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冷鋒襲港|周四跌至15度 有組織籲長者保暖、避免跌倒
【有線新聞】天文台表示一道冷鋒會在今晚午夜前後橫過廣東沿,周四、周五會下跌至約15度,日夜溫差較大,長者安居協會提醒長者保暖以及注意安全。 遲來的冬天,這個星期氣溫終於下降,星期四市區最低約15度。一道冷鋒午夜前後橫過廣東沿岸 ,隨後還有強烈東北季候風抵達,北風增強,早晚氣溫相當清涼。天文台署理助理台長鄭中元:「由於涼空氣的先頭部隊會到達沿岸地區,氣溫會首先降至18度左右,明日收太陽後晚上氣溫會繼續下降直到星期三早上大概16度,而受到東北季候風補充持續影響,星期四和星期五早上市區氣溫會下降至15度左右,新界低兩三度。」 隨著氣溫下降,長者衣著臃腫可增加跌倒風險,長者安居協會提醒他們可選擇保暖而輕的衣物,以及避免做危險動作。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如果長者做某一些危險的動作會令跌倒的風險高1.7倍,何謂危險動作,包括站高拿東西或是拿重的東西、失平衡或者心急行快點和跑,對他們來説在冬季都是危險動作來的。」 隨著冬季來到,流感的風險加大,協會提醒長者盡快接種疫苗,外出時可佩戴口罩。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上半年致命工業意外達11宗 有議員質疑勞工處守則阻嚇力不足
【有線新聞】上半年致命工業意外多達11宗,較去年同期多2宗,另外有1宗涉及運輸物流的致命非工業意外,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現時勞工處工作守則阻嚇力不足。 黎棟國:「我認為對中小型工程規管很重要,甚麽人做這些生意,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我建議安全措施做了多少必須有記錄,根據工作守則,一定要在未開工前作記錄,這樣就有證據。」 勞工處副處長(職業安全及健康)馮浩賢:「其實在最近修訂的竹棚架守則,正正是針對小型工程,所謂『飛棚』是做了事情。另外第一就是强制所有工友一定要去建造業議會上課考試,資歷才能上崗開工,守則上已經很清楚加强了。另一方面亦提醒物管業,物管讓工人上樓做裝修維修時,要檢查搭棚工人是否有相關資格。」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海關首引「轉播權利」東涌食肆拘捕兩男 涉侵權轉播足球賽事
【有線新聞】海關星期日晚在東涌一家食肆拘捕兩名男子,涉嫌使用非法串流裝置侵權轉播足球賽事。 探員深夜將涉案人士帶走,海關早前接到版權持有人舉報,指有餐廳未獲授權轉播足球賽事,經調查後星期日晚直播賽事期間,突擊搜查東涌一間餐廳,拘捕27歲及57歲男子,其中一人是餐廳負責人。行動中檢獲一批串流裝置、電視機及網絡裝置等,市值18,000元。 海關說今次是首次引用去年5月生效的版權修訂條例之下「傳播權利」,打擊食肆非法轉播足球賽事,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又指未經授權向公眾轉播侵權作品,最高可被判監4年,每項侵權作品罰款5萬元。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調查主任周麗雯:「涉案的餐廳是在商場的一個地舖,餐廳大約有80至100個座位,涉案的餐廳會提供酒精飲品給客人,營業至深夜時份。在我們突擊搜查的時候,餐廳有多過一部電視播放海外足球賽事。香港海關提醒商戶切勿參與未獲授權向公眾傳播版權作品的活動,市民亦應該尊重知識產權,避免透過任何非法串流形式收看任何侵權作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口岸爆炸品案|庭上讀出TG紀錄 顯示各被告分工、部署 周二續審
【有線新聞】明愛醫院及口岸爆炸案在高等法院續審,控方展示被告的Telegram對話,顯示他們策劃將軍澳尚德停車場放置炸彈、角色分工和計劃部署,最終落實前遭警方拘捕。 其中五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法院,控方繼續開案陳詞,指七名被告涉嫌策劃2020年3月8日在將軍澳尚德停車場,數月前周梓樂墮樓的位置設置「墓碑」和放置炸彈。庭上讀出各被告Telegram對話,何卓為說「下次8號晚將軍澳祭周同學」,楊怡斯回答「好」,對方再回應「下午就開始放祭壇」。 之後何卓為建議2月29日在西環商討計劃詳情,包括製造一個20公斤重的炸彈、購買炸彈的原材料和製作「墓碑」的用品,也有角色分工。Telegram群組更有一幅分工圖,由車手負責搬運炸彈,之後到山上更換車牌,再去停車場放置炸彈,試圖避過警方防線,而負責放置炸彈的人也會在山上變裝易容,完事後由車手接走上山燒掉衣物。 庭上亦播放被告租用的宏創方走廊閉路電視片段,見到測試炸彈時釋出的煙從門隙湧出走廊,有保安曾經問吳子樂為何如此大煙,何卓為就叫吳子樂回答「正在燒魚」。 控方又指吳子樂和張琸淇在Telegram群組,負責眾籌支付離港和買炸藥的費用,內文附上Bitcoi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指爭取外國政要支持很重要 形容是「救贖」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繼續就蘋果日報英文版運作作供,稱不需要平衡報道爭取外國政要支持,對他們來說是「救贖」,「黃營」的看法也是蘋果的看法,但不同意是反中國或反政府,又否認有同張劍虹提及制裁指示。 黎智英繼續作供,解釋蘋果英文版為何不向外國讀者平衡報道不同陣營觀點,他說蘋果英文版每日刊載十分有限,只有20篇左右,要揀選重點或他們想報道的符合蘋果理念的新聞,相信報道中國的負面新聞能打破當時本港英文報章壟斷,看不到中國負面新聞的問題。又覺得除了體育版以外,報章很少有正面消息,通常有「壞消息」就是「好新聞」,他認為「黃營」的看法即是蘋果的看法,但不同意「黃營」即反中國、反政府,認為只是對中國和特區更具批判。 黎智英否認開Twitter是要提高個人和蘋果的影響力,他說香港人爭取自由的運動得到外國支持很重要,蘋果希望外國讀者可影響當地政界,形容外國政要支持對他們而言是「救贖」。他稱蘋果一直報道真相,即使會煽動仇恨政府,只要是真相他們就會報道,他不知道這樣做會犯法,如果知道就不會做。 法官李運騰質疑黎智英說過不需要平衡報道,黎智英說平衡報道並不等於有可信度,只有真相才可信。李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公險檢討報告|林志釉:大多流於口號 難指出問題所在
【有線新聞】醫管局成立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就 5 大範疇提出建議,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報告大多流於口號,難以指出問題所在。 林志釉:「醫管局主席早前說,對於員工犯錯會有懲處,解僱就不考慮,因為人手不足。我對於這個講法感覺較差,如果嚴重犯錯員工沒有解僱機制,好像有個免死金牌說,無論犯了甚麼錯,也能保住工作,最多可能凍薪。對於這些建議,加上主席的説法,我都覺得不會有改善的地方。」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薄扶林私家車失控撞牆 車身傾斜擱燈柱 九旬司機一度被困
【有線新聞】薄扶林有私家車失事撞牆,91歲男司機受傷送院。 私家車剷上行人路,傾斜擱在牆壁與燈柱之間,車頭嚴重損毀。清晨5時許,該輛私家車駛到域多利道555號對開,懷疑失控越線剷上行人路,夾在牆壁與燈柱之間。91歲男司機受傷被困,消防到場將他救出,送往瑪麗醫院治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葵芳私家車與的士相撞 兩人受傷
【有線新聞】葵芳一輛私家車與的士相撞,兩人受傷。 私家車安全氣袋彈出,凌晨兩時許,該私家車沿興芳路往荃灣方向行駛,駛至林士德體育館對開與一輛的士相撞,兩名司機受傷送院治理,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堅尼地道外籍男遭的士撞倒 昏迷送院 六旬司機涉危駕被捕
【有線新聞】中區一名外籍男子被的士撞倒,送院時昏迷,司機涉嫌危險駕駛被捕。 警員在現場檢獲一隻鞋,62歲司機在警車上協助調查。昨晚(24日)10時許,一輛的士駛至堅尼地道44號對開撞倒一名28歲外籍男子,他全身多處受傷,昏迷送院救治,警方封閉一段路面調查意外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醫管局電子病歷系統獲國際最高級別認證 研第五代加入AI技術
【有線新聞】公立醫院的臨床管理系統在應用電子病歷方面獲得國際最高等級認證,系統儲存過千萬病人的電子醫療紀錄。 醫管局90年代起將臨床管理系統數碼化,現時轄下43間醫院及醫療機構跨部門、跨聯網都可以經內聯網互通病人病歷及醫療紀錄。瑪麗醫院副服務總監(質素及標準)陳穎思:「放進去內聯網溝通平台,大家可以即時看到心電圖,如果平時一般情況看到心電圖要打電話給(心臟科)醫生,可能正通電話、可能對方不在,這些都用了不少時間,或者醫生要特意到急症室看病人,等升降機又等了10分鐘。」 內聯網經過30幾年發展,已經與醫管局7萬幾名醫護人員的日常臨床工作結合。病人到醫院只要掃描身份證就可以登記,之後入院檢查、護理治療、藥物處方都會上載系統,至今記錄逾1,000萬病人的病歷,是全港最大型的電子醫療系統。 系統去年更獲得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協會頒發第七級最高認證,涵蓋醫管局43間醫院及醫療機構,是繼美國之後最多認證的地區。 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部主管張毅翔:「一次過給所有43間醫院的評估,其實是未試過,平時一間一間醫院做,因為協會知道香港系統一致性高,所有系統用同一水準,同事同一種用法。」 系統將來會因應智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5日
北角少年海邊徘徊突墮海 警員落水救起
【有線新聞】一名少年在北角墮海獲救。 墮海少年由救護車送到東區醫院治理。昨晚11時許,警方接獲報案指一名少年在和富中心海邊徘徊,警員到場發現一名少年墮海,他由警員救起後清醒送院治理,少年的身份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4日
張勇:法例通過後報備屬中央監督權 未來需規範化及制度化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來港出席活動時,指立法會通過法例後報備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做法,是中央作為主權者、行使憲法監督權的安排,未來要規範化及制度化。 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所有的(法例)都報備,報來以後每一條都要形成專門的審查報告,包括《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我們也有一份報告。我們主要審查幾點,第一有否牴觸憲法,這是首先;第二有否牴觸香港基本法;第三有否違反在香港實施的全國性法律,現在有14部;還有有否違反、符不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涉及香港的決定及決議。」 他指回歸至今逾800條法例都在一個月內報備中央,制度運轉良好,但只是實踐做法,仍然欠缺明文規定。他指這種憲法監督權是法治的「拱頂石」,強調香港的高度自治只是相對而言,全國人大可行使「開口權力」,即是任何全國人大認為應當由他行使的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