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財經資訊
- 2025年03月10日
每日樓市 10/03/2025
主持:麥嘉恩 。新盤市場氣氛熾熱 周末錄約300宗成交 。周末十大屋苑成交維持單位數水平 。美聯信心指數按周跌5.2% 。中原城市租金指數連升2個月 見近5年半高位 。天瀧開售至今售出118伙 套現48億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7歲男童染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情況穩定 五密切接觸者獲發預防藥物
【有線新聞】一名7歲男童感染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現時情況穩定。 男童上周四發燒、嘔吐及頭痛,兩日後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他的腦脊液樣本化驗後證實對腦膜炎雙球菌呈陽性反應。衞生防護中心指病人過往健康良好,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中一名家居接觸者曾經喉嚨痛,中心又向五名密切接觸者派發預防藥物。今年1月及2月各有一人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其中一名73歲老翁死亡。
- 財經資訊
- 2025年03月10日
焦點財經 10/03/2025 恒指失守24000點 九倉置業去年少賺逾8成
焦點財經 10/03/2025 。港股跌穿24000點,最多跌近600點 。九倉置業去年少賺逾八成,稱市場信心未回復,繼續看淡市道表現 。港交所新增泰國交易所為認可證券交易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貿發局:81%泰國消費者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 為東盟市場之冠
【有線新聞】貿發局調查顯示,泰國消費者最熱衷網購香港產品。 當局公布初步報告,共訪問約1,800位來自六個東盟地區的消費者,結果顯示有81%泰國消費者在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其次是印尼及菲律賓。以電子產品的消費金額計,新加坡消費者的使費最高,每次平均支出為371美元,相當於近2,900港元。 綜合而言,東盟消費者認為香港產品的優勢在於「性價比」高、設計時尚,以及能夠結合亞洲和西方元素。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電子產品、時裝及化妝品是香港產品在東盟最受歡迎。他們很追求我們的物質及獨特性,因此他們認為(香港產品)不昂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港交所:新增泰國交易所為認可證券交易所
【有線新聞】港交所新增泰國交易所為認可證券交易所。 港交所表示,意味泰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日後可以在港申請第二上市。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認為有關認可有助吸引泰國企業來港上市,方便它們經由香港接觸全球投資者,亦有助本港投資者得到更多投資東盟企業的機會。連同今次的泰國交易所,港交所的認可交易所名單已增至20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九倉置業去年少賺逾八成 吳天海:商業樓宇、酒店上半年市道未敢樂觀
【有線新聞】本港零售及寫字樓市道疲弱,拖累九倉置業去年少賺逾八成,集團指市場信心未回復,繼續看淡市道表現。 在全年成績表提到經營收入嚴峻挑戰未減,九倉置業說今年首兩個月無論商場或寫字樓,續租租金繼續走下坡,上半年亦不樂觀。九龍倉置業主席吳天海:「由今年至現在,未見到租客的踴躍度有特別變化,暫時租客還未說要擴充營業,或者急於要增加面積或其他方面。當我們看到租客有行動時,可能會給予我們多些信心。」 早前政府數據顯示,本港零售銷售總額連跌十一個月,吳天海指要看到數字止跌回升,才代表商業地產市道見底,「如果實體市場的反應對於兩會或接下來的措施有更好反應的話,希望下半年較上半年會好一些,始終你問我看到甚麼才開心,當然是樓市『翻生』。」 集團去年盈利大減至8.9億元,遠低過市場預期,但撇除投資物業重估減值影響,基礎盈利增加2%,第二次中期息每股派0.6元。受海港城和時代廣場銷售額下跌拖累,營業額租金減少,影響集團收入。其中海港城的營業盈利按年僅升0.4%,時代廣場跌6%。 酒店業務方面,收入按年減少1%。集團指訪港旅客增加,保障了入住率,但房價跟隨市況下跌,相信短期內亦難以改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灣仔暴動案|案件發還原審 三被告改認罪 另兩人重啟案情 6.25判刑
【有線新聞】灣仔暴動案五名被告原審暴動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上訴得直,案件發還原審,其中三人改為認罪求情,兩名原審時沒作供的被告重啟案情。 2019年10月,《禁止蒙面規例》生效第二日灣仔一帶衝突,五名被告原審暴動罪名不成立,違反禁蒙面法罪成,其後律政司上訴得直,案件發還原審重新考慮,兩名原審時沒作供的被告要求重開辯方案情,獲法官批准。 第一被告林顯誠案發時15歲,他在庭上作供時稱,2019年9月底在社交平台見到手袋促銷廣告,打算買生日禮物給母親,所以案發當日到銅鑼灣崇光百貨,見到商舖關門、感到不安全,打算離開,與朋友中途失散,之後有女示威者向他提供護目鏡、長傘等「裝備」。他指社運期間甚少留意新聞,亦沒有和人討論,不知道當日有示威遊行。控方指他曾和感化官說在社交平台見到呼籲才去灣仔,質疑他說謊,林顯誠不同意。 控方又展示片段,在被告的背包搜出兩件衫,林顯誠解釋是以防出汗,亦打算買禮物後去打籃球,法官追問是否拿著昂貴禮物去打籃球,林顯誠指沒想太多。控方指他沒有提及背包中有布碎,林顯誠否認掩飾參與暴動的罪責,又指未有見過汽油彈,亦不同意向警方防線投擲過。 另外三名原審無罪的被告李安翹、蘇雅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戶戶送Deliveroo撤出|遣散約200員工 戶戶超市貼清盤告示 部分資產轉售foodpanda
【有線新聞】外賣平台戶戶送Deliveroo撤出香港,下月7日結束全部業務,遣散約200名員工,部分資產轉售foodpanda。 Deliveroo位於中半山的「戶戶超市」貼出清盤告示,出入的升降機已經鎖上,集團全部6間送貨超市及2間戶戶小廚即日起停業,而主要的餐廳外賣服務就會運作到下月7日。 市民:「現在只用Deliveroo,比較少用其他平台,現在轉了都被迫要『轉會』。」市民:「選擇可能變少,可能只得一間選擇,優惠就沒那麼多,屆時價錢可能更貴。」市民:「突然就宣布撤出很突然,是否是因為Keeta到來不夠競爭,因為Keeta一入香港市場瘋狂派現金券又有很多優惠,吸引很多客人,就搶走了這些客人。」 集團指香港市場佔公司全球總交易額約5%,但去年盈利率經調整後仍是負數,考慮過多個策略方案,認為繼續營運不符合股東最大利益,形容結業是艱難的決定。Deliveroo已經與foodpanda簽訂協議出售部分資產,並轉移現有客戶及送遞員,他們登入帳戶都會收到訊息,客戶經連結轉到foodpanda落單可以獲得優惠,付費會員可免費享用foodpanda收費服務半年;車手轉平台亦有獎金,部分Delive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戶戶送Deliveroo撤出|有食肆指事前不知情 憂帳戶結算出問題
【有線新聞】有餐廳三成外賣訂單來自Deliveroo,指事前未有收到結業通知,擔心帳戶結算出問題。 食肆負責人湯女士:「都擔心,它不是天天結數,這些好像說一個星期,還是幾日才結數,它現在營運到今日。(它營運到4月7日。)都擔心,我不知道如何結數,如果結不了數,不知怎樣,因為我們是分佣給它,如果不能拿回,損失都會很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哥倫比亞大學巴勒斯坦學生領袖被捕 美國土安全部:擬撤銷其學生簽證及綠卡
【有線新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名巴勒斯坦研究生被捕,國土安全部指他領導支持哈馬斯的示威活動,會撤銷其學生簽證和永久居留權。 美國去年多間大學學生在校園發起反戰示威聲援巴勒斯坦,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更在校園內紮營留守抗爭,巴勒斯坦研究生哈利勒是學生談判代表,跟校方交涉。總統特朗普上任前已不滿哥倫比亞大學的處理手法,又指這類示威活動是反猶太主義,他早前簽署行政命令,任何參與支持哈馬斯示威活動的外國人包括留學生,會被驅逐出境及取消學生簽證。 哈利勒上周六接受訪問,提到自己可能是拘捕的目標人物,至晚上執法人員到學校宿舍把他拘捕,更一度威脅會拘捕其懷孕八個月、是美國公民的太太。國土安全部指哈利勒涉嫌領導支持哈馬斯的示威活動,代表律師稱當局打算撤銷哈利勒的學生簽證及綠卡,意味他會失去美國永久居留權,民權組織批評是打壓言論自由。 哈利勒亦曾質疑政府取消對大學約4億美元的撥款,是要逼校方對所有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噤聲。校方拒絕評論哈利勒被捕,只說致力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及打擊反猶太主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新股重複認購 業界:因接受不同身份證明文件 港交所:券商有責任識別
【有線新聞】新股重複認購問題再次出現,有業界人士認為漏洞源於認購過程中容許投資者提交不同身份證明文件。據悉證監會近日向個別證券行查詢新股孖展借貸資料。 近日上市的新股超額認購及凍結資金情況屢創紀錄,就連沉寂一時的重複認購新股問題亦再次湧現。Vistra卓佳IPO及過戶處總監鍾絳虹:「有了FINI之後,有明文規定通過FINI平台提交認購要有客戶身份證號碼,只是目前新股除了身份證號碼,也容許提交護照號碼。換言之FINI之後,如申請者同時用身份證和護照號碼認購,仍然有機會重複認購。」 港交所2023年第四季推出公開招股結算平台FINI,以加快新股的認購流程,當時亦有提到期望透過系統的識別碼功能防止重複認購。港交所回覆查詢時指,新股發行人、董事、保薦人及包銷商必須採取合理步驟,確保能夠識別及拒絕受理重複或懷疑重複的申請,證券行及投資者亦必須提交正確個人資料,並指FINI有能力根據相關資料剔除重複認購申請。 有證券界人士指出,如果投資者刻意用不同身份證明文件去不同證券行開戶,業界亦無法控制,因每間證券行只能確保客戶沒有在自己的證券行重複開戶。耀才行政總裁許繹彬:「因為我們每個客戶不論什麼國籍只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0日
日本專家:千島海溝累積龐大「應變」 或觸發9級大地震
【有線新聞】日本311大地震14周年前夕,有專家警告,北海道外海的千島海溝累積龐大「應變」,足以隨時引發9級大地震及海嘯。 日本東海大學自2019年起,聯同北海道大學還有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在千島海溝海底裝設配備GPS定位的觀測感應裝置,進行了五年研究,發現千島海溝的太平洋板塊及大陸板塊分別以每年8厘米幅度向陸地方向移動,因為兩個板塊緊密相連,亦令「應變」累積。 研究推斷千島海溝曾於17世紀發生大地震和海嘯,並在震前累積25米版塊移動。如400年來累積每年8厘米移動,幅度已相當於當時,估計千島海溝累積的「應變」足以引發9級大地震。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則推算未來30年內,發生8.8級或以上地震機率約為7%至40%。 所謂「應變」簡單來說,是指物質受壓時產生的變形幅度,不同物料有不同的「應變」程度。「應變」亦與「應力」相關,「應力」即指平均面積所受的壓力,所以「應力」越大「應變」亦越大,即材料力學中的「虎克定律」或「胡克定律」,兩者之間的比例則稱為「彈性模量」或「楊氏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