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以哈戰爭|特朗普指以色列同意停火60天條件 冀哈馬斯接受協議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以色列已同意加沙停火60天的協議條款。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稱,華府與以色列代表就加沙局勢展開漫長和富有成效的會談,以色列同意落實達成60天停火所需的條件,期間美方將與各方合作以結束戰事。又指卡塔爾及埃及一直致力推動和平,兩國將交代最終方案。特朗普稱為了中東利益,期望哈馬斯接受協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馬克龍與普京近三年首次通話 商烏克蘭、中東局勢
【有線新聞】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相隔近三年首次通電話,商討烏克蘭及中東局勢。 愛麗舍宮稱,兩人通話兩個多小時,馬克龍呼籲俄羅斯和烏克蘭盡快達成停火協議並啟動談判。克里姆林宮則表示,普京指出烏克蘭衝突是西方國家政策的直接後果,批評西方持續軍援烏克蘭是延續戰事的策略,任何潛在的和平協議都必須是全面、長期,需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至於中東局勢,兩人支持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計劃引發的危機,強調必須尊重伊朗和平發展核能的權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美車禍年奪4萬性命 議員推女性假人撞擊測試
【有線新聞】美國每年多達4萬人死於車禍,汽車撞擊測試成為重要的安全保障,但過去測試用的假人主要只模擬男性身體,有國會議員則推動引入女性假人作測試。 現時美國汽車撞擊測試使用的假人是1978年研發後沿用至今的Hybrid III,模擬原型是一名1.75米、77公斤的男性。模擬女性時則只是縮小男性假人,以橡膠外套來模擬乳房,主要更只在乘客座位或後座測試,完全不符合美國有車牌的女士人數多於男士的現實狀況。一些關注車禍的團體及兩黨國會議員近年則提倡立法為撞擊測試引入專用的女性假人,以進一步保障女司機的安全。有議員相信如引入新測試標準每年可望拯救數以千計性命,預防嚴重受傷的效果亦會改善。 研發Hybrid III的公司已推出新的THOR-50M男性假人及THOR-5F女性假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亦撥款推動研製這款女性假人,其設計更能反映兩性生理解剖差異。如國會立法通過,則會規定納入測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美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萬斯投關鍵一票 將交眾議院審批
【有線新聞】美國參議院以一票之微表決通過總統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減稅法案,送交眾議院審批。 美國副總統萬斯:「這次投票50票贊成,50票反對,參議院票數各佔一半,副總統投票贊成經修訂的法案獲通過。」 參議院馬拉松式投票,民主黨人全數反對,亦有三名共和黨人倒戈,贊成及反對各得50票。身兼參議院議長的萬斯投下關鍵一票通過,將送回眾議院最終表決,若成功闖關,特朗普將簽署成法。 特朗普預計法案將在周五最後限期前通過,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參議院的修訂法案,將導致美國在未來10年的赤字增至近3.3萬億美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日本宣布下周二起流動充電器禁放客機頭頂行李櫃
【有線新聞】日本國土交通省航空局宣布,下周二起禁止將流動充電器,放在客機座位上的行李櫃。 當局稱在日本的航空公司班機上,下周二起禁止將流動充電器放在座椅上方的行李櫃內,在機艙使用流動充電器為電子設備充電,或者用機艙電源為流動充電器充電,需在可隨時檢查其狀態的地點進行,稱鋰電池可能會因內部短路或過度充電而起火,特別提到今年1月南韓釜山金海機場,有客機懷疑因此起火,所以要加強防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特朗普再批馬斯克 稱考慮驅逐對方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富商馬斯克因「大而美」減稅法案的矛盾加劇,稱需考慮是否驅逐馬斯克,並動用對方曾領導的政府效率部來對付他。 特朗普:「我們可能要讓政府效率部對付馬斯克,你知道政府效率部是什麼嗎?它就是那個要反噬馬斯克的怪獸,這會是很糟糕,他獲得很多補貼,彼得,非常不滿電動車優惠政策終結,你知道嗎?看一看實際情況,並非所有人想要電動車,我就不想要電動車。」 特朗普較早前亦在社交平台發文,稱馬斯克獲得的電動車補貼比任何人多,政府效率部應考慮削減補貼,節省開支。如果馬斯克沒有補貼,便可能要關閉公司業務返回出生地南非。馬斯克回應指,華府大可以即時撤銷所有補貼。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英國護士殺嬰案 三名前上司涉嚴重疏忽誤殺罪被捕
【有線新聞】英國護士萊特比因涉嫌殺害多名嬰兒,前年被判終身監禁,她的三個前上司因嚴重疏忽誤殺罪被捕。 萊特比被指於2015至2016年間以注射牛奶及空氣等方式,在任職的醫院殺害7名嬰兒,警方檢視院方是否不當處理嬰兒死亡個案增加涉及企業誤殺罪,調查方向之後涵蓋嚴重疏忽誤殺罪,即是有人可能因重大過失或不作為 導致嬰兒死亡,在周一拘捕萊特比的三名前上司。 萊特比則一直否認控罪,十多名醫療專家早前亦發表報告,認為案中嬰兒是因自然原因或醫療護理欠佳死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王毅晤比利時首相 稱中歐應維護自由貿易體制
【有線新聞】訪問歐洲的外長王毅在布魯塞爾會見比利時首相德韋弗,稱中歐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實現合作共贏。 王毅表示,中方讚賞比利時新政府奉行理性務實對華政策,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作為全球兩大力量,應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做世界的「穩定之錨」。德韋弗表示歐中應加強交往、增進互信,期待歐中領導人會晤取得積極成果。 王毅一連七日訪歐期間,亦會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以及訪問法國與德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七年前大火吞噬九成珍藏 巴西國家博物館局部重開
【有線新聞】經歷火災的巴西國家博物館會局部重開至八月底,讓公眾參觀。博物館大部分館藏都被焚毀,經過多年復修,博物館情況如何? 有巴西故宮之稱的巴西國家博物館作為當地科學、文化和韌性的象徵,經過約7年時間終於浴火重生,一入門口就會見到被視為鎮館之寶的本德戈隕石,之後就是吊在半空、長約15米的抹香鯨骸骨標本。博物館內約九成的館藏都被大火吞噬,近年先後收到約一萬四千件捐贈文物,包括原稿、陶瓷和化石等,更有一件由丹麥國家博物館歸還的圖皮南巴族人製作的羽毛斗篷。 博物館由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營運,前身是葡萄牙王室的宮殿,2018年9月一場大火,建築物和大量珍貴的文物焚毀,事故造成無法估量的文化損失。博物館的主建築聖克里斯多福宮有三個區域已經完成復修,由7月2日至8月31日開放予公眾參觀,整個復修工程預計於2027年底完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以伊戰爭|美國智庫:伊朗正加緊修復福爾多核設施
【有線新聞】據報遭受美軍轟炸的伊朗福爾多核設施,有人在地面進行善後工作,智庫分析伊朗可能正預備評估損毀情況,七國集團敦促伊朗盡快恢復核談判。 美軍空襲伊朗的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核設施,行動採用重約3萬磅的巨型鑽地炸彈GBU-57,打擊福爾多地下核設施的兩個通風井。總統特朗普多次聲稱已完全摧毀設施,但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伊朗數月內可以再生產濃縮鈾。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引述智庫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分析,福爾多地下核設施周一的衛星圖片,發現伊朗正進行復修工作。當局開闢了一條新道路通往設施,並有汽車停泊,而在其中一個通風井受襲後,地面造成的洞孔附近發現有挖泥機和起重機,相信是要預備地底勘察工作。另一個受襲的通風井亦發現有推土機,估計正整平附近土地,以架設起重機挖走瓦礫,前往通風井 。 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分析,伊朗正派員視察洞孔並加緊善後,包括清理瓦礫、修補損毀的設施、測試外圍的輻射水平,下一步可能會用攝影機,甚至派人到地底進行評估 。至於伊斯法罕的核設施則未有跡象顯示有進行修復工作。 七國集團外長發聲明,呼籲各方採取措施穩定動中東局勢,強調伊朗不能擁有核武,敦促對方重啟談判,尋求仔細和持久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七一|外交部: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法律更完善
【有線新聞】在北京,外交部表示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年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有祖國的堅定支持及特區政府的擔當作為,香港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年來,香港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安定團結,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個別西方政客反華組織罔顧客觀事實,惡意抹黑一國兩制,詆毀香港法制,充分暴露了唯恐香港不亂的險惡用心。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的喜慶日子,我們相信有祖國的堅定支持、有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實保障、有特區政府的擔當作為、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1日
泰柬糾紛|遭泰國憲法法院暫停總理職務 佩通坦:會證明清白
【有線新聞】泰國憲法法院暫停佩通坦的總理職務,並受理多名參議員的請願,調查她在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通話外洩事件中是否違憲。佩通坦稱接受法院決定,會努力證明自己清白,並繼續為國家工作。 佩通坦在泰國總理府見記者,稱接受憲法法院決定,停職期間會繼續為國家工作,並會在法院規定的15天內提交申辯材料,就錄音事件證明自己清白,強調錄音中的言論是為了國家利益,向感到不安的國民致歉。 錄音事件觸發曼谷民眾日前示威,要求佩通坦下台。36名參議員亦指控她違反誠信及操守,向憲法法院提交請願書,要求調查她是否違憲。憲法法院9名法官一致同意受理請願書,並以7票對2票即日暫停佩通坦總理職務,直至法院作出裁決。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將出任看守總理。 在法院公布停職決定前,佩通坦重組內閣,涉及超過10個職位,其中佩通坦兼任文化部長,任命已獲泰王哇集拉隆功批准。外界估計她是為一旦被停職做準備,繼續以文化部長身份參加內閣會議。 佩通坦在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討論邊境衝突的通話中,稱呼對方為「叔叔」,又形容處理衝突的泰軍司令是敵人,被批評為緩和局勢討好洪森。退出執政聯盟的泰自豪黨計劃在國會周四復會後,對佩通坦提出不信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