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LVHK資料外洩 近42萬香港客戶受影響 涉姓名、護照、電話號碼等
【有線新聞】法國知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客戶資料外洩,近42萬名香港客戶受影響。 私隱專員公署周四接獲通報,LV法國總公司上月中發現電腦系統有可疑活動,其後於本月2日發現事件影響香港客戶。初步資料顯示涉及約42萬名香港客戶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護照號碼、地址、電話號碼和購物紀錄等。私隱專員公署正調查公司有否延誤通報,呼籲受影響人士提高警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有理有得傾|丘應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韋帕襲港|天文台改發三號風球 杏花邨「超前部署」 三家村來往東龍島尾班船已提前返航
【有線新聞】天文台改發三號風球。當風地點杏花邨已提前準備防風措施,鯉魚門三家村碼頭來往東龍島的尾班船已提前返航。 鯉魚門三家村的碼頭上午如常發船前往東龍島,市民及遊客在一號戒備信號下繼續出發。市民陳先生:「我們政務司司長上次預計很大雨但都沒有雨,我覺得天氣不會太快變差,比預期好。」船家魏女士:「打風只有不夠一成(乘客),現在只有十多人去。總之在颱風來到前,我們就會回來,下午2時。」 三家村內的海鮮檔如常營業,有商戶指會照做防風措施,但預料水浸情況不會太嚴重。市民李先生:「今次政府沒有通報大潮,應該不太強。沒有大潮即是水位不會太高,主要是擔心風力較強。」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到場視察,麥美娟:「通知你們的區議員和關愛隊,為這些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服務,希望颱風對社會和我們市民的影響減到最低,讓大家可以在安全的環境渡過這個颱風。」渠務署稱已準備就緒,包括在村入口設置的抽水機械人。渠務署助理署長劉勝昌:「局長視察幾個設施後也滿意我們的安排,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颱風的走勢、風速、路線,會有同事在這裏駐紮,提供支援予附近居民。」 三家村內有備用沙包提取點 ,居民有需要時會在這裏取沙包,做好防災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韋帕襲港|三號風球生效 天文台考慮周日凌晨改發八號波
【有線新聞】三號強風信號生效。天文台預料強烈熱帶風暴韋帕明日頗為接近珠江口一帶,預料本港風勢將達。烈風至暴風程度會視乎韋帕與珠江口距離、其強度及本地風力變化考慮明日凌晨時分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本港今日稍後風勢會增強,驟雨逐漸增多及有狂風雷暴。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沈志泰:「韋帕會在星期日頗為接近珠江口一帶。天文台會視乎韋帕與珠江口的距離、其強度及本地風力變化考慮在明日凌晨時分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訊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首引區議會條例委任監察委員會調查葉吉江 麥美娟:要確保盡責履職
【有線新聞】屯門區議員葉吉江日前承認一項危險駕駛罪,被判社會服務令。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首次引用區議會條例委任監察委員會調查事件,她指是要確保區議員盡責履職。 麥美娟:「(區議會)條例中以及履職監察指引中,我們清楚說明有關步驟。稍後這個監察委員會會進行獨立的調查,然後他們會按法例的要求將有關的報告和他們的建議交給我。正如我們昨天公布時所說,為了不會影響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在這個時間我們會請監察委員會專心做好他們的調查,我們不會再評論這個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盧寵茂:研增加夜診服務 長遠建「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 公營醫療更集中弱勢社群
【有線新聞】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正研究增加普通科門診夜診服務,長遠希望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鼓勵市民向家庭醫生求醫,令公營醫療體系更集中服務弱勢社群。 現時公營普通科門診服務時間最長至晚上十點,有市民因深夜求診濫用急診室服務。盧寵茂表示正研究延長普通科門診供應,但需要考慮是否合乎效益。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對於比較輕症是否要半夜三更去看呢?因為如果我們要在普通科門診或家庭醫學門診半夜三更、通宵安排醫護人員等待有需要病人、一些小病,這點不合乎經濟效益,也會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 他指出留意到有地區資源錯配,會考慮跨區調配人手。14間私家醫院亦提供夜診服務,亦希望市民善用私營體系。盧寵茂:「希望建立市民在健康有輕微問題時第一個接觸點應該是家庭醫生,所以透過『慢病共治計劃』建立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槪念。市民以後有傷風感冒或慢病、血壓高時可以找家庭醫生。」 他又指期望「慢病共治計劃」發展成平台擴展至其他疾病。盧寵茂:「任何的健康問題包括三高、打疫苗、健康檢查、癌症篩查,全部都通過這個平台和他的家庭醫生為他處理。亦回應了你剛才的問題,市民如果有偶發性疾病、晚上不舒服,他不應到急症室等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韋帕襲港|天文台下午改發三號風球 杏花邨「超前部署」 最快明日凌晨掛八號波
【有線新聞】天文台將於下午改發三號風球。當風地點杏花邨已提前準備防風措施,鯉魚門三家村碼頭來往東龍島的尾班船會在三號風球發出前提前返航。 一號戒備信號生效期間,上午本港風力未算太強,紅磡海濱仍然風平浪靜,有人游早泳。中環海濱亦陽光普照,不少人繼續跑步。 鯉魚門三家村的碼頭,上午如常發船前往東龍島,市民及遊客繼續出發。因應天文台預料,下午改發三號風球,尾班船會提前返航。市民陳先生:「我們有帶雨傘,那邊的路況很好,我們覺得應該很安全的。我們政務司司長上次預計很大雨但都沒有雨,我覺得天氣不會太快變差,比預期好。」船家魏女士:「打風只有不夠一成(乘客),現在只有十多人去,但我們都要開船。(為甚麼堅持開船?)這是制度來的,不可以因此影響到乘客去玩。總之在颱風來到前,我們就會回來,下午2時。」 另一個當風地點杏花邨,屋苑已「超前部署」,趁風力未變強,工人已架設好擋水板,以及移走岸邊沒有固定的長椅。市民鍾太:「我家在內街向裏面園景,沒有向海當風,應該沒有事的。很多次,以前天鴿也沒有事。」市民:「沒有東西準備,打風就打風吧,就是這樣。(會擔心大風大雨嗎?)當然不會,大風也習慣了。你沒有見過打風嗎?」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韋帕襲港|下午改發三號風球 杏花邨「超前部署」 天文台料周日離岸高地吹11級暴風
【有線新聞】天文台將於下午改發三號風球。當風地點杏花邨已提前準備防風措施,鯉魚門三家村碼頭來往東龍島的尾班船會在三號風球發出前提前返航。 一號戒備信號生效期間,鯉魚門三家村的碼頭上午如常發船前往東龍島,市民及遊客繼續出發。因應天文台預料下午改發三號風球,尾班船會提前返航。 市民陳先生:「我們有帶雨傘,那邊的路況很好,我們覺得應該很安全的。我們政務司司長上次預計很大雨但都沒有雨,我覺得天氣不會太快變差,比預期好。」船家魏女士:「打風只有不夠一成(乘客),現在只有十多人去。總之在颱風來到前,我們就會回來,下午2時。」 三家村內的海鮮檔如常營業,有商戶指會照做防風措施,但預料水浸情況不會太嚴重。市民李先生:「今次政府沒有通報大潮,應該不太強。沒有大潮即是水位不會太高,主要是擔心風力較強。」政府提前在村入口設置抽水泵,亦有工人陸續將沙包運入村。三家村內有備用沙包提取點 ,居民有需要時會在這裏取沙包,做好防災措施。 另一個當風地點杏花邨,屋苑已「超前部署」,趁風力未變強,工人已架設好擋水板,以及移走岸邊沒有固定的長椅。市民鍾太:「我家在內街向裏面園景,沒有向海當風,應該沒有事的。很多次,以前天鴿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林定國: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確立國際服務中心地位 籲港人加入調解員名冊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國際調解院總部設於香港,反映香港的便利和優勢,得到各成員國的認可,確立香港國際服務中心地位。他又呼籲港人加入調解員名冊。 國際調解院總部將會在今年內至明年初開始運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使用灣仔警署舊址改建的國際調解院總部裝修已接近完成,將交給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作後續籌備和招聘。 林定國指調解員設兩個名冊包括處理國家間的事務和處理一般民商事務,而中央政府簽署了《國際調解院公約》,因此在挑選一般商事調解員時可以向中央政府爭取,讓香港人擔任此角色。林定國:「國與國的調解員名冊,我相信就比較難,因為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事,這不是我們香港的強項。但一般調解員名冊處理的是商事方面的,這是我們香港比較棒的,謙虛一點都是有點棒,不謙虛就是挺棒,這我們有的是人才。」 林定國早前亦到三個使用歐洲大陸法的國家推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使用普通法的優勢。他指如要吸引歐洲國家使用香港的法律服務,要先提供信心並好好宣傳。林定國:「如果我們要與歐洲大陸或大陸法的國家做朋友,或在那些地方吸引他們使用我們香港的法律服務,用香港作為一個平台。我經常認為香港是一個功能平台,我們的專業服務要給予別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黃大仙志蓮淨苑遭撬錢箱偷香油錢 警追緝兩名約30至40歲賊人
【有線新聞】黃大仙志蓮淨苑有錢箱懷疑失竊,警方追緝兩名賊人。 錢箱放置在其中一個辦公室,清晨六時許兩名賊人潛入淨苑,走近錢箱有不軌企圖,見到有職員經過、立即逃去。職員報警,警員到場搜捕未有發現,翻查閉路電視片段追緝兩名年約30至40歲賊人,其中一名帶口罩和帽,損失仍在點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網約車|陳美寶:爭取年內完成主體法例 強調的士網約車非「零和博弈」、是共存互補
【有線新聞】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指爭取今個立法年度完成網約車規管主體法例修訂,明年上半年提交附屬法例修訂。 陳美寶在網誌強調今個立法年度制定主體立法框架是先求共識及取得平衡,下一步將透過修訂附屬法例,敲定網約車平台、車輛和司機在營運模式、硬件配套和相關牌證要求等。她又強調的士與網約車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有優勢,共存互補,相信政府推動的措施有助締造更良好的競爭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9日
柴灣小西灣邨單位疑煮食惹火警 婆婆吸入濃煙不適
【有線新聞】柴灣小西灣邨有住宅火警,一名婆婆吸入濃煙不適。 76歲婆婆戴上氧氣罩送去東區醫院治療。上午九時左右,婆婆在瑞隆樓住所煮食期間懷疑「煲燶」食物,火舌波及雜物起火。消防到場迅速將火撲熄,火警期間大約十名住客自行疏散至安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