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3日
多國簽署協議 推出人工智能模型前先做安全測試
【有線新聞】英、美和歐盟等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簽署協議,承諾推出人工智能模型前會先做安全測試。英國首相辛偉誠認為各國政府應與企業合作,監管人工智能安全。 東道主英國首相辛偉誠宣布有共同理念的國家和人工智能企業已達成協議,推出新款人工智能模型前會先測試是否安全。辛偉誠稱人工智能可改變經濟、社會和所有人的生活,但同時亦帶來風險。認為各國領袖有責任管控人工智能的風險,不應由開發這項技術的企業獨力承擔。 他亦提到有意見反對邀請中國參與今次峰會,辛偉誠認為全球大國對人工智能安全都非常重要。他說:「有人認為不應該邀請中國,亦有人指永遠無法與他們達成協議。兩者都是錯的,嚴肅的人工智能安全戰略必須讓擁有尖端人工智能的國家參與。」首日會議有份簽署宣言,同意合作識別人工智能安全風險的中國代表,則沒有參與第二天會議。 辛偉誠亦與今年五月訪華的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單獨會面,馬斯克指與中方官員重點討論人工智能安全問題,認為中國獲邀與會意義重大。又指政府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要扮演裁判角色。他說:「當談到數碼超級智能時,我認為確實對公眾帶來風險,那政府發揮的作用就是保障公眾利益。」馬斯克相信人工智能必然超越人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3日
解振華將訪美晤克里商氣候合作
【有線新聞】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明日起一連四日訪美。 外交部指解振華訪美期間,將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會談,就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與合作深入交換意見,攜手應對挑戰,共同助力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並支持月底在迪拜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順利舉行。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3日
The Beatles新歌《Now and Then》周四全球發行 藉AI重現約翰連儂45年前作品
【有線新聞】英國樂隊Beatles披頭四新歌面世,四名成員靠人工智能技術再次合體。 新歌《Now and Then》周四全球發行,可以聽到約翰連儂與保羅麥卡尼合唱。這支英國傳奇樂隊解散近半世紀,其中兩名成員亦已經離世,靠人工智能技術,將約翰連儂的歌聲及佐治夏里遜錄製的樂聲,結合到歌曲內,令樂迷可以再次聽到他們合作。《Now and Then》是約翰連儂45年前作曲,在家中初步錄音。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3日
耶倫:美中經濟脫鈎不切實際 稱會保持清醒 國安、人權議題不會妥協
【有線新聞】美國財長耶倫表明,美中經濟脫鈎是不切實際。 耶倫:「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鈎,經濟全面分離或迫使印太等國家選邊站的手段,會在全球造成顯著負面反彈,我國不願見到分裂的世界和災難後果。」 耶倫說美國會透過增加國內投資,加強與印太等地的夥伴合作,達致去風險及多元化的目的。美國處理對華關係會保持清醒,不會在國家安全和人權議題上妥協,會採取有針對性的貿易措施,強調無意遏制中國經濟增長。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3日
美農業界代表團訪京 伯恩斯指農業為中美關係「壓艙石」 倘有分歧亦底公平處理
【有線新聞】美國農業界代表團訪問北京,與中方業界會面。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形容農業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雙方即使有分歧,都應以公平負責任的方式處理。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等11個農業組織組成近年最大規模訪華代表團,與中方業界會面。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會上形容,中美關係複雜,而農業就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伯恩斯:「雙方各有互補性,中國出產大量糧食,是主要糧食生產國,但同時需要進口,而美國是全球領先的農業國,雙方結合共同生活最好不過。即使互有爭拗,在多方面有分歧,但都希望能和平共處。」 他指中美關係是美國對外關係之中最重要,應以公平負責任的方式解決雙方分歧。中方業界代表亦指進口美國農產品迎合國內市場需求,雙方都能獲利。 代表團會繼續訪華行程,下周參與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美上周在美國舉行農產品貿易論壇,中方簽署價值數十億美元採購意向協議,是近六年來首次。 駐美大使謝鋒當時表示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美深化農業合作,必須停止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3日
FTX創辦人弗里德詐騙及洗黑錢罪成
【有線新聞】加密貨幣平台FTX創辦人弗里德詐騙及串謀洗黑錢等7項罪名成立。 31歲的弗里德被指侵吞客戶80億美元資金,以填補FTX的龐大資金缺口,被曼哈頓聯邦法院陪審團裁定電訊詐騙、串謀洗黑錢、串謀商品及證券欺詐等罪成,面臨合共最高過百年監禁,明年3月判刑。弗里德的律師堅稱他清白,預計會提出上訴。 FTX案是史上最大金融騙案之一,弗里德另外還面對欺詐銀行、賄賂中國官員等控罪,同樣將於明年3月提堂。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3日
新西蘭大選最終結果國家黨議席較原先預計略減
【有線新聞】新西蘭上月大選公布最終結果,中間偏右的國家黨所得議席較原先估計略少,要拉攏另外兩個政黨組閣。 勝出大選的國家黨在國會122席中,最終取得48席,較原先預計少兩席。領袖盧克森會成為新任總理,但要聯同行動黨及新西蘭優先黨,才合共取得超過一半議席。三黨在大選後已著手磋商,盧克森稱會組成強而穩定的聯合政府,但仍需時間商議。 現任總理希普金斯領導的工黨會是國會第二大黨,得34席。代表原住民的毛利黨,由工黨奪取兩席,總數增至6席。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3日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智利總統博里奇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會見到訪的智利總統博里奇。 兩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博里奇表示在會上批評以色列在加沙的反擊戰過火,違犯國際法。他亦指責哈馬斯發動襲擊,呼籲釋放狹持的人質,重申以哈雙方都要被國際譴責,但博里奇未有提及拜登在會上的回應。 雙方又討論經濟、民生等議題,博里奇呼籲美方解除對古巴的經濟制裁,並從恐佈主義國家名單中剔除古巴。二人亦討論首度舉行的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會議,期望能加強智利與美國的關係。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3日
以巴衝突|以軍稱已炸毁百條地道 表明不會停止進攻加沙 哈馬斯反批轟炸平民
【有線新聞】以色列地面部隊包圍加沙城,表明不會停止進攻,宣稱已炸毀一百條地道,破壞哈馬斯的游擊點及藏身所。哈馬斯則指控以軍轟炸平民,加沙至今超過9,000人死亡。 以軍地面部隊推進至加沙城近郊,軍方宣告已經全面包圍這座加沙北部大城,指控當地是哈馬斯的基地。面對傷亡日增、國際呼籲停火的壓力,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明沒有任何事可阻止以軍進攻,重申要摧毀控制加沙的哈馬斯。 哈馬斯武裝分子則透過地道反擊以色列坦克,宣稱以軍傷亡慘重。以軍形容哈馬斯吸收了經驗,對地面戰有所準備。加沙布滿地雷和陷阱,以軍工程部隊展開清理,又出動機械人配合炸彈,轟炸哈馬斯的地道入口,強調對方的反擊只是一時。 以軍地面推進同時空襲亦未停,哈馬斯指控以軍轟炸難民營。聯合國指單在過去一天,已有四間名下營運的學校遇襲,大批避難民眾死傷,包括兒童。受圍困下整個加沙地帶,三分一的醫院運作癱瘓,無國界醫生指區內有數以萬計傷者受困。連接埃及的拉法口岸開放,亦只是放行了少數加沙傷者,對當地的燃料運輸亦仍被以色列封鎖。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3日
以巴衝突|拜登表明反對共和黨撥款以色列方案
【有線新聞】美國眾議院通過支援以色列的分拆撥款方案,總統拜登表明反對。 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145億美元的支援以色列方案,議長約翰遜提出的方案要求金額由政府削減開支抵銷,撥款規模亦遠小於總統拜登提出的1060億美元。 拜登方案原本要求同時撥款支援烏克蘭、加強邊境安全、抗衡中國等,但共和黨拒絕綑綁方案。這份議案預料不會獲民主黨佔多數的參議院通過,拜登亦表明會否決。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2日
史丹福學者研基因揭海星「全身非身」 五隻角以至中心「也是頭」
【有線新聞】海星的頭和觸手如何分辨?史丹福大學的專家認真考究這個問題,發現原來在基因角度,海星整個身體本身就是頭部。 如果要幫海星戴一頂帽,這頂帽應該戴在哪?在卡通片《海綿寶寶》,海星其中一隻「角」就是頭部,但是在其他插畫頭部通常在星形的中心,甚至有人會覺得海星跟海葵一樣,根本沒頭部。 但史丹福大學的學者不是這樣想,在生物學分類上海星屬於「後口動物」,跟文昌魚及海鞘算是近親,大家有共同祖先,所有後口動物的DNA也有同一段基因表達軀幹。但學者發現海星的全身也沒表達過軀幹基因,意味海星全身沒一部分是軀幹。同樣道理後口動物也是以同一段基因表達頭部。今次學者發現海星的五隻角以至中心也有表達頭部的基因,所以在基因學上海星不是沒有頭部,而是剛好相反,海星的整個身體就是頭部,海星是一種只有頭部的生物。 學者甚至猜測在演化上的某個遠古階段,海星是曾經有軀幹,只是後來在生存上沒需要,令軀幹逐漸退化消失。
- 兩岸國際
- 2023年11月02日
AI安全峰會各國代表同意加強風險管理
【有線新聞】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英國倫敦舉行,中美等與會國家簽署宣言,同意合作加強監管人工智能。 來自廿多個國家的代表、科企高層和研究人員在英國倫敦布萊切利園,出席首次國際性的人工智能安全峰會。 峰會一連兩日舉行,中、美、英及歐盟等與會國家簽署《布萊切利宣言》,同意加強合作,識別人工智能的安全風險,制定跨國政策應對,主辦國英國首相辛偉誠形容宣言是里程碑。 中方代表、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開幕式發言時,提到人工智能治理關乎全人類的命運。各國應通過對話和合作,凝聚共識,構建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中方會參與。他說:「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強溝通交流,為推動形成普遍參與的國際治理機制和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積極地貢獻智慧和力量。」吳朝暉又積極宣傳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會與相關國家開展雙邊會談。 代表美國出席峰會的副總統賀錦麗在美國大使館演說時稱,會與盟友和夥伴針對人工智能威脅設立新的規則標準。她說:「人工智能可引發前所未有的網絡攻擊,到可協助製造危及數以百萬性命的生物武器。這些威脅無疑極為嚴重,需要全球行動應對。」各國同意未來一年會在南韓及法國再舉行同類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