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轉一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8日
世界轉一圈|超級電腦生成中子星結合模擬 8萬處理器「不眠不休」運算揭黑洞形成
【有線新聞】中子星雙星體系的結合是天文和宇宙學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亦與重力波的產生有關。 德國的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即愛因斯坦研究所聯同當地多家機構及日本的理化學研究所,以曾是全球最強的「富岳」超級電腦生成了中子星結合的模擬,整個結果雖只有1.5秒左右,但已歷來最長時間及最複雜。 畫面中所展示大約是60分之1的速度,左右分別是離遠和拉近看的結合過程。右半畫面中央位置看到的洞便是中子星結合形成的黑洞,藍色和綠色分別用作顯示附近殘留物質的密度,上下大致形成柱狀紫色線的是磁流,並以綠色箭頭標示方向。 驟眼看可能會認為畫面很單調,但整整花了1億多小時的中央處理器計算時間,不同時間保持最少約2萬個至最多8萬個處理器「不眠不休」地運算,涉及相對論、磁流體力學等多個物理學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1日
世界轉一圈|土庫曼天然氣燃燒坑「地獄之門」 燃燒半世紀後減弱
【有線新聞】土庫曼卡拉庫姆沙漠的達瓦札天然氣燃燒坑有「地獄之門」之稱,官方則命名為「卡拉庫姆之光」,大火燃燒逾半個世紀,最近有減弱跡象。 「地獄之門」是如何「打開」有不同說法,包括傳言上世紀70年代蘇聯科學家在沙漠鑽探石油期間發現天然氣層,地面突然下陷,鑽探工具墮入地底,天然氣一湧而出,無法阻止。為防有毒氣體洩漏,團隊決定點火燃燒,誤以為數天便會燒完,結果如大家所見。 有專家估計大坑座落在一塊巨形石油氣田之上,橫跨土庫曼及烏茲別克。「地獄之門」大火看來似乎燒之不盡,火光全盛時,數公里外仍清楚看到,成為土庫曼著名景點。2013年,探險家科羅尼斯穿上保護衣,成為首位踏足火坑底部的人,在泥土樣本中發現能夠抵受極高溫的細菌。火光雖然漂亮,但不停洩漏天然氣和燃燒亦損害環境。有組織推算,「地獄之門」於2022年洩漏超過400萬噸甲烷,相當於排碳4億噸的影響,英國一年的總排放量亦及不上。 土庫曼政府同年下令撲滅「地獄之火」,唯有「釜底抽薪」。土庫曼國有天然氣公司,其後多年來在火坑周圍鑽探天然氣井收集甲烷,讓「地獄之火」失去燃料,公司相信已成功抽走了燃料,「地獄之火」現時僅餘火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4日
世界轉一圈|研究指老鼠天生懂急救 拉舌頭、吹氣救昏迷同伴 成功率高達八成
【有線新聞】假如你遇到失去意識、沒有心跳的患者,要幫助他脫離危險,及時施行心肺復甦至關重要。但原來不只人類會急救,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科學家無意中發現,當老鼠見到同伴昏迷,就會進行「鼠工呼吸」,希望喚醒另一隻老鼠。 實驗中超過一半老鼠會主動接近失去意識的其他老鼠,它們會先用手拍一拍,再嗅一嗅和梳理毛髮,甚至會拉出對方的舌頭,避免呼吸道阻塞,然後再吹氣,每一步都與人類的急救很相似,最終生存成功率高達八成。 研究團隊相信這是老鼠天生的本能,是由大腦釋放催產素驅動,又稱為「愛的荷爾蒙」,有抗抑鬱作用,幫助減輕壓力及緩和痛楚,在性行為和生產時分泌。 實驗又證明,老鼠面對較熟悉的同伴時會分泌較高的催產素,亦證明刺激產生這種荷爾蒙的神經元,可以為老鼠區分關係生疏。有神經科學生物專家則指,由於野生老鼠許多時都向人類隱藏,加上通常不是一大群棲息,所以難以觀察牠們是否會「急救」同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7日
世界轉一圈|現代戰機對決變高科技「捉迷藏」 雷達技術成制勝關鍵
【有線新聞】飛機投入戰場後,空中格鬥成為奪取制空權關鍵。 由兩次世界大戰到進入導彈時代,技術和空戰策略不斷改進,作戰距離亦增加。現代戰機對決成為高科技「捉迷藏」,而雷達技術就成為關鍵,透過發射電磁波,再由物體表面反射分析計算出方位、距離及速度等不同數據。 二次大戰起已發展初期的地面及機載雷達偵測、追蹤敵機以協助攔截,但當時一般偵測距離只有數十至過百公里。現代空戰的機載雷達已可在遠達400公里外搜尋目標,更可以利用先進導彈進行超視距作戰,在超出目測範圍預早攻撃目標。 在早前印巴衝突期間,巴基斯坦空軍聲稱利用中國製殲-10C猛龍戰機擊落數架印度陣風式戰機,是陣風首次被擊落。分析認為殲-10C除了雷達性能較佳,巴基斯坦同時利用中國研製的霹靂-15E超視距導彈亦是關鍵之一。導彈屬於對外出口型號,射程約145公里,中國自用的型號據報更達300公里。印度戰機則是採用法國的雲母導彈,雖亦屬超視距導彈,但射程僅80公里。如數據無誤,顯然優勢在巴基斯坦一方。 隨著導彈和雷達技術均與日俱增,戰機已由「格鬥士」變成「狙擊手」。再加上降低被探測的隱身技術,包括改良氣動外形及改變表面物料反射電磁波的特性,戰機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世界轉一圈|日本研發出革命性超分子塑膠 藉海水生物降解 冀助解決海洋污染問題
【有線新聞】日常生活用的塑膠,包括膠袋、飲管、膠樽等,年產量達到4億噸以上,但只有9%能夠有效回收。 東京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共同研發出革命性超分子塑膠,有望解決塑膠過量的問題。超分子塑膠的透明度高,硬度亦比常用的塑膠高,相當於盛載一般飲品的聚丙烯塑膠樽,超分子塑膠更具有阻燃性及高耐用性,易於加熱處理及改變形狀。 最大特色是可分解,由海水溶解後再透過生物降解,或埋在土壤中10天左右便會完全分解,更可為土壤帶來養分。生產超分子塑膠過程,是先用相分離法,在水中混合兩種離子單體,包括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六偏磷酸鈉及尿液中含有的硫酸胍,形成交叉鏈接。混合物分為水相和凝聚相,乾透後的凝聚相,便是玻璃狀超分子塑膠。 鹽是結合和分解的關鍵,超分子塑膠浸入鹽水後,分子之間的鏈接斷裂,大約8小時後就會恢復成原料。超分子塑膠若要大規模應用,仍要克服製作成本和基礎設施等,但專家認為有助解決全球海洋污染問題,對技術前景抱樂觀態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3日
世界轉一圈|雞蛋打橫落地跌唔爛?MIT實驗揭真相
【有線新聞】雞蛋的殼很脆弱,但掉地上也不一定會完全毀爛。一項研究找出了關鍵,麻省理工研究生的五人小組用了超過二百隻雞蛋進行實驗,發現當雞蛋直立掉下來,不論是較尖或較鈍一面向下,只是僅僅8毫米的高度,就已經有超過一半的雞蛋出現裂紋,甚至碎裂;但如橫向掉下來,在8毫米高度只有少於一成出現裂紋,部分還會反彈,9或10毫米高時則多一些雞蛋受損,但都遠勝直立掉下來的結果。 團隊又進行靜態壓力測試,分別在直立和橫向擠壓雞蛋,雖然都是最多只能承受約46牛頓靜態壓力,即有相同的剛度,在直立情況下,裂紋通常是在較尖的一方出現,即使雞蛋倒轉了也一樣;但如雞蛋是橫向受壓,碎裂前會有較大幅度變形,顯示橫向面相對較有韌性。 材料力學和物理中,物質特性並不能單以「軟」、「硬」定論,分別有強度、韌性、塑性等多種不同概念,在不同受壓情況下有不同變化,所以雞蛋易不易碎裂,直立還是橫向「較好」亦要按情況而定。這次實驗結論是橫向掉下來能吸收更多能量,雞蛋便相對不易碎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6日
世界轉一圈|俄烏無人機大戰升級 「見證者136」低成本消耗防空能力 每周千架狂轟基輔
【有線新聞】俄羅斯大舉入侵烏克蘭後,雙方在資源有限之下投入大量無人機作戰,成為一場打破傳統的戰爭。 俄羅斯多次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勢,主力之一是伊朗研製的見證者136型無人機,用螺旋槳驅動,不需要人手實時操作,只要輸入座標,便可遠距離密集攻擊地面目標。時速達185公里,作戰半徑超過2,000公里,由俄羅斯深入烏克蘭首都基輔綽綽有餘。 無人機的頭錐據報是可達50公斤重的彈頭,最終向目標發動自殺式襲擊。無人機戰術的重點並非大規模破壞,而是消耗對方的防空能力,見證者無人機的本地生產造價估計可能只要約2萬美元,以地對空導彈攔截即使一擊必中,相對已消耗了數十萬美元成本。 有美國智庫推算,俄羅斯為了壓倒烏克蘭防空能力,由2024年每星期平均投放130架次無人機,到2025年4月增加至每星期平均1,100架次。 俄烏雙方亦「民轉軍用」,以民間普及的FPV,即是指第一視角航拍機,偵測、監測敵方,更可加裝彈藥或炸藥,作出精準攻擊,取代火炮支援。即使是藏身戰壕的士兵,甚至坦克或裝甲,無人機都有能力深入敵陣發動攻擊。隨著簡單入手的FPV及各種無人機陸續參戰,雙方亦構思新的防禦戰術應對,包括攜帶無人機干擾器、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9日
世界轉一圈|南非設八哥犬收容中心 17年收養逾2,500隻 創辨人年花近29萬港元救治
【有線新聞】南非一個動物救援中心專門接收八哥犬,創辨Pug Rescue的謝麗爾每星期走訪全國各地接收被遺棄的八哥,謝麗爾對牠們一見鍾情,得知許多八哥因為健康問題被棄養,於是為牠們開設收容中心。 Pug Rescue創辨人謝麗爾:「有些剛來的時候狀況非常差,最近剛收到一隻,身上有多處被咬傷多時,有隻腳要截肢。」2008年開業至今共收養超過2,500多隻八哥犬,現時仍收留了200多隻,即使有自家獸醫診所,謝麗爾表示現時每年仍花近38,000美元,即約接近290,000港元於狗狗醫療費用上。謝麗爾:「我們非常幸運,我們救援中心內有自己的獸醫診所,該診所已在獸醫委員會註冊,這為我們節省了很多錢。」 研究指八哥犬最初是在宋代培育,後來再傳到歐洲,特色是頭骨短寬、扁臉眼凸及捲尾等。但部分特徵及基因特質亦成為了八哥的嚴重健康問題,包括尾椎骨末端畸形導致捲尾,尾巴緊貼在骨盆背側,皮膚皺褶容易破損引致細菌感染;而臉骨扁平、呼吸道發育不全、呼吸困難導致腦部缺氧,增加患上癲癇等腦疾風險;眼凸就令八哥容易患角膜炎、乾眼症等,長遠或導致失明。 Pug Rescue護理員Mduduzi Nkonzo:「大家的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2日
世界轉一圈|研究指內耳前庭受損患者 易受噪音加動態畫面影響失平衡
【有線新聞】人除了用身體肌肉、眼睛和手腳關節協助平衡之外,還需要耳朵幫忙,其中內耳有協助身體平衡的前庭系統,一般會感知位置、方向和移動狀態。不過當前庭受損,不少人會耳水不平衡,甚至頭暈眼花。 美國紐約大學最近研究發現,除了頻繁閃光和旋轉圖像等過多視覺刺激外,部分聲音亦會干擾平衡。率領今次研究的物理治療學副教授萊貝特茲克伊,邀請單邊前庭功能低下的病人與普通人分組實驗。這61人踩上踏板,戴虛擬實境裝置,置身虛擬的紐約地鐵月台,研究團隊設置靜態和動態畫面,交替配以靜音、白噪音或真實錄製的月台環境聲音測試,觀察他們的移動方向和速度。 結果發現患者聽到聲音時,頭部和身體擺動較沒有聲音時強烈,若真實噪音配以動態畫面,頭部和身體會向多個方向搖動,擺動平均速度最快,普通人的反應相對較少,論證單邊前庭系統受損的人看到四周環境移動時,可能會因為同時聽到噪音而失衡。 目前這些患者主要接受針對眼部、頭部等復康訓練,提升身體協調和平衡力。萊貝特茲克伊認為實驗反映治療時需要加入聲音元素,更貼近現實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英航太公司將發射實驗艙 研太空培育高純度鑽石
【有線新聞】英國航太科技公司Space Forge專門研究微重力環境,它們過去提出在地球軌道上建立工廠,製造出地球生產不到的材料。公司即將發射實驗艙,率先嘗試在外太空以磊晶外延的方式生產高質鑽石。 Space Forge研究經理蒙特羅:「我們確是在太空中製造鑽石,在沒有重力和大氣的條件下是製造鑽石的絕佳環境。」深藏地底的鑽石是地球上最堅硬的天然物質,物理性質卓越,傳熱性高,不同種類的鑽石分別可以用作半導體或絕緣體,作為高質散熱器或傳熱材料。 公司表示太空真空環境可避免大氣雜質污染,令太空生產的鑽石可達致高純度,並提高應用性能。在微重環境,雖然磊晶外延過程相對地球緩慢,但就容許到更大、更完美的晶體結構。除了鑽石,「太空鑄造」技術還可以改良更多不同的晶體,由金屬至生物蛋白,有望促進多種技術和醫學領域發展。蒙特羅:「我們在太空製造鑽石的方法很簡單,有個叫化學氣相沉積室的裝備,有如一個奇幻的微波爐,放入氫和甲烷兩種材料便可。」 「微波爐」的高溫產生大量電漿後,碳原子便會好像在立體打印機中般一層一層構建鑽石。蒙特羅:「就像用碳原子當作磚塊,最終形成非常高品質的鑽石。」最後一步是以公司研發的可重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9日
世界轉一圈|美加墨合辦2026世界盃 研究指極端高溫危及球員健康 3場館UTCI或達49.5度
【有線新聞】國際足協2026年世界盃決賽周,將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聯合主辦,亦是史上首次三國合辦。賽事分布在16個城市舉行,其中5個是用室內場館,按慣例將賽程編排在夏季。 歐洲多間學府和機構的氣象和模型專家,在《科學報告》期刊發表研究,警告這次世界盃的氣候情況可能危及球員健康,引發中暑及嚴重脫水。 國際足協目前採用的暑熱壓力指數WBGT,亦即濕球黑球溫度、綜合量度氣溫、濕度和輻射熱,推論出對人體影響的指標,但研究質疑這個方式低估了體育運動的熱壓力程度,認為還要加入代謝產熱及運動影響空氣相對流速等因素考慮,主張改以更近代提出的通用熱氣候指數UTCI評估。 他們模擬了16個球場7月的平均氣候數據,在生理上造成的熱度感受,結果顯示如球員進行劇烈運動並符合UTCI模型的設限下,其中10個球場都有引發極高熱壓力的風險,即UTCI高於攝氏46度,雖並非指實際可量度出的溫度,但正是類比反映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人對氣溫的感受。 得州達拉斯和休斯敦,還有墨西哥蒙特雷三處的室外場館,下午2時至5時的UTCI估計將達到被界定為不可補償熱壓力的49.5度,即指人體已無法不借助外力冷卻去維持核心體溫,如球員在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12日
世界轉一圈|「海洋普查」兩年發現逾800新物種 科研潛艇設高科技儀器加快分辨
【有線新聞】海洋是全球超過八成物種的家,為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海洋的認知,國際探索計劃「海洋普查」與全球400多個科研機構、800多位科學家,過去兩年分別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考察十次,記錄超過800個新物種,包括新品種鯊魚、珊瑚以及龍蝦等。 研究人員用小型潛艇潛入海底,從海床抽取泥土以及生物樣本,又在狹窄的海底岩洞採集樣本記錄。鑑定新物種過程冗長緩慢,為了加快分辨,「海洋普查」的科研潛艇配備激光掃描、人工智能辨識、DNA排序等設備,可作即時分析。採集回來的樣本就會送到實驗室拍照詳細紀錄,又用顯微鏡分析特徵。 考察團隊近日首次在南極附近的南桑威奇群島考察35日,位處兩個地殼板塊中間,當地水底地形獨特,有深淵海溝水底火山等多種海洋生態居所,但亦較難考察。研究團隊採用遙控潛水器在水底探測採樣,務求在物種消失前加緊記錄。海洋普查首席研究員泰勒:「收集新物種至發表論文平均需時13 年,就現時海洋環境面對的威脅而言,我們不能等那麼久。」 探索計劃期望在十年內在太平洋、印度洋等再發掘10萬個新物種,令全球生物資料庫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