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11日
智創未來|香港創科展
【有線新聞】由香港創新基金主辦的香港創科展踏入第4屆,旨在鼓勵中小學生以科學及創意,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到的挑戰。今年吸引到近300間學校報名,金獎隊伍可以到瑞士參與「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一起看看今年一些入圍的作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9日
智創未來|創科展近300學校參與 評委岑浩璋:為學生培育創新種子
【有線新聞】近年學界創科氛圍愈來愈濃厚,早前舉辦的香港創科展有近300間學校參與。 拍攝容貌,輸入字詞或句子,程式就會生成相關的句子的拼音,亦會有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提示如何發音。 中五學生蔡智林:「這裏可以看到他說『你好嗎』三個字,我們希望用戶用到自己的面部來模擬自己讀出這個字的唇部動作,令到他有更加好的動力去學習如何正確發音。」 之後上傳錄音,程式會分析發音是否準確。蔡智林:「人工智能會用兩種不同的數據作比對分析,然後作出評分及建議,令我可以改善自己的讀音。如果高分的話像這樣,就可以練習下一個詞語,如果低分或是不合格的話,就可以回到重新練習,看回剛剛的指示重新練習它的發音。」這一個程式是由蔡智林與另外兩位同學一起設計及研發,目標針對聽障人士發音問題、改善發音。 亦有入圍的隊伍以近年常見的電話騙案為主題,透過「VR」虛擬實境,讓用家以第一身的角度了解被騙的後果 ,中三學生陳曉澄:「我們就會模仿騙徒致電給玩家,玩家就需要選擇當聽到這些電話後會否相信他說的話,如果玩家相信他說的話,我們亦有製作一個劇場給他,就告訴他如果我們相信了騙徒的話會有甚麽的後果。」 今屆創科展有近300間學校報名,
- 資訊節目
- 2025年08月02日
智創未來|護苗有方
【有線新聞】植樹造林工作絕不止步於將樹苗種下的一刻。要延續造林保育的環保願景,就要適當照料樹苗。有初創研發無人樹苗培育監測設備,針對植樹後,難以人手監測和護理樹苗的挑戰,利用窄頻物聯網通訊技術,勘察植樹區的土壤條件及持續監測樹苗的生長狀況,從而提升樹苗的存活率,使綠意得以繼續萌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2日
智創未來|有初創研發智能系統監測土壤環境 提升植樹升功率
【有線新聞】植樹造林保育可以提升地區的生態價值,有初創就研究植樹的護理方案,提升樹苗的存活率、減少資源浪費。 MetaGreenX及Metaprint聯合創辦人黃弘曆:「科大給了我們一個空間進行我們的裝置測試。我們會在這個空間裏種植我們的樹木以及裝我們的儀器,監測這個土地上的土壤變化,包括溫、濕度、土壤營養,以及我們如果種樹,用了儀器以及未用儀器之後究竟有甚麼分別。」 檢測到環境陽光充足,將本地原生品種大頭茶樹苗種落地,再將樹苗監測機放入附近土壤,就可以全天候監測樹苗的健康狀況。黃弘曆:「GrootX會用一個插入泥土式的傳感器,它收集泥土的氮、磷、鉀,以及酸鹼度、溫度和濕度。然後我們就可以分析香港不同地方,例如說我種不同植物的時候,究竟在不同季節,它的土壤變化會怎樣。」 一次參加植樹活動的時候,幾位創辦人留意到植樹後難以安排人手長期監測樹苗的生長狀況,並安排適當的護理工作,導致樹苗的存活率低,於是就構思出無人樹苗培育監測設備。收集到的數據透過覆蓋率高而低功耗的NB-IoT傳輸技術傳到後台,既穩定,又能減少耗電。MetaGreenX及Metaprint聯合創辦人Kathy:「我們設計的初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6日
智創未來|有寵物食品科研研寵物脫水鮮食 助主人量身訂造合適餐單
【有線新聞】有寵物食品科研初創將脫水技術應用於日常寵物鮮食,能夠將食材大部份營養成分保留,亦有獸醫建議消費者為寵物安排飲食餐單時可以先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先將食材切片,鋪上網架,然後放進風乾機,以70至90度風乾大概10至15小時,製成脫水的食材,再將食材打磨成粉末。杜佩穎指,食材主要分為肉類、澱粉、蔬菜、以及營養補充品,而利用脫水技術製作的食材能夠保存食物大約90%的營養成分,同時亦方便寵物主人為寵物量身訂造合適的餐單。 Petsona創辦人杜佩穎:「寵物的體重、年齡、是否已經絕育,有沒有一些特別的健康情況或食物敏感。根據這些資料,我們便會製作第一份餐單,我們的演算法設計第一份餐單後,就會讓主人讓他們的寵物去嘗試。」 「如果是年齡比較小,我們稱之為幼犬,其實幼犬在第一年,牠們需要比較多嘅的卡路里。即使它是1歲,10公斤的狗與2歲,10公斤的狗相比,可能牠們進食的份量需要多1至1.5倍,在卡路里方面我們需要調整。如果是比較年老的狗,牠們需要比較好的蛋白質,但不能夠高油脂,因為牠們的消化能力已經降低,我們就需要設計一個比較容易消化的餐單。另外可能會有一些特別的身體問題,例如牠們關節不太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25日
智創未來|智養寵物
【有線新聞】寵物是人類的好夥伴,與牠們享受快樂時光的同時,主人們也需要從飲食、醫療、清潔等各方面著手,照顧寵物的健康。隨著愈來愈多創新技術、研發的出現,寵物主人可以利用這些科技,從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為寵物創造健康且優質的生活環境。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19日
智創未來|膠袋新出路
【有線新聞】傳統膠袋在堆填區需要數以十年計去分解,所釋出的污染物更加會破壞環境。有初創研發以甘蔗渣製成的水溶膠袋,最快8秒,膠袋就會被水分解,亦都可以用來堆肥。 另外,為了打擊濫用塑膠購物袋,政府在2009年推出首階段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其後兩度收緊。立法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年至2022年期間,每年棄置在堆填區的塑膠購物袋,大約維持在40至50億個的水平,直至2022年再上調膠袋收費後,數目才減少至2023年的37億個。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趨勢?未來應如何推動減少用膠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智創未來|有初創研甘蔗渣水溶膠袋 望緩解對環境破壞
【有線新聞】傳統膠袋在堆填區需要數以十年計去分解,所釋出的污染物更加會破壞環境。有初創研發以甘蔗渣製成的水溶膠袋,最快8秒膠袋就會被水分解,亦都可以用來堆肥。 這間社企在2018年成立,主要生產無障礙服飾,如飲食圍巾、醫療收納配件等,目前每年產量約2千件,當服飾製成之後就會入袋交到客人手上。他們用的包裝袋貌似是普通膠袋,但其實是由甘蔗渣造的水溶膠袋。 製衣廠設計總監姜美而:「相信大家都一定有買過衣服或網購,其實每一件衣服都跟一個包裝袋。如果我們持續地去使用這些傳統的膠袋,其實是需要幾百年都分解不到,對社會、對環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雖然成本貴一點,但我們都會選用這個水溶的膠袋,希望透過水溶對環境無害的、這麼一個好的技術可以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吳珈蔚是這間水溶膠袋公司創辦人,她在2018年參與淨山活動時發現香港山徑有很多垃圾,包括不少膠樽膠袋,於是萌生念頭製作環境友好的產品。「傳統的塑膠大家都可以認知,會有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這些傳統的塑膠可以被回收,但因為它們是一個很強的化學物質,它降解後可能會有微塑膠,對環境會有影響。」 她指這款膠袋用80度熱水攪拌,最快8秒就可以完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12日
智創未來|人工智能影視娛樂製作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急速發展,各行各業來都迎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影視娛樂製作領域也是其中之一。從前期規劃到後期製作,生成式人工智能漸漸地改變整個行業的製作生態,提升效率;但同時亦開始威脅到相關職業的地位。科技的發展對影視製作行業到底是危還是機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2日
智創未來|可視化系統助拍攝團隊 提前規劃鏡頭和場景調度
【有線新聞】香港演藝學院研發了一套可視化系統,利用遊戲引擎生成畫面,應用於影視工作的前期規劃,製作團隊在到達拍攝現場前,已經可以具體討論和檢視鏡頭和場景調度的效果。 運用遊戲引擎生成畫面,首先要利用雷達掃瞄器拍攝場景,轉化成數據後傳輸至系統,建構成虛擬模型,這樣不同部門可以更立體地進行前期規劃工作。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林均乘:「好像我們『睇樓』一樣,我們會看到瞰視圖,在裏面其實大家可以直接看到每一個,例如背景、道具、人物,甚至鏡頭、燈光,都可以直接按著佢,然後拉去你需要的位置,而且可以在裏面有一個很直觀的方式去改變它的參數。大家可以圍著桌子,類似玩一些桌上遊戲的方式,直接捉住製作裏的元素,自己進行自由調配。」 視覺藝術製作設計講師張詠賢:「以往在我們的年代學電影時,所有事情都是紙上談兵。在這個系統裏,除了紙上談兵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以外,還多了協作,因為同時導演、剪接師、攝影師都可以圍著桌子去討論鏡頭、場景,甚至導演可以討論演員的走位,所有事情都是實時化、可視化去完成。」 演藝學院也將系統應用於教學上,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發揮創意作更多的嘗試。林均乘:「當他們有一個這麼好的工具,(製
- 資訊節目
- 2025年07月05日
智創未來|創科醫療新知
【有線新聞】人工智能逐漸成為大趨勢,在醫療方面,有公司設計專為孕婦而設的母嬰產品,從懷孕前期至嬰兒出生,提供支援服務。使用醫療服務後,面對繁複的保險理賠程序,配合人工智能可以帶來甚麼新景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5日
智創未來|保險自動化理賠 智能識別詐騙成索償第一把關
【有線新聞】保險可以為一些突發事故或風險提供財務保障,因為處理的文件較多,手續繁複,令理賠的過程相對耗時。有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核對文件、識別詐騙,縮短理賠的時間。 雖然醫療科技漸趨發達,但當市民遇上緊急醫療需要,會涉及龐大金額,所以大家都會選擇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從事精算相關行業的楊廣榮指,保險索償涉及繁複條款,全人手處理需時較長。 醫結行政總裁楊廣榮:「大家對保險都會覺得,要賠錢的時候你求它就很難了。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不好的感覺?對於這個行業呢,其實我們覺得最大的問題都是那個理賠的過程太複雜。人是有天然的限制的,所以很多時候,其中一個比較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說我病了,你還要等三至六個星期才賠錢給我,我等著錢來醫病。以前的文件來到,首先要找人去看,很多文件要人去分類,也要每一個細則可以讀出來,再看看這個細則究竟是保險的那一個條款作出理賠。」 醫結行銷總監劉懿瑩:「例如在這個門診服務方面,傳統我們拿著醫療卡到診所,由姑娘要客人簽一張單據,單據是一式三份,客人會有一張做紀錄,另外姑娘方面也會有一張做紀錄,餘下一張就會給他們第三方的管理機構,去做一個核對的程序。在核對方面其實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