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i-Cable
- 2022年09月07日
元朗721|白衣人程偉明暴動、傷人罪成 下月判刑 官批「揭竿起義」、「維權」欠理據
【有線新聞】2019年元朗721事件再有一名白衣人暴動及傷人罪成。對於辯方說白衣人聚集是為了反對當天日間示威、是揭竿起義的維權,法官批評說法缺乏理據,被告還柙至下月判刑。 程偉明暴動及傷人罪成,連同他721事件累計8名白衣人罪成。法官裁決時說比對過呈堂片段,確認拍到的是被告程偉明,他當晚10時進入元朗站,用藤條襲擊一個穿灰衫的人,並聯同其他白衣人施襲;肯定白衣人參與的是一場暴動,目的是嚇怕元朗站內的人。 辯方說當晚白衣人聚集是想反對當日日間的示威活動,由於警方不處理,他們自行揭竿起義,屬於「維權」行為。法官不同意此說法,認為缺乏理據,他們不能證明黑衣人是否曾參與日間的反政府活動,即使黑衣人對白衣人作出挑釁,與被告行為是否暴動沒有關係,裁定暴動罪成。 至於程偉明另一項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而傷人罪,法官說白衣人非法集結、驅逐黑衣人,不能肯定是否有必然令人受傷的意圖,可能只是為了震懾其他人,而且被告到場前沒有手持武器,決定改判他刑罰較輕的傷人罪成。 法官說判刑時不只考慮被告的行為,也要看整件事,又說在元朗站月台發生的暴動令人髮指。辯方預計判刑會以年計,希望押後一段長時間讓他們準備陳詞,被告還
- i-Cable
- 2022年09月07日
安達臣道地盤塌天秤|有專家料基座焊接出問題 涉事地盤須停工 政府將巡查全港天秤
【有線新聞】有專家認為事故罕見,估計基座燒焊的焊接出了問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初步估計問題出於基座,已要求地盤停工,勞工處會巡查全港地盤的天秤。 涉事的地盤是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由精進建築承建,工程去年9月展開,出事的天秤駕駛室就寫上「永茂」。 孫玉菡到場視察後指已經要求地盤停工,初步懷疑天秤基座出事,「大家見到整個天秤基座倒塌下來,所以我們初步懷疑是天秤基座出了問題,這會是我們其中一個調查方向。天秤的設計、安裝、驗收也是有法律規定,要有專業人士設計,確保符合法例規定才可運用。」 他說地盤內另外兩個天秤暫時沒問題,勞工處亦會檢驗全港天秤。 有專家指事故罕見,又指一般固定天秤要不就用螺絲鑲緊,要不就燒焊。執業安全師學會主席李光昇:「圖片上看就不覺得是用螺絲,應是焊接,有可能是焊接出了問題。它可能只燒了兩邊,燒了兩邊,受力很明顯少了一半;無負重下倒塌很明顯不正常,負重不倒塌,不負重反而倒塌,證明了一件事,以往其實已有內傷只不過未拉到某一個斷裂點而已。」 類似的工業意外2007年都曾發生,銅鑼灣三越百貨舊址興利中心拆卸地盤期間,24噸的天秤突然折曲倒塌建築物的「天面」上,造成2死5傷
- i-Cable
- 2022年09月07日
以老護老|宿位平均等逾年半 照顧者不堪壓力恐釀悲劇 議員倡撥款提供上門照顧
【有線新聞】香港人口老化,每五人便有一人是長者,很多長者體弱患病要人照顧,但院舍宿位輪候期長,令長者照顧長者情況普遍。有議員建議政府撥出10億元,做啟動基金支援,減少悲劇發生。 丈夫數年前患有認知障礙症,杏燕便一力承擔,照顧他的衣食住行。舊年底丈夫不幸中風,行路要靠拐杖,後來轉差了、站不穩,要靠輪椅。 杏燕:「穿尿片他便拔掉,整張床、所有東西濕掉。推他至側身,因不夠力氣,推到一旁,抹完一邊又一邊,和他換衣服要用大腿撐住他換。」 要全天候照顧丈夫,杏燕說有時也覺得很累,一次經歷更令她日日提心吊膽。杏燕:「他突然間走到廁所門口,他突然倒下、這樣倒下,我便一手抱住,扭到我手腕。如果我不抱著,便會撞到坐廁,便會撞破頭。聘請了外傭,現在好很多。」 不過並非人人也可以聘請外傭幫忙,亦未必輪候到資助院舍宿位。社署最新數字截至今年6月,資助安老宿位平均要等19個月,3,000名長者輪候期間離世。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說,輪候不到宿位,唯有由另一位老人家硬着頭皮自己照顧,一旦壓力過大便可能出現悲劇。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老人家自己也很脆弱。我們過往看到很多個案,照顧者要照顧另一名老人家,他情緒很波動,因壓力太
- i-Cable
- 2022年09月07日
58歲男認燒炭誤殺末期肺癌妻 判一年感化令 醫衞局:現無計劃就安樂死諮詢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前年燒炭殺死患末期肺癌的太太,說是為了減輕她的痛楚。被告承認誤殺罪,法官形容案件是悲劇,被告在神智失常下犯案,不是他的過錯,考慮已還柙兩年半,決定寬宏處理,判12個月感化令。 58歲被告郭偉賢步出高等法院羈留室,之後上車離開。他承認前年在鴨脷洲家中,誤殺患末期肺癌的太太。法官說被告的求情信令人感動,他提及與太太相識相愛30年,兩人互相依賴,認為被告眼見太太在抗癌仗輸了,疫情期間又不能探望,既哀傷又自責,去到一個臨界點,決定燒炭結束太太的生命,形容是悲劇。 法官指保護人命是司法的重要目的,不能說案件不嚴重,被告亦不是一時衝動,他很愛太太,想她安詳地離開、得到解脫,這個結果代表了太太的願望。 被告患上抑鬱症,但很不幸沒有意會到自己精神出問題,他在神智失常下犯案,不是他的過錯。專家說是源自太太患病對被告的壓力,現時情緒回復穩定,對社會不會有危險。 法官說誤殺罪沒有判刑指引,最嚴重可判終身監禁,考慮整體情況,被告已還柙兩年半,認為要寬宏處理。顧及被告福祉及社會利益,決定輕判12個月感化令,相信有助他重回正常生活,重投社會。 法官提到這類案件不時發生,是否要修例處理在極端情況
- i-Cable
- 2022年09月07日
大欖隧道荃灣出口4車相撞13人傷 交通一度受阻
【有線新聞】屯門公路近大欖隧道荃灣出口發生4車相撞意外,13人受傷。 其中一輛雙層巴士車頭嚴重損毀,擋風玻璃碎裂,兩名傷者送院治理,多輛救護車到場協助處理傷者。早上8時許,一輛客貨車在大欖隧道出口,沿支路落斜駛往荃灣去到屯門公路,懷疑跣軚車頭調轉,尾隨一輛單層九巴收掣不及與客貨車迎頭相撞,客貨車尾轆被撞至飛脫,車轆撞及一輛私家車;另一輛九巴駛到亦收掣不及,撞向單層九巴。 警方封鎖現場一段路面,往九龍方向交通一度受影響。
- i-Cable
- 2022年09月06日
增9373宗確診、多九死 學校呈逾千五宗 當局日收逾十萬來電籲網查資訊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9,373宗新型肺炎確診,9,187宗屬本地個案,多9人死亡;學校呈報個案超過1,500宗,衞生防護中心說是預期之內,認為上學前快測已足夠預防。 開學第四天,多767間學校呈報1,516宗個案,比星期一高一倍有多,45間學校共54班要停課一星期,其中7間有多於一班要停課。衞生防護中心認為上學前快測已足夠預防傳播,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因很多都是做快測找到的,所以這些個案是沒入學校,比例上在學校,有69萬學生上學、10萬教職員都上班,差不多十分之一人口,比例上一天一千多宗也不奇怪。」 東區醫院心臟科7名醫生星期日起陸續確診,醫管局說他們沒出席任何院外社交活動,但就用過院內的茶水間,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7名心臟科醫生並非同一時間在茶水間內,由於茶水間是在心臟導管中心,所以沒特別指是在甚麼病房工作。」 多9人死亡,介乎27至99歲,7人死因與新型肺炎有關,1人無關,1人存疑,存疑的是27歲男患者,長期臥床、有羊癎症及線粒體長期病,8月底在家中不省人事送院,延至周一不治,醫管局認為資料不足以判斷死因。 衞生防護中心說,近一星期每日收到逾10萬個來電查詢疫苗
- i-Cable
- 2022年09月06日
首宗猴痘|30歲男昨抵港 隔離期間確診 醫生料社區爆發風險低籲勤洗手
【有線新聞】本港出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患者周一從菲律賓返港,隔離期間因為喉嚨痛送院,經核酸檢測後證實感染猴痘,在瑪麗醫院留醫,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估計,患者是之前在美國有高危活動受感染。 該名30歲香港男子上月30日身處加拿大時身體已出現皮疹,三日後淋巴腫脹。衞生防護中心說,這名患者周一獨自由菲律賓乘搭航班PR 300返港,全程穿長袖衫,入住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隔離,同日下午因為喉嚨痛送院,經核酸檢測後證實感染猴痘。 中心說患者沒接觸過確診者,來港前到過美國、加拿大及菲律賓,上月8日至25日在美國曾經有高危活動,估計他當時受感染。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有甚麼高危因素對嗎?是關於個人資料不便透露,但根據世衛資料,大部分(確診者)都是男性,98%中位數是36歲,95%以上是男男性接觸者。」 中心說,暫時沒人因為今次個案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相信當日與患者乘坐同一班航班的乘客、機組人員,以至機場及檢疫酒店的人員感染風險很低。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猴痘傳播是很緊密的接觸,甚至一些性接觸或皮膚接觸,皮膚上有些泡。第二個是比較長時間接觸,這個是猴痘
- i-Cable
- 2022年09月06日
李家超:檢疫限制是否放寬按疫情發展 強調政府團隊團結 正與内地商討「逆隔離」
【有線新聞】確診個案每日在一萬宗水平徘徊,本港11月將舉行國際七人欖球賽、金融投資峰會等活動,被問到會否再縮短入境檢疫日數等,李家超說仍然要視乎疫情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於不同措施,包括社交距離措施,都是按風險級別從而推出,政策及執行程度按實際情況做。防疫抗疫方面,政府團隊是團結的,每人的工作關係都是非常愉快及良好,在我們每次討論政策時,當然我們都會討論利弊。我們在討論後,大家決定的事亦都很一致性推行。」 至於港人到內地前先在港「逆隔離」的安排,李家超說與內地商討中,已制訂須討論的議題,例如核酸測試標準等。李家超:「我都希望大家明白,第一次做這個全新概念,是有不同問題需要處理及克服。而且在實際運作方面,內地都有疫情的管控需要,香港亦每日有確診數字一萬宗,所以在這方面,大家共同處理自己的疫情,期間商討及處理『逆隔離』的新方案,大家是必須要時間探討。」 李家超又重申政府抗疫政策是「不躺平」,呼籲市民盡快打針,對於有建議指應強制市民打針,他說接種率雖未滿意,但正逐步上升,政府會努力宣傳。
- i-Cable
- 2022年09月06日
被指收五百診金濫發免針紙 元朗女西醫被捕 李家超籲配合防疫政策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一名私家醫生,懷疑她濫發豁免打針證明書,涉嫌製造虛假文書,初步估計上個月有6000人到訪診所,仍在調查發出了多少張「免針紙」。 診所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警方星期一下午到診所帶走64歲姓蔡的女醫生,檢走文件、電腦記錄等證物,警方懷疑醫生向每名病人收取500元診金,發出豁免接種新型肺炎疫苗的證明書,有效期90日,發了多少張仍在調查。元朗警區刑事總督察戴玉麟:「這間診所開業,根據我們調查,相信已超過一年,有多少病人都是調查方向之一,初步估計過去一個月有超過6000名病人去過診所。根據調查所得,確實有人排隊,情況也嚴重。」 至於醫生發「免針紙」前,有沒有查問病人病歷或要求出示其他醫生證明,警方說這些是調查重點,無法回答。 行政長官李家超呼籲市民配合防疫政策:「行使或發放虛假文書是嚴重罪行,我們都是按應該做的守則做,也希望大家遵守防疫政策,配合防疫措施,對大家整體在疫情管控下,導致我可更有效平衡疫情風險及經濟活動,有正面幫助。」 衞生防護中心就說不披露個案更多細節,只是強調長時間不適合打針的人非常少。
- i-Cable
- 2022年09月06日
教師離職潮 致資歷斷層 有人任職三年升主任 有校長指與社會因素、工作量有關
【有線新聞】上學年流失四千多個教師,比前一學年多七成,離職教師不少年資達十年以上,導致學校斷層,只有數年經驗的老師,都短時間接替做主任。 中學資訊科技科科主任陳老師(化名):「年資只有三年,變相很多教學策略,或行政工作其實過往我都是不知道,在這個位置上,(初時)有一定困難。」 30歲的陳老師,在中學任教3年資訊科技,去年六月突然接手擔任科主任,因為本身任教15年的資深同事要移民。不再只負責自己班級,而是負責全校各級,這個「組仔」轉眼升為「組長」,要邊做邊適應。 陳老師(化名):「壓力就會有,開學之前很多事務要準備,例如全年計劃、開支預算如何使用、人事配合,以往做『組仔』時,很多時候靠組長負責。現時我是一個橋樑,我要去協調下屬,有時候自己都要尋找方法,去思考做一個教學。」 年資淺「擔大旗」不只陳老師一個,這間小學上學年有兩成老師辭職,絕大部分年資超過十年 中、英、數、常,四個主科,科主任有人離任和調職,要由5至7年經驗的「副手」接替。 獅子會何德心小學校長李文萱:「如果年輕同事一接手,沒有人支援,對他們就會真是很大挑戰。(學校)恆常設立一個顧問制,學科顧問由已晉升的前科主席擔任,當新任的
- i-Cable
- 2022年09月05日
太平洋垃圾島 浮膠隨洋流聚成 中日「貢獻」最多 學者倡監管漁業廢物
【有線新聞】太平洋有大量塑膠垃圾漂浮,因為洋流聚集形成巨大的垃圾島,荷蘭有學者分析源頭,發現太平洋漂浮的塑膠,有九成集中來自6個國家或地區。 海洋垃圾隨著海流漂浮,最終會聚集於特定海域形成巨型垃圾島。當中比較受人注目的是北太平洋垃圾帶,1997年被發現,面積有三個法國那麼大,現時聚集的垃圾已有數百萬公噸,近半是廢棄漁網,另一半基本上是塑膠,這些塑膠究竟來自何方?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環保組織海洋潔淨基金會合作,從北太平洋垃圾帶收集了6,000件塑膠垃圾,當中有數百件可以透過文字、標誌等追溯源頭,結果發現最多是來自日本及中國大陸,各自佔三成以上,加起來佔總數超過六成,然後是南韓,佔一成,緊接的是美國、台灣及加拿大,分別佔半成左右,單是這六個地方,已佔太平洋塑膠垃圾超過九成。 學者進一步指出,這6個地方也是太平洋的捕魚業重鎮,意味不少塑膠垃圾是海上作業時被拋棄到大海,如果想對症下藥,建議各地政府加強監管漁業處理垃圾的方式。
- i-Cable
- 2022年09月05日
卓慧思勝選|「新鐵娘子」作風強硬 堅持自由經濟 主張不向中俄讓步
【有線新聞】英國外相卓慧思,以大熱姿態當選保守黨最年輕女黨魁,即將成為首相的卓慧思,從政路上以強硬作風塑造新一代鐵娘子形象,對內堅持自由經濟方針,表明會立即減稅紓緩通脹,對外則強調不向中俄讓步,更主張對台供武抗衡北京。 以47歲之齡成為英國首相,卓慧思比兩位前女首相更年輕便順利入主唐寧街。出身左派中產家庭、做過經濟顧問,投身政壇早期曾陷入婚外情醜聞,但無阻她贏得基層民心扶搖直上。自2010年躋身國會後,獲過去三位首相卡梅倫、文翠珊和約翰遜邀請入閣擔當要職。 7歲時在學校扮演過戴卓爾夫人的卓慧思,衣著打扮和處事強硬作風,均被指有意營造新一代鐵娘子形象,她在政界更有「人肉手榴彈」之稱,據報是源於約翰遜親信認為她處事正面直接、不顧忌得罪人,所到之處都不太平。卓慧思認為此稱號是「半讚半彈」,反映她有成事能力。 近期一次「得罪人」的例子,要數今年2月以外相身份出訪莫斯科,警告俄羅斯不要出兵烏克蘭,英國外相卓慧思:「任何對烏克蘭的侵略,將帶來嚴重後果和沉重代價。」強硬表態觸怒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同場見完記者無握手便轉身走。 卓慧思對華態度亦同樣強硬:「中國正日趨獨斷,中國是一個專制政權。」卓慧思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