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6日
中國再添人類非遺代表作
【有線新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通過評審,將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以及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羌年是中國羌族的傳統新年,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慶典,活動通常持續3至5天。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則是海南省黎族婦女的傳統手工藝,利用棉、麻等製作生活用品製成的紡織品統稱「黎錦」。至於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是傳統木建築工具及手工技法,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東北部以及浙江省西南部。這三項被列入急需保護名錄以來,保護成效顯著。目前中國共有44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6日
「雙減政策」出台三年 教育機構對市場悲觀 靠使命感延續
【有線新聞】為了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出台至今已有三年,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構現在的情況如何呢? 「報告老師,我沒有鉛筆。」「沒有在意考試的給我出去。」 這間教育中心為3歲至十多歲的學生提供戲劇和藝術教育,是過去三年「雙減政策」下,少數沒有縮減規模的教育培訓機構。但負責人認為,行業生態受到巨大衝擊。抓馬教育創意總監曹曦:「過去我們認同學校這套系統,就像任何國家的系統一樣,沒辦法滿足所有的人的需求。那麼市場實際上是補足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教育機構。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一個領域,但現在可能大家會認為說,因為市場沒有這個選擇了,或者要去選擇市場的消費者消費能力不夠了,它(雙減政策)影響是整體的消費信心。」 今年8月國務院提出,要在11個領域釋放消費潛力,當中就包括教育培訓行業。對從業者來說,是否一個「回暖」的訊號? 曹曦:「市場它需要有一定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你不能朝令夕改。你突然比如說三年之後又回去,這個我想應該哪怕我願意,可能也需要市場有信心才可以,目前我沒看到太多信心。」 這裏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可以表達自我、發揮創意,例如這幅牆甚至這道門,他們都可以隨意畫畫。既然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最高檢:前三季度起訴嚴重暴力犯罪4.4萬人
【有線新聞】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前三季度起訴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4.4萬人,涉黑惡犯罪7,682人。 最高檢指今年首三季度,對雲南鎮雄縣故意殺人案等重大惡性案件,以及至少5件重大涉黑案件掛牌督辦,指導依法妥善辦理珠海市駕車衝撞行人等案件。 另外已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4.7萬多人,起訴與電詐「洗錢」密切相關的幫信罪6.5萬多人,涉及金融犯罪的有1.8萬人被起訴,其中證券犯罪佔200多人。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商務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及周邊地區穩定 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有線新聞】在北京,商務部強調中國政府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和周邊地區穩定,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反對任何國家或地區利用來自中國的管制物項,從事損害中國國家主權或安全的活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對『銻』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借鑑國際做法並根據自身需要,對『銻』有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旨在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習近平視察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
【有線新聞】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周三視察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信息支援部隊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向全體官兵致以誠摯問候。他強調要貫徹新時代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強化使命擔當,勇於創新突破,夯實部隊基礎,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信息支援部隊,推動解放軍網絡信息體系建設跨越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深江地盤坍塌|當局未安排安置點 有居民擬暫住朋友家中
【有線新聞】現場疏散行動一直持續到上午,暫時未知何時重開封鎖區。有居民指當局無安排安置點,打算暫住朋友家中,亦有人計劃租住酒店。 坍塌現場事後被當局封鎖,有公安和民兵把守,至於居民疏散行動一直持續至上午仍未結束,不時有拿着行李的居民離開封鎖區域。有住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居民指上午11時許才接獲通知要撤離。 居民黃先生:「房東說地鐵有可能會塌,讓我們撤離出來。(甚麼時候跟你們說開始收拾東西?)11點多通知的,他們早上應該9點至10點多就開始撤了。(有沒有說甚麼時候要離開?)馬上就要走的,收拾好東西就走了。」 當局未有統一安排安置點,有住戶攜帶寵物,打算暫住朋友家中。居民陳小姐:「(不怕要很久才能回去嗎?)不擔心,我感覺應該問題不大,應該也就兩三天吧,我現在打算住朋友家。」 有居民計劃租住酒店,不少賓館已經客滿。有負責人透露,受工業區有水管爆裂影響,附近商戶都暫停供水。賓館負責人王女士:「最好能供水,要不然人家來,有地方住了但沒有水。」不少居民疏散時只帶了少量行李,當局暫時未有通知何時重開路段,居民亦不知何時才可回家。 發生事故的的深江鐵路連接深圳、東莞、廣州、中山至江門,全長116公里,線路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春節申遺成功 外交部:蘊含中華民族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
【有線新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將「春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外交部指「春節」蘊含中華民族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 在巴拉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評審通過將「春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我們將繼續認真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不斷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同時申報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含中國智慧的非遺項目,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外交部祝賀「春節」申遺成功,指「春節」是中華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亦是闔家團圓的重要時刻。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春節蘊含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目前世界上有近20個國家將農曆新年定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曆新年,去年第78屆聯大還將農曆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 有學者認為「春節」申遺成功有非常大的意義。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蕭放:「春節每年也在向外走,但是真正把它作為一個人類非遺的話,它的影響力會更大,因為人類非遺強調這個項目的人類性的價值。從年前的臘八到正月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5日
深江鐵路深圳地盤地陷 13工人失聯 附近居民疏散
【有線新聞】位於深圳寶安區的深江鐵路施工地盤,昨晚深夜11時許地面突然坍塌,13名工人失聯。當局緊急疏散附近居民,派出逾200人全力展開救援。 事發後一日,附近路段繼續實施交通管制,多處封路。消防與應急管理部派出超過200人救援,惠州危險化學品車隊已經抵達現場,運泥車等大型裝備亦陸續到達。當局表示要設法打開施救作業面,對周邊進行除險加固,採取有效措施封堵流沙、加快排水,阻截坍塌面積進一步擴大。 事發在深圳寶安區航城街道洲石路,深江鐵路5標段地盤周三晚11時許地面突然坍塌,多名工人失蹤,涉事項目由中鐵四局、廈深鐵路廣東公司等負責建設。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省長王偉中到場視察時強調,要在安全基礎上全力搜救被困失聯人員,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周全設置提醒標識,防範現場再有事故發生,並要深入調查事故原因,各地亦要保持警覺,堅決防範重大事故發生。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國家安全部︰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眾包」模式開展竊密活動
【有線新聞】國家安全部指有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眾包」模式開展竊密活動,提醒民眾警惕。 「眾包」是指企業把原來由員工執行的工作外判予大眾網絡的做法。國安部指,有間諜機關將情報搜集任務分解成多項零散任務後,利用「眾包」平台派發,使參與者難以辨別任務背後企圖,再把搜集得來的信息數據分析整合。 國安部提醒高校師生、科研人員、網絡活躍群體以及在軍事禁區等敏感區域周邊生活的人員,都是容易被引誘的群體,民眾要增強保密意識,發現可疑行為可向國安機關舉報。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大熊貓「福寶」經初步檢查並無發現異常
【有線新聞】日前被指狀況異常的內地大熊貓「福寶」經初步檢查後,並無發現異常。 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表示,經過飼養員和獸醫檢查福寶體態外觀無異常,精神及食慾亦正常。獸醫已開展相關檢測,中心強調會繼續做好福寶的飼養管理和健康監測。 網上早前流傳片段懷疑福寶進食期間四肢及身體抽搐,中心其後將福寶收回內圈檢查。 福寶在南韓出生,今年4月初才返回四川臥龍神樹坪基地,6月與公眾見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升級後首飛 成功將海哨一號衛星送入軌道
【有線新聞】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升級後,首次發射升空成功,將海哨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搭載海哨一號衛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周三中午12時46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將海哨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快舟一號甲火箭是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升級後運載能力提升至450公斤,能夠為商業發射任務,提供更好的適應性、靈活性和便捷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內地傳媒公司借稱免費將素人打造成網紅 企圖通過訴訟獲取幾十萬元違約金
【有線新聞】內地有公司聲稱可以協助沒有經驗的「素人」變成網紅且費用全免,但事實是想藉訴訟來獲取違約金賠償。 山東菏澤一名女子平日有在網上分享自己拍攝的短片的習慣,她去年收到一間傳媒公司發出的信息,聲稱可以協助她成為「網紅」。受害者:「他們當時跟我說的是可以有概率把我打造成一個網紅,他跟我說不收費,然後也不用直播,他會給我提供專業的團隊包裝這種。」 公司還聲稱假如流量高,事主可以賺取廣告費,事主質疑根據合約細則,要做直播之餘亦要更新短片,但公司就解釋,合約只是模板,沒有實質作用。 事主之後被要求進行「線上學習」,同時要對公司傳來的單據作出確認,當中包括拍攝、購買流量的開支等,公司之後對事主表示短片反應不似預期,要求事主做直播,事主拒絕並提出解約,公司隨即索賠20多萬元。 事件鬧上法庭,涉及多達9名「素人網紅」,但法院認為公司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有作出「全方位培訓」等,合約義務所謂的支出費用價錢不合理,收款主體方亦身份不明,無法證實是實際開支。 有法學專家分析這類公司真正的目標是獲取高額的違約金。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它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去履行合同,把所謂的簽約人變成一個網紅或者變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