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2年08月03日
佩洛西訪台|25年前美議長金里奇訪台三小時 北京昔有條件讓步
【有線新聞】相隔四分一個世紀,再有美國眾議院議長踏足台灣。佩洛西和當年金里奇的訪問有何分別?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無視北京警告,訪台兩日一夜,約19小時,同行的有5名民主黨眾議員,他們都是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成員,多次連署支持台灣議案。 金里奇當年的訪問團,只是旋風式到訪3小時,不過訪問的眾議員有12位,而且是跨黨派在台北晤李登輝及連戰。相比起來佩洛西較豐富,除了見蔡英文,亦有到立法院,甚至前往新北市與維權人士會面。 金里奇訪台,時值96年台海危機後一年發生,當時香港即將回歸。他去台灣前先與代表團去了上海、北京,並與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會面,是金里奇首次率領代表團訪華。江澤民見金里奇時,重申台灣問題的立場,希望不要再讓台灣問題干擾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中方通報指,金里奇表明美國政府和國會致力一個中國政策,希望一國兩制的設想在香港得以實踐,並為最終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樹立一個成功模式。 金里奇近期接受採訪時憶述,在出發前才知會北京方面他會去台灣,中方最初反對行程,但他反威脅在亞洲訪問跳過北京。金里奇說北京最終開出條件,就是他不能從北京或上海直接飛往台北,所以他結束北京訪問後,取道日本東京去台
- i-Cable
- 2022年08月02日
新型矽膠膜 拉扯間顯現幻變色澤 助時裝「動態變色」 憑色辨繃帶鬆緊
【有線新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發明了一種新型薄膜材料,拉扯時會像變色龍一樣連續變色,可以用於時裝或者醫學等範疇。 如果大家有留意大自然,這種幻變的色澤可能似曾相識,蝴蝶的翅膀、貝殼的內層在不同角度看也會變色,但今次令這塊膜變色的不是角度,而是拉扯程度。 麻省理工的專家參考蝴蝶及貝殼的反光原理,設計了這種新材料。它的底層是矽膠,然後以類似全息照片的技術,在表面鍍上一層反光薄膜。當矽膠伸展拉長,反光表面的納米紋理會改變、反射不同波長的光,所以呈現不同的顏色。 研究人員表示製作工序適合大規模生產,成品要多大塊也可,亦可以預印各種圖案;應用方面,除了用作衣料設計動態變色的時裝,亦可以用在醫療方面,例如加在繃帶上面,包紮時只要望一望顏色變化,就知道繃帶是否拉得夠緊。
- i-Cable
- 2022年08月01日
美國大學研潛水機械人 與駕駛員接通感官重現水阻、手感 親歷一公里深海底環境
【有線新聞】美國史丹福大學展示了一部深海機械人,能夠代替人類潛至約1公里深海底,機械人雙眼及雙手和人的感官接通,有如親歷海底探險。 隻身潛入海底,親手拾起一小塊殘骸捧到眼前仔細端詳。一般來說潛水機械講求效能的話,造成人形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今次是有需要,因為它是人類的替身。它是出自史丹福大學的新一代潛水機械人,全身有8個能夠調校方向的推進器,在水底也可靈活移動。 當然最搶眼是人形上身,雙眼是兩個獨立鏡頭,控制者戴上眼罩能看到立體影像,判斷眼前事物的距離。至於一對機械手連接控制者的手掣,以雙手動作控制,而且機械手有壓力感應器,會將觸覺回傳控制者雙手,感受到現場的水阻及物件手感。 人類穿上潛水裝備,一般潛至百多米深已是極限,但有了這架潛水機械人,可以令你親眼及親手感受數百米深的海底歷險。機械人已經在地中海實地探索過多個海底遺跡,包括羅馬古船及二戰飛機的遺骸,最深一次潛到500米,理論上最深可以潛到1,000米。將來有望參與更多海底考古及保育工作,安全採集文物樣本。
- i-Cable
- 2022年07月29日
麻省理工研超聲波貼紙 面積如郵票、可掃描心肺及血管 效率更勝大型儀器
【有線新聞】美國麻省理工的工程師發明了一種超聲波貼紙,貼在身體不同的位置就可以為皮膚下的器官做持續的超聲波檢查,方便診斷。 超聲波掃描既無幅射亦非侵入性,是相當安全的檢查,一般要大醫院才有得做,但如果有這種貼紙,隨時隨地也可以做超聲波檢查。 它是麻省理工的新發明—超聲波掃描貼紙,最底是一層水凝膠,相當於傳統超聲波檢查用的啫喱,負責緊貼肌膚,有效傳播超聲波,表層是主電路版,以3D打印製作,包括一層微型探針,負責發出超聲波及接收回聲。 貼紙的面積和郵票差不多,厚度只有三毫米,相當於隨身貼的超聲波儀器。根據黏貼的位置,可以掃描心臟、肺部等器官,以及一些主要的血管,而且超聲波貼紙可以連續掃描同一器官48小時,這一點是大型儀器也做不到。 研究的下一步是令超聲波貼紙做到無線傳輸,可以由手機遙控,甚至實時傳播影像。將來病人要照超聲波,不一定要去大醫院排期,在藥房買超聲波貼紙自己做掃描,去就近診所找醫生診斷就可以。
- i-Cable
- 2022年07月28日
NASA發現月球坑洞宜人居住 長年17度、可建太空基地
【有線新聞】本港近日天氣酷熱,想避暑的話,月球有個好地方。美國太空總署發現,月球表面有個坑洞,溫度長年維持在攝氏17度,相當適合人類生活。 月球表面看起來很冷清,但溫度變化相當劇烈,日間溫度高達攝氏127度,夜晚可以跌至攝氏零下173度。人類將來想要在月球長駐,這個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是和你在地球買樓一樣,如果懂得選位置,情況會很不同。 月球表面有不少坑洞,有些是隕石撞擊坑,有些是熔岩流過形成的管洞。因為角度關係,部分坑洞是長年接觸不到陽光,永遠被陰影覆蓋,這些陰影範圍的溫度怎樣? 美國太空總署的專家透過環繞月球的探測衛星,評估其中一個坑洞的陰影溫度。這個坑洞的面積和美式足球場差不多、深度約100米,底下有一片熔岩造成的洞穴,分析顯示陰影範圍的溫度長期維持於攝氏17度左右,對人類而言是極舒適的溫度。如果其他月球的坑洞也有類似的溫度,在這些位置建立基地,技術門檻及成本也低很多。 負責研究的專家形容,人類的祖先是在洞穴演化,將來去月球開荒的人類,可能再一次在洞穴發展文明。
- i-Cable
- 2022年07月27日
空中巴士研特製水槽 軍用運輸機變消防飛機 10秒投20噸水助救山火
【有線新聞】熱浪引發的山火愈來愈頻密,將來可能有新的撲滅工具。空中巴士公司研發一種消防用的附加組件,令同廠的軍用運輸機可以變身成大型滅火飛機。 山火面積太大或地勢太複雜,消防員難以靠近,就是空中滅火力量出動的時候,由直升機到各級消防飛機,飛到火場空投水或滅火劑。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山火規模愈來愈大,需要更加大型的消防飛機,但大型消防機一年使用次數不多,有違成本效益。 空中巴士公司就想到現有軍用大型運輸機可以「變身」,例如今次測試的消防飛機,本身只是空中巴士A400M軍用運輸機,加了度身設計的消防水槽,就變成臨時大型消防機,不用10秒就可以空投20公噸的水,完成任務後只要卸下水槽,便變回運輸機。不少國家都有A400M,這個方案可以一機兩用,而且運輸機能低空慢飛,對投水滅火是優勢。 空中巴士這次測試,西班牙空軍和歐盟也有參與,下一步是嘗試在夜間執行滅火任務。
- i-Cable
- 2022年07月26日
Google新眼鏡實現跨語言即時交流 語音系統即時翻譯 AR技術投字幕
【有線新聞】兩個不懂對方語言的人,有否可能面對面交談?Google正研究將自動翻譯技術,結合AR擴增實境科技,可能用於新一代Google眼鏡。 這位西班牙人不懂英文不要緊,他的眼鏡聽得懂,而且會在鏡片上同步打出西班牙文字幕,令他可以給予即時反應。自動翻譯一向是Google的強項,不過今次結合了語音辨識及AR技術,做到接近科幻故事中跨語言的即時交流,至於用甚麼裝置最適合,很自然想起眼鏡。 9年前推出市場的Google眼鏡將AR技術戴上身,曾經被視為一代潮物,但因為私隱及售價等問題,發售兩年就宣布停產。7年後的今日,透過加入即時翻譯功能,Google眼鏡有可能捲土重來,翻譯功能8月起開放予美國公眾申請測試。 Google強調,新眼鏡未有發售時間表,因為有翻譯功能的產品需要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批准。
- i-Cable
- 2022年07月25日
澳洲大學研人工肌肉纖維 液壓控製膨脹收縮 「織」出布料可製作機械臂、復康衣
【有線新聞】澳洲有學者發明一種人工肌肉纖維,織出來的布料可以局部控制伸展收縮,實現各種附加功能,可以用在機械及醫療範疇。 一塊布料如果懂得「變形」,可以用在甚麼地方?這種紡織物出自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關鍵是用空心的矽管注入液體,透過控制液壓,可以令矽管膨脹或收縮,形成人工肌肉纖維。將這些纖維織成布料用程式指揮不同部位的鬆緊,就能令整塊布料隨意變形,相當於「織」出不同形狀肌肉,和真的肌肉一樣有握力。 可以針對情況設計,例如管狀肌肉能輕易在狹窄空間拿起物件,透過選擇矽管即是纖維的粗幼及密度,更可以提升握力上限,適合用於軟式機械手或者用作機械人關節。 醫療方面亦能應用,包括穿戴式智能裝置,刺激特定位置的皮膚或肌肉,產生合適壓力,或製作復康訓練用的外骨骼,針對輔助指定關節。現時人工肌肉纖維的直徑最幼小僅半毫米,研究下一步將挑戰直徑十分一毫米,更加接近人類肌肉纖維。
- i-Cable
- 2022年07月22日
美國企業研四足機械狗新配件 加「尾巴」變水陸兩用執行水上任務
【有線新聞】四足步行型的機械狗日漸普及,可以用來巡邏和視察,但只局限在陸上。美國有工業設備公司研發水中應用配件,令機械狗變成兩棲模式,「入水能游」。 機械狗的技術愈來愈成熟,例如這款美軍也有採購的型號,不論是崎嶇的路面、甚至是冰面都難不到它,不過它只能在陸地發揮。直至近日有美國軍工企業,為這隻機械狗研發配件,只要為它加上「尾巴」,活動範圍就不再限於陸地,裝上這個尾部推進器後,機械狗可以收起四隻腳,變成游水模式,由推進器推動前進,不用踢腳都游到「狗仔式」。游水配件重2.3公斤,附有獨立電池供電,可以在水中連續運作35分鐘,最高游水時速達5.6公里。 這隻機械狗前年開始,在美國空軍基地巡邏,上年更可以配置步槍。機械狗本身已經有IP67防水認證,不過原本設計不包括水中行動,最多只能涉水而行,現在有了新的配件,它的應用範圍將會更廣泛,例如可以在水浸時協助搜救,更可以協助軍事行動,給軍人遙控過河視察環境。
- i-Cable
- 2022年07月21日
空中巴士重新研發「懷舊引擎」 渦輪扇葉外露可減排兩成 最快2025試飛
【有線新聞】空中巴士公司宣布參與測試新型飛機引擎,將會提供試驗用的飛機,最快三年後試飛。如果新引擎普及,航空業界有望減排兩成。 如果一天看見一架飛機,引擎的整個外殼不見了、渦輪扇葉完全外露也不用擔心,可能它只是掛載了新引擎。這類引擎稱為「槳扇引擎」,雖然失去外殼令它很像一般螺旋槳,但實際上仍然保留加壓燃燒的噴射部分,結合渦扇和螺旋槳引擎。這種設計早在70年代已經存在、將燃油效率推至極限,但代價是噪音,渦輪扇葉的轉速比一般螺旋槳快得多,沒有了外殼令噪音極大,所以始終未有普及。 直到去年,美國奇異及法國賽峰兩公司合作,再次挑戰研發沒外殼的「槳扇引擎」,除了引入最新的扇葉材料及氣動設計形狀,最大改良是引入一組可調校的靜態扇葉、用作引導氣流,令噪音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但實際是否克服到噪音這個死穴,要飛上天才有分曉,空中巴士公司已提出合作,最快2025年起為A380飛機裝上新引擎試飛。如果測試順利,這種比傳統減碳兩成的新引擎,到2030年代中就可以投入服務。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麻省理工研蠶絲微粒 取代膠粒製磨砂產品 可自然分解、有望減微塑膠污染
麻省理工研蠶絲微粒 取代膠粒製磨砂產品 可自然分解、有望減微塑膠污染 【有線新聞】微塑膠污染無處不在,部分源自各種消費品添加的塑膠微粒。美國麻省理工一項研究以原始蠶絲製成微粒,可以用作塑膠的替代品。 污染環境的微塑膠根據來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塑膠垃圾,在風浪沖刷及紫外線下,長年碎裂而成的塑膠碎片;另一種是商品刻意添加塑膠微粒,例如牙膏、化妝品的磨砂、反光等效果,通常是因為加了塑膠粒。據歐盟估計環境中的微塑膠污染,多達一成半源自商品的塑膠顆粒,如果找到替代品,污染有望減少。 麻省理工的學者認為不妨考慮改用蠶絲,他們發現一種工序可以將蠶絲加工成顆粒,滿足塑膠微粒的各項功能,而且蠶絲可以自然降解,絕對環保。 大家一聽見蠶絲,第一個反應可能覺得很貴,但蠶絲顆粒用到的不是紡織品級數的絲,學者要的只是蠶絲蛋白,所以用最原始的蠶蛹已經夠。事實上絲綢業界,每年都會捨棄大量不達標的蠶絲,如果將它們廢物利用,加工成蠶絲顆粒,取代消費品中的塑膠粒,微塑膠污染有望減少一成以上。
- i-Cable
- 2022年07月19日
象鼻剛柔並濟不只靠肌肉 研究揭皮膚皺褶成關鍵 有助開發軟式機械臂
【有線新聞】大象的鼻強而有力,而且相當靈活。美國有學者研究象鼻的動態,發現象鼻之所以剛柔並濟,靠的不只是肌肉,連象鼻的皮膚也是關鍵。 大象的長鼻用途多多,遇上危險時是武器,足以捲起對方摔向地面;平時則是靈巧的工具,可拾起不同形狀的食物。 象鼻怎樣做到粗中有細?佐治亞理工學院一項研究認為,是肌肉結合皮膚的結果。大象的表皮有很深的皺褶,容許象鼻有很大的伸展空間。畫面中綠色標記是象鼻伸展前的定點記號,紅色標記是伸展時的新位置,可以見到象鼻的伸展並不均勻,而是末端伸展得較遠,近象口的一端伸展較少。 專家形容,這個是大象的「懶惰」策略,需要伸長取食物時,為了節省能量,象鼻不會好像橡筋一樣全體伸展,而是一開始只會伸展最末端,不夠長才伸展較後部分,如此類推。最近象口的部分,預留伸展空間反而是最大,證據是象口這端,摺起的皮膚重量是鼻尖位置的十多倍。專家認為大象這種皮膚布局對機械設計是個啟示,例如在軟式機械臂的表層加上類似象鼻的輔助表皮,既可以保護脆弱的部分,又可以令機械臂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