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2日
中大研納米機械人 精準疏通血栓、治腦中風 藉磁力導航、可實時追蹤位置
【有線新聞】中大研發新型納米機械人,透過導管放入血管,溶解中風病人的血栓,更精準用藥,相信可為治療提供新方法,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 螢幕上的黑色點點是顯微鏡下的納米機械人,比頭髮還小,由中大團隊研發,可輔助疏通血栓、治療腦中風。機械人在樽內,納米機械人表面帶有藥物,劑量是傳統注射的2.4%,溶解血栓速度較傳統快5至20倍,瞄準血塊更精準用藥。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我們發現用單個納米機械人,納米機械人做得很大,它也有可能把血管堵住,對不對?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做得小,但是你把納米機械人做得盡量的小以後它也帶不了太多的藥。這樣定向溶栓的好處就是這個藥物不是在人體裏面進行循環,它就是在這個位置,然後到大腦。它並沒有在大腦裏面循環的話,會大大降低人體其他部位內出血的機會。」 納米機械人通過導管進入血管,再以磁力系統導航。 透過激光散斑對比影像掃描,實時追蹤機械人在血管的位置及活動。這項磁力技術可以控制超過八成機械人返回導管,不能百分百回收,但研究團隊指機械人的物料少量殘留在體內也是安全。 研究團隊已成功在胎盤及小動物追蹤納米機械人的活動,未來會在較大型的動物做實驗,並研究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2日
指保持「世一」地位不易 國泰貨運、香港空運貨站:未來需加強大灣區城市合作
【有線新聞】復常一年,香港機場再次成為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國泰貨運及香港空運貨站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要維持競爭力,必需加強基建和大灣區城市的合作。 香港國際機場去年再次成為全世界最繁忙貨運機場,國泰航空處理貨物的數量亦按年增加兩成,至約140萬公噸。但公司強調,要保持「世一」地位並不容易。國泰貨運董事歐永棠:「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就是我們航空業所說的樞紐之戰,香港與地區內外多個樞紐競爭,香港需要保持其在基建及往返香港的貨物運輸方面的競爭力。」 歐永棠說,香港最大競爭力在於作為很多航線的中間點,除了輸出內地貨物,也將國際貨物運進大灣區。「我們的方向有很強的不平衡,大量貨物從香港運出,運進去的不太常有。我認為未來十年的機會,是增加到大灣區和內地的進貨物流。」 保持空中優勢同時地面支援亦要加強,機場今年獲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四項特殊貨物運輸認證。有空運貨站配合電子商貿高速發展,特地開設冷鏈處理中心,增加特殊貨物容量。香港空運貨站行政總裁鄺永銓:「其中一個促進增長的因素是電商貨物,很大部分電商貨物其實在南中國製造,現在南中國經過香港運出全球。」 除此之外,業界說還要廣納人才。鄺永銓:「空運
- 體育
- 2024年04月01日
多位港隊代表宣布退役
【有線新聞】多位港隊代表宣布退役,包括男子花劍的張小倫。 張小倫在社交網站表示,20年的經歷對自己是寶貴的財富,會換一種方式,繼續將香港運動員堅毅不屈的精神傳承下去。38歲的張小倫,運動員生涯獲獎無數,2010年廣州亞運摘銀,2018年首奪亞錦賽金牌。 同日宣布退役的還有,杭州亞運場地單車男子全能賽銀牌得主梁嘉儒,及隊友高肇蔚、梁峻榮。 奧運「三朝元老」、游泳代表施幸余,亦結束全職運動員生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復活節長假|各口岸近80萬人次出入境 市民指過關暢順:快過打針
【有線新聞】復活節假期今日結束,外遊市民陸續回港,入境處預料今日是入境高峰。截至下午9時,各口岸有近80萬人次出入境,當中入境有逾49萬人次。 假期最後一日,深圳灣口岸傍晚繁忙時段有大批市民回港,口岸對出的空地擺出鐵馬陣,疏導人流。有直通巴站前出現等車人龍,不過人潮很快消散。陳女士:「(等了)5分鐘,過關很暢順,(記者:有多暢順?)不用等直接通過,快過打針。」 港珠澳大橋口岸人流下午開始亦增多,不過整體順暢。巴士站入夜後繼續排隊,有職員在場協助疏導。運輸署早前提醒大橋口岸會特別繁忙。陳先生:「預算時間一樣,不過我早了兩小時(出發),便早了兩小時(抵達),沒有延誤,關口非常順暢。如果不是特別事情像『行青』(掃墓),都是留在香港好,其實頗辛苦的,要照顧小朋友。」 最多人使用的羅湖口岸,回港人潮下午開始出現,不過就算是傍晚繁忙時間,港鐵大堂都不算擁擠,入閘尚算暢順。鄧先生:「比我想像中少人,我打算早點回來,擔心多人,怎料也不是很多人,沒有想像中擠塞。」港鐵復活節假期間都在抵港大堂拉起紅色分隔帶,方便管理人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復活節長假|餐飲業生意恐跌四成 赤柱乏人流 學者:內地客也感香港消費貴
【有線新聞】上周四至星期日有超過200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但入境旅客只得43萬人次,餐飲業界說生意最多跌四成。 赤柱傳統旅遊旺區平常周末都吸引不少市民,不過這個復活節假期,就相對冷清。餐廳東主黃小姐:「(生意)難做了很多,因為沒甚麼人流,所以我們今年沒想過客人少了這麼多。」餐廳東主丘先生:「整體而言少了六成。我們都有透過社交媒體宣傳,Instagram、Facebook、大眾點評、小紅書均有,但暫時效果不大。」 據入境處數據,上周四至周日香港居民出境有203萬人次,訪港旅客則只有43萬,出入境逆差近160萬人次。餐飲聯業協會會會長黃家和:「日間生意已經少兩成或以上,夜間生意我起初估計跌三成,但現在看不止,可能跌超過四成以上,這個對餐飲業而言響起很大警號。」 2017年至2023年,對比訪港旅客以及關口離境居民數字,2023年訪港旅客回復至2018年時的52%,同期離境居民則已達87%。每迎來一個旅客,同時就有3.12名居民離境。有學者說目前情況跟2018年很不一樣,市民寧願在外地消費,內地旅客也感香港消費貴。 中大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要看大環境。見到國家也積極吸引外資返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垃圾徵費|安寧樓先行先試 房協:熟習流程 有居民為減垃圾寧「煲少些湯」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展開,有5幢住宅大廈參加。房協轄下的荃灣滿樂大廈安寧樓有居民擔心指定袋太貴,會減少扔垃圾。房協說先行先試最重要是讓居民和清潔工熟習流程。 安寧樓第一日試行,傍晚已有居民用指定袋扔垃圾。大堂擺放了資訊站,有居民到場地領取指定袋,說擔心費用很貴,會減少垃圾。梁女士:「(指定袋)當然愈便宜愈好,樣樣也貴。我今日不扔掉、很少垃圾,明天才扔掉,所以會變成兩天換一個垃圾袋,這樣環保很多。」盧女士:「煲少些湯、滾湯就算,煲湯需要好多材料、有骨等,滾湯最方便。」 大廈外的垃圾房,有部分垃圾桶沒有用大指定袋裝起垃圾。房協解釋因為垃圾房是整個屋苑共用,為免其餘居民誤會才沒用大袋「包底」,又說目前最重要是收集數據,就算安寧樓有居民不用指定袋都不會懲罰。 房協助理總監(物業管理)楊展鵬:「早期居民需要時間適應,也預計有人會用非指定的垃圾袋,這些也在我們預計之中。這個先行先試計劃我們會記錄數據,數據有兩方面用途,第一會反映給環保署,第二是根據情況看如何多提醒居民,清潔工此刻的主要責任是記錄數據。他說屋苑按原定計劃6月會加裝廚餘收集機,居民暫時仍要走幾分鐘去附近的福來邨,才能回收廚餘。
- 中國在線
- 2024年04月01日
南昌3名居民被大風扯出窗外墮樓身亡 應急管理局指已提前預警
【有線新聞】內地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江西南昌出現大風雷電和大雨天氣,造成四人死亡,十多人傷。 小區商戶:「風力好大,想像不到。有好多陽台玻璃都破掉了。北門這邊的(最嚴重),有三個人吹下來了。」事發在周日凌晨,南昌市一個屋苑有3名居民被大風扯出窗外,墮樓身亡。南昌市應急管理局指,大風天氣到來前已提前預警,事發後已派員到場處理善後。 中央氣象台指周一至周二湖北、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區,有8至10級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其中安徽中南部、福建西部和沿海地區、廣東北部等地有大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垃圾徵費|酒樓指未能安排分隔廚餘 每月成本增逾6,000元 蔬果店料一日用3個35公升指定袋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展開,涵蓋6類處所共14個地點。大埔新達廣場是其中一個,有商戶說指定袋使用感覺不錯,但擔心成本會增加;酒樓就反映獲發的垃圾膠袋尺寸不適合。 先行先試第一日,大埔新達廣場有連鎖餐廳改用綠色指定垃圾袋,商場內的麵包店也開始試用。不過擺放在商場公共空間供市民用的垃圾桶,仍用白色普通垃圾袋,也有商戶職員將一袋用普通黑色膠袋包好的垃圾扔棄。 這間售賣有機蔬果的商戶說早前獲發的指定袋容量只有35公升,店舖每日要扔棄不少「菜頭菜尾」,估計一日至少要用三個指定袋。商戶林女士:「將這些菜送去廚餘機,我就沒有垃圾、膠袋也不用太多。以前會用很多個,很容易就換一個,現在要看著綠色袋來用,會用少了(膠袋)。今次是他們派給我們、一定要用,如果他們不派,我今日是不會用的。」這些剩菜,檔主正研究運送到外面回收轉化成酵素,可以作為種有機蔬菜的肥料。 酒樓這邊已聯絡回收商討論細節,未開始前廚餘和玻璃樽都當成普通垃圾扔掉。新蒲崗新光宴會廳試行計劃期間,獲發兩種分別660公升和240公升的指定袋,較大的用來裝廚餘,較小的裝茶葉和玻璃樽。不過酒樓用的垃圾桶太深,這款膠袋不夠長,倒垃圾的時候都較麻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復活節長假|外遊市民陸續回港 市民:過關比預期快 全日料近59萬人次陸路入境
【有線新聞】復活節假期今日結束,外遊市民陸續回港。入境處預料今日是入境高峰,截至下午4時,各口岸有近48萬人次出入境,當中入境有逾23萬人次。 港珠澳大橋口岸,不少人在假期最後一日返港,口岸多人,不過整體順暢。運輸署早前提醒大橋口岸會特別繁忙。市民:「有預早回來,(記者:預早了多少?)幾個小時,應該早點沒這麼多人。」陳先生:「預算時間一樣,不過我早了兩小時(出發),便早了兩小時(抵達)。沒有延誤,關口非常順暢。如果不是特別事情像『行青』(掃墓),都是留在香港好。其實頗辛苦的,要照顧小朋友。」 人流下午陸續增多,巴士站出現人龍,有職員在場協助疏導。澳門引述珠海當局說,預計大橋下午2時至午夜都是出境高峰。而羅湖口岸回港人潮未入夜已出現,港鐵大堂迫滿人,整體秩序良好。何太:「怕明天更多人,因為小朋友上學了。要提早不然很多人了,晚上可能會更多人。」鄧先生:「比我想像中少人,我打算早點回來,擔心多人,怎料也不是很多人,沒有想像中擠塞。」 深圳邊境總站稱陸路口岸中午開始到晚上10時是出境高峰。入境處預料全日有近59萬人次經陸路口岸入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迪拜王子阿里臨時取消家族辦公室開幕 辦公室致歉:下月親身到港出席
【有線新聞】迪拜王子阿里上周臨時取消家族辦公室在港開幕儀式,辦公室發聲明指將延至下月底開幕。 辦公室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麥懿睿發聲明,對於延遲開幕造成不便表示歉意,說王子阿里因為緊急私人事務,決定延遲辦公室啟動禮,他下月會親身到港出席儀式,並在未來再次考察南沙,強調家族辦公室對內地、香港及亞洲的發展機會非常感興趣,會按計劃來港營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復活節長假|逾203萬人次離境 黃家和估計過去一個月300食肆結業 料情況持續
【有線新聞】復活節假期結束,上周四至周一有超過200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但入境旅客僅得43萬人次,餐飲業界說生意最多跌四成。 復活節假期大批巿民外遊,據入境處數據,出入境逆差近160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有203萬人次,當中超176萬經陸路口岸離境。 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我覺得最厲害是吹中國風、大家一窩蜂去中國,不只是去大灣區或深圳玩。其實所有線路都可以說百花齊放,如果與去年的中國線比較升了三倍人次,見到跑贏大市的是中國。」 在赤柱傳統旅遊旺區,早上人流不多,有餐廳說生意比往年差。餐廳東主黃小姐:「通關問題,可能回去內地、去旅行。(生意)難做了很多,因為沒甚麼人流,所以我們今年沒想過客人少了這麼多。」 餐飲聯業協會會會長黃家和:「日間生意已經少兩成或以上,夜間生意我起初估計跌三成,但現在看不止,可能跌超過四成以上,這個對餐飲業而言響起很大警號。留在香港的600多萬市民不是說他們沒有消費,但消費力度真的減弱很多。」 黃家和估計過去一個月,全港有200至300間食肆結業,4月一般是一年內較差的月份,相信情況會持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01日
垃圾徵費|14地點今起先行先試 大埔新達廣場未轉用指定袋 柴灣連翠邨居民:會嘗試回收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展開,涵蓋6類處所、共14個地點,其中一個試點柴灣連翠邨的居民說家中已改用管理處派發的指定垃圾袋,會嘗試建立回收習慣。 連翠邨居民劉小姐:「會做膠樽回收、最主要是膠樽,家中有太多,所以打算去膠樽回收。就試一試,看看是否可行的心態。」連翠邨居民黃先生:「平時我們也有做分類,因這邊有膠盒讓我們扔廚餘、收集廚餘,紙皮、膠箱那些垃圾房也有一箱箱分類的。」 大埔新達廣場是另一個試點,記者現場觀察到有連鎖餐廳和麵包店已轉用綠色指定垃圾袋,商場內供市民使用的垃圾桶就未有使用,而商場垃圾收集點也見到,有垃圾只用普通黑色垃圾袋包好,或者堆放在垃圾箱旁邊。 先行先試計劃除了商場和屋邨,也涵蓋部分私人住宅、食肆和安老院舍。政府說會收集數據和意見,預計5至6月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