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20日
智創未來|北都AI創科夏令營
【有線新聞】政府大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的創科發展,不過「搞創科」通常都會面對「落地」困難,怎樣才可以把創科成果帶入社區呢? 有機構早前在元朗,舉辦一個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教育體驗活動,讓來自北部都會區的小學生,運用AI製作音樂短片;又讓北部都會區的長者,試戴運動耳機造型的助聽器,親身感受科技,促進創科產品「落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0日
智創未來|北部都會區首個AI創科夏令營 助區內基層家庭和長者親身接觸科技
【有線新聞】有機構早前在元朗舉辦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夏令營,讓來自北部都會區的小學生運用人工智能製作音樂短片,親身體驗創科教育。 「等幾多晚公屋嘅號碼」、「望望穿晒眼,但信有日會華麗變身」這條説唱片由一班參與創科夏令營的小學生用上五日製作,無論是畫面、歌詞,甚至「歌手」,都是他們利用AI,即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在夏令營獲得創科突破大獎。 創科AI夏令營參與學生黃坤陽:「我未試過製作這些AI影片,我認識了不同的程式去製作那些生成圖片,再繼續去用AI生成影片。其實我都是第一次聽到可以用AI去生成影片,所以其實我都覺得這是比較新奇的。」 取得創科突破大獎的這班學生勝在能夠透過科技表達自我,香港社會創投基金行政總裁魏華星:「他們自己走訪完一些社會房屋,又有些感受之後將它變成一首歌,又剪了片,而這些歌詞都挺有意思的,挺有趣的,又真是讓一些社會發生的現實,他又放進去。我想都是當好玩地初步有一種認識和自己有一種表達看法。我覺得香港小朋友,現在都是比較少少欠缺去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相信活動可以鼓勵學童從小接觸創新科技及社會議題,啟發他們多角度想像未來,提升創意思維及社區實踐。 政府近年致力推動北部都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15日
智創未來|科藝文博
【有線新聞】數位科技展覽逐漸普及,可以讓觀眾從不同角度觀賞文物或藝術作品,增強觀賞體驗。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紋」以載道──故宮博物院沉浸式數字體驗展》,以「故宮紋樣」為主題,通過提取宮殿建築、陶瓷、織繡上的紋樣,結合創新的數碼技術,呈現紋樣背後的文化內涵,讓觀眾以生動的形式探索並欣賞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魅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3日
智創未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沉浸式展覽 展示故宮紋樣背後藝術文化
【有線新聞】今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一百周年,故宮博物院聯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利用北京故宮「數字文物庫」所存放的紋樣數據,舉辦了一個沉浸式數字體驗展。 龍、鳳、蝙蝠,這些其實都是在中國傳統上寓意吉祥的意義,黃誠鏗是這個展覽的技術支援,所用的數字資料都是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的「數字文物庫」,相關部門會對歷史文物進行拍照、掃描、3D建模等數字採樣工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覽技術支援經理黃誠鏗:「『數字文物庫』內現在已經存放了超過10萬件的文物,分了不同的時期和種類,例如畫類、器皿類等,也可以看到很多它們的資料。」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研究員侯怡利:「故宮方面就是也做了很久數字採集這個東西,其實要怎麼樣把它應用到現在展覽裡面也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策展團隊從『數字文物庫』挑選文物當中精巧的紋樣圖案,並以創新方式展示,不過團隊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臨場技術修正,這個位置我們的程式員大概花了5個通宵做碗底部的畫面,因為碗底部的空間實在太小,我們以短焦的投影機投射很近距離地投射在一個曲的面上,所以投射出來的畫面其實有很嚴重的變形,但是我們花很多時間逐點修正至適當的比例,成像應該要出現的畫面。」 策展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08日
智創未來|未來教室
【有線新聞】創新科技正為教育發展,帶來新方向。本地一間小學引入浸沉式學習系統,打破傳統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探索,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的熱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6日
智創未來|浸沉式學習打破傳統教學模式 科技為教育發展帶來新方向
【有線新聞】創新科技為教育發展帶來新方向,本地一間小學引入浸沉式學習系統,打破傳統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可以親臨其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 這間小學引入沉浸式學習系統,學生無須穿戴任何設備,就能置身栩栩如生的故事場景,彷彿穿越時空,以第一身視角親身感受。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學生陳瀚霖:「可以在投影片上看到,就好像真的整個人好像跳進聖經故事裡一樣,就覺得很生動,有種親臨其境的感覺。」 這種沉浸式學習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探索,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的結合,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的熱情。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校長梁漢基:「在書本上很多知識或很多學問、態度的東西 ,但如果沒有親身經歷,其實是很難進入學生的心以及造成影響。學生其實在日常生活(接觸)很多電子物品,可以跟他有很多不同的學習,但是一群同學在一個環境裡一起的經歷是重要的。」 支援學校把課室變成沉浸式體驗空間的是楊曦的科技公司,他說相比起使用頭戴式裝置的虛擬實景應用,沉浸式體驗更能夠讓老師掌握學生上課時候的狀態,有助進一步提升教學質素。智能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楊曦:「這個科技透過一些無縫的投影技術,將課室裡面
- 資訊節目
- 2025年09月01日
智創未來|感官科技
【有線新聞】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五感也可以數據化,開拓感官科技的應用。有院校引入「電子舌」,能檢測甜酸苦鹹鮮的味道,有助食品開發及味道評估。而在五感技術中,相較味覺,嗅覺訊息數字化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學者就認為有巨大潛力,並研發出「電子鼻」,能檢測多種氣體,在智慧家居、環境檢測、醫療健康等多方面應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30日
智創未來|「電子鼻」檢測多種氣體 助智慧家居及醫療健康應用
【有線新聞】隨著科技進步,我們的五感都逐漸可以數據化,有院校研發出「電子鼻」,可以檢測多種氣體,相關學者相信感知氣味的發展有巨大潛力,能夠應用於智慧家居及醫療健康等領域。 研究員先將一杯液體給機械狗「聞一聞」,經系統分析後可以得知那杯液體其實是酒精,能夠分辨氣味是因為這隻機械狗應用了仿生電子鼻技術。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顯示與光電子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主任范智勇:「我們人大概是有500萬個嗅覺感受器,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大腦對嗅覺感受器收到了信號,進行一個分析處理。仿生電子鼻技術它實際上就是把這個氣味,化學分子的信號,變成我們這個電信號,然後變成我們電腦,它可以理解的這種信號。這個器件裡面有一萬個傳感器,這已經是國際上或者世界上這個集成度最高的一個電子晶片了。」 機械狗頭頂裝有俗稱「電子鼻」的仿生嗅覺傳感器晶片,可以模仿鼻子的運作機制,檢測多種氣體,有助應用在智慧家居,防止意外發生。范智勇:「有火警,先派機器狗去看一下,到底哪裡有洩漏,比如說煤氣或者洩漏天然氣,狗狗先去看一下,如果洩漏的地方找到了,或者濃度很高的話,我們消防員不需要馬上過去。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人是聞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25日
智創未來|AI電影與影片生成
【有線新聞】近年人工智能技術已應用至各行各業,或將逐步改變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有大學透過藝術科技教育,鼓勵學生運用不同工具創作,包括以人工智能生成電影影片,並舉辦電影節等活動,與業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創作流程、拓展影像表達的邊界,為觀眾帶來新的視覺和觀影體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3日
智創未來|AI生成影片掀創作浪潮 學者:AI電影快上戲院
【有線新聞】近年全球興起以AI人工智能生成影片,有大學透過藝術科技教育鼓勵學生創作AI電影。有學者預計AI高度參與甚至完全由AI生成的電影,最快一至兩年內正式進軍戲院。 這35部電影短片全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製作,是科大今年舉行的大中華區首個「AI電影節」入圍作品,活動吸引來自全球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700多部電影短片參加。有學者相信未來電影的影像和製作流程應用AI的比例會愈來愈高。科大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助理教授饒安逸:「無論是在美國或在中國可能馬上就有這個純AI,或者說用AI介入非常多,比如60%、70%以上的真的電影,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可能就會走入電影院。」 不過亦有影視從業員認為要等到AI電影在票房上取得實質成功,本地業界才會真正擁抱這項技術。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名譽顧問魏天明:「因為電影工作者很實在,他一定要有一個價值在這裡,否則哪個人會花時間去做呢?又要謀生,又要去發展,你一定要讓他覺得有一個前景,還要有一個成果。」 有跨學科博士生今年嘗試根據一部他們4年前花5萬元人民幣實景真人拍攝的電影作品,利用AI影像生成技術重新創作成微電影。不過受到AI的技術和局限性影響,他們需要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8日
智創未來|新食材 新健康
【有線新聞】健康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之一,而飲食是其中一項影響著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有不少的科研團隊研發了各式各樣的食品科技,旨在為大家帶來更健康的飲食。面對接踵而來的新型食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食品,同時享受美味與健康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6日
智創未來|有科研團隊從菇菌提煉脂肪替代品 應用於甜品製作稱有效預防肥胖
【有線新聞】有大學團隊從天然菇菌中提取功能性成份,研發出新型脂肪替代品,能夠用作生產低脂食品,標榜可以預防肥胖及其他代謝疾病等。 將鮮奶油及牛奶加熱,再將這些脂肪替代品和糖混合,加入魚膠,再倒入杯,冷凍凝固後加入紅莓醬低脂意式奶凍就做好了。 酒店總經理李景恒:「酒店需要製作很多甜品,如雪糕、蛋糕,而忌廉是主要成分。除了在蛋糕、雪糕上應用,在頭盤和西餐裏,因為西餐一般都會有一些醬汁都會應用到忌廉。我們的廚師團隊用了數個月時間,反覆在不同食品上測試,我們也分不出味道的差異。」 這間酒店現時所用的忌廉脂肪含量較一般忌廉低,製作過程中所用到的脂肪替代品是在天然菇菌中,提取的功能性成分多醣轉化而成,標榜有助減低食物的脂肪含量及卡路里,預防肥胖及其他代謝疾病等。 理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常金輝 :「菇類是一類普遍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一般是0.5%至3%的脂肪。我們主要目標是高油、高脂的食品,嘗試在曲奇(應用),應用於曲奇可以減低一半脂肪,還有在忌廉蛋糕或忌廉製品裡可以減少25%的脂肪。在應用方面比較簡單,基本上任何一間廠房或家庭廚房都可以運用這個研發,可以將粉末混進食物中 。」 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