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深井麗都花園男嬰猝死 外籍母涉疏忽照顧被捕 據悉兩日前於公廁產子
【有線新聞】深井有初生男嬰猝死,警方拘捕男嬰外籍母親涉嫌疏忽照顧。 男嬰被發現猝死在麗都花園三座一個單位,警方下午約4時半接報,該出生兩日的男嬰昏迷、沒有呼吸,救護員趕到證實當場死亡。警方調查後認為有可疑,拘捕年約30歲的母親,晚上帶返警署調查,男嬰死因有待驗屍確認。 消息指被捕人聲稱星期六在不知道懷孕情況下,在大嶼山公廁產下男嬰,並將他用袋裝起,帶回寓所,家人並不知情,案件交由荃灣警區重案組接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原定下月西九舉行 數字藝術博覽會宣布取消 主辦方指因「未能控制因素」
【有線新聞】原定下月26至30日舉行的數字藝術博覽會取消。 主辦方在網站宣布,由於未能控制的因素,要取消原定3月26至30日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草坪舉行的數字藝術博覽會,持票者可自動獲全額退款,對取消活動表示歉意。博覽會曾經列入旅發局推介活動,目前旅發局網頁顯示內容已過期或不存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警員佐會:不評論公僕應否減薪或凍薪 強調遵從政府任何決定
【有線新聞】警察員佐級協會指並非適當時候評論公務員應否減薪或凍薪,強調會遵從政府決定、共度時艱。 警察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薪酬對任何一個打工仔而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 ,但我不覺得會影響士氣。當然會有部分同事可能對這方面,假如將來真的會凍薪或減薪有這樣的決定,但作為政府的一員要尊重政府決定,因為決定應該徵詢了很多專家及智囊。這番說話可能有同事不同意,但在這個時間,政府維持香港社會的安定是作為公務員首要任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浸大爭辦第三間醫學院 料初期每年收生約60人 冀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
【有線新聞】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下月17日截止遞交,浸會大學表示已完成建議書主體內容,若成功申辦,預料初期每年收生約60人。 浸大計劃申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校長衞炳江表示已完成建議書主體內容,籌備委員會已一致通過建議書,最後編輯、排版後會準時提交,他認為浸大條件符合政府籌辦新醫學院工作組定立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衞炳江:「我們學校在生物和醫療科技的研究,我們有第一隻草藥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做臨床研究,種種卓越研究是絕對沒問題。我們覺得我們十個條件也相當有競爭性。」 浸大說校園空間是限制,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聯席主席霍文遜預計會循序發展,初期每年收生約60人,推行小班教學,又說教學不局限於校園,會善用大灣區一體化優勢,已經獲得不少內地醫學院、醫院支持,估算有逾萬病床為學生提供內地臨床實習機會。霍文遜:「盡可能大部分教學在香港,但也視乎實際場地,我們已經接觸私營機構,包括浸會醫院和其他私營診所,很多已經願意接收我們的學生。既然大灣區已經完全歡迎我們的學生去,亦是一個很大的學習場地,所以一定有部份教學在大灣區。」 浸大建議包括發揮中醫教學經驗優勢,若成功申辦第三間醫學院,課程都會加入中醫學元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外判清潔工疑「自貼自清」街招 食環署:已轉介警方 碧瑤:暫無發現做假動機及意圖
【有線新聞】食環署多名外判清潔工被指「自貼自清」街招,目前停職調查,署方將事件轉介警方。 有網民發布片段,指片中四名清潔工在深水埗南昌街沿路張貼街招,再自行撕走,並拍照記錄過程。食環署證實四人是外判的街道清潔工,負責清理街招及海報,並須拍照記錄。目前正展開調查,已經要求承辦商碧瑤交報告,如果屬實會按合約嚴肅追究,包括扣減服務費,並作為日後採購服務時的考慮因素。至於懷疑偽造紀錄將轉介警方跟進。碧瑤指暫時無發現員工有刻意做假的動機及意圖,強調無就移除街招數量設定最低指標,已成立小組詳細了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政府擬推膠樽、紙包生產者責任制 謝展寰:初期訂定較低目標助計劃推行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修例推行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計劃今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審議,有議員質疑法定回收目標保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解釋,初期訂定較低目標有助推行計劃。 通過修例後,飲品供應商需要為100毫升至2公升之間的膠樽和紙包飲品盒提供回收點,每退回一個要提供不少於0.1元回贈。計劃分為四階段,首階段膠樽法定回收率為30%,紙包飲品盒法定回收率為10%。有議員質疑目標偏向保守,陳月明:「市民近年回收意識加强,加上政府有信心綠在區區、回收商兩者可以協同發展,希望局方可以考慮稍後階段適當調高回收目標。」謝展寰:「香港也是比較密集的地方,要建設不同回收點可能較難,所以我認為一開始定低一點的回收目標,對於順利引入推出計劃相信有好處。」 另外,政府豁免小型供應商提交生產者責任計劃書及年度審計報告,有議員認為除了行政上的豁免,法定回收率亦應有寬鬆處理。陸頌雄:「譬如是一個小型工作坊,可能是磨豆、做豆腐、豆漿,新界有些做有機農場果汁,出來賣少少,多小的規模才算小呢?」謝展寰:「他就不需要再做計劃書,不需要做審核工作,那些市場審核是不是收了3萬個才是麻煩事,小型的不用做這些,我們構思是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天瑜醫療事故|律政司不作刑事檢控 周父:對結果萬分失望、重申不放棄伸冤
【有線新聞】懷疑因醫療事故變成植物人去年離世的女童周天瑜,她的父親接獲通知,律政司不會就案件作刑事檢控。 天瑜父親在社交平台上載警方信件,他說前年曾向警方錄取口供,認為瑪麗醫院醫務人員涉嫌修改麻醉科手術紀錄,警方回覆已完成調查,律政司考慮警方提供的所有證據適用法律和舉證準則後,認為沒有合理機會令任何人被法庭定罪,決定不展開刑事檢控,天瑜父親對結果萬分失望,說不會放棄為天瑜伸冤。 女童周天瑜2020年在瑪麗醫院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期間懷疑因為醫療事故,心跳一度停頓,變成植物人,去年3月離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澳門私家車拍劇時失控衝落窄巷 撞傷12名演員、包括小童
【有線新聞】澳門有私家車在拍劇期間失控,衝落樓梯斜巷,撞傷12名演員,包括幾名小童。 私家車轉彎時撞到路邊圍欄,再向前溜進斜巷,私家車車尾損毀,地上留有玻璃碎片。下午2時許,私家車沿三巴仔橫街駛近亞堅奴前地時失控,衝落三層樓斜巷,撞到12名等候拍攝的演員,傷者全部清醒、情況穩定,62歲持雙程證司機沒有受傷,意外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黎智英案|控方多次質疑其專欄指控欠缺事實基礎 是散播假新聞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多次質疑黎智英在專欄及網上直播,對國安法的指控欠缺事實基礎,又指他散播假新聞。黎智英稱這些是他的推測,反映他對國安法感到悲觀。 控方問到黎智英2020年6月在專欄稱,中央從來不去了解幾百萬人遊行的癥結,又指國安法達至全面恐怖式鎮壓,剝奪自由和法治。他在庭上解釋,03年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23條立法,沒遵守給予民主制度的承諾,他聽聞國安法內容後作出推測,又稱如今已成真。控方質疑專欄稱國安法將香港變成新疆是毫無事實基礎,黎智英反問現在香港還有誰可以講真話,遭法官杜麗冰提醒不容許發表政治言論。 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在另一篇專欄指有人稱勾結外國勢力可以被槍斃,叫他快點走。黎智英承認當時已看過條文,知道並非事實,重申是有人告訴他會槍斃,否認散播假新聞或煽動恐慌情緒,但同意如果在文章澄清會更好。他說政府聲稱大企業都支持國安法,因此繼續推行,但事實上他們正在撤資,所以形容政權「無恥無信」是寫出心中的想法,又認為國安法後,香港已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控方向黎智英指出地位還存在,黎智英稱已經不再存在,又稱推測已成真。法官杜麗冰認為推測是否成真並不是理由,重點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被控騙逾72萬元租屋津貼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欺詐罪名不成立
【有線新聞】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李雪菁控詐騙港大超過72萬元租屋津貼,法庭裁定欺詐罪名不成立。 李雪菁聽取裁決後離開區域法院,港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陳弘毅有到庭旁聽。案情指李雪菁於2019至2021年向港大聲明,遵守自行租屋津貼申請的入住規則,租住九龍塘一個單位,但單位實際上是姓劉的同居男友居住,李雪菁則與父母住在沙田另一單位。 暫委法官張志偉的書面判詞指,控方所指的「主要居所要求」並非在李雪菁及港大協議的租津條件之內,又未能證明李雪菁實際居住情況,考慮案發時正值疫情,認為李雪菁出於照顧患病父親等家庭需要,在沙田物業留宿,不能排除九龍塘物業是她居所的可能,裁定欺詐罪名不成立。控方尚未決定是否上訴,案件訟費則安排在於4月14日研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麥當勞時任工程顧問涉收名錶批逾1,800萬訂單 連承辦商夫婦被廉署起訴
【有線新聞】廉署起訴一名時任麥當勞工程顧問涉收受承辦商利益。 案發在2023年12月,時任工程顧問的凌滿棠涉嫌從宏信裝修工程經理與他妻子接受一隻價值逾八萬元的腕錶作為優待報酬,在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宏信獲判予34項麥當勞快餐店裝修及小型工程以及14張修訂工程訂單,涉款逾1,800萬。三人被控違反《防止賄賂條例》接受或提供利益,獲准保釋,星期二提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調查料本港約有兩萬潛在輟學學童
【有線新聞】有調查估計香港約有兩萬名潛在輟學的學童。 協青社推算潛在輟學青年人數佔整體約3.15%,即約兩萬人。機構自2020年11月起推行「酷學青年計劃」,為10至18歲的輟學青年提供為期6個月的輔導訓練,協助他們重返校園,計劃至今服務超過400名青年,當中有七成半的參加者重返校園或投身職場。協青社建議學校盡早識別和處理潛在輟學個案,為學生創造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