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2日
2元乘車優惠|擬10元以上改收兩折 狄志遠:對跨區長者不公 鄧家彪:可解決開支問題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下周三出爐,消息指「二元乘車」完成檢討,包括10元以上車資改收兩折。有議員認為方案失焦,並對需要跨區照顧孫兒的長者不公平;有議員就認為有助解決政府補貼「無底洞」問題。 消息指,當局計劃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包括10元以上車資改為兩折計算,每人每月限240程,即平均每日八程。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對減少開支沒有實質效果,社會福利界(新思維)狄志遠:「你搞來搞去,我認為是『失政』,一天乘搭八程的很少。有長者跟我說,我居住在天水圍,出來探望孫兒,為甚麼你要歧視我?我貴些。」 有議員就認為方案可以接受,但細節有調整空間,九龍東(工聯會)鄧家彪:「乘車因為沒有整體上限,坐船也很貴,所以他始終也透過上限八次去處理了無底洞的問題。10元這條線,會否有個機制去改動一下?不要說10元以上立刻兩折,去到某一個情況下15元兩折。」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對長者而言,記住次數較容易,現在20號,我餘下70次,我容易些;好過餘下400元,我又要逐程計。」 面對千億財赤,有意見提出公務員減薪,社會福利界(新思維)狄志遠:「對我來說,認為減整體公務員(薪酬)我都不贊成,很多都是基層員工,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2日
有理有得傾|楊偉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2日
楊偉添專訪|倡向串流平台等徵數碼服務稅 稱「兩蚊車」應與通脹掛鉤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即將出爐,香港總商會總裁楊偉添在本台節目建議,向非本地數碼服務供應商收取3至5%稅款,又建議出售細地皮和減少附帶要求,刺激發展商投地意欲。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如何開源節流備受關注,香港總商會總裁楊偉添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建議向非本地數碼服務供應商徵收數碼服務稅,楊偉添:「海外很多國家都已經正收取香港公司的相關稅款,如果香港可以考慮有這個稅收的,我想可以提供到比較公平的競爭。對於那些希望用串流平台服務或者下載遊戲,差不多一個好像是消費稅類,好像賽馬會的博彩稅那個形式的想法,而徵收服務商3至5%左右。」 楊偉添認為暫時不應調整富人稅,否則可能令高端人才卻步。 對於賣地收入不如預期,他認為是信心問題,建議政府提出更靈活政策,楊偉添:「推出一些比較細小的地皮出來給人家投標,又或者在提議少一點要發展商去做更多的公益事情,例如政府的設施等等,而令到大家信心回熱。」 至於節流方面,總商會建議長者兩元計劃與通脹掛鉤,60至64歲人士設每年乘車次數上限,並應該精簡公務員架構和編制,楊偉添:「減薪是一個行動,如果短視只是做一個行動而不是檢視整件事、為甚麼會有這個事件發生,就似乎是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2日
慈雲山清晨有食店起火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慈雲山有食店起火,無人受傷。 消防將火勢撲熄後,進入食店調查。清晨5時許,毓華里一間食店廚房起火,消防煙帽隊開喉灌救,大約半小時將火救熄,20名居民自行疏散至安全地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2日
啟德體育園|下周六開幕禮 羅淑佩:有信心人流秩序良好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下星期六舉行開幕典禮,公開發售的8,500張門票售罄。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說經過早前多次演練,有信心出入人流秩序良好。 羅淑佩:「測試過兩次、三個啟德體育園場館、63,000人,我們粗俗些說『打爆佢』,全部場館假設同一時間有人使用,又要差不多時間完全人群離去。我們測試過兩次,效果也很好,例如去到兩個港鐵站,人潮去到,八成以上乘客可以乘第一班車離開。」 羅淑佩又說仍然努力找更多嘉賓參與開幕禮演出,但只剩一星期時間,不能期待不可能事情發生,而從售票情況來看,認為目前表演陣容亦相當吸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2日
智創未來|零售業吹淡風 AI直播帶貨創商機
【有線新聞】本港經濟處於轉型階段,不同行業都要迎接新挑戰,零售業遇上網購以及北上消費熱潮的興起,生意大受打擊。有零售商戶試行直播帶貨,再配合人工智能技術,希望殺出一條新血路。 Jess做了20多年時裝生意,為了增加銷量,現時她每星期最少會做一次直播帶貨,在3至4小時的直播中,會詳細介紹售賣衣物的特點。時裝網店店主Jess:「通常直播時他們會即時下單,大部分會即時下單。我都有20多年的時裝經驗,還有我懂得去看它們的質素,所以我的客戶通常都很放心,這樣交質量這部分給我,他們簡單喜歡的款就可以買。」她指經營環境困難,要捱過零售業寒冬並不容易,為了不被淘汰也只能順應大趨勢借助新科技轉型。 這天,Jess參加了一個交流團,到廣州南沙參觀數字電商直播基地。這個交流團的主辦機構負責人Rachel指,有不少香港的創業者、中小企老闆都希望學習內地最新的電商技術。大中華自媒體協會的副會長兼跨境電商部主席Rachel:「因為現在很多香港的商家他們都需要去做一個轉型 ,他們很想搞電商或者發展其他的東西 ,但是他們又不知道可以怎樣搞 ,可能他們都是普通自己做直播。」 直播帶貨熱潮不斷發展,近年更開始加入人工智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烏克蘭籍男子上周荃灣西站外猝死 港鐵澄清並無拒絕借出除顫器
【有線新聞】一名烏克蘭籍男子上星期五在港鐵荃灣西站外暈到,送院後證實死亡,港鐵事後被指有職員拒絕借出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港鐵調查後澄清。 涉事的維修職員當日下午3時13分在車站控制室門外收到求助,說有人於站外的士站暈倒,職員隨即陪同求助人進入車站控制室拿取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而救護車在3時12分已到場,車站紀錄顯示,有人為病者施救。港鐵強調,沒有拒絕借出AED,亦沒有因事發地點不在港鐵範圍而不作出協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海關在南韓到港貨船檢獲200萬支未完稅香煙 市值約900萬元、拘捕三人
【有線新聞】海關在葵涌貨櫃碼頭一艘南韓到港貨船的貨櫃上,檢獲200萬支未完稅香煙,市值約900萬元,行動人共拘捕三人。 該批未完稅香煙藏在一個報稱載有化妝品的20呎長貨櫃內,涉案貨櫃車司機將貨櫃運到錦田逢吉鄉收貨地點,兩名搬運工人開櫃檢查時亦被捕,黑布蒙頭帶走。案中所檢獲的私煙並非在香港常見牌子,懷疑重新包裝轉口至其他國家,海關正追查私煙的去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城巴推大熊貓主題開篷巴士 明起行駛3條觀光路線
【有線新聞】城巴與海洋公園合作推出大熊貓主題開篷巴士,周六起行駛九龍至中西區三條觀光路線,下月中會轉行兩條新路線,途經海洋公園。 遊車河欣賞海岸風景,還有大熊貓陪住打卡。這架「熊貓環海號」開篷巴士車廂內外都印有熊貓圖案,天幕亦採用了全玻璃設計。周六起會遊走中西區、尖沙咀一帶的三條觀光路線,下月17日會轉行港島南和西新路線H3及H4,車費為$47.6。其中一站是海洋公園,讓乘客「隨上隨下」探望熊貓。不過大熊貓巴士只有一輛,要看看大家是否碰巧遇上。 城巴觀光開篷巴士的路線顯示牌除了有中英日韓文之外,亦新增了阿拉伯文,配合政府吸引更多中東旅客;城巴亦會向南區居民送贈500張限量版大熊貓主題巴士套票。 城巴說受惠恢復深圳一簽多行,帶動觀光巴士收益。城巴營運總監馬詹唯:「觀光城巴絕對是將來的收益增長點,大家可見觀光城巴上年11月推出以來,短短數月載客量有三成升幅。我們看好開篷巴士的服務,我們會繼續投放資源。」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出席「熊貓環海號」啟動禮,期望巴士為各區注入活力,又鼓勵專營巴士公司開拓更多新路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保華清盤|工會稱有分判商各被拖逾千萬 倡聯合追討、政府介入
【有線新聞】保華建業申請臨時清盤,香港建造商會指政府早有準備,對工程影響不大。有工會稱收到多間分判商求助,每間都被拖數逾千萬。 保華建業承辦政府多個工務工程,目前13份合約,只有一份是單獨承造,已進入完工階段,其餘12份屬聯營,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有業界商會指保華清盤影響不大,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政府在過去一年下了不少功夫,將情況局限在可控下,特別是一些工務工程,這些大部份都是聯營做法,聯營下另一方需要負起所有責任,亦有負責完成餘下工程,在政府協調下,亦是處理了這問題,確保其他聯營方有能力承接餘下工程。」 去年開始,保華不斷爆出欠薪、拖數等,多個由保華承建的公屋及房協項目,包括安達臣道「朗然」、粉嶺百和路以及曾發生四級火的洪水橋厦村專用安置屋邨第二期項目,早在去年已更換總承建商。 有工會指,農曆新年前接獲7間二判求助,稱被保華拖數,每間涉款都逾千萬。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當時保華跟他們說,先完成工程之後就付款,因為他們很多與保華合作多年,他們都相信保華,之後就他們看到這情況後,就開始害怕收不到款項。」周思傑建議分判商聯合追討,以及政府介入幫助,避免部份分判商陷入危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前校長涉詐騙學校27萬 判囚半年
【有線新聞】一名小學校長詐騙學校27萬元,判囚半年。 被廉政公署起訴的陳奕鑫,早前承認出任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校長時,訛稱未獲發薪金及獲授權提取資金籌辦活動,詐騙校方向他重複支付兩個月的薪金及學校款項共逾27萬元,星期五於西九龍裁判法院被判入獄六個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1日
有調查指僅3%人考慮外遊前作醫學諮詢
【有線新聞】有調査發現,少於1%港人外遊前曾進行旅遊醫學諮詢。 香港疫苗及旅遊醫學會本月在街頭訪問約120人,發現僅有3%受訪者考慮外遊前進行旅遊醫學諮詢。近八成半受訪者說,到高風險國家或地區旅遊不會考慮接種疫苗。團體建議市民出行前,接種相關的預防疫苗,並作全面旅遊醫學風險評估。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及傳染病科主管孔繁毅:「一般旅遊風險其實我們說的是一些比較嚴重的感染,一般來說瘧疾、傷寒,但現在我們發現,原來一些比較低風險的國家,例如日本或台灣這些地方,在某一些情況下,其實也會有一些上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的風險,這個也可以納入一個旅遊感染、疾病,我們要關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