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聯儲局議息紀錄:官員傾向短期繼續加息
【有線財經】聯儲局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官員傾向短期繼續加息,憂慮加息過少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聯儲局上月連續三次,大幅加息四分三厘。會議紀錄顯示,與會官員對通脹急升感到驚訝,認為短期有需要繼續加息,將利率提高至對經濟有更具限制的水平,並持續一段時間。 大部分官員擔心在對抗通脹時,加息過少造成的代價會大於加息過多,強調即使失業率上升,也要維持目前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銀行行長卡什卡利表示,聯儲局改變政策的門檻非常高,重申未有證據顯示通脹放緩,好大機會繼續加息至4厘以上,可能是4.5厘,利率或會維持在這水平一段時間。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認為,會議紀錄反映聯儲局對通脹的關注多於就業市場,並無視金融市場面臨的流動性問題。 至於美國9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按月轉升0.4%,升幅大過市場預期,反映上游通脹壓力未有緩和,為聯儲局繼續加息提供理據。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計美國11月再加息四分三厘的機會率升至約85%。 經合組織發表最新報告指,通脹正對美國構成重大挑戰,可能促使聯儲局進一步收緊政策,預料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5%,明年增長只有0.5%。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理大學生認煽動分裂國家 未獲全數減刑上訴 本月下旬續審
【有線新聞】一名理大學生承認煽動分裂國家,指定法官基於國安法條文列出的最低刑期,沒有全數三分一扣減刑期,被告不服上訴。 被告呂世瑜由囚車押送到高等法院,他早前承認煽動分裂國家,指定法官以監禁5年半為量刑起點,認罪扣減三分一至3年8個月。控方提出條文列明若情節嚴重,最低刑期是5年,最終改判囚5年。上訴方說呂世瑜認罪,協助執法機構調查案件,性質較其他國安法案件輕微,符合國安法33條列出的減刑條件,被告判監5年,等同以7年半為量刑起點。上訴庭法官問到煽動分裂國家罪的條文列出的最低刑期,是最終刑罰還是量刑起點,上訴方認為應以量刑起點計算。律政司一方需時準備陳詞,本月24日續審。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消息:最低工資上調至40元 張宇人批罔顧商界困難 周小松指與期望有落差
【有線新聞】消息說,最低工資委員會有共識,建議最低工資上調至40元。如果行會通過,最快明年5月落實,有商界議員認為上調是對商界落井下石,勞工界則說與期望有落差,希望大幅加到46元。 政府今年4月曾就最低工資做公眾諮詢,據了解,最低工資委員會達成共識,最低工資有望由37.5元上調至40元,加幅達6.7%。下一步要由行政會議拍板,才能確認打工仔下年5月,最低工資能否上調。 有勞工界議員周小松對加幅失望,認為加幅與勞工界有落差,勞工界議員周小松:「經過兩年凍結後,能稍為大幅度一點調高至46元,因我們與二人家庭綜援金相比,我們認為一個人工作至少能養活兩個人,才是合理的工資水平。」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憂慮有漣漪效應,令其他打工仔都要求加薪,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最低工資現時提高,我認為是落井下石。很多企業、中小微企,不只飲食業,其實零售、航運交通現時全部都是很辛苦,還要加(最低工資),是罔顧了商界現時的困難。」他認為僱員薪酬應由市場決定。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外交十年 參與全球治理 貢獻中國智慧
【有線新聞】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內外政治局勢出現重大轉變。而中美關係轉差,正逐步改變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台海問題亦成為近年中美角力的焦點。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外交策略上由過去的「韜光養晦」,逐步走向更積極主動。外交部形容是「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包括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習近平一直以來強調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過西方國家就視為是「中國威脅」。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引用《貿易法》第301條,向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我很敬重習主席,我們關係很好,但我們有貿易逆差,這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當今世上最龐大的逆差,簡直已失控。」中美貿易戰正式展開,即使美國總統換上拜登,兩國關係亦未見回暖。 新疆問題成為中國外交上與西方一再交鋒的導火線。中國被指強迫當地維吾爾人勞動,甚至實施種族滅絕,外交部多次反擊,強調一直保障當地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亦不存在強制勞動和種族滅絕。 2020年《港區國安法》在港實施,亦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遭受不少批評,認為是違背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不尊重國際文件;但外交部則表示,香港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3日
一線搜查丨屯門男童疑幫父母霸車位 人肉擋車險遭撞倒
香港地少人多又車多,泊車車位一向供不應求,經常出現「有車無位泊」的情況。日前,屯門一個停車場就上演了一幕「人肉霸車位」。有網民上載車CAM片段,片中一名男童站在停車場泊車位內,出手阻擋正後退駛進車位的白色電動車,過程險象環生。 網上的車CAM片段顯示拍攝日期為上周五(7日),片中可見一名身穿泳衣、年約10歲左右的男童,站在停車場泊車位內,據指是「有家長放低小朋友幫手搵位」,期間有一輛白色電動車正倒車駛入該空置的泊車位,男童隨即伸手阻擋及觸碰車尾示意。 男童後來又用手指向另一方的車輛,疑告知司機,其父母正進入停車場,自己正站在車位等候父母駛至。司機雖然見到男童「人肉霸位」但未有停止倒車,男童亦未有退讓,影片到此結束,未知事件後續及發展。 影片引起網民迴響,不少人批評,「咁樣直接可以告父母疏忽照顧兒童架(㗎),點睇都未夠18歲,入硬咁濟(滯)」、「生仔真的需要考牌」、「呢啲情況算唔算犯法」、「容易車死個小朋友」、「唔通喺依個媽咪眼中,小朋友條命仔都唔夠320矜貴?」另外,亦有人認為司機當時不應繼續後泊,「小朋友父母固然有問題,但白色電動車明知後面有小朋友,仍繼續後泊車,唔見得有車品」、「落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內地成功發射衛星 用於自然資源及水利等行業
【有線新聞】內地周四成功發射用於自然資源等行業的衛星。 周四上午近7時,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衛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主要為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主體業務提供數據,同時可應用於研究自然資源、農業、水利、林業草原及地震等。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前年七一刺警案 兩人認暴動等罪囚5年及33個月 官指警員嚴重受傷、性質嚴重
【有線新聞】前年七一刺警案,在機場被捕的工程師及另一名男子承認暴動等罪,分別判囚5年及2年9個月,同案另一被告押後判刑。法官指當日暴動在鬧市發生、規模大,有警員嚴重受傷、性質嚴重。 被告黃鈞華、羅玨琛、周霈霖,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案發前年七月一日,銅鑼灣有示威,羅玨琛和周霈霖架設路障,警員在皇仁書院外制服羅玨琛,周霈霖企圖搶犯,黃鈞華上前用軍刀刺向警員手臂後逃走,他當晚打算飛往英國,警員上機搜查後拘捕。三人分別承認暴動、傷人,拒捕及阻差辦公。 法官判刑指當日的非法集結演變成暴動,暴動在鬧市發生、規模大,有約300人參與、歷時15分鐘,有人用磚頭、雪榚筒架設路障,影響道路使用者。警方多次警告無效,並有警員受嚴重傷害。 黃鈞華用利刀從後插傷警員,造成七厘米傷口、可致命,警員接受三個月治療後亦無法執行屬意工作。雖然黃鈞華是單獨行事,但犯案動機明顯嚴重,即使無傷人,動用到利刀都是嚴重罪行,判處黃鈞華暴動、傷人兩罪成,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監禁5年。 法官說周霈霖主動設置路障,不同意辯方指他參與程度低,暴動及阻差辦公兩罪成,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監禁2年9個月。 同案20歲被告羅玨琛,法官說考慮到他的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專家:Omicron若破防將釀巨大損失 動態清零勢在必行
【有線新聞】內地周三新增的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回落至1500宗以下。國家衛健委專家梁萬年強調,堅持動態清零勢在必行,警告面對Omicron變異病毒株一旦破防,將會造成巨大損失和危害。 國家衛健委專家梁萬年周三晚接受央視訪問,被問到中國為何一直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他回應指無論從發病率、感染率、死亡率和重症率來看,比較全球各國,中國仍處最低水平,有必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我們沒有些嚴格的措施執行,我們很容易面對新的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的話,就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那麼它造成的損失、造成的危害將是巨大的。」 梁萬年又強調,不少人誤會了動態清零的定義。他重申,動態清零並非指中國不能出現新型肺炎,而是應該將重點放在清除疫情上,一旦發現疫情就要撲滅,令疫情不會造成持續傳播。 內地周三新增1476宗本地個案。新疆佔最多,有403宗,當中確診有64宗,339宗是無症狀感染,大部分來自烏魯木齊。該市周四起新增80個高風險區,並實施管控措施。 內蒙古有329宗,當地一間職校有學生上月底返校後確診,並導致至少39人受感染,該校黨委書記因防疫不力被免職。 廣東的53宗個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3日
脫髮|女生預防髮線後移 了解甚麼是拔毛癖、休止期脫髮
愛美的女生如果有脫髮問題,必然會是一大打擊。《有線健康》邀請註冊西醫伍文輝,講解女生可能會預到的脫髮原,如「拔毛癖」和「休止期脫髮」,以及這兩種情況的預防方法。 Klook.com 【脫髮】伍文輝醫生於另一篇文章,講述了另外兩個女生脫髮原因,詳看👉👉女生髮線後移可以預防?牽引性脫髮、斑禿是怎樣形成的? 除了上週講過的「牽引性脫髮」及「斑禿」(鬼剃頭),註冊西醫伍文輝表示,「拔毛癖」和「休止期脫髮」也屬於可預防的髮線後移。 甚麼是拔毛癖? 「患者會強迫性地,反覆拔除頭髮、睫毛、眉毛或其他體毛,多見於後枕,亦會造成明顯的前額光禿,若皮膚出現傷口可能會引致細菌感染。」伍醫生表示,「通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常見於10至13歲,是一個終身存在的問題。據統計美國有250萬人可能患有拔毛癖,盛行率約1%。嬰兒也可能容易出現拔毛行為,但通常是輕度的,不需治療也會自行消失。」 拔毛癖在醫學上被分類為衝動强迫性障礙,沮喪或壓力都有可能引發,很多患者在壓力低的環境裏會停止拔毛,感受壓力後又復發,亦會兼患有其他心理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等。 拔毛癖預防方法 由於患者會隱匿病情,日常生活相當正常,很容易被誤診為其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城巴擬建全港首個加氫站 料最早明年第一季投入使用
【有線新聞】城巴向政府申請興建全港首個加氫站。 城巴計劃在西九龍車廠興建加氫站,將會為今年引入的全球首輛三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提供加氫服務。預計獲得政府批准後,最早明年第一季投入使用,以配合政府明年在香港測試氫燃料電池巴士的計劃。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日日有頭條:02年大笪地試業僅三分一商戶開業
【有線新聞】上環大笪地,曾是市民消閒娛樂的好去處,到90年代逐漸式微。2002年的今日,大笪地重開試業,但僅有不足三分一租戶營業,人流亦未如理想。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劉宇隆指3歲以下接種率低 倡政府多購幼兒版復必泰
【有線新聞】復必泰幼兒及兒童版獲准在港緊急使用,衞生署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下午開會討論接種安排。其中一個委員會主席、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下午到衞生防護中心開會,他透露會議將討論幼兒接種疫苗的間距,又說現時3歲以下幼兒接種率低,建議政府可考慮購入多些數量。 劉宇隆:「3至11歲頗難再推高,第一針有八成六人已接種,5歲以上有疫苗通又會再推高少許。5歲以上的兒童版復必泰,未必須購買太多針,我們的接種率已到達上限。5歲以下的嬰幼兒版,你計一計數3歲以下有10萬人是一針也沒有接種,可考慮買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