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黃仁勳、梁朝偉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有線新聞】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來港出席科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儀式。 科技大學舉行學位頒授典禮,同場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社會人士和學者,包括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梁朝偉,獲頒人文學榮譽博士。他分享從影心得又寄語好的科學家應摒棄偏見,對事物保持開放態度。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獲頒工程學榮譽博士,科大表揚他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又帶領公司成為全球加速運算領域的先驅,與科大以人工智能推進科研及社會福祉的使命不謀而合。黃仁勳致辭時,分享他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人工智能時代已來臨,新的計算機時代勢必影響不同科技行業。軟件工業正增加採用機器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硬件產業就加緊推動傳統運算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人工智能正徹底改變科學。」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智創未來|AI改文助教基本功 中文科教師盼做更多「育」 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有線新聞】現代創新科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初創開發網上平台,透過人工智能批改學生作文,亦會生成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 2024/25學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卷佔全科總分的比重提升,無論對考生還是老師都是挑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中文教師吳嘉恩:「我們以前需要先做好一份大綱,需有一份大綱表教同學怎樣撰寫大綱。然後學生作文後,我需要進行評改;評改後我亦要就著每個學生的錯誤要求改正某一段句,還要填寫評語。可能我批改一篇高中作文,需要30至45分鐘才可以完成我整個批改過程。」 不過現時老師可以透過網上平台設定題目及批改細節,只需要上載同學的文章,平台便可以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批改,並為每位學生生成一份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巫筆創辦人鄭樂之:「它會分析很多部分,給予同學不同建議,同學便會學到實際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吳嘉恩:「『巫筆』可以就他的文章提出一個針對性的焦點改寫,或者一些建議去怎樣做得更仔細,甚至是十分詳盡地每一句也會有些位置去評改。」 老師亦可以利用評改報告幫助同學構建寫作大綱,同學孔彥:「因為中文給人的感覺偏向古老、死版,但現時科技可以按一下手機,可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港協倡屬會訂「指定目標」選拔運動員 霍啟剛:培訓或參與特定賽事時考慮
【有線新聞】港協暨奧委會公布屬會管治守則,總會選拔運動員時可考慮「指定目標」,副會長霍啟剛解釋是培訓或參與特定賽事考慮,總會日後應清楚解釋和加強溝通。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體育總會有鋪排,每一個運動比賽上希望達到目的,當然取得獎項是其一。但要了解很多體育總會甚至國家地區出賽,每個不同等級比賽中會給予不同機會予不同成績運動員,因為要建立梯隊,甚至有些國家地區綜合運動會,不會派A隊,派第二隊成績未很好運動員有大型比賽經驗。」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502人獲頒授勳銜 大紫荊勳章廖長江、劉兆佳有份 蘇月良獲追授銀英勇勳章
【有線新聞】政府舉行授勳典禮,502人獲頒授勳銜。 授勳典禮在禮賓府舉行,是行政長官李家超第二份授勳名單,一共502人獲嘉許。李家超向五人頒發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包括身兼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廖長江,他在23條立法時擔任法案委員會主席,表揚他對特區完成歷史使命至關重要;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讚揚他對「一國兩制」實踐提出真知灼見;其餘三人就包括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恒地主席李家傑以及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林樹哲。 12人獲頒發金紫荊星章,包括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前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以及多名政府官員,還有曾任上訴庭法官的袁家寧,她是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馬道立的妻子。24人獲頒銀紫荊星章,包括立法會議員陳勇、前特首辦常秘鄭鍾偉,今年4月在海怡半島對出拯救墮海少女而犧牲的蘇月良獲追授銀英勇勳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公院檢討報告|范鴻齡倡引入賞罰制度 如重犯停加薪一年 另闢機密渠道建敢言文化
【有線新聞】醫管局發表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報告,主席范鴻齡說考慮引入賞罰制度,舉例重犯者可能要暫停加薪,又說要改革事故通報機制,預防太快或太慢公布避免發放錯誤資訊。 今年中公立醫院發生連串醫療事故,醫管局的檢討報告提出31項改善建議,成立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由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主持。他說會釐清各級權責,改變現時事故後很多時管理層都全身而退的情況,亦會引入賞罰制度,若發現管理層有疏忽都要記錄在案。范鴻齡:「很輕微、一次的,不會有具體懲罰或給他一封信或怎樣。如果是兩次、三次,可能涉及到,例如我自己正在考慮的,我們是跟隨公務員制度的每年有加薪點,我們可以將他的加薪點停一年這是一個方法。反過來如果有同事做得很好,病人很多都讚賞他,大家公認他做得好,他的加薪點可以跳兩級。」 報告建議要建立敢言文化,范鴻齡相信部分年資較久的上級未必能即時改變,總部會另闢機密渠道,直接收集同事意見。報告建議設立快速事故應變小組,建立清晰的事故公開披露指引,范鴻齡說新機制要預防過快或過慢公布事故,重大事故要先通報總部。「以往做法是發生甚麼事都盡快公布,但有時未查清楚便公布,變相到查清楚後版本便不同,於是過兩天出來再交代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油麻地單位起火 兩人不適送院 一貓焗斃
【有線新聞】油麻地一個單位起火,兩人不適送院,一隻貓被焗死。 現場火光熊熊,單位冒出火舌及大量濃煙。凌晨1時許,彌敦道儉德大廈九樓一個單位冒煙起火,消防升起雲梯及派出一隊煙帽隊,開動一條喉灌救,約15分鐘將火救熄,期間消防救出兩隻貓,其中一隻貓傷重不治,另一隻受傷,由愛協人員帶走。 一名61歲男住客及40歲女住客吸入濃煙不適送院治理,約200人自行疏散。經消防初步調查,相信是燃點蠟燭未熄滅引致。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凌嘉勤專訪|稱房協在北都角色重要 無計劃參與片區發展 土地遠遠未到供過於求
【有線新聞】政府陸續公布北部都會區規劃發展,房協主席凌嘉勤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無計劃參與「片區發展」,又說土地遠遠未到供過於求。 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陸續出爐,房協主席凌嘉勤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房協在北都,無計劃參與「片區發展」,但都有重要角色。「重點繼續協助政府建設專用安置屋苑,因為明白北都發展,其中政府和社會都面對很大挑戰,清拆、搬遷規模較多。即是一方面有人,很多寮屋區,亦有很多棕地。」 凌嘉勤是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被稱為「北都推手」,他說長遠發展北都與交椅洲填海土地都有需要。「我覺得遠遠未到供過於求,即是看到世上,當然私人樓價有起有跌。但有特點,就是樓價升時會被搶購,樓價跌時會暫時不購買,但其實需求依然存在。還有一件事,造地跟政府賣地是兩個不同步驟,政府有地時,而且不只是一幅平地,那些地要有路、供水、排水、供電,附近要有社區服務設施等等,那幅地才可以建屋入住。」 房協多條屋邨重建,凌嘉勤說安置會以人為本,目前於啟德興建中的安置屋邨,將用作安置受真善美村重建影響的居民。「啟德新發展區即將落成,希望可以(有助)啟動紅磡、土瓜灣數條屋邨重建項目,這對我們而言要很小心規劃。因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3日
陳國基率團赴廣東省 就兩地防止罪案交流考察
【有線新聞】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率領代表團到廣東省,就兩地防止罪案及撲滅罪行等方面交流考察。 代表團包括保安局長鄧炳強、警務處長蕭澤頤、懲教署長黃國興,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非官守成員等,他們參觀廣州市天河城商圈應急單元演練,又與廣東省公安廳廳長劉國周會面。 陳國基指,粵港執法機關合作無間,聯合打擊各類跨境罪案,期望兩地繼續深化合作交流,代表團又參觀廣州市公安局政務服務綜合大廳,以及廣州市公安局警史館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漁護署:大埔有野豬驗出非洲豬瘟 未有本地豬場受影響
【有線新聞】漁護署指由一隻野豬檢取的樣本驗出對非洲豬瘟病毒呈陽性反應。 漁護署人員星期四在大埔鳳園路一帶捉野豬及人道處理行動,並從捕獲的四隻野豬抽取樣本進行化驗,發現其中一隻野豬樣本對非洲豬瘟病毒呈陽性反應。漁護署指,鳳園路三公里範圍內沒有豬場,至今亦沒有發現本地豬場受影響,署方會通知所有本地豬場負責人,提醒他們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又會向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通報相關檢測結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冬日巡禮西九開鑼 上演首場煙火騷 大批市民遊客到場觀賞
【有線新聞】旅發局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在西九文化區開鑼,晚上有水上煙火表演,吸引大批市民遊客觀賞。 尚有四個多星期才到聖誕,20米高的巨型綵燈聖誕樹已經豎立西九文化區海旁,還有面積大了三成的聖誕小鎮,準備好迎接更多市民及遊客。今年小鎮以禮物為主題,布滿過百份禮物裝置,包括8米長、滿載禮物的小火車。2024年大熊貓「豐收」,有「安安」、「可可」和龍鳳胎成為香港一份子,牠們都來一起開聖誕派對。走入光影隧道,會見到小精靈正在準備聖誕禮物。 入夜之後小鎮亮燈,還有第一場水上煙火表演,不少人帶同一家大小過來,亦都有人同一班朋友來到。觀眾王先生:「我覺得這個煙火表演非常不錯,結尾非常震撼。手機錄得聲音可能不太好,但現場感受還是非常不錯的。」觀眾陳先生:「一般吧。(為甚麼?)煙花不是很厲害那種,一般吧。(失望嗎?)也沒有期望。」 冬日巡禮總共會舉行4場煙火表演,12月24號平安夜起一連三晚再在於西九發放,與市民遊客歡度佳節。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台灣嘉義附近發生4.7級地震 天文台收逾10市民報告 震動維持數秒
【有線新聞】香港天文台晚上8時40分錄得台灣發生一次4.7級地震。 震中位於台灣嘉義西南偏南約32公里,即北緯23.21度、東經120.23度附近,距離香港以東約630公里,震源深度約15公里。天文台接獲超過十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到輕微震動,震動維持數秒。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2日
一日兩宗奪命工業意外 18歲男工墮電梯槽不治 工權會促政府及業界正視
【有線新聞】中環及東涌下午分別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兩名工人死亡,勞工處事後到場調查,工業傷亡權益會感到難過,要求政府及業界正視工業安全問題。 第一宗致命意外發生在德輔道中歐陸貿易中心,18歲工人懷疑失足,跌落扶手電梯槽昏迷,消防用了約一小時,從一米深的電梯槽將他救出時已經失去知覺,救護員不停做急救。現場消息指,工人在維修扶手電梯開啟地面槽蓋期間,懷疑失足跌下電梯槽被困,消防接報後帶同多種爆破工具到場,拆除電梯槽組件,救出工人送律敦治醫院,但搶救無效。勞工處有派員到場調查意外原因。 另外,一名57歲工人在東涌迎東路一個地盤被困升降台與牆壁之間,傷重死亡。現場消息指,工人操控電動升降台準備髹漆工作,升至五米高時,部份身體遭夾在升降台與牆身之間,消防到場將他救回地面,送往北大嶼山醫院搶救後不治。 接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工業傷亡權益會要求政府及業界正視問題。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從上次五日三宗死亡意外到現在,短短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再次發生這麼嚴重的意外,我覺得我們真的要響起一個很大的警號,業界、政府,各個部門要幫手,去想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升降台的嚴重意外今年已發生最少四宗,造成兩死、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