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i-Cable
- 2022年07月25日
酷熱警告生效工地如蒸爐 中暑個案增工會指難證工傷 有劏房開冷氣後仍近30度
【有線新聞】酷熱天氣警告生效,多區錄得超過36度,上水更一度錄得38.8度高溫。有工會指近日多了地盤工人中暑,亦有劏房戶說,即使開了冷氣都難熬酷熱天氣。 譚太一家住深水埗這間劏房,劏房在頂樓,日間陽光直射、散不了熱,開了冷氣室內仍接近30度。劏房住戶譚太:「屋是西鈄,(太陽)出來會照射兩旁,曬的時間很長、最熱是4至5時,窗口很像燒紅了的鐵、不敢碰。夏天(電費)貴約1,200至1,300元,開空調、會多了3倍。你不開(空調)不行,唯有自己在其他開支省用。」 室內已經熱,長期戶外工作的他們更辛苦。現場超過40度高溫,冰袖、小風扇,所有法寶都用盡。地盤工人李先生:「蒸爐、火爐般,還好沒下雨,如果下雨蒸上來真的蒸上加蒸,真的累、熱。」 有工會說,上月起收到工友求助,在戶外高溫工作不適。勞聯副主席譚金蓮:「散工或者日薪關係,報工傷非常困難,因為出現(中暑)症狀至回到家,不能排除有其他因素影響他中暑、解決不了這個疑慮,要報工傷很難做證明。」 天文台說,高溫天氣持續,提醒市民要補充足夠水分,不舒服要立刻休息或求助,有需要時盡快求醫。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連續四日增逾4,000確診 多八人亡、四人沒接種疫苗 中心籲長者盡快打針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4,250宗新型肺炎確診,本地個案佔4,064宗,連續4日超過4千宗;多8人死亡,其中4人沒有打針。 新增確診個案連續4日超過4,000宗,多8名75至103歲的患者死亡。其中103歲的女患者接種了一針疫苗,她本身有高血壓及關節炎,上月23日因肚痛及腹部腰間有膿瘡,經私家醫院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本月10日檢測呈陽性。患者病情反覆,上周五開始氣促、血含氧量下跌,當晚離世,醫管局相信患者院內感染機會較大。8名離世患者中,4人沒有接種疫苗,中心呼籲長者盡快打針。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近期死亡個案很多都未打針,特別是長者,如果你看網上數字就見到,例如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即病死率超過16%,如果接種三針大概1%,所以有很大分別。如果家中仍有長者未打針,希望子女或親友盡快帶他們打針。」 多5間院舍有院友或職員確診,包括保良局鄭翼之中心及香港善導會秦石中途宿舍。學校方面,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6C班,有3名學生確診,須停課一周。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天文台下午錄36.1度 有紀錄以來7月最熱 岑智明料繼續破高溫紀錄
【有線新聞】酷熱天氣警告生效,天文台下午2時許錄得最高氣溫36.1度,是今年新高,亦是有紀錄以來7月最熱一天,上水更一度錄得39度。 夏日炎炎不少人選擇到沙灘嬉水消暑,在石澳泳灘,下午2時許達到35度,大部分人都要在太陽傘下躲避,不敢直接與陽光玩遊戲。 怕戶外活動太熱會中暑,吹着冷氣逛書展也是好選擇,不過進入會展的這段路,雖然有上蓋也不容易走。Angus:「很侷促、很多汗味、很臭、差點暈倒。」Paco:「整件衣服緊貼着背脊,更何況背着書包,真的很侷促。而且我剛剛走過來以為快要到了,結果發現繞了一個圈,下面還要繞圈,剛才看到,稍後進去要找店舖買雪糕吃。」Tom:「(為何這麼熱都要來?)媽媽要我們買書,我來買升中書籍,他就來買呈分試練習。」 這一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6.1度,是有紀錄以來7月最高溫度,上一個紀錄是1968年7月的35.7度。市區多區都錄得35度或以上,上水最熱的時候更錄得39度高溫,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估計,破紀錄高溫陸續有來。岑智明:「現在有高空反氣旋,天氣相對穩定,這個季節很多時間都是相當酷熱,一定會繼續屢破高溫,這是必然的事實。大家也看到,這數天歐洲都很熱,英國的高溫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六旬男紅磡站廁所倒臥不治 家屬稱錯信職員改地點尋人 港鐵致歉、將內部調查
【有線新聞】一名男子早前在紅磡站失蹤,港鐵職員四小時後才在洗手間找到他,男子送院後不治。家屬批評港鐵職員沒盡力尋人,港鐵說會內部調查,又會在所有無障礙洗手間安裝行動感應器。 66歲許先生星期三失聯了五個小時,職員才在紅磡站的閘外洗手間找到他,送到醫院已經太遲。死者妻子許太太:「那天還一起去飲茶,飲完茶夜晚就失去他了。很難接受到,你明白嗎?」 她表示兩夫妻當日由馬鞍山站去朗屏站,丈夫5時在紅磡站落車去洗手間,自己行動不便就繼續乘車。到朗屏站等了10多分鐘,丈夫沒有覆短訊,便通知家人,家屬近6時打給港鐵職員,詳細描述許先生的外表及衣著,叫職員到洗手間尋找。半小時後,職員回覆指找遍了廁所沒有結果,家屬再親自到紅磡站找。 到晚上10時32分,清潔工打開閘外的無障礙廁所,發現許先生倒臥在內,這一刻距離港鐵收到家屬要求尋人相隔四個半小時。港鐵沒有立即通知他們,相隔多一個半小時才致電通知,而醫院其實已致電家屬,叫他們見許先生最後一面。 死者兒子許先生:「醫生出來跟我們說,如果爸爸早點尋回送醫院是有機會救回,我們責任是信錯職員所說他們的專業,他們給我的感覺是這裏找到機會很微,我們才改到其他地方找。」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鄧炳強向中小生分享提曾志健被捕:如深山野人令人感嘆 指外部勢力在港挑事端
【有線新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形容,4名匿藏兩年的反修例青年被捕後,猶如「深山野人」,令人十分感嘆,又說反修例事件是外部勢力,藉機推倒不與他們合作的政權。 2019年在荃灣中槍的學生曾志健,與另外3名青年棄保潛逃兩年,本月中被警方拘捕,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書展一個活動上,向中小學生分享時,主動提起這件事。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4名青年)被捕時頭髮長如深山野人,因為他們兩年不敢外出見人,見到他們長髮披肩、精神萎靡、瘦骨嶙峋,真的令人非常感嘆。」 鄧炳強形容反修例事件,是外部勢力在香港挑起顏色革命。 鄧炳強:「這些顏色革命的手段,其實都是如出一轍,首先他們會選擇哪些國家不與他們合作,令他們無法得到利益,於是就在這地方利用當地人對社會生活上的不滿,開始挑起矛盾及事端。當中的精髓在於,自己不需要用一槍一彈,便可以推倒國際上不與他們合作的政權。」 鄧炳強又對學生說,用暴力破壞社會穩定,最終民主只會更遙不可及。 鄧炳強:「實現民主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是千篇一律,我們中國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我們人民當家作主,就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民主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
- i-Cable
- 2022年07月24日
陳家亮料確診再過萬、兩年内未見底 促政府研應對政策助市民過正常生活
【有線新聞】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預計,確診數字可見將來可能會再次過萬宗,至少一兩年內疫情都「未見底」,政府必須研究應採取甚麼政策,令市民可以正常生活。 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相信,可見將來會再達5位數,近日需要入院患者有所增加,中大醫院已預留病房,以便有需要時協助接收患者,他認為疫情仍未見底。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這個情況隨時起碼要維持多一、兩年時間,整個醫療團隊以至政府 更要去反思,我們再面對類似的問題,應如何做才可令防疫方面做得更有效、不會拖垮醫療系統,第三、對市民的日常生活可見到終點、不會無了期。」 日後要更好應對疫情,陳家亮說政府要想想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應用。 中大展開了俗稱「長新冠」的康復者後遺症研究,預計大約3個月會有結果,希望了解感染新型肺炎後,對健康的長遠影響,協助政府規劃資源運用。 他透露開展研究前,面對多個部門互相推卸責任。 陳家亮:「最大問題就是過往一段時間,我與不同政府各方面人士商討,有部分人表示不清楚問題有多嚴重,我跟醫管局同事商討,便說這問題與醫管局無關,我跟衞生署同事商討,便說這應向醫管局查問才正確,往往大家有種這責任誰屬。」 他又說
- i-Cable
- 2022年07月23日
連續三日確診破四千 再多七死、三人家中暈倒亡 當局憂醫管局負荷持續增加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4,265宗確診,本地個案佔4,034宗,多七人死亡,衞生防護中心說擔心醫管局負荷持續增加。 連續三日個案破四千宗,多168名病人入院,現時共有1,275名病人留醫。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個案持續慢慢上升,當然速度不像第五波,二、三月時那麼快,但大約兩個多星期都翻一番,我們擔心醫管局負荷量增加,希望市民遵守防疫措施。」 新增七人死亡,其中三人是在家中暈倒後離世。另一名91歲女死者接種了兩針疫苗,有長期病患,入院時右邊身體沒有力、口齒不清、出現缺血性中風。住院近兩星期後,核酸檢測才呈陽性。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她本來經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入院,隨後轉去佛教醫院的病房,是早前發生院內感染的那個,她在3號入院,發現她檢測陽性是在16號,相信屬於一個院內感染。」 葵涌醫院復康病房毅置居,一名職員早前確診,病房再多五名病人感染,全部情況穩定,病房已停收新症。 學校方面,九龍華仁書院等三間學校有個別班級要停課。
- i-Cable
- 2022年07月23日
歷來最熱大暑 上水一度錄逾38度 不少人赴泳灘消暑 有行山人士疑中暑昏迷不治
【有線新聞】今日是農曆大暑,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4.9度,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大暑,上水更一度超過38度。 天時暑熱,淺水灣泳灘中午37度。一把太陽傘四個人用,他們不怕曬,落場打波出一身汗,還有曬太陽、游水這些指定動作。 曹先生:「游泳消暑,但水都很熱。住附近,所以乘車來游泳,不會跑步和行山,因太熱。」 她有備而來,帶私家帳篷前來。吳女士:「曬太陽,開心。熱呀,吹海風不感到熱,有(帳篷)遮,專程帶來。太陽好猛烈,平日太陽不太猛烈,沒有帶來。」 不只氣溫熱,太陽好猛烈,要到室外與陽光玩遊戲,最好塗上防曬就不太容易曬傷。 尖沙咀海傍,每一個人雪糕不離手。Emma:「好味。(吃完感到較涼?)有。」 陳先生:「有冷氣地方可以入內休息。」 毛先生:「不要長時間逗留室外。」 蕭先生:「有眼鏡我覺得不太熱。」 天文台指,下午市區錄得最高氣溫34.9度,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大暑。新界再高兩三度,上水一度錄得超過38度。 一名52歲男人中午西貢行山時,懷疑中暑昏迷,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搶救後不治。
- i-Cable
- 2022年07月23日
陳政龍專訪|法改會倡立例規管網罪 未授權下取覽數據屬違例 強調修例與封網無關
【有線新聞】法改會建議訂立法例規管電腦網絡罪行,最嚴重可判終身監禁。法改會電腦網絡罪行小組成員陳政龍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沒將公眾利益訂為免責辯護,是難以平衡公眾知情權及披露資料帶來的損害。 按法改會建議,未經授權下取覽數據就算違例,陳政龍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指,屆時會有合理辯解。陳政龍:「媽媽要查看一位小朋友,究竟曾瀏覽甚麼網站,這可能被法庭認為是合理辯解。(情侶可能其中一方,在另一方沒有授權之下,看對方手機的內容,其實技術上是否已經犯法?)有機會會包含在這罪行內,但可能關係是很密切的話,你有機會有真誠相信,你是有授權的,變了可以有辯論空間。」 陳政龍:「(新聞工作揭露一些內幕都可能涉及一些公眾利益,這些會否也是合理辯解?)公眾利益永遠有雙面,披露這些資料時,你一方面認為公眾有知情權,但另一方面則傷害了某些人,不是那麼容易列入法例內。」 有意見認為新例限制網絡自由,甚至為「封網」鋪路,陳政龍指兩者無關。陳政龍:「建議沒有提及是否封網的行為,從討論性,如果那些網站提倡販賣黑客道具,香港也好、外國也好,進行封網這方面我看不出有甚麼問題。」 美國國會有委員會建議,制裁本港參與反修
- i-Cable
- 2022年07月23日
大灣區航空首航飛曼谷 集團拒透露機位銷情 首航機師感興奮:新公司多發展機遇
【有線新聞】大灣區航空啟航,逢星期三、六會有航班往返曼谷,負責首航的機師感到很興奮,但到櫃位登記的乘客非常少,集團拒絕透露機位的銷售情況。 機身有大灣區三個字,這架波音737客機是大灣區航空首航的客機,飛往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以後逢星期三、六都有航班往返曼谷。 櫃枱位於離境大堂G區,來登記的人非常少,一段長時間都沒人來登記,集團拒絕透露機位出售情況如何,只是說有很多登記的方法。大灣區航空市場營銷及客戶體驗主管黎婉兒:「例如在禁區內我們有轉機櫃位,也有海天碼頭,他有機會是分開買機票,記錄只見到是香港去泰國一段,有機會他自行買轉機機票,他在禁區內登記,其實我們預計不到。」 負責首航的機師就覺得很興奮。大灣區航空機師梁志坤:「在其他公司做了很久,想跳出舒適區,新的航空公司應該有很多事可學習、有很多發展機遇,我在這行業工作了30年,所以都是視作正常航班做,當然會特別小心。」 航空公司指,政府已批准他們營辦來往104個航點的航線,但仍要等各地政府批出許可,確認了便會公布。大灣區航空由商人黃楚標創辦,2月獲批營運牌照,前行政總裁丘應樺已轉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由公司董事、全國政協委員許漢忠兼任
- i-Cable
- 2022年07月23日
澳門試行防控「鞏固期」 髮型師復工:未停過手 有市民落街散步:我們要自由
【有線新聞】澳門今日沒有新增確診個案,「鞏固期」試行一周,工商業復工,賭場等場所重開,有市民一早下樓散步。 「相對靜止」了12日後,部分商店重開,一段時間不能剪髮,最熱鬧都是髮型屋。陳小姐:「我未停過手,我不停剪剪剪,最少超過30個,但不是每天都這樣,我本身都是做街坊生意。」 人流較多的義字街,中午開始實施人流管制,只可以單向前行。 賭場重開,最多只可以一半員工上班,訪客要有綠色健康碼和當日的快速測試陰性結果。李太:「上面賭枱應該有3、4枱,每枱一個人,很開心,入去打老虎機。」 不想賭錢,有人選擇到松山步行徑呼吸新鮮空氣,但因應政府規定,不見有人跑步,大部分人只是散步。黃先生、黃太:「我們平時打風、下雨都上來松山,不會不來。我們這個年紀需要自由,但令到我們不自由,細菌快點離開。」 「鞏固期」會試行到本月30日,澳門政府說會研究可否再放寬部分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