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News Editor
- 2022年08月15日
消委會口罩|30款顏色口罩 6款含菌量超歐盟標準、最多逾6倍 19款未達聲稱效率
【有線新聞】繼2017、2020年後,消委會再次檢測市面30款一次性顏色口罩,發現全部沒有致癌物,平均細菌過濾效率(BFE)、平均顆粒過濾效率(PFE)均達95%以上,即符合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一級水平。然而當中19款未達聲稱的顆粒過濾效率。另外又發現有6款口罩含菌量超出歐盟標準,超出最多的一款逾6倍有多。 消委會測試30款顏色口罩 口罩含菌量 6款超歐盟標準 消委會指,如口罩本身衛生不佳,或會引致皮膚問題。是次30款口罩含菌量測試表現差異頗大,有6款含菌量超出歐盟標準EN 14683:2019所訂的每克細菌菌落總數限量30,由65.1至最高>219.9。其中含菌量最高的一款:CASETiFY Disposable Masks Mushroom,比標準限量高逾6倍。 6款口罩分別為:Stand Out Medical Disposable Face Mask AD01、CASETiFY Disposable Masks Mushroom、本土好罩一次性三層耳戴式過濾防護醫用口罩(成人)月亮黃 masHKer 3-Ply Disposable Ear Loop Surgica
- i-Cable
- 2022年08月15日
美食博覽今閉幕 市民滿載而歸 有展商指消費劵刺激銷情
【有線新聞】一連五日的美食博覽今日閉幕,參展商指消費劵有助刺激銷情,生意較去年好。 來到最後一天也要跑,是為了搶購限量100盒的一元鮑魚麵。走得這樣急,因為場內還有很多優惠,100元四罐鮑魚,還送紅棗、枇杷膏,急凍魚片100元5包。不斷買,買到停不下來,很快便裝滿整架手推車。 何先生:「又有戰利品了,90元5罐,手推車滿了。(已經不能再買?)沒有位了、走了,滿載而歸,剩餘400多元,晚點再過來,臨關門時再來。」 市民花得豪爽,參展商也頻頻補貨。參展商袁先生:「每天補幾次,(生意額)與上年相比升30%左右,因為剛好碰上消費券刺激銷情,習慣了疫情,人們好像沒去年那樣避忌,明顯人流多了,人流多了生意自然好了。」 參展商鍾先生:「看見人流或生意額,每名客人的花費上都比我們預期好很多、多約20%。消費券其實很大幫助,看到收消費券佔的比重很大、有30至40%。」 今年銷情理想,有參展商中午就停止營業、凍櫃的食品全部沽清。
- i-Cable
- 2022年08月15日
網傳因永久離港提早領強積金人士收信 積金局澄清為失實
【有線新聞】網上流傳積金局對以永久離港為理由提早領取強積金人士發出信件,並要求他們交給入境處,積金局澄清是失實。 網傳有提早領取強積金人士收到積金局信件,信封上要求他們不可以拆開,要在指定時間前離港,並在離境時將信件交給入境處職員。 積金局說,從未發出相關信件,呼籲市民不要相信網上流言,嚴厲譴責發布虛假失實言論行為。市民如果有疑問,可以致電積金局熱線或向所屬受託人查詢。
- i-Cable
- 2022年08月15日
卓永興指衛生黑點計劃持續一至兩年 將修例冀解決棄車問題 提高貼街招罰則
【有線新聞】政府展開打擊衛生黑點計劃,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說未來一、兩年行動都會持續。運輸署短期內會修例,希望改善後巷棄置車輛問題;亦會提高違法張貼街招的罰則。 旺角塘尾道這條後巷卓永興前一日巡視過,事隔一日已經沒甚麼垃圾,街口放了一個牌提醒市民勿亂拋垃圾,有清潔工人在清潔,並擺放多個鼠餌。 蔡小姐:「之前的經驗是重複再重複,政府處理一輪後過一段時間會再有人棄置傢俬雜物。」莊先生:「不會有改善,整條後巷都不衛生,有很多無人處理的廢料,經常有人棄置,堆在這裏下雨之後開始發臭。」 而一街之隔的荔枝角道雜物堆積如山,床褥、衣服、膠筒擺滿整條巷。政府說今次行動不會只做三個月,今年至往後一、兩年會繼續做,亦會修例及提高罰則增加阻嚇力,卓永興:「運輸署短期內會修例,(車輛)過登記期兩年都沒繼續登記就是違法,罰則不輕,這某程度上有助解決棄置電單車,甚至汽車在後巷的問題。因為如果你棄置,運輸署要求你交代車輛在哪你未能證明。現時貼街招的懲處不算太高,貼街招是一門生意,很多人做非法貼街招,所以一定要提高罰則。」 他說各部門會就工作制訂績效指標,其中一個指標是減少衛生黑點數量,亦會加強巡查及執法,不過這方面不
- i-Cable
- 2022年08月14日
增4,979宗確診、多3死 22人黃碼期間確診 屯院5歲染疫女童仍危殆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4,979宗確診,4,764宗屬於本地感染,多3名患者離世。星期五確診的5歲女童仍然危殆,未找出感染源頭;她姐姐亦確診,情況穩定。 5歲9個月大的女童經過一天治療仍然危殆,在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她11歲姐姐也確診,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姐姐以我理解是打齊針,除了喉嚨痛之外,她情況相對穩定。這個個案仍在調查,現時還未有判斷是誰傳給誰,還是在社區感染,暫時我們未知道。」 多兩男一女死亡,年齡80至89歲,已打三針的89歲男死者本身患糖尿病,血壓、心律不正常,星期四到社區檢測中心檢測,同日在家暈倒,送院後不治,之後發現其妻子確診,個案轉交死因庭跟進。 關慧敏:「這3宗死亡個案,其中兩名長者沒有打針以及之前幾天有不適,比較常見的可能是疲累、沒胃口、不想進食。如果長者不舒服第一件事是盡快求診,第二是如果懷疑自己有機會感染都要做測試。」 4,979宗確診中,4,764宗是本地個案,有22名黃碼人士確診,即是在抵港第四至七天醫學監察時找到,佔輸入個案一成。
- i-Cable
- 2022年08月14日
李少光離世|入境處出身曾掌保安局 稱任內未推23條有欠中央 屢撐警執法
【有線新聞】保安局前局長李少光今早離世,終年73歲。他兒子李霖恩說,父親近期健康狀況良好,暫未知死因。多名現任及前任官員都對李少光的離世感到難過。 李少光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上月出席一個慶回歸的活動。他兒子李霖恩說,父親早上在睡夢中安祥離世,近期健康狀況良好,暫未知死因。 李少光1974年加入入境處,1997年獲晉升為副處長,一年後「坐正」做處長,任內曾處理港人內地子女居港權等事件。2002年他成為首位紀律部隊出身的廉政專員,一年後接替因23條立法而問責下台的葉劉淑儀,出任保安局局長,曾處理韓農反世貿示威、福島核事故及馬尼拉人質事件等,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大家都很沉重,被殺是因為脅持者射殺,抑或當地特警救人時誤殺,這個我們要弄清楚。」 2009年,李少光獲頒金紫荊星章,2012年退下火線前曾表示,任內未能推行23條立法是有欠中央,李少光:「我說過很多次為23條立法是我們全香港市民的一個責任。」 他卸任後成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並多次公開支持政府及警方的執法,李少光:「我覺得有如被『落藥』,有些朋友說你看見一隻狗跌在地上,你都不會打牠,何況是一個人?好像失去了人性,像一些禽獸。」 今屆
- i-Cable
- 2022年08月14日
「啟豐二號」沉沒 保釣行動:多年禁出海致船身老化 當局指船東破產、會安排打撈
【有線新聞】保釣船「啟豐二號」沉沒,保釣行動委員會說,當局多年來不准保釣船出海,船身老化最終沉船,現時未有足夠資金買新船。海事處證實啟豐二號去年七月沉沒,由於船東破產,處方會負責打撈。 原本泊於筲箕灣避風塘的啟豐二號去年7月29日沉沒,水面見不到殘骸。海事處指沉船後已經通知了船東羅堪就,原本應該由他打撈及移走船隻,但因為他破產,海事處仍在安排打撈,暫時圍封了現場。圍封範圍大約有一個網球場大,對開預留10多米闊海面航道,讓其他船隻航行。 保釣行動委員會2006年買了啟豐二號,打算去釣魚島宣示主權。2012年8月,啟豐二號由香港駛到釣魚島,保釣行動委員會成員古思堯、羅堪就、曾健成等7人登島,插上中國國旗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日本海上保安廳拘捕登島及啟豐二號船上共14人,經中日雙方交涉,被捕人士全數釋放。 保釣行動委員會主席陳裕南:「當然可惜,那麼多年。明天(周一)是10周年,阿牛(曾健成)上次7人登島,船放在這裏日曬雨淋,所有責任也是歸咎政府。因為我們想出海,你又不讓我們出海,船放在這裏,破爛了,不讓你出航。我們有意思買船,視乎情況我們會繼續做保釣工作,至於船我們要先籌到錢。」 「啟豐二號」
- i-Cable
- 2022年08月14日
卓永興巡衛生黑點 籲港人垃圾港人清 研增亂拋垃圾罰款、將加裝天眼監察
【有線新聞】政府展開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等官員先後到全港多區巡視,卓永興批評非法棄置垃圾的市民自私及不負責任,政府必定會裝更多閉路電視監察,亦會研究提高亂拋垃圾的罰款。 卓永興:「嘩,這是何物?不是蟑螂,不是老鼠嗎?」 計劃展開第一日,卓永興第一站先到旺角塘尾道一條後巷巡視,卓永興:「這位仁兄『通渠王』在此貼滿廣告,這也是違法的,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已經違法,看看是否檢控。」 卓永興:「這個十分諷刺,嚴禁倒垃圾送官究治,竟然在這下面『太歲頭上動土』,一定要嚴懲這些人。 之後他們到土瓜灣,同樣發現大堆垃圾,卓永興:「如果政府不斷清理,市民不斷丟棄,我們只會在『你清我丟』這個夢魘之中不斷輪迴,美麗清潔的香港可能不會出現。香港人的垃圾,香港人自己不清理,誰會替你清理呢?」 他形容非法棄置的人自私、不負責任,政府必定會裝更多閉路電視及修例加強打擊,卓永興:「亂拋垃圾要罰1,500元,至2022年都已實施19年了,是否是時候要檢視呢?有市民說不如提高(罰款)至一萬元,我想我們一定會從合理性及對稱性方面去思考。」 除了關注地面問題,卓永興亦到深水埗研究頭上的破爛招牌,他表示清理行動
- i-Cable
- 2022年08月13日
本地確診再破五千 多三死、其中一人已打四針 五歲染疫女童危殆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5,308宗確診,是4月初以來本地個案再破五千,多三名病人離世,包括一名打齊四針的女患者。另外,一名確診的五歲女童病情急劇轉差,情況危殆。 確診的五歲女童沒有打針、亦無長期病,未有同住家人確診。她周五開始發燒、快速測試陽性,去屯門醫院求醫,同日急劇轉差,目前情況危殆,正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有沒有腦炎等併發症。 本地確診單日多5,148宗,是4月初以來本地個案再次超過五千宗。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雖然有時上上落落,整體沒有明顯回落,一個月前單日約二千多宗,現時已五千多宗。其實正在上升,速度並非如之前般兩至三星期,現在是相隔了一個月。」 死亡個案方面,三名病逝的患者均是女性,介乎85至91歲。其中91歲婆婆打齊四針,上月18日開始咳及無胃口,直至24日居住的大廈要強檢才確診,CT值24.7、病毒量高,獲處方口服藥後情況好轉,在上月31日出院,但家人周五發現她在家中昏迷、其後不治。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如果真的是自行檢測到陽性,我們呼籲一定要申報,有時知道他們可能不太留意到自己是否有病微。我們見到病徵有時真的很輕微,例如少許喉嚨痛、無法進食、沒有胃
- i-Cable
- 2022年08月13日
盧寵茂專訪稱正研持黃碼可去髮型屋等 盧寵茂:倘病毒繁殖率低於1 或早於11月前放寬檢疫
【有線新聞】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正檢討可否放寬黃碼人士進入展覽、髮型屋等,又指若果病毒即時繁殖率低於1,不排除11月前可放寬入境檢疫措施。 現時黃碼人士不可進入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例如展覽場地,有業界希望放寬,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要看數據。盧寵茂︰「我們考慮一籃子因素,會不會出現群組爆發?除了考慮人數,也要考慮活動、環境、條件等,我們會整體去判斷。(理髮店、宗教場所等大部分時間都不會除口罩,會不會其實可以在實施『3+4』或紅黃碼前已經計劃?會否在這方面有些倉促或思慮不周?)我不認為是倉促,不是貿然拍下腦袋就說這些沒有風險、可以撇除,如果這樣反而不太負責任,所以我們檢討每件事都要用數據說話、要更精準,不要一旦取消後之後發現原來風險很高,又再收緊。」 香港11月初將舉行國際金融峰會,早前有外電引述國際銀行高層說,要香港完全免酒店檢疫才會來,盧寵茂︰「11月如果有大型活動,我自己從防疫角度看,我不會將這當成死線,即時傳播率能夠低於1、確診數字下降的話,其實有空間可以早些做,可能不用11月也可以。如有新變種病毒出現,我相信不說香港,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