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一線搜查|曱甴屋隨時引「螂」入室? 殺蟲水勿正面攻擊? 拖鞋拍死都小心處理!
曱甴、老鼠可以說是香港常見的害蟲,即使你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牠們還是有辦法入侵,不少市民會選擇用殺蟲水、漂白水殺曱甴,亦有人不想與牠「正面交鋒」而選擇用曱甴屋,但有專家指,如果曱甴屋擺放不當,隨時可能引來更多曱甴。 一線搜查|本港常見六種曱甴、老鼠種類 鄭國鏗指出,香港常見的曱甴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美國曱甴,俗稱美洲蜚蠊,有些飛行能力較強,體型較大,繁殖速度一般;第二種是德國曱甴,繁殖速度快,分布範圍廣,例如家居、食肆、食物工場及茶水間等;最後一種是棕帶曱甴,通常在廚房、渠口或鋅盤底產卵,繁殖速度很快。 至於常見的老鼠則包括溝鼠,牠們棲息於溝渠或地舖,身體較重和肥胖,難以沿水管攀爬,街市中很常見;第二種是屋頂鼠,常見於室內,特別是食肆的高處位置,爬行能力強,能輕易抓住管道,也會進入家中;最後是小家鼠,通常活動範圍集中,很少遠距離移動,相對容易捕捉。 一線搜查|漂白水難滅曱甴?曱甴屋應該怎麼擺? 萬一見到曱甴走進屋內,不少人會選擇立即處理,但若處理不當,麻煩可能越來越多。蟲鼠控制專家鄭國鏗表示,如果要用殺蟲水殺滅曱甴,最好朝牠的側面噴灑,「牠的氣孔在身體下方,將殺蟲水噴在側面會較容易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貨機墮海|機尾及黑盒打撈出水 民航處前副處長:調查難度視乎零件損毀程度
【有線新聞】墮海貨機的打撈工作繼續,民航意外調查機構將分析黑盒數據、維修紀錄等,及面談相關人員等重塑意外經過,一個月內發表初步報告。民航處前副處長伍崇正說,調查難度視乎黑盒與零件損毀程度。 貨機墮海事故踏入第六天,星期五晚吊起的機尾仍然擺放在打撈船上,打撈團隊早上再吊起一架疑似是汽車的殘骸,之後以繩索綁著機翼,民航意外調查機構星期六凌晨從墮海貨機殘骸中取回。 這兩個俗稱「黑盒」的「飛行數據紀錄儀」及「駕駛艙話音紀錄儀」是民航意外調查機構深夜從墮海貨機殘骸中取回的,隨即送往實驗室初步檢查。民航處前副處長伍崇正說調查難度就要視乎「黑盒」與零件的損毀程度。伍崇正:「以我所知過往幾日,『黑盒』都是浸在水裏的,就要視乎打撈上來後,看看損壞程度如何復修,主要都要拆開,將裏面數據下載,然後分析。需要時間決定如何做法,因為如果它損壞得嚴重的話,有機會要拿去原廠公司下載數據。」 調查機構指,專家會深入分析「黑盒」內數據、相關人員的面談以及飛機系統狀況和維修紀錄等,重塑意外經過,將於一個月內發表初步報告。警方向出事貨機機組人員抽取了血液及尿液樣本,化驗後確認他們對酒精及毒品測試均呈陰性。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展開關稅調查 中方反對虛假指控及調查措施
【有線新聞】中美展開新一輪經貿磋商之前,美國對中國履行首階段貿易協議的狀況展開關稅調查。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宣布根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啟動調查,檢視北京有否全面履行2020年首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承諾,指調查反映特朗普政府有決心要求中國履行協議承諾,保障美國農民和工人,以及與中國建立更互惠貿易關係。中國在協議承諾增加採購美國貨、修訂保障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移等政策,但美國指控中國似乎未能履行承諾。 中國駐美大使館強調中方嚴格履行了協議義務,堅決反對美方的虛假指控及相關調查措施。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泰國王太后詩麗吉逝世 享年93歲
【有線新聞】泰國王太后詩麗吉逝世,享年93歲。 詩麗吉是已故泰王普密蓬的妻子、泰王哇集拉隆功的母親。王室事務局發公告指詩麗吉自2019年起出現多種健康問題,需在醫院接受治療,上周出現血液感染後情況惡化,在當地周五晚安詳離世。哇集拉隆功已指示王室事務局以最高規格籌辦喪禮,王室成員及官員需服喪一年。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加拿大撤反關稅廣告 安大略省省長:已達目的
【有線新聞】加拿大安大略省撤回觸發美國總統特朗普終止貿易談判的反關稅廣告,總理卡尼指加拿大隨時準備好恢復談判。 卡尼:「我們隨時準備好繼續(貿易談判)過程,推進過程只要美國人也準備好談判,因為它有益美國和加拿大工人,兩國家庭均會受惠。」 廣告引用美國前總統列根的反關稅言論,被列根基金會批評斷章取義。特朗普更因此宣布中止和加拿大的貿易談判,贊助廣告的安大略省省長福特稱與卡尼商討後決定撤回廣告,認為廣告令美國人反思經濟,已達到目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梁君彥專訪|稱兩年前醞釀交棒想法 指新主席要無私、有大局觀
【有線新聞】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年底卸任,他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回顧這屆立法會「令人回味」,完成了很多以往議會做不到的事,例如23條立法、三隧分流,期望下屆主席具備大局觀。 梁君彥2004年循代表工業總會的功能組別進入議會,晃眼20多年,他在本台節目說交棒的想法兩年前已經開始醞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那時候我們經民聯有一天說說,『喂,就快換屆,你們怎麼看?』我就表示我也想交棒,也正安排有人去接棒,就是這樣。你要想,你做了九年主席,也在一個好的高峰中,也要交棒換人,難道做到自己拿著拐杖,在樓梯跌下來,然後你交棒嗎?做事都是有安排的 。」 2016年起出任立法會主席,曾形容上一屆任期有甜酸苦辣鹹,他說辣的是議會謾罵、議會停擺,而今屆辣味不再。梁君彥:「今屆是愛國者治港的第一屆立法會,你要看到大家都實幹有為,大家都積極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做很多以前都做不到的事,我們都一一可以做到,例如23條立法,延誤了26年我們都做得到,三隧分流我們也做得到,也做了160條法案,前所未有那麼多,你說現在完結了,有什麼可以形容呢?我想可以令人回味。」 兩屆主席任期都經歷爭議,包括修改議事規則、日本考察開支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U23劍擊亞錦賽 何承謙、吳海諦男花、女重奪金
【有線新聞】U23劍擊亞錦賽,港隊包辦個人賽6面金牌,吳海諦女子重劍稱后,何承謙男子花劍封王。 何承謙在決賽「決一劍」以15比14險勝隊友林浩朗,在花劍奪金。女子重劍決賽同樣是港隊「內訌」,將會出戰全運團體賽的吳海諦以15比12擊敗吳琬琳。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德外長突押後訪華行程 指中方未能確認會面安排
【有線新聞】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原定下周一至周二訪華,但突然押後。 德國外交部指,中方只是確認了安排外長王毅的會談,未能確認其他會面和行程安排,又指現時有很多議題想與中方磋商,暫時未有訪華行程的新日期。在北京,外交部在德方宣布行程告吹前指,中德對一些問題存在不同看法,雙方可以通過坦誠溝通增進了解互信,希望德方秉持客觀公正態度,積極理性看待中國,同中方相向而行,確保中德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加沙停火|魯比奧參觀專責協調加沙停火美軍中心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再次到訪以色列推動停火協議進程,又參觀美軍新開設的協調中心。 美軍中央司令部近日在以色列南部迦特鎮開設了軍民協調中心,專責協調在加沙落實停火以及人道救援等,魯比奧向美以兩軍人員了解中心運作情況,他重申哈馬斯不能參與管治加沙,又提到聯合國近東難民救濟工程處亦不會有任何角色,指控機構是隸屬哈馬斯。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4日
甲一籃球聯賽 香港東方82比46大勝崇德飛鷹
【有線新聞】甲一籃球聯賽,香港東方大勝崇德飛鷹36分。 為藍衫東方攻入全場最多35分的基拔上籃彈出,還有取得13個籃板及15分楊博文補中,東方下個月要出戰東亞超級聯賽,甲一有個好開始,隊長陳兆榮3次起手射兩分,全部都入。精彩的三線快攻,陳兆榮傳給基拔,再後手給楊博文入樽,楊博文全場兩次封阻,東方半場領先20分,最後贏82比46。 白衫康仁福建就險勝晉裕兩分,打完首節落後8分,被晉裕的蘇志樂取得15分,福建打完3節落後11分,靠最後一節打出21比8,結果贏74比72,福建繼銀牌賽後再贏晉裕。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4日
俄烏戰爭|澤連斯基訪英出席志願聯盟會議 英擬增強軍援
【有線新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出席歐盟峰會後轉到英國參與「志願聯盟」會議,繼續聚焦加強軍援烏克蘭及削弱俄羅斯戰力。 澤連斯基轉抵英國後先到溫莎堡與英王查理斯三世會晤,御林軍奏起烏克蘭國歌,兩人一同檢閱士兵。澤連斯基其後又轉到唐寧街首相府與英國首相施紀賢會晤,英方指施紀賢這次在「志願聯盟」會議的主張,包括促請各國領袖在全球下架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推進以凍結俄羅斯資產,資助烏克蘭的防衛力量及加強提供遠程武器,英國亦會爭取加快在今冬付運140支輕量多功能導彈給烏克蘭。 倫敦一間學校接收了大量受戰火波及的烏克蘭兒童和青少年在當地繼續學業,校方代表和學生手持烏克蘭國旗在場迎接與會各方領袖,施紀賢與澤連斯基與他們傾談交流後,聯同外相顧綺慧返回室內開會。 戰火曠日持久下,除了歐洲多國這次討論加強施壓,美國早前亦加強能源制裁措施。早前白宮指,原本預計在匈牙利舉行的美俄峰會無限期押後,總統特朗普又指不想出席浪費時間的會議,但克里姆林宮強調總統普京和特朗普都未有排除舉行峰會,同日又傳出俄羅斯特使訪美的消息,據報將與美方特使威特科夫會晤。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更指,仍有可能舉行烏克蘭和平峰會,但不會在短期內成事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4日
楊振寧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 民眾到場送別
【有線新聞】已故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午在北京舉行。 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包括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畢業生等社會各界人士到場送別,並向楊振寧的遺體三鞠躬,在殯儀館外更排起數十米長的人龍。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少年時已立志要拿諾貝爾獎,在清華大學取得物理系碩士學位後,獲獎學金赴美留學,先後發表多項重要理論,並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晚年回到內地定居,他上周六在北京病逝,享年10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