向業界發出通函,提醒中介人處理永久離港申索時必須遵守相關法定要求、適當程序和操守標準,並要求強積金受託人定期檢視及提升防範詐騙措施,以保障計劃成員的利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粉嶺高球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獎 哥球會冀古諮會加快重審歷史評級
【有線新聞】粉嶺高球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傑出獎。 香港哥爾夫球會說獲獎是一份提早的聖誕禮物,令人振奮,亦確認球會多年的努力,在推動高球活動之餘,亦為香港孕育豐富自然環境、保育獨特文化景觀。球會2018年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出重新審視球場整體歷史評級,但至今未有答覆,希望獲獎推動委員會加快審視過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寒冷天氣|收千宗平安鐘求助 長者安居協會稱上周至今約萬宗、籲主動關心長者
【有線新聞】長者安居協會接獲過千宗平安鐘求助個案。 今日截至下午3時半,協會接到1,082宗按鐘求助,56人送院,主要涉及跌倒、痛症等。協會說自上周六發出寒冷天氣警告至今,共收到約一萬宗求助,比前一個星期多約一成,送院個案亦有上升趨勢,協會已調配人手處理,提醒長者注意保暖,呼籲市民主動關心身邊長者。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夏寶龍講話|籲各界以國家、香港大局為重 勿計算小我利益 冀區議員下情上報
【有線新聞】政府總部安排視像直播夏寶龍的講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夏寶龍講話重申愛國愛港重要性,呼籲各界要以國家及香港大局為重,不要只計較小我利益。 研討會主題圍繞「愛國者治港」的新形勢、任務及要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外交部駐港署理特派員李永勝、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及多名政府高官到政總出席。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夏寶龍會上重申中央堅定不移實施一國兩制,又強調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十分重要,「他囑咐香港各界,包括不同政黨、社團、工商界,甚至香港每位市民,大家一定要以大局為重,有時不要計較小我利益,一定要以香港及國家大我為重要考慮點。」他引述夏寶龍期望港府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患,推動各界團結建設更好香港,對抗外來勢力打壓。 今次研討會亦邀請候任區議員參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專頁發文說,作為完善地區治理重要一環,區議員清楚認識「愛國者治港」下擔當的角色及社會期望,才能配合政府施政。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18區民政事務專員作為區議會未來主席,亦會與各個區議員合作,讓所有區議員能夠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及實際改善市民生活。」 有候任區議員說感受到中央重視地區工作,亦信任每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夏寶龍講話|重申堅持一國兩制 囑各界大局為重 陳國基:港人、投資者應要很放心
【有線新聞】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出席研討會並發表講話,政府總部安排視像直播,多位政府官員和候任區議員出席。 研討會由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早上9時半開始,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親身到政總出席。政府高官方面就有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等,另外亦有多名候任區議員出席。 據了解,港府早前去信全體候任區議員及將身兼區議會主席的18區民政事務專員出席今次研討會,明言是非常重要活動,務必出席。 出席研討會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夏寶龍的講話重申愛國愛港重要性,中央會繼續堅持實施一國兩制,「他講話中重申愛國愛港精神重要性,他重申中央對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方針是堅決不移、不會改變,這一點非常重要,我覺得香港居民及外國投資者亦應該要很放心。他囑咐香港各界包括不同政黨、社團、工商界,甚至香港每位市民,一定大家要以大局為重,有時不要計算小我利益,一定要以香港及國家大我為重要考慮點。」 他又引述夏寶龍提到區議會是基層治理重要組成部分,在新選制下產生的區議員都是愛國者,要盡力服務好市民,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又期望港府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患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黎智英案|指定法官裁定沒逾時檢控 稱持續罪行由最終日起計算 押下月再訊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3名指定法官裁定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未有逾時檢控,法庭具有司法管轄權審理。 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裁判法院。在庭上犯人欄,他不時望向旁聽家屬,用手勢和口形溝通,被懲教人員阻止。 辯方就串謀煽動罪的逾時檢控爭議在於控罪日期由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檢控時效半年,黎智英2021年12月28日才被帶上法庭,無論用哪一日起計都是超出期限。 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一致拒絕辯方申請,判詞接納控方說串謀煽動屬於持續罪行,時限應由串謀的最終日期,即2021年6月24日開始計算半年。而法庭12月14日收到控方信件,提出加控串謀煽動罪,相當於「開始檢控」,沒有超時,當時辯方亦沒反對加控,因此裁判官才會批准新增控罪。裁定串謀煽動罪未有喪失檢控時效,法庭具有司法管轄權審理。 案件押後至下月2日續審,法庭會正式聽取黎智英答辯。
- 有線新聞
- 2023年12月22日
甘肅地震|重災區災民重返家園 睹頽垣敗瓦感傷:不能住人了 料難修葺寧拆卸重建
【有線新聞】甘肅地震重災區積石山鎮,災民陸續重返家園了解損毀情況,有災民面對頽垣敗瓦都很傷感,幸好家人在地震中安然無恙,決定稍後整幢樓拆卸重建,重新出發。 「上面的貨、那邊的飲料,它就全部都被搖下來了。這個店開起來就十五萬塊錢,這些賣下來就能賣個三、五萬錢吧,虧七八萬、十萬錢這次。」馬先生這裏下舖上居,房子十多年前花五十萬興建,地震後損毀嚴重。「這個牆口子也開了,就搖開、被扯開了,這還有個縫子,你看,就(裂)開了,不能住人了現在。」樓上睡房位置都一片頽垣。馬先生:「這邊的東西我放著,都砸碎的砸碎了、爛掉的爛掉了。本來是堆得好好的,東西整頓的好好的,一把就搖下來,東西就砸碎了,我們當時在睡覺。」 這個位置原本是馬先生與太太同睡,另一間房是三名子女的睡房,地震一刻,他帶同三名子女從這邊離開。「(逃生後我們)就在外面烤火,就這樣,也沒辦法,咱們凍得很。(現在)我們兩口子,搭了個帳篷在外面住,孩子去親戚家住,親戚家的房子沒搖,搖得不厲害、還能住人。」 「活了42歲、自己建了房子,就垮下來、這樣子沒了現在,心情不好得很,感受不好的很現在。」他相信修葺更難,決定之後整幢拆卸,再找地方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