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識
- i-Cable
- 2022年04月15日
氣候變化加劇極端暴風雪 NASA研飛機深入風眼收集數據 改良衛星更準預報降雪
【有線新聞】美國東岸今年初遭受嚴重暴風雪吹襲,太空總署一項研究以科研飛機直飛暴風中心,收集暴風雪形成的數據,希望改善預測能力。 二月初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登上這架科研飛機,當時正面對一場暴風,但此行非同一般,不僅沒有盡量避開暴風,更打算直衝暴風區域,進入一場暴風雪的中心。當時這股暴風雪橫掃美國東岸,大範圍停電,數以千計航班停飛。 這架由P-3海上巡邏機改裝、配備各種氣象監測儀器的科研飛機「偏向虎山行」,以不同高度來回穿過暴風雪中心,收集雨量及雪量的數據,包括各種形態的雪花結晶。飛機在多日暴風雪中多次出動,專家希望透過收集到的數據了解暴風中的雪如何形成,從而改良氣象模型,令衛星可以更準確預報降雪的位置及規模。因為隨着氣候變化加劇,類似這次的極端暴風雪可能愈來愈頻密。
- i-Cable
- 2022年04月14日
手術機械人助偏遠地區中風患者 醫生訓練一小時 即可遙控施行腦血管手術
【有線新聞】不少中風病人需要做緊急腦血管手術,麻省理工學者研發了一款遙控手術機械人,讓醫生遙距做腦血管手術。 一條柔軟的金屬線沿着血管進入腦部,塞入動脈瘤防止充血爆裂,或者清除阻路的血栓,這類「血管內介入手術」,對於部分中風病人是緊急手術,愈快做,大腦傷害愈小,但做這種手術需要專門的外科醫生,如果病人不是身處大城市,未必有醫生懂這種手術。 這時候就用得著它,它是麻省理工最新研發的遙控手術機械人,主體是一副機械臂,末端內藏磁鐵,能夠隔空牽引血管內的金屬線,熟悉手術的醫生就算不在現場,也可以遙控機械臂,為病人做血管內介入手術。 學者以大腦血管模型示範,醫生事前只需訓練一小時,就能遙控磁鐵,將金屬線引導到指定位置,封鎖動脈瘤或清除血栓。 學者希望有了這套系統,將來偏遠地區的中風病人,可以即時接受遙距手術,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避免大腦受到永久損害。
- i-Cable
- 2022年04月13日
哈勃望遠鏡發現人類已知最大彗星 直徑較哈雷彗星大逾十倍 2031年最近地球
【有線新聞】天文學家近日確認一顆正在逼近太陽的彗星,直徑接近140公里,比哈雷彗星大得多,是人類見過最大的彗星。它將會於2031年最接近地球,但不足以構成威脅。 2014年,智利有天文台發現一顆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學者取其編號為C/2014 UN271,當時未能測量它的大小。直到今年1月,美國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為這顆彗星拍了數幅照片,成功分辨出彗星表面揮發的塵埃,得知彗星本體確實大小,發現原來是個巨無霸。以哈雷彗星比較,哈雷的平均直徑是11公里,但新彗星平均直徑達137公里,相當於哈雷的12倍,是人類已知最巨大彗星。 新彗星正朝著太陽進發,預計2031年最接近太陽。不過就算在最接近時,它與太陽的距離仍然遠過土星,相信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到時天文學家可以把握機會,好好觀察這顆巨大彗星,透過它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
- i-Cable
- 2022年04月11日
新消防水上飛機 撲火滅蟲清油污 飛經湖泊「開肚」注水 日投水70萬升
【有線新聞】水上飛機風行一時,雖然今日不再是主流,但仍然有優勢,加拿大有飛機生產商研發新一代消防水上飛機,除了撲救山火,更可以滅蟲及處理海上油污。 受氣候變化影響,山火燒得更頻密,火勢亦變得更猛烈,為了應對山火威脅,加拿大飛機生產商德哈維蘭認為,水上飛機是時候復興,旗下新一代消防飛機採用水上飛機設計,只要火場附近有湖、海或者水塘,就可以一邊掠過水面,一邊打開水箱注水,這樣直接去水源「蜻蜓點水」,只需12秒就可以注滿水箱,補水速度比平時加倍,反覆來回的話,一日可以向火場投下70萬公升的水,總重量相當於700公噸。 飛行能力方面,機翼和引擎也加強,足以應付山火產生的強勁對流。另外,新飛機不局限於救火,只要改變裝備,可以用在滅蟲工作,甚至協助處理海面油污,生產商表示,已經接到22架新飛機的訂單,主要來自歐洲,預計第一批將於2025年交付。
- i-Cable
- 2022年04月08日
學者研花粉製重用打印紙 「浸浴」兩分鐘墨粉不留痕 可重複洗、印八次
【有線新聞】辦公室每日消耗大量紙張,除了回收再造有否其他選擇?新加坡有學者發明了一種可重用打印紙,能夠清洗還原,材料亦不再是樹木,而是花粉。 它的功能類似神奇畫板,呈黃色只是因為未漂白,能夠用一般打印機列印,就算用膠紙黏或者濕水也不會脫色。但當文件需要銷毀,只要浸於鹼性溶液兩分鐘,所有墨粉就可以輕易洗掉,紙張回復至新的一樣,之後浸一浸酒精修護表面,就可以再次打印。 這種可重用打印紙出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製作過程有點像肥皂,將向日葵的花粉軟化成凝膠,注入模具,再經醋酸處理,風乾之後就大功告成。每張紙可以反覆清洗及打印8次,不需要砍樹之餘,將印過的紙就地重用,比當成廢紙回收再造更加節能,材料方面亦不局限於向日葵花粉,用山茶花或蓮花花粉也可以。 另外除了打印傳統文件,亦可以用來印刷軟式電路板,研究人員已經為這種紙申請專利。
- i-Cable
- 2022年04月07日
學者研木材簡便防火塗層 遇火吸熱、降溫、結焦更耐燒 減濃煙不損環境
【有線新聞】木建築近年捲土重來,但木材的防火處理成本不低,美國有學者發明一種簡易防火塗層,令木材難以燃燒,而且成份對環境無害。 用木建設比混凝土更環保,木材的防火處理不能省,現時一般要徹底浸泡或者真空加壓,但當木材越大件越厚,需要的時間及成本就越高。 得州農工大學的學者較早前於美國化學學會的會議上,發表一項簡便的防火塗層技術,將「聚電解質」製成複合溶液,木材不需要徹底浸泡,只要在溶液裏面稍為浸一浸,再照紫外光數分鐘,木材表面就會形成防火塗層。 和未經處理的木材比較,塗層燃燒時會產生吸熱成份,降低溫度,加上表面會結一層焦,保護底下的木,令木材難以燒著,而且產生的濃煙亦大減五成六,一旦發生火災,有更多時間逃生。 研究人員強調塗層的所有成份也對環境無害,適合大規模應用,而且不局限於木材,3D打印如果用到易燃的樹脂,一樣可以施加這種防火塗層,將來甚至可以用於太空建設,預防太空火災。
- i-Cable
- 2022年04月06日
狗仔看似表情多多 全因面部快縮肌發達 研究:受人類馴化成果、學會以表情溝通
【有線新聞】狗看似表情多多,這種感覺可能有科學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和狼相比,狗的面部肌肉結構特別容易產生各種表情,是適應和人類相處的結果。 這隻柴犬相信大家不陌生,招積又得戚的神情令牠成為當紅的網絡現象。其實不只柴犬,我們身邊有不少狗看起來總是表情多多,究竟只是我們的心理作用抑或有客觀根據? 一般相信狗是狼經過馴化而成,美國杜肯大學的學者為了解馴化過程的細節,將狗及狼的面部肌肉放在顯微鏡下分析,比較快縮肌纖維的比例,結果狗的面部快縮肌肉明顯較多,一般超過六成,甚至達九成半,狼通常不到三成。快縮肌即是收縮得快、較靈活的肌肉,狗的面部快縮肌多,代表牠們可以做到更多表情,學者相信狗在被馴化期間學會以表情和人類溝通,令狗的面部肌肉一代比一代靈活,最終演變成今天這麼表情豐富。 學者亦指出除了表情,面部肌肉靈活亦影響發聲方式,所以狼是以嗥叫為主,而狗是傾向吠,這個亦是人類馴化的成果。
- i-Cable
- 2022年04月05日
阿聯酋有企業改用綠色建築 外型仿如沙丘、善用沙漠氣候節能
【有線新聞】對抗全球暖化,環保建築是重要一環,在阿聯酋的沙漠地帶,一座新落成的建築正式啟用,它的外型有如巨大沙丘,善用沙漠氣候節省能源,是可持續建築的最新例子。 黃沙萬里之中一座白色沙丘拔地而起,它是阿聯酋沙迦的新地標,當地能源企業的新總部,建築面積9.7萬平方呎,由兩棟流線型建築相連而成,一邊是大廳、演講廳、遊客教育中心,另一邊是辦公室及員工咖啡廳。 設計出自建築師薩哈哈帝,生於伊拉克,於英國執業,是普立茲克建築獎首位獲獎女性,擅長運用曲線的她於2016年逝世,這個是她留下的眾多設計之一。除了以沙丘外觀融入環境,功能上亦善用沙漠地理,首先是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有日照時室內基本上不用開燈,另外加上大量可以打開的通風位,風力適中時可以引入自然風,增加室內通風兼降低溫度,減少空調系統負擔,多餘的熱力可以供應給熱水系統,電力則來自附近的大量太陽能板,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 新總部已於3月底正式啟用,有望成為沙漠綠色建築的新範例。
- i-Cable
- 2022年04月04日
瑞士學者研「站立式電動輪椅」 增設迴避系統 識自動減速避人群
【有線新聞】電動輪椅幫到有需要人士,但容易撞到其他行人,瑞士有學者發明了一種站立式電動輪椅,加入自動迴避系統,特別適合在人群中使用。 近年不少輪椅採用站立式,改善坐得太久的健康問題,例如防止骨質流失,幫助血液循環,而且與人溝通時不用「低人一等」,對心境也有好處,雖然用的人不再坐著,但習慣上仍會稱為「椅」,例如這款站立式輪椅,本來是日本筑波大學的項目,以電動外骨骼支撐身體,坐或站可輕易切換。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去年接手這個項目,團隊認為站立式還有個好處,就是移動時佔的空間比較少,而且站起來容易被人看到,適合在人群中穿插,團隊甚至特別為輪椅加上一個類似自動駕駛的迴避系統,由鏡頭加上預測途人行動的演算法,大方向由用家決定,但會自動避開途人。 另外,輪椅前方加上防撞墊,在人群中盡量降低速度,一旦碰撞,傷害可降至最低,學者已經向洛桑政府申請在行人路用這款輪椅。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英國諾丁漢購物中心淪為廢墟 建築師利用殘存建築 有望蛻變成城市綠洲
【有線新聞】英國諾丁漢一個已成廢墟的大型購物區獲得重生的機會,當地有建築師提出活化方案善用僅存的建築結構,將購物區變為城市綠洲。 諾丁漢市中心南部曾經有個大型商業區,名為布羅德馬什購物中心,這裏以前相當興旺,被視為諾丁漢的大門。幾年前當地打算重建購物中心,選定了重建計劃,甚至已經展開清拆工程,但是中標公司受不住疫情打擊宣布破產,清拆工程「爛尾」,購物中心淪為廢墟,不上不落相當尷尬。就算找另一間公司接手,但誰出錢繼續清拆? 直到數個月前出現「白武士」,英國一間建築師樓提出順水推舟的活化方案,不需要花錢清拆,反而是保留殘存建築,活化成另類的城市綠洲,一個不再是單純商業中心,而是購物及休憩兼得的綠化園區。殘破的建築以創意轉化,例如前商場的破爛天花乾脆變身為巨大繩網,一幅不完整的牆,可以是攀爬設施。戶外建築殘件令綠化景觀更多變,更加融入整個城市。 方案已經獲諾丁漢市議會開綠燈,預計耗資五至六百萬英鎊,將會創造750個住宅單位,40萬呎的營商空間,造就3,000多個就業機會。
- i-Cable
- 2022年03月31日
拍下129億年前的星光 哈勃望遠鏡再發現更遠恆星 或為宇宙初生首批星體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打破紀錄,觀測到至今見過最遠的恆星,由這顆星發出的光,需要129億年才到達地球,是宇宙早期誕生的星體。 這幅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拍下的星空,這些星體有遠有近,大致來說越遠的星看起來愈暗,所以要找相中最遠的星,反而要找最不起眼的光點,就是這裏。這顆星是哈勃觀測距離的新紀錄,它的光要129億年才到達地球,換句話說,這幅相呈現的,是這顆星129億年前的影像,當時大爆炸發生不足10億年,宇宙的年齡只是現在的6%,所以天文學家稱這顆星為「晨星」,因為它可能宇宙誕生後,第一批出現的星。 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50倍,光度是太陽的數百萬倍,但就算這麼光,在如此距離,哈勃本來偵測不到,不過幸運的是,晨星面前有個巨大的星系團,產生廣義相對論的「重力透鏡」效應,好像放大鏡聚焦那樣,將晨星的光放大數千倍,哈勃望遠鏡才勉強看得到。 晨星的光花了129億年到達地球,不代表距離我們129億光年,因為這段時間宇宙也膨脹了,所以晨星在這一刻,已經距離地球280億光年。
- i-Cable
- 2022年03月30日
冥王星地勢留「冰火山」痕跡 冰水混雜噴發 意味星球地底或較地面暖
【有線新聞】冥王星是個冰世界,被認為是相當靜態的天體。美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冥王星表面原來有活躍的「冰火山」,意味地底下並非完全結冰,推翻了對冥王星的固有印象。 原本是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冥王星距離太陽數十億公里,遠離日照,是個冰冷的世界,即使是日間,表面溫度也低過攝氏零下200度。2015年,美國的新視野號首次掠過冥王星,再次確認它是個寂靜星球,但完全冰冷可能只是表象。 美國西南研究院從當年新視野號拍攝的近距離照片,發現一些新細節,留意到星球一處有大量相連的圓頂狀地勢,每個圓頂高約1至7公里,由於這一帶極少隕石坑,可以推斷圓頂地勢是新近形成,是附近曾有火山爆發的痕跡。 它們不是一般火山,而是「冰火山」,爆發時噴出的不是熔岩,而是冰、水和阿摩尼亞。當這些噴發在地面積聚,會形成連綿的圓頂地勢。所以冥王星表面並不平靜,令學者更在意的是如果冰可以夾雜液體向上噴,有一定流動性,甚至有地質活動,意味冥王星地底不是完全結冰,可能比地面溫暖。至於為何冥王星內部有熱力,有待將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