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i-cable
- 2022年02月12日
美國據報計劃於所羅門群島重設大使館
【有線新聞】美國計劃在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重設大使館,抗衡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 國務卿布林肯轉到斐濟繼續太平洋訪問。他表示美國計劃重設關閉近30年的駐所羅門群島大使館,指美國加強與當地的政治、經濟、商業關係具戰略利益,符合新公布的印太戰略報告,抗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報道指,華府會斥資1,240萬美元租借地方,不會立即興建新大使館,初期規模較小,僅兩名美國員工和五名當地人員。 所羅門群島2019年與台灣斷交,改與北京建交。
- i-cable
- 2022年02月12日
華府印太戰略報告關注中方挑戰
【有線新聞】華府公布新一份印太戰略報告,表明關注來自中方的挑戰,將會重建美國在印太的地位,加強與區內外夥伴合作,維護台海和平,塑造當區戰略環境。 拜登政府上台後首份區域戰略報告是這份19頁長的印太戰略報告,明言會重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加強美國在區內每個角落的地位及承諾。 報告提及,北京政府正結合經濟、外交、軍事及科技能力,在印太地區發展勢力範圍,以尋求中國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國家;而華府的目標不是要改變中方,而是塑造當區戰略環境,加強美國在區內每個角落的地位及承諾;將會重點與印太區內,以及歐洲、大西洋區夥伴加強合作,認為美國及盟友未來十年的努力將決定中國能否改變,過往有利於印太以至全球的規範。 報告點名提到,台灣是其中一個合作夥伴,會確保台灣人民能按自身意願,決定台灣的將來。華府會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包括加強台灣防衛能力,並重申這些舉措均符合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關係法。 報告又指,美國將擴大區內部署,捍衛美方利益,防止盟友及夥伴受到軍事侵略,並提升在太空、網絡方面的能力。美國亦會加派海岸防衛隊艦艇到區內,加強與東南亞等國合作。 有官員透露,華府意識到改變中國的能力有限,唯有尋求營造
- i-cable
- 2022年02月12日
英國首相約翰遜收到倫敦警方發出的「派對門」調查問卷
【有線新聞】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內超過50人,收到倫敦警方發出有關「派對門」的調查問卷,有7日時間回覆。若警方認定回應並非合理辯解,受查人有可能被罰款。不過警方相信未必人人都是罰款收場。 約翰遜早前就政府內部的「派對門」調查報告致歉後,就要面對倫敦警方的調查。首相府指,約翰遜周五晚收到警方就「派對門」發出的調查問卷,會按要求回應。約翰遜和另外50多名收到問卷的人有7日時間回應。 警方指,問卷問及參與派對情況,強調和當面接受警方問話有同等法律地位,受查人必須如實、詳細回覆。傳媒報道,約翰遜沒用公帑尋求法律意見。若警方認為回覆並非合理辯解,有可能要求和相關人士面談,之後會決定是否罰款處理。保守黨前黨魁施志安認為,若約翰遜被處以罰款,要保住相位更加困難。 倫敦警方正調查10多個過去兩年封城和限聚期間,在首相府或政府部門舉行過的活動;包括約翰遜前年5月和約一百名官員在首相府花園舉行的「自帶酒水」派對;和一個月後在首相府內閣會議室慶祝他生日的活動;還有前年11月中,約翰遜夫婦和首相府員工在唐寧街11號住所單位聚會。據報約翰遜會以單位是「工作地點」辯解,沒違反當時防疫規定。早前政府內部調查認同單位是可
- i-cable
- 2022年02月12日
加拿大法院頒令禁止示威者堵塞美加跨境大橋
【有線新聞】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緊急狀態,應對連日反防疫示威。法院頒令禁止示威者,堵塞美加跨境大橋。 禁制令當地周五晚上7時生效後,仍有約200名示威者,在連接安大略省溫莎和美國底特律的大使橋抗議。部分人揮舞國旗和燃放煙花。 法官說,示威者對自由的要求直接剝奪社會上許多其他人的自由。安大略省省長說,渥太華被圍困兩星期,形容是非法佔領,不再是示威,明確將民眾封鎖和阻礙交通的行為定義為非法,最高可判囚1年和罰款10萬加幣。 總理杜魯多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承諾採取一切行動處理,但不會動用軍力。
- i-cable
- 2022年02月12日
日本政府考慮逐步放寬外國人入境
【有線新聞】日本考慮將逐步放寬外國人入境。 日本的封關政策將於月底屆滿。首相岸田文雄說會因應疫情發展,並研究外地重開邊境的做法,考慮逐步放寬封鎖限制;在封關期間,外國人入境日本必須有特殊理由向當局申請。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當局考慮今個月中開始,先放寬讓商務旅客及快將畢業的留學生入境,初期每日限額一千人,預料未來一星期會公布詳情。
- i-cable
- 2022年02月12日
譚德塞:如年中全球七成人口已打針 疫情大流行可望年底終結
【有線新聞】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說,若今年年中全球七成人口已接種新型肺炎疫苗,疫情大流行或於年底終結。 譚德塞出訪南非巡視當地生物製藥公司,他預計疫情大流行可望於年底真正終結,但大前提是六、七月全球七成人口已打針。他認為目前有迫切需要增加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本土疫苗生產,非洲目前只11%人口接種疫苗,是全球接種率最低的地區,必須將接種率提升六倍才能達致目標。 根據紐約時報數據統計,全球近63%人口、即48億人至少打了一劑疫苗。
- i-cable
- 2022年02月11日
殖民火星新進展 SpaceX「星艦」軌道級飛行測試 或可年內進行
【有線新聞】SpaceX行政總裁馬斯克在美國舉行發布會,報告殖民火星技術的最新進展,最關鍵的巨型載人飛船「星艦」有望在今年內進行軌道級飛行測試。 馬斯克2002年創立SpaceX,當時他的初衷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令人類可以殖民火星,20年來不忘初心,周四舉行大型發布會親自講解最新發展。 殖民火星的運載系統分兩部分,由頂部的載人太空船「星艦」配上巨大的一級推進火箭,組合之後總高度達119米,比歷來的運載火箭更加高。如何將星艦放上推進火箭?之前測試是靠傳統吊臂,但馬斯克在會上展示專屬的機械臂已經完成,和發射塔連成一體,可以將星艦放上推進火箭。無論是星艦或推進火箭也會配上多個「猛禽」火箭引擎,現時發展至第二代、動力更大,但零件反而更精簡,已經進行靜態點火測試,只要得到美國當局的環評許可,星艦系統有望今年內挑戰軌道級飛行測試。 殖民火星和一般火星任務的分別,在於運送人才和物資要連續不斷。馬斯克的最終目標是每6至8小時發射一次星艦,每次載重150噸,包括100名乘客及大量物資,每次發射成本降低至數百萬美元。如果具備這程度的補給線,人類在火星建立殖民據點不再是天方夜譚。
- i-cable
- 2022年02月11日
美澳日印外長舉行四方安全對話
【有線新聞】美國、澳洲、日本和印度在墨爾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結束。四國承諾加強合作,確保印太及其他地區的國家,可在不受脅迫下選擇自己的道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我們努力捍衛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所威脅的核心原則,是因為這些原則對維持穩定十分重要,在這地區內以至世界各地亦如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澳洲外長佩恩、日本外相林芳正、印度外長蘇傑生會談後指,四國將攜手應對網絡安全及反恐,包括勒索軟件攻擊及協作打擊非法捕魚。四人又討論到區內人道及災難援助。 布林肯早前在另一場會談被問及與中國衝突是否無可避免,他表示沒有事是必然發生,重申各國關注中國在區內的行動愈來愈具挑釁性,但指對話是為了捍衛共同價值觀,而非對抗中國。 在北京,外交部批評美日印澳拼凑的所謂四邊機制,實質上是遏制圍堵中國,維護美國霸權的工具,人為挑動對立,破壞國際團結合作;呼籲改正集團對抗和地緣博弈的錯誤做法,推動地區和平穩定;又反駁布林肯指中方行為挑釁的說法是老調重彈的政治謊言,目的是抹黑和遏制中國發展,中方堅決反對。
- i-cable
- 2022年02月11日
澳洲樹熊數量大減被政府列為瀕危物種
【有線新聞】澳洲國寶樹熊近年數量大減。聯邦政府宣布將樹熊列為瀕危物種,提升牠們保育地位。 經歷過嚴重山火,被奪去數以萬條性命;還有乾旱、伐林、城市擴張大幅削減棲息地,加上爆發衣原體群體感染,可能導致不育、甚至死亡;澳洲國寶樹熊近年生存空間愈縮愈窄。 一個獨立的政府諮詢機構估計,只棲身於澳洲東部的樹熊總數,由2001年的18.5萬隻大跌一半到去年的9.2萬隻。環境部長萊伊最新宣布,將樹熊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在新南威爾士州、首都領地和昆士蘭這些主要棲息地,提升樹熊的保育地位。 列入這名單的物種,當局會為其提供額外保護。在法例下,推行發展項目時,必須要評估會否對物種構成重大影響。 樹熊在10多年間由「清白之身」,到2012年首次被列入易危物種名單,至今更提升至瀕危名單。保育團體歡迎政府決定,但認為不足以阻止樹熊步向滅絕,除非實施嚴厲環境法例,又警告至到2050年樹熊可能完全絕跡。 聯邦政府上月宣布會撥款5000萬澳元,用作保樹熊育和修復棲息地,正尋求與各州就全國性樹熊保育計劃達成協議,包括列出樹熊面臨主要威脅,以及防止其滅絕所需行動。
- i-cable
- 2022年02月11日
英國倫敦警察廳廳長辭職
【有線新聞】英國倫敦警察廳廳長在連串醜聞下辭職。 迪克是首名女性領導倫敦警察廳。她周四發聲明,指跟倫敦市長簡世德聯絡,對方對她的領導失去信心,別無選擇下、決定辭職。她承認近期處理部分案件損害公眾對警隊的信心,需要花很多功夫重建信任。 英國監警機構上星期發表報告,指警察內部存在厭惡女性、種族主義的文化,部分警員涉及發出歧視訊息。
- i-cable
- 2022年02月11日
秘魯巴士墮谷釀嚴重傷亡
【有線新聞】秘魯一輛巴士跌落100米深的山谷,最少20死、33人受傷。 巴士滾了多個圈,殘骸散落一地。附近居民到場協助,將傷者送院。現場在北部拉利伯塔德省。該輛巴士駛到一段鄉村公路時突然失控,跌落100米深山谷。初步指涉事地區路況不佳,亦不排除司機操作不當,導致汽車失控。
- i-cable
- 2022年02月11日
新書:特朗普稱仍與金正恩聯絡
【有線新聞】一本即將出版的新書透露,特朗普稱卸任美國總統後,仍與北韓領袖金正恩保持聯絡。 《紐約時報》白宮記者哈伯曼在即將出版的新書《自信的人》披露,特朗普卸任後向幕僚表示仍與金正恩接觸。哈伯曼指特朗普重視與金正恩的關係,但無法證實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華盛頓郵報》報道,國家檔案館已取回15箱由白宮搬至特朗普位於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的文件。報道稱,當中包括金正恩寫給特朗普的信件,亦有寫明機密國會委員會會調查他是否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