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i-Cable
- 2022年06月21日
去年奪諾貝爾和平獎 俄總編拍賣獎牌獲天價成交 收益捐戰火下烏國兒童
【有線新聞】去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牌在美國公開拍賣,以超過1億美元天價成交。和平獎得主、俄羅斯獨立報章總編穆拉托夫將收益全數捐出,幫助受戰火影響的烏克蘭兒童。 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俄羅斯的穆拉托夫前往美國紐約,周一晚親身出席他的獎牌拍賣會。穆拉托夫:「這天是世界難民日,它不是一個節日,而是團結共度艱難時刻的一日。」 穆拉托夫的和平獎獎牌這一晚初時叫價只是70多萬美元,經過多輪競投,已經節節上升。主持:「所以,各位先生女士,成交,以超過一億美元成交。」最終以1.035億美元天價成交,由不知名買家透代理出價投得,創下諾貝爾獎牌的最高拍賣價。此前的紀錄已經是2014年,當時競投一塊醫學獎獎牌只以約480萬美元成交。 今次獎牌拍賣的收益全數捐贈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幫助在烏克蘭受戰火蹂躪、流離失所的兒童。穆拉托夫受訪時指,尤其擔心成為孤兒的孩童,希望他們可以擁有將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拍賣結束後不久就已收到款項。 穆拉托夫較早前已捐出和平獎所分得的50萬美元獎金。他在1993年創辦俄羅斯《新報》擔任總編緝,報章作風敢言,專責揭露政府腐敗及侵犯人權等敏感議題,但俄烏戰事爆發不久,報章在3月被迫
- i-Cable
- 2022年06月21日
珍寶海鮮舫沉沒 居民嘆失地標:很可惜 工程師:躉船理應有泵水設備
【有線新聞】上周二離港的珍寶海鮮舫,周日在南海遇到風浪沉沒,有南區居民說失去地標,感到很可惜。有工程師認為海鮮舫入水時,抽水系統理應可將水泵走,整艘沉沒很罕見。 上星期二被拖離香港仔,前往東南亞維修的珍寶海鮮舫未抵埗先沉沒,一去不返。珍寶王國三艘船,只剩下太白海鮮舫。南區居民潘女士:「很可惜,幾乎想哭,是一家人的回憶,我們曾帶外國朋友去,孫子出生也有到場吃飯。真是匪夷所思,這般壞的天氣,不應該做如此倉卒的決策。」南區居民衛先生:「當時花費這麼多金錢,如此代表香港,突然沒有了是比較可惜。是有些問題,沒理由突然沉沒,照常理沒可能會沉沒。」 沉沒的原因,香港仔飲食集團說,珍寶海鮮舫上星期六駛至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水域時遇上風浪,船身入水傾側、星期日沉沒。有輪機工程師認為情況罕見,李健光:「本身躉船可以浮在水面,亦應該有自動設備,萬一入水會感應到,自動開啟電泵把水泵走,理論上萬一入水,可以泵走水。」 他又說如果當時沒有人在海鮮舫上當值,有機會察覺不到船身入水,拖船可能要斬纜自保。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梁唐青儀遭入稟追討卡數 梁振英稱收到美國運通道歉電郵 將調查及追究
【有線新聞】美國運通早前入稟追討前特首梁振英妻子梁唐青儀卡數,梁振英指收到美國運通的道歉電郵。 梁振英在社交媒體指,美國運通向他太太追討9萬3千多元所謂欠款後,通過代表律師發電郵,指「誠摰地向梁太造成的不便道歉」。梁振英指事件不尋常,會持續調查和追究。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何詩蓓腳傷未癒 退出今屆世錦賽所有賽事
【有線新聞】香港游泳代表何詩蓓,因傷退出今屆世錦賽所有賽事,她說腳傷無大礙,但需要時間重拾狀態。 何詩蓓在社交網站指,腳傷雖然逐漸康復,但在這項最高水平賽事,自己可惜未達到最佳狀態,為長遠著想決定退賽。香港泳隊總教練陳劍虹稱,何詩蓓將會返港訓練,但未有透露傷勢。 這位東京奧運兩面銀牌得主,上月因為右腳腕受傷,已經避戰環地中海系列賽,還一度要戴上保護托。何詩蓓最近一次出戰國際比賽,是去年末的短池世錦賽,個人獨取兩金一銅,更在200米自由泳打破世界紀錄,兼當選賽事最佳女泳手。 今個星期的長池賽,在多名勁敵缺陣下被視為金牌大熱。原定下午參加首項200米自由泳初賽,但開賽前四小時,港隊宣布她退出,其後補充,兩日後展開的100米自由泳亦不會參加。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梁振英專訪|稱基本法起草時沒人倡公民提名 歸咎民主派搞政治致社會積怨
【有線新聞】梁振英又在專訪中提到,基本法起草過程中,無人要求公民提名選特首,他又歸咎民主派搞政治、累積社會怨氣,令政府施政寸步難行。 「普選行政長官這願望能夠成為事實。」25年來,香港人最有機會一人一票選特首,是梁振英當特首的時候,不過前提是要接納人大劃出的831框架,最終方案過不到立法會,亦觸發了79日佔領行動。 梁振英指香港不是國家、不是想做甚麼都行,梁振英:「基本法通過之後,就是我們的初衷,不能說過了20年、25年,想要跟基本法條文規定的不同。起草過程中,沒有人要求公民提名選行政長官,沒有這樣的。香港回歸後,若干年前突然香港變成政治掛帥,曾有立法會議員這樣說,我得到的票數較行政長官在選舉委員會得到的票數還要多,你要聽我的,不是這樣的,這不是民主,根據基本法落實的才是民主。」 社會矛盾一直未解決,民主派歸咎普選無出路,梁振英將矛頭指向他們,梁振英:「成立創新科技局、文化局亦一樣,反對派拉布,道理何在,天理何在?他們搞政治的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在社會上不斷累積怨氣,香港發展得愈不好、社會怨氣愈大,反對派得到的票愈多。(一隻手拍不響,政府做得好,市民有眼見。)房屋問題又好,經濟轉型、社會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梁振英專訪|稱有人勾結外國斷送額外治權 中央只管國防外交屬曲解基本法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接受本台回歸系列專訪時指,中央過去25年給予香港的高度自治權,較基本法通過當年更大,但有人得寸進尺、勾結外國,迫使中央不得不出手,又說如果以為外交、國防以外其他事情都是由香港自己管,是曲解基本法。 「高度自治」四個字清楚寫在基本法,25年來不同人有不同解讀,回歸前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的梁振英說,有一種理解一定錯,梁振英:「外交、國防由中央負責,不等如其他事情都在香港自治範圍內,有說法指外交、國防由中央負責,其他全部由香港管,這是曲解基本法。(香港的日常事務,港澳辦、中聯辦不時提意見,特區政府難道有權不聽嗎?)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中國政府及在港代表關心,說到底我們是國家一部分,不排除有個可能性,在醫療問題上、老人照顧的問題上,以至解決房屋問題,我們都需要中央或內地地方政府協助。中央任命特首及主要官員後,他們的表現如何?中聯辦在香港應該有角色、有責任向中央人民政府反映。(任命是否等同於聽命?)根據基本法。」 寫在基本法的,還有特區要自行就基本法23條立法,梁振英說中央一直很有耐性,直至2019年,梁振英:「中央一直沒有強迫香港進行基本法23條立
- i-Cable
- 2022年06月20日
林鄭認官民關係不佳 歸因反修例事件及防疫措施 不擔心換屆政策不連貫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回顧5年任期,說市民與政府關係不太好,主要源於反修例事件及疫情,又說相信下屆政府會延續現屆制訂的政策。 5年任期來到尾聲,林鄭月娥承認與市民關係不太好,林鄭月娥:「2019年中發生了這些事,如果他是屬於參與社會動亂的人,他一定不滿政府;如果他是屬於中立的人,都會認為為何弄得社會那麼亂。抗疫期間經常關閉處所,不讓人做這樣、不讓人做那樣,心情是有些鬱結,心情不好時當然對政府有些意見,這我也很平常心,我認為這是正常的。」 新一屆政府班子出爐,有人形容是林鄭班底「清零」,她說不擔心政策不連貫,林鄭月娥:「我現在聽到的是現屆政府的政策在下屆的延續性很高,無論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或者明日大嶼的交椅洲填海。甚麼叫「林鄭班底」?在我任內至這一刻,我的司局長就是我的班底。我的司局長個人有甚麼取態,等於我自己有取態,就是我不想再連任,交棒,所以個別官員都有自己的考慮。」 林鄭月娥又說自從宣布不連任,如釋重負,林鄭月娥:「(退休後如何平衡家庭生活?會不會多些時間還給林生?)我想現在他也擔心我每天煩着他。(找多些朋友)是,所以我都打算各自精彩。」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走過25年|住屋民生篇.上
【有線新聞】我們從小在書中學懂香港是「地少人多」,長大後就更加切身體會到何謂寸金尺土,香港標準車位面積130呎,比市面上的不少劏房大,但香港人住得小不代表住得便宜,劏房呎租隨時比豪宅貴,輪候公屋?等六年也未必等到,想置業買樓亦非易事。到底這個一直困擾香港的問題如何解決?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走過25年|住屋民生篇.下
【有線新聞】劏房香港人見慣見熟,還有籠屋、板間房和天台屋,90年代已經成為「香港特色」,近幾年他們有個統稱,叫「不適切住房」,「貼地」些說即不是人住的地方。 住屋問題以外,困擾香港的還有貧窮,政府2013年以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正式劃出貧窮線。貧窮人口在政策介入前,由10年前的131.2萬人,升到前年的165.3萬人,幾乎四個港人便有一個貧窮。
- i-Cable
- 2022年06月19日
候任官員晤傳媒 盧寵茂:全民檢測按數據行事 麥美娟引毛澤東說話形容未來工作
【有線新聞】新一屆政府會否做全民檢測?區議會又會否改組? 新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由教育局局長出任,他就一度陶醉於上司發言,甚至要閉目領略,但「精神」旅遊的他,都說要多去實地考察。 候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我個人是否有曾到訪M+博物館,我暫時沒有機會前往,因為我見到社會都有很多人去,我都讓他們先去,但當我上任後會爭取盡快去看看。」 新入政府的現任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說,抗疫是上任後的重要使命。候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我們要做到循證抗疫,為香港連接國際、連通內地,我們共同塑造一個健康的香港,融入國家的健康中國。」 要融入「健康中國」、免檢疫通關,是否要跟內地一樣全民檢測呢?盧寵茂:「全民檢測牽涉很大資源,一般全民檢測只是在疫情剛剛開始,或者疫情已受控後,將社會中很小量的隱形傳播者找出來。內地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哪些適合在香港實行,需要我們要研究香港一些數據及跨部門統籌。」 34年前在社區當青年大使的麥美娟,將會執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成為首個工聯會出身的局長,亦承接由民建聯坐穩10年的政策局。她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自毛澤東的一句話形容未來的工作。候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