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轉一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8日
世界轉一圈|大腦生物年齡成健康壽命關鍵指標 「極度老化者」患阿茲海默症風險高12倍
【有線新聞】大腦有很多功能,它可以控制人類情感、記憶和活動等。近期有科學家發現,大腦的生物年齡可以預測壽命和未來健康狀況。 史丹福大學科學家分析了約45,000名成年人的血液樣本,從大約3,000種蛋白質數據中估算11個器官的生物年齡。 與正常老化速度有差異的器官對比,分為「極度年輕」和「極度老化」,而大腦是預測健康及壽命的最強指標。 同齡的人互相比較下,大腦「極度老化」的人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大約是大腦「極度年輕」的12倍,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同樣較高。大腦「極度老化」的人,15年内死亡的機率大約為一般人的兩倍;大腦「極度年輕」的人死亡機率就較一般人低四成。學者希望他們這次用到的蛋白質檢驗技術,可在2至3年內商業化,以便及早應對健康問題,減低患病和死亡風險。 杜克大學研究團隊則研究了多個資料庫合共逾50,000個磁力共振腦掃描影像,加上模型訓練,建立腦部和身體老化的指標。利用大腦皮層厚度、海馬體萎縮程度等評估大腦退化和認知能力,從而預測患病風險。 研究團隊指新技術和成果,有助學者更好掌握睡眠或精神狀態欠佳等風險因素與衰老之間的關係,甚至評估整體健康或壽命長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1日
世界轉一圈|研究揭半數蜥蜴物種具「皮內成骨」 助保護、調節體溫
【有線新聞】皮膚是大部分動物生存必須的器官,有些動物還在皮膚之下緊接連住一層骨骼,稱為「皮內成骨」,是在真皮下形成鱗片,骨板或其他結構的骨性沉積物。哺乳類動物中並不常見,通常只有爬行類動物和兩棲動物才有,例如恐龍、鱷魚和蜥蜴。 科學家一直研究這種骨骼如何演化,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皮內成骨」原來較以往所認知更普遍,包括29種澳洲巨蜥新列入紀錄。研究人員調查了各地博物館約2,000個蜥蜴標本進行微CT掃描,結果發現多達一半蜥蜴物種擁有「皮內成骨」,遠多於現有的研究紀錄,推論這種骨骼演化從古至今一直持續,並相信皮膚下的微小骨骼可像盔甲般保護身體,並幫助調節體溫,甚至在產卵期間提供鈣質。 不過「皮內成骨」的分布並不均勻,有些蜥蜴從頭到尾都有,另一些則只是頭部和頸部骨板較厚,有些則只在尾部最多,進一步研究這些分布和演化相信可幫助理解世界各地不同蜥蜴如何適應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5日
世界轉一圈|南韓研變色紋身貼紙 1秒測出「迷姦水」GHB 變紅警示成防身利器
【有線新聞】紋身貼紙的誕生過去造福了一些只想暫時「紋身」,但不想一輩子「跟身」的人,有時更會想在夜店遊玩時展示下印在身上的小心思。但這些夜店可能品流複雜,或有人居心叵測在飲品「做手腳」,例如加入無色無味、俗稱「迷姦水」的GHB,Gamma羥丁酸溶解後難以察覺,喝下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南韓一個研究團隊則把紋身貼紙結合藥物快測技術,只需1秒便能夠檢測出常用於迷姦的藥物GHB。結合新技術後,「紋身」便變成「防身」,驗到含有GHB的話,圖案迅速變成紅色,成為「迷姦水」剋星。 研究人員是將含有化學受體的凝膠混合物倒入模具,受體只是對GHB有檢測反應,即迷幻毒品時會變紅,然後再在紋身貼紙背面塗上一層稀釋的膠水溶液,使貼紙能夠黏在皮膚上。只要貼紙接觸到懷疑含有GHB的飲品,便能立刻看到結果,檢測陽性後可顯示結果約30天,所以甚至有潛力成為證據,獲得法律保障。 研究人員表示貼紙價格低廉且易於製造,可能很快就會商業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8日
世界轉一圈|牙線疫苗有望成無痛接種新方法
【有線新聞】牙線幫到清潔牙縫,將來亦有望成為無痛接種疫苗的新方法。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納米醫學教授吉爾指,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結合上皮相比身體其他部位的上皮組織滲透力強,不會阻隔物質吸收,推斷會是傳遞疫苗的理想位置,用牙線刷動牙齦溝,或有助疫苗的抗原體等物質滲入體內。 研究團隊用老鼠測試3種常用疫苗,在牙線表面塗上有螢光標記的蛋白質、滅活菌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每隔特定時間於老鼠牙齦溝上下刷動,結果發現老鼠體內如口腔黏液及血液中均產生免疫反應,肺和脾的T細胞明顯上升,骨髓亦找到抗體。50隻用過3次牙線傳送滅活流感疫苗的老鼠,即使接觸過流感病毒,全部都存活下來。 團隊又找27人參與測試,用塗上食用色素的牙線棒去刷,發現他們平均吸收到約六成色素,推論這個方案亦適用於人類身上,下一步可做臨床試驗。團隊將牙線和口服疫苗作對比,老鼠體內的抗體水平比起傳統舌下疫苗,用牙線能激發身體產生更多抗體,跟噴鼻式疫苗的保護效能差不多。 吉爾說病毒一般從黏膜進入人體,「牙線疫苗」較傳統從肌肉注射的疫苗,更有效在黏膜中激發身體產生抗體,可在病毒進入體內前及早打擊、減低感染風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1日
世界轉一圈|澳洲樹熊因逆轉錄病毒襲瀕危 專家研究8同類基因 覓抵抗曙光
【有線新聞】澳洲樹熊瀕危其中一個原因,是受到逆轉錄病毒感染,引致尿道感染及不育等,最嚴重可患上淋巴瘤致死。這種病毒會一直寄生在細胞內,並傳給下一代。 澳洲昆士蘭大學率領團隊研究8隻於布里斯班河一帶棲息的樹熊,並檢驗牠們的基因排序後發現,布里斯班河以北生活的樹熊擁有抵抗逆轉錄病毒的基因,因此牠們體內的病毒水平較南部的樹熊低。 研究人員解釋,布里斯班以北居住的樹熊擁有MAP4K4基因,當受病毒感染時,會激發體內生產反義piRNA核糖核酸,可以辨認並抑制病毒複製,牠們下一代亦有抵抗病毒的基因。 目前澳洲東部陽光海岸生活的樹熊近30%先天可抵抗逆轉錄病毒,相信政府重點培育牠們可減低病毒傳播風險,避過絕種危機。 澳洲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教授查普爾:「我們發現有一定數量的樹熊擁有這個基因開關,相信牠們更頑強,更能應對逆轉錄病毒的危害。這些動物適合參與繁育計劃,有望於樹熊病死消減災區重新繁殖。」 團隊又指樹熊是目前唯一的哺乳類動物可以很快便看到感染逆轉錄病毒的免疫反應,能制定更合適的方案拯救樹熊,亦有助了解人類基因演變歷史,包括如何應對新病毒入侵。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4日
世界轉一圈|AI助癱瘓病人恢復語言能力 0.08秒實時解碼腦電波轉語音
【有線新聞】俗語有云:「你一言,我一語」,但對於嚴重癱瘓的病人而言,實在是「有口難言」。美國加州大學突破舊有研究成果,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恢復自然語言能力。 團隊兩年前曾於嚴重癱瘓病人安娜的腦部特定區域,植入有253個訊號頻道,薄如紙的方形晶片電極陣列。當她以口型默念字句時,電極陣列就會接收腦電波,腦電波原本是傳送到口部發聲用的肌肉,透過固定在頭部的電線,轉為傳到裝有語音合成器的電腦,將神經數據解碼成語音,但過程需時約8秒,嚴重擾亂正常對話的流暢度。 不過最新研發的演算法大大改善這個問題,人工智能會以0.08秒、幾乎實時的速度,將神經數據同步且持續解碼成語音及文本。系統是以大腦運動皮層的聲音控制區域驅動操作,即使沒有模型生成的聽覺反饋,生成語音仍能做到快而準確。 隨着語音神經假體能夠協助病人生成更自然的語音,團隊期望繼續改進演算法,進一步提升解碼質素和速度,增強語音輸出時的表達能力,包括音調、語調和大小聲,使生成語音更生動和貼近「人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8日
世界轉一圈|超級電腦生成中子星結合模擬 8萬處理器「不眠不休」運算揭黑洞形成
【有線新聞】中子星雙星體系的結合是天文和宇宙學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亦與重力波的產生有關。 德國的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即愛因斯坦研究所聯同當地多家機構及日本的理化學研究所,以曾是全球最強的「富岳」超級電腦生成了中子星結合的模擬,整個結果雖只有1.5秒左右,但已歷來最長時間及最複雜。 畫面中所展示大約是60分之1的速度,左右分別是離遠和拉近看的結合過程。右半畫面中央位置看到的洞便是中子星結合形成的黑洞,藍色和綠色分別用作顯示附近殘留物質的密度,上下大致形成柱狀紫色線的是磁流,並以綠色箭頭標示方向。 驟眼看可能會認為畫面很單調,但整整花了1億多小時的中央處理器計算時間,不同時間保持最少約2萬個至最多8萬個處理器「不眠不休」地運算,涉及相對論、磁流體力學等多個物理學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1日
世界轉一圈|土庫曼天然氣燃燒坑「地獄之門」 燃燒半世紀後減弱
【有線新聞】土庫曼卡拉庫姆沙漠的達瓦札天然氣燃燒坑有「地獄之門」之稱,官方則命名為「卡拉庫姆之光」,大火燃燒逾半個世紀,最近有減弱跡象。 「地獄之門」是如何「打開」有不同說法,包括傳言上世紀70年代蘇聯科學家在沙漠鑽探石油期間發現天然氣層,地面突然下陷,鑽探工具墮入地底,天然氣一湧而出,無法阻止。為防有毒氣體洩漏,團隊決定點火燃燒,誤以為數天便會燒完,結果如大家所見。 有專家估計大坑座落在一塊巨形石油氣田之上,橫跨土庫曼及烏茲別克。「地獄之門」大火看來似乎燒之不盡,火光全盛時,數公里外仍清楚看到,成為土庫曼著名景點。2013年,探險家科羅尼斯穿上保護衣,成為首位踏足火坑底部的人,在泥土樣本中發現能夠抵受極高溫的細菌。火光雖然漂亮,但不停洩漏天然氣和燃燒亦損害環境。有組織推算,「地獄之門」於2022年洩漏超過400萬噸甲烷,相當於排碳4億噸的影響,英國一年的總排放量亦及不上。 土庫曼政府同年下令撲滅「地獄之火」,唯有「釜底抽薪」。土庫曼國有天然氣公司,其後多年來在火坑周圍鑽探天然氣井收集甲烷,讓「地獄之火」失去燃料,公司相信已成功抽走了燃料,「地獄之火」現時僅餘火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4日
世界轉一圈|研究指老鼠天生懂急救 拉舌頭、吹氣救昏迷同伴 成功率高達八成
【有線新聞】假如你遇到失去意識、沒有心跳的患者,要幫助他脫離危險,及時施行心肺復甦至關重要。但原來不只人類會急救,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科學家無意中發現,當老鼠見到同伴昏迷,就會進行「鼠工呼吸」,希望喚醒另一隻老鼠。 實驗中超過一半老鼠會主動接近失去意識的其他老鼠,它們會先用手拍一拍,再嗅一嗅和梳理毛髮,甚至會拉出對方的舌頭,避免呼吸道阻塞,然後再吹氣,每一步都與人類的急救很相似,最終生存成功率高達八成。 研究團隊相信這是老鼠天生的本能,是由大腦釋放催產素驅動,又稱為「愛的荷爾蒙」,有抗抑鬱作用,幫助減輕壓力及緩和痛楚,在性行為和生產時分泌。 實驗又證明,老鼠面對較熟悉的同伴時會分泌較高的催產素,亦證明刺激產生這種荷爾蒙的神經元,可以為老鼠區分關係生疏。有神經科學生物專家則指,由於野生老鼠許多時都向人類隱藏,加上通常不是一大群棲息,所以難以觀察牠們是否會「急救」同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7日
世界轉一圈|現代戰機對決變高科技「捉迷藏」 雷達技術成制勝關鍵
【有線新聞】飛機投入戰場後,空中格鬥成為奪取制空權關鍵。 由兩次世界大戰到進入導彈時代,技術和空戰策略不斷改進,作戰距離亦增加。現代戰機對決成為高科技「捉迷藏」,而雷達技術就成為關鍵,透過發射電磁波,再由物體表面反射分析計算出方位、距離及速度等不同數據。 二次大戰起已發展初期的地面及機載雷達偵測、追蹤敵機以協助攔截,但當時一般偵測距離只有數十至過百公里。現代空戰的機載雷達已可在遠達400公里外搜尋目標,更可以利用先進導彈進行超視距作戰,在超出目測範圍預早攻撃目標。 在早前印巴衝突期間,巴基斯坦空軍聲稱利用中國製殲-10C猛龍戰機擊落數架印度陣風式戰機,是陣風首次被擊落。分析認為殲-10C除了雷達性能較佳,巴基斯坦同時利用中國研製的霹靂-15E超視距導彈亦是關鍵之一。導彈屬於對外出口型號,射程約145公里,中國自用的型號據報更達300公里。印度戰機則是採用法國的雲母導彈,雖亦屬超視距導彈,但射程僅80公里。如數據無誤,顯然優勢在巴基斯坦一方。 隨著導彈和雷達技術均與日俱增,戰機已由「格鬥士」變成「狙擊手」。再加上降低被探測的隱身技術,包括改良氣動外形及改變表面物料反射電磁波的特性,戰機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世界轉一圈|日本研發出革命性超分子塑膠 藉海水生物降解 冀助解決海洋污染問題
【有線新聞】日常生活用的塑膠,包括膠袋、飲管、膠樽等,年產量達到4億噸以上,但只有9%能夠有效回收。 東京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共同研發出革命性超分子塑膠,有望解決塑膠過量的問題。超分子塑膠的透明度高,硬度亦比常用的塑膠高,相當於盛載一般飲品的聚丙烯塑膠樽,超分子塑膠更具有阻燃性及高耐用性,易於加熱處理及改變形狀。 最大特色是可分解,由海水溶解後再透過生物降解,或埋在土壤中10天左右便會完全分解,更可為土壤帶來養分。生產超分子塑膠過程,是先用相分離法,在水中混合兩種離子單體,包括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六偏磷酸鈉及尿液中含有的硫酸胍,形成交叉鏈接。混合物分為水相和凝聚相,乾透後的凝聚相,便是玻璃狀超分子塑膠。 鹽是結合和分解的關鍵,超分子塑膠浸入鹽水後,分子之間的鏈接斷裂,大約8小時後就會恢復成原料。超分子塑膠若要大規模應用,仍要克服製作成本和基礎設施等,但專家認為有助解決全球海洋污染問題,對技術前景抱樂觀態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3日
世界轉一圈|雞蛋打橫落地跌唔爛?MIT實驗揭真相
【有線新聞】雞蛋的殼很脆弱,但掉地上也不一定會完全毀爛。一項研究找出了關鍵,麻省理工研究生的五人小組用了超過二百隻雞蛋進行實驗,發現當雞蛋直立掉下來,不論是較尖或較鈍一面向下,只是僅僅8毫米的高度,就已經有超過一半的雞蛋出現裂紋,甚至碎裂;但如橫向掉下來,在8毫米高度只有少於一成出現裂紋,部分還會反彈,9或10毫米高時則多一些雞蛋受損,但都遠勝直立掉下來的結果。 團隊又進行靜態壓力測試,分別在直立和橫向擠壓雞蛋,雖然都是最多只能承受約46牛頓靜態壓力,即有相同的剛度,在直立情況下,裂紋通常是在較尖的一方出現,即使雞蛋倒轉了也一樣;但如雞蛋是橫向受壓,碎裂前會有較大幅度變形,顯示橫向面相對較有韌性。 材料力學和物理中,物質特性並不能單以「軟」、「硬」定論,分別有強度、韌性、塑性等多種不同概念,在不同受壓情況下有不同變化,所以雞蛋易不易碎裂,直立還是橫向「較好」亦要按情況而定。這次實驗結論是橫向掉下來能吸收更多能量,雞蛋便相對不易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