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3日
日本Suntory董事長辭職 涉購買含有大麻成分保健品
【有線新聞】日本飲品公司三得利董事長新浪剛史辭職,他因涉嫌購買含有大麻成分的保健品,被警方調查。 三得利宣布,66歲的新浪剛史以私人理由辭職,又稱無需等待調查結果,已確定他無法勝任董事長職務。新浪剛史涉嫌從美國購買含有大麻成分的保健品,上月底被警方搜查位於東京的住所,但當局未有發現違法藥物。新浪剛史曾供稱保健品是由朋友寄給他,認為是合法。 新浪剛史2014年出任三得利社長,今年3月轉任董事長,他同時是日本首相辦公室高級經濟顧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多國現有紀錄以來最熱夏天 南韓江陵遇大旱須制水
【有線新聞】另一亞洲國家南韓同樣出現破紀錄高溫。 當地氣象廳稱全國6月至8月平均氣溫達到攝氏25.7度,為1973年開始收集數據以來最高,刷新去年夏天25.6度紀錄。東部沿海城市江陵更因持續乾旱而制水,該市主要供水來源的水庫蓄水量降至不足15%。 英國則出現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夏季,氣象局表示6月至8月平均氣溫攝氏16.1度,意味英國最熱的5個夏季均出現在2000年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日本今年夏天平均氣溫較往常高2.36度
【有線新聞】日本今年夏天是有紀錄以來最熱,比平均溫度高出攝氏2.36度,預測九、十月氣溫仍偏高。 日本今個夏天異常酷熱,六月以來累計9日氣溫達攝氏40度以上,而且多達30個地點這般高溫,兩項都打破紀錄。群馬縣伊勢崎市在8月初錄到41.8度,是今年全日本最熱,北海道在七月亦試過接近40度。動物和人都要消暑,小朋友可以到公園玩水,學生在課室特設的雪櫃拿出冰頸枕戴上才放學,「很冷,真冰涼呀。」 氣象廳稱6月至8月的溫度創下189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比平均氣溫高出2.36度,較前兩年高0.6度。除了伊勢崎市錄到41.8度高溫,埼玉縣鳩山町和靜岡縣靜岡市八月初亦錄得41.4度的酷熱天氣。氣象廳預測九至十月全日本氣溫仍會高於平均值,至十一月本州南部、四國和九州的氣溫才回落至正常水平,但東北和北海道仍會偏高溫。 極端高溫下中暑人數增加,氣象廳相信未來兩周氣溫依然高企,呼籲做好防暑措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金正恩乘專列抵達北京 會見外長王毅等中方官員
【有線新聞】北韓領袖金正恩乘坐專列火車抵達北京,出席周三的閱兵。他會見外長王毅等中方官員,稱感謝國家主席習近平款待。 金正恩乘坐專列抵達北京,外相崔善姬等官員亦有陪同,南韓國家情報院稱金正恩女兒金主愛亦同行。金正恩專列周一在首都平壤出發,在凌晨進入中國境內,他將出席周三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南韓傳媒估計金正恩將獲中方接待入住釣魚台國賓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阿富汗地震增至過千人死亡 塔利班籲國際社會救災 中、英等國承諾提供援助
【有線新聞】阿富汗6級地震,塔利班政府稱增至1,400多人死亡、3,200多人受傷、逾8千間房屋損毀。塔利班政府呼籲國際社會協助救災,中、英等多國承諾提供支援。 重災區庫納爾省,民眾用簡單工具在瓦礫中搜索,主要用泥磚、石頭和木材建造的房屋,在地震中嚴重損毀,有村莊幾乎完全夷平,估計仍有很多人被埋。災區位處偏遠山區,餘震不斷加上帳篷不足,災民晚上要露宿。 阿富汗東部周日深夜發生6級地震,地震前曾有暴雨和山泥傾瀉,通訊和交通中斷,很多道路無法通行,加上地形崎嶇,增加搜救難度。救援行動主要靠直升機,塔利班政府直升機向災民運送物資。庫納爾紅十字會負責人稱道路狀況欠佳,救援人員要徒步前往災區,呼籲政府盡快安排醫生和運送藥物。 聯合國官員稱,救援人員正加快處理動物屍體,減低污染水源風險。塔利班政府呼籲國際人道組織提供援助及協助防範傳染病在災區蔓延,國防部派出40班機,接走數百名傷者。 中國、英國、印度、瑞士等多國承諾提供援助。在北京,外交部稱願意根據阿富汗需求盡力提供救災援助。英國稱會透過聯合國及國際紅十字會捐助100萬英鎊醫療和緊急物資,確保不會落入塔利班手中。印度正運送15噸食物至庫納爾,亦已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中方將對俄羅斯公民試行免簽一年
【有線新聞】中方將對俄羅斯公民試行免簽政策一年。 外交部公布本月15日至明年9月14日對俄羅斯試行免簽政策,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及探親訪友等,過境不超過30日,可免辦簽證入境。 另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簽署協議,將提高中俄遠東線管道每年對華供應天然氣的規模,並會修建經蒙古輸送的第二條天然氣管道。外交部稱雙方一貫本着互利共贏原則,開展能源等領域的合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越南舉行盛大閱兵慶祝國慶80周年 習近平致賀電
【有線新聞】越南首都河內舉行盛大閱兵,慶祝國慶80周年,中國、俄羅斯等應邀參與閱兵。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越共總書記蘇林及越南國家主席梁強致賀電,稱願推動中越全面戰略合作。 直升機吊掛越南國旗和黨旗飛越河內巴亭廣場上空,為國慶閱兵拉開序幕,陸軍、海軍及空軍軍官等多個徒步方陣步操進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首次獲邀參與閱兵,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率團出席典禮。俄羅斯、老撾及柬埔寨亦首次應邀派遣軍隊方陣參與。 傳統和現代化軍備陸續登場,由坦克、裝甲車打頭陣。最矚目的是越南研製的「長山」導彈系統,自走炮、火箭炮及地對地導彈等多款武器方隊亮相。越共總書記蘇林發表講話,稱越南願成為世界各國的朋友和夥伴,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對侵犯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威脅行為絕不妥協,將堅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蘇林及越南國家主席梁強致賀電,稱中越是具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中方將越南視作周邊外交優先方向,願加強團結協作,推動全面戰略合作走深走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馮德萊恩專機GPS疑遭俄羅斯干擾 盤旋一小時始安全降落 克宮否認涉事
【有線新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乘坐專機前往保加利亞期間,飛機導航系統遭干擾失靈,要盤旋一小時才安全降落,歐盟指控事件由俄羅斯策劃,克里姆林宮否認。 馮德萊恩周日乘坐專機抵達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機場,獲保加利亞總理熱利亞茲科夫迎接。事後有傳媒揭發降落過程並不順利,機上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在準備降落時受到干擾失靈,專機在機場上空盤旋約一小時,機師改用紙本地圖控制降落,保加利亞則指控制塔以地面導航系統引導飛機降落。 馮德萊恩上周五起到訪俄羅斯附近歐盟國家,包括波蘭、芬蘭、波羅的海三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被視為要顯示歐盟國家的團結。 歐盟委員會引述保加利亞情報指干擾懷疑俄羅斯是所為,稱威脅和恐嚇是俄羅斯常見行徑。被問到是否針對馮德萊恩,發言人則指應向俄羅斯查問。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波德斯塔:「事件只會進一步鞏固我們的決心,加強防衛力量和支援烏克蘭,亦凸顯了馮德萊恩此行的迫切性到訪前線成員國。當然,歐盟亦會繼續增加防務開支,和加強歐洲戰鬥力。」克里姆林宮否認涉事,稱報道的資訊不正確。 GPS干擾一般是在地面發射較強訊號,來掩蓋定位衛星發出的訊號,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多國的GP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印尼續有人上街抗議 連日逾3,000人被捕 總統指控有幕後黑手、會強硬對付
【有線新聞】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讓步撤銷議員高額津貼後,多個城市繼續有人上街抗議,警方連日共拘捕逾3千人。普拉博沃指控示威有幕後黑手,會強硬對付。 在印尼西爪哇省首府萬隆,大批示威者周一晚繼續上街抗議,向駛過的機動部隊警車投擲燃燒彈。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人群,四周煙霧瀰漫,有人慌忙逃跑。網上流傳的片段可見有人受傷被抬進室內,部分人則入內躲避催淚彈。 雅加達、望加鍚等城市的學生亦繼續上街示威,印尼逾20年來最嚴重的示威浪潮持續一周,並蔓延全國多地,造成至少8人死亡,警方公布有3,100多人涉嫌參與示威活動被捕。雅加達有大批配備長槍的士兵,分派到多個地點部署,防範再爆發暴力示威。 總統普拉博沃早前承諾撤銷引起爭議的議員高額房屋津貼,並下令軍警嚴厲對付,多個學生及民間組織擔心鎮壓,取消原定的集會。有團體不滿普拉博沃的回應無法滿足社會訴求,更進一步提出要求警察全面改革。 普拉博沃到醫院探望受傷民眾和警員,他指控連串示威有幕後黑手,由於警方仍在調查,他不透露詳情,但強調不會退讓,會強硬對付試圖分裂國家的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金正恩周一乘坐專列訪華
【有線新聞】北韓官媒報道,領袖金正恩周一乘坐專列訪華。 朝中社報道,金正恩周一在首都平壤出發,乘坐專列前往北京,外相崔善姬等官員亦有陪同。專列在周二凌晨進入中國境內,金正恩將出席周三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南韓傳媒報道,金正恩在周一下午出發,估算全程需時20多個小時,抵達北京後將受到中方接待,入住釣魚台國賓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2日
俄烏戰爭|烏克蘭與北約開會 促增援提供「愛國者」、投資研發無人機
【有線新聞】烏克蘭和北約召開特別會議,會上烏克蘭官員促請北約提供更多軍事援助。 烏克蘭外交部發聲明指,雙方周一在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召開特別會議,會上烏克蘭官員促請北約成員國提供加強烏克蘭防空能力所需的援助,尤其是「愛國者」系統和導彈,強調烏克蘭需要遠程導彈,又希望北約投資烏克蘭國防工業,包括無人機研發和生產。 聲明又指北約譴責俄羅斯近期攻擊烏克蘭多個城市,指行動反映俄羅斯無心追求和平。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伊朗聯同中俄致函聯合國 反對歐洲試圖啟動制裁機制
【有線新聞】伊朗表示已與中國及俄羅斯聯署致函聯合國,反對歐洲啟動制裁伊朗的機制。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社交平台上載,與外長王毅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聯署信,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批評英國、法國及德國,日前試圖啟動快速恢復制裁伊朗的機制,稱此舉毫無法律依據,且在政治上具破壞性,宣布英法德的措施無效,又稱美國違反核協議在先,歐洲亦沒有履行承諾,強調不能容忍,對協議選擇性遵守及濫用程序,否則會嚴重削弱集體安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