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以伊戰爭|據報伊朗核設施未被美軍摧毁 核計劃僅倒退數月 特朗普批不實
【有線新聞】以色列和伊朗達成停火,各自宣告取得勝利,據報美國初步情報分析,美軍未有摧毀伊朗核設施,只令核計劃倒退數月。 美軍空襲伊朗三個核設施,總統特朗普宣稱行動成功,已經重挫德黑蘭的核計劃。以色列和伊朗達成停火,各自宣告取得勝利。據報美國初步情報分析,美軍未有摧毀伊朗核設施,只令核計劃倒退數月。 美軍空襲伊朗三個核設施,總統特朗普宣稱行動成功,已經重挫德黑蘭的核計劃。不過傳媒引述美國國防情報局初步分析,美軍上周的轟炸對核設施造成重大破壞,但未至於完全摧毀,相信只會令伊朗核計劃倒退數月,最快可以於一至兩個月內重啟。消息指,大部分離心機完好無缺,濃縮鈾庫存亦沒被完全清除。 以色列和伊朗落實停火各自稱取得勝利,美國促成伊朗和以色列停火後首都德黑蘭有民眾上街慶祝戰事結束,又高呼反美和以色列的口號。總統佩澤希齊揚發公開信指,由以色列挑起歷時12天的戰事結束,國家取得重大勝利。下令各部門著手重建工作,又稱以色列意圖摧毀核設施的計劃失敗,亦已經準備好重啟與美國的核談判。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亦宣稱取得歷史性勝利,警告若伊朗重啟核計劃,以色列會強硬回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特朗普出席北約峰會 重申伊朗核設施已摧毀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等多國領袖在荷蘭海牙出席北約峰會,特朗普重申美軍已摧毀伊朗核設施,又認為伊朗趕不及在空襲前搬走核材料。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北約秘書長呂特在峰會開幕前會面,對於有報道引述美國情報指美軍周六的空襲未有摧毀伊朗核設施,特朗普強調核設施已遭毀滅。美國總統特朗普:「情報未有確切定論,意思是他們不清楚,損毀可以非常嚴重,情報是這樣的意思,我認為情報是正確的。」 他又認為伊朗趕不及在空襲前搬走核材料,亦不會如對外宣稱般繼續提鍊濃縮鈾,和以色列需要互相攻擊一會兒才有機會停手。特朗普:「她們大打出手,就像學校裡的兩個孩子一樣激烈戰鬥,你無法阻止,讓他們打兩、三分鐘就比較容易制止。」 北約32國領袖齊集海牙開會主要討論烏克蘭戰事,並決定是否增加國防開支至佔國內生產總值5%。特朗普稱各國付出和美國平衡的份額是眾人的勝利,承諾會繼續協防北約,呂特就稱有信心會獲成員國一致同意。 不過,西班牙重申不會增加國防開支至國內生產總值5%,但會繼續履行北約義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日本首度境內試射88式反艦導彈 料周日再試射
【有線新聞】日本首度於境內試射88式反艦導彈,預計周日會再試射。 陸上自衛隊第1特科團在北海道新日高町的射擊場向40公里外的一艘無人艇,實彈試射射程約100公里的88式反艦導彈,考慮到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一直在海外試射。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指今次首度在境內進行,目的是提升自衛隊的技術,並非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又指訓練有助國家於當前嚴峻的安保環境下,加強防衛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北約峰會召開 預告所有成員國承諾增國防開支 惟美、西等反對
【有線新聞】北約峰會一連兩日在荷蘭海牙舉行,北約預告所有成員國將承諾增加國防開支至佔國內生產總值5%,但美國、西班牙等反對。 美國總統特朗普等領袖先到豪斯登堡宮出席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的歡迎晚宴,之後舉行工作會議。峰會焦點之一是北約32個成員國會否同意增加國防開支至佔國內生產總值5%。特朗普在社交網站分享北約秘書長呂特向他發送的私人訊息,呂特讚特朗普在伊朗的行動膽色過人令世界更安全,又指特朗普將在海牙再次大勝,稱所有人都同意增加軍費。私人通訊遭公開,呂特稱不尷尬,他早前呼籲歐洲專注增加國防開支,毋需憂慮美國對北約的協防承諾。 但特朗普啟程前往荷蘭時稱,國防開支目前佔國內生產總值3.4%的美國和歐洲的目標毋需一致,「我不認為我們的開支需要與其他人看齊,他們在歐洲,我們不是。」 增加軍費的目標包括3.5%核心國防開支和1.5%的國防相關開支,如網路安全、基建等投資,目前國防開支比例在北約「墊底」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早前稱將獲豁免,比利時和斯洛文尼亞亦跟隨。 峰會另一焦點是烏克蘭戰事,以北約夥伴國領袖身分出席峰會的總統澤連斯基會前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預料峰會期間亦會與特朗普會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美國紐約市長選舉民主黨初選 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宣布勝出
【有線新聞】美國紐約市長選舉民主黨初選,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宣布勝出。 33歲的曼達尼與支持者會面,說他們正創造歷史,他將成為民主黨紐約市長參選人,若當選,將成為紐約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市長。曾三次連任紐約州州長四年前捲入性騷擾醜聞辭職的科莫,致電曼達尼承認落敗,讚揚對方具感染力,成功鼓勵年輕人投票,科莫透露考慮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在11月參與市長選舉。預計選舉委員會最快下周二宣布最終結果,當選人將代表民主黨參選,現任市長亞當斯亦將以獨立候選人身分角逐連任。紐約市是民主黨票倉,預計初選當選人有望順利勝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日本關東等地持續暴雨 大垣市河水氾濫、部分居民撤離
【有線新聞】受風暴聖帕逼近影響,日本關東及西至北部廣泛地區持續暴雨。 歧阜縣大垣市的河水氾濫,有樹木被洪水沖走,部分居民要撤離。氣象廳指過去24小時錄得近400毫米雨量,長崎縣和宮崎縣等地亦下大雨,長崎有空置的房屋倒塌,部分路段因山泥傾潟要封閉。氣象廳預計受聖帕逼近影響,周四關東、西部及北部多處會有狂風暴雨,提醒民眾要提防山泥傾瀉和水浸。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美國東岸熱浪持續 紐約飆近38度 民眾噴水池消暑
【有線新聞】美國東岸地區熱浪持續,紐約市錄得近攝氏38度高溫。 在新罕布什爾州,民眾暢泳消暑,紐約的噴水池亦成為民眾降溫的好去處,行人亦要撐傘遮擋猛烈陽光。氣象局繼2013年再於約翰甘迺迪機場錄得華氏100度,即近攝氏37.8度高溫,緬因、賓夕法尼州等多處亦逼近攝氏38度。 受炎熱天氣影響,來往華盛頓和紐約,以及哈里斯堡至費城的列車需要慢速行駛,部分班次延誤。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北約峰會商增國防開支 西班牙拒加至GDP 5% 特朗普批對其他成員國不公平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荷蘭海牙出席北約峰會。 特朗普參與會議前到海牙的豪斯登堡宮,出席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的歡迎晚宴,各成員國領袖亦有參與。今次峰會預料商討各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至佔國內生產總值5%,但西班牙早前表明不會跟隨。特朗普啟程前往荷蘭時批評西班牙的決定對其他成員國不公平,又稱北約共同防禦承諾有多重定義,強調會致力拯救生命,未有正面回應會否遵守承諾,為盟友提供保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以伊戰爭|據報美評估空襲未毀伊朗核設施 僅令核計劃延遲數月 白宮:完全錯誤
【有線新聞】據報美國初步情報分析,美軍未有摧毀伊朗核設施,只是令伊朗核計劃推遲數月。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引述消息指,情報部門評估中央司令部空襲伊朗後造成的損失,相信美國上周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造成重大破壞,但未至於完全摧毀設施。消息指大部分離心機仍完好無缺,濃縮鈾庫存亦沒被完全清除,相信只是令伊朗核計劃推遲數月,與總統特朗普宣稱成功摧毀核設施說法不符。 白宮指這份評估完全錯誤,批評洩露評估的人試圖貶低特朗普和完成任務的美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以伊戰爭|兩國落實停火 各自宣稱取勝 佩澤希齊揚:準備好與美重啟談判
【有線新聞】以色列和伊朗同意落實停火,各自宣稱取得勝利。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有民眾上街慶祝戰事結束,總統佩澤希齊揚形容國家取得重大勝利,以色列摧毀核設施的計劃失敗,國內重要基建更受嚴重損毀,反映攻擊伊朗需付上沉重代價;又指已準備好重啟與美國的談判。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聲稱以軍摧毀伊朗的核設施,感謝華府的支持,形容是歷史性勝利,警告若伊朗重啟核計劃,以色列將會強硬回應。 較早前兩國一度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引起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滿。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5日
俄烏戰爭|澤連斯基︰俄羅斯或在北約採取新軍事行動
【有線新聞】一連兩天北約峰會在荷蘭海牙召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警告,俄羅斯計劃在北約領土採取新的軍事行動,呼籲北約盟友增加國防開支。 獲邀到荷蘭海牙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北約峰會的國防工業論壇稱,俄羅斯正計劃在北約領土採取新的軍事行動。澤連斯基:「沒跡象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希望停戰,俄羅斯拒絕所有和平方案,包括美國的提議,事實上普京滿腦子都是戰爭,也許他把自己的政治存亡與殺戮能力掛鈎,只要繼續殺人,他就仍然存在,我們的情報證實這一點。」 他稱俄羅斯並非單獨行動,背後有龐大網絡,包括北韓、伊朗和中國企業支援,對歐洲構成長期威脅。他提到烏克蘭的國防生產潛力逾350億美元,每年可生產逾800萬架無人機,但由於缺乏資金,難以打擊俄羅斯的軍事網絡,呼籲北約盟友提升國防開支,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認為是適當水平,並將至少0.25%開支直接支援烏克蘭的軍事需求,重申烏克蘭不僅可保衛領土,對加強北約長期安全亦非常重要。 澤連斯基早前與荷蘭首相斯霍夫會面,荷蘭宣布向烏克蘭提供總值1.75億歐元軍援,涵蓋雷達系統及無人機計劃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4日
以伊戰爭|王毅與伊朗外長通話 稱致力支持維護國家安全
【有線新聞】外長王毅與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通電話,稱中方支持伊朗致力於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在此基礎上實現真正停火。 王毅說中方始終是中東和平的建設者,稱在美國攻擊伊朗後,中方第一時間發聲譴責,批評軍事打擊核設施,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 國際社會都應反對。 阿拉格齊表示襲擊核設施嚴重違反國際法,伊朗別無選擇下必須反擊,雖與以色列剛達成停火,但情況並不穩定,只有以色列停止侵略,才能開啟真正談判,期待中方為緩和局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