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外交十年 參與全球治理 貢獻中國智慧
【有線新聞】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內外政治局勢出現重大轉變。而中美關係轉差,正逐步改變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台海問題亦成為近年中美角力的焦點。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外交策略上由過去的「韜光養晦」,逐步走向更積極主動。外交部形容是「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包括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習近平一直以來強調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過西方國家就視為是「中國威脅」。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引用《貿易法》第301條,向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我很敬重習主席,我們關係很好,但我們有貿易逆差,這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當今世上最龐大的逆差,簡直已失控。」中美貿易戰正式展開,即使美國總統換上拜登,兩國關係亦未見回暖。 新疆問題成為中國外交上與西方一再交鋒的導火線。中國被指強迫當地維吾爾人勞動,甚至實施種族滅絕,外交部多次反擊,強調一直保障當地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亦不存在強制勞動和種族滅絕。 2020年《港區國安法》在港實施,亦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遭受不少批評,認為是違背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不尊重國際文件;但外交部則表示,香港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3日
一線搜查丨屯門男童疑幫父母霸車位 人肉擋車險遭撞倒
香港地少人多又車多,泊車車位一向供不應求,經常出現「有車無位泊」的情況。日前,屯門一個停車場就上演了一幕「人肉霸車位」。有網民上載車CAM片段,片中一名男童站在停車場泊車位內,出手阻擋正後退駛進車位的白色電動車,過程險象環生。 網上的車CAM片段顯示拍攝日期為上周五(7日),片中可見一名身穿泳衣、年約10歲左右的男童,站在停車場泊車位內,據指是「有家長放低小朋友幫手搵位」,期間有一輛白色電動車正倒車駛入該空置的泊車位,男童隨即伸手阻擋及觸碰車尾示意。 男童後來又用手指向另一方的車輛,疑告知司機,其父母正進入停車場,自己正站在車位等候父母駛至。司機雖然見到男童「人肉霸位」但未有停止倒車,男童亦未有退讓,影片到此結束,未知事件後續及發展。 影片引起網民迴響,不少人批評,「咁樣直接可以告父母疏忽照顧兒童架(㗎),點睇都未夠18歲,入硬咁濟(滯)」、「生仔真的需要考牌」、「呢啲情況算唔算犯法」、「容易車死個小朋友」、「唔通喺依個媽咪眼中,小朋友條命仔都唔夠320矜貴?」另外,亦有人認為司機當時不應繼續後泊,「小朋友父母固然有問題,但白色電動車明知後面有小朋友,仍繼續後泊車,唔見得有車品」、「落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內地成功發射衛星 用於自然資源及水利等行業
【有線新聞】內地周四成功發射用於自然資源等行業的衛星。 周四上午近7時,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衛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主要為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主體業務提供數據,同時可應用於研究自然資源、農業、水利、林業草原及地震等。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前年七一刺警案 兩人認暴動等罪囚5年及33個月 官指警員嚴重受傷、性質嚴重
【有線新聞】前年七一刺警案,在機場被捕的工程師及另一名男子承認暴動等罪,分別判囚5年及2年9個月,同案另一被告押後判刑。法官指當日暴動在鬧市發生、規模大,有警員嚴重受傷、性質嚴重。 被告黃鈞華、羅玨琛、周霈霖,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案發前年七月一日,銅鑼灣有示威,羅玨琛和周霈霖架設路障,警員在皇仁書院外制服羅玨琛,周霈霖企圖搶犯,黃鈞華上前用軍刀刺向警員手臂後逃走,他當晚打算飛往英國,警員上機搜查後拘捕。三人分別承認暴動、傷人,拒捕及阻差辦公。 法官判刑指當日的非法集結演變成暴動,暴動在鬧市發生、規模大,有約300人參與、歷時15分鐘,有人用磚頭、雪榚筒架設路障,影響道路使用者。警方多次警告無效,並有警員受嚴重傷害。 黃鈞華用利刀從後插傷警員,造成七厘米傷口、可致命,警員接受三個月治療後亦無法執行屬意工作。雖然黃鈞華是單獨行事,但犯案動機明顯嚴重,即使無傷人,動用到利刀都是嚴重罪行,判處黃鈞華暴動、傷人兩罪成,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監禁5年。 法官說周霈霖主動設置路障,不同意辯方指他參與程度低,暴動及阻差辦公兩罪成,部分刑期同期執行,監禁2年9個月。 同案20歲被告羅玨琛,法官說考慮到他的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專家:Omicron若破防將釀巨大損失 動態清零勢在必行
【有線新聞】內地周三新增的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回落至1500宗以下。國家衛健委專家梁萬年強調,堅持動態清零勢在必行,警告面對Omicron變異病毒株一旦破防,將會造成巨大損失和危害。 國家衛健委專家梁萬年周三晚接受央視訪問,被問到中國為何一直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他回應指無論從發病率、感染率、死亡率和重症率來看,比較全球各國,中國仍處最低水平,有必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我們沒有些嚴格的措施執行,我們很容易面對新的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的話,就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那麼它造成的損失、造成的危害將是巨大的。」 梁萬年又強調,不少人誤會了動態清零的定義。他重申,動態清零並非指中國不能出現新型肺炎,而是應該將重點放在清除疫情上,一旦發現疫情就要撲滅,令疫情不會造成持續傳播。 內地周三新增1476宗本地個案。新疆佔最多,有403宗,當中確診有64宗,339宗是無症狀感染,大部分來自烏魯木齊。該市周四起新增80個高風險區,並實施管控措施。 內蒙古有329宗,當地一間職校有學生上月底返校後確診,並導致至少39人受感染,該校黨委書記因防疫不力被免職。 廣東的53宗個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3日
脫髮|女生預防髮線後移 了解甚麼是拔毛癖、休止期脫髮
愛美的女生如果有脫髮問題,必然會是一大打擊。《有線健康》邀請註冊西醫伍文輝,講解女生可能會預到的脫髮原,如「拔毛癖」和「休止期脫髮」,以及這兩種情況的預防方法。 Klook.com 【脫髮】伍文輝醫生於另一篇文章,講述了另外兩個女生脫髮原因,詳看👉👉女生髮線後移可以預防?牽引性脫髮、斑禿是怎樣形成的? 除了上週講過的「牽引性脫髮」及「斑禿」(鬼剃頭),註冊西醫伍文輝表示,「拔毛癖」和「休止期脫髮」也屬於可預防的髮線後移。 甚麼是拔毛癖? 「患者會強迫性地,反覆拔除頭髮、睫毛、眉毛或其他體毛,多見於後枕,亦會造成明顯的前額光禿,若皮膚出現傷口可能會引致細菌感染。」伍醫生表示,「通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常見於10至13歲,是一個終身存在的問題。據統計美國有250萬人可能患有拔毛癖,盛行率約1%。嬰兒也可能容易出現拔毛行為,但通常是輕度的,不需治療也會自行消失。」 拔毛癖在醫學上被分類為衝動强迫性障礙,沮喪或壓力都有可能引發,很多患者在壓力低的環境裏會停止拔毛,感受壓力後又復發,亦會兼患有其他心理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等。 拔毛癖預防方法 由於患者會隱匿病情,日常生活相當正常,很容易被誤診為其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城巴擬建全港首個加氫站 料最早明年第一季投入使用
【有線新聞】城巴向政府申請興建全港首個加氫站。 城巴計劃在西九龍車廠興建加氫站,將會為今年引入的全球首輛三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提供加氫服務。預計獲得政府批准後,最早明年第一季投入使用,以配合政府明年在香港測試氫燃料電池巴士的計劃。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日日有頭條:02年大笪地試業僅三分一商戶開業
【有線新聞】上環大笪地,曾是市民消閒娛樂的好去處,到90年代逐漸式微。2002年的今日,大笪地重開試業,但僅有不足三分一租戶營業,人流亦未如理想。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劉宇隆指3歲以下接種率低 倡政府多購幼兒版復必泰
【有線新聞】復必泰幼兒及兒童版獲准在港緊急使用,衞生署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下午開會討論接種安排。其中一個委員會主席、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下午到衞生防護中心開會,他透露會議將討論幼兒接種疫苗的間距,又說現時3歲以下幼兒接種率低,建議政府可考慮購入多些數量。 劉宇隆:「3至11歲頗難再推高,第一針有八成六人已接種,5歲以上有疫苗通又會再推高少許。5歲以上的兒童版復必泰,未必須購買太多針,我們的接種率已到達上限。5歲以下的嬰幼兒版,你計一計數3歲以下有10萬人是一針也沒有接種,可考慮買多一點。」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油麻地八旬婦遇電話騙案 失650萬元
【有線新聞】油麻地一名老婦遇到電話騙案,損失650萬元。 82歲女事主早前接獲自稱為內地官員的騙徒來電,指她涉及一宗刑事案件,要求提供銀行戶口資料作調查。婆婆其後發現約650萬元存款不翼而飛,懷疑受騙,於是報警。 經初步調查,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暫未有人被捕。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南韓軍方月初發射2枚導彈反制北韓 其中1枚失聯 強調旨在反制是否命中並不重要
【有線新聞】南韓本月初發射2枚地對地導彈,反制北韓試射導彈。其中1枚在飛行途中失聯。軍方強調這次並非試射,旨在反制,所以是否命中目標並不重要。 韓美軍方本月5日凌晨在江原道江陵空軍基地,各發射2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反制北韓前一日發射懷疑中程彈道導彈。 事隔一周後,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指,韓方發射的其中1枚導彈向東部海域沿既定軌道飛行之後,因定位信號中斷而失聯,無法確認是否命中目標。另外3枚均成功命中;強調今次並非試射,旨在反制,所以是否命中目標並不重要。南韓軍方當日曾指全部4枚精準擊中目標,強調有十足把握應付北韓挑釁。 南韓反制北韓的舉動接連受挫,導彈失聯前一晚,韓軍發射的另一枚玄武2型彈道導彈,升空不久偏離軌道,墜落發射基地並爆炸起火,距離居民區僅700米。 為了加強與美國應對日益升級的北韓核威脅,總統尹錫悅指正在考慮延伸威懾的各種可能性。《朝鮮日報》報道稱,為應對北韓實施第七次核試,韓方已向美方提議提升延伸威懾力,共用戰術核武。雙方就核航母戰鬥群、核動力潛艇等部署進行協商。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調查揭四成人易患眼疾 醫生指疫下市民多看屏幕、乾眼症個案增
【有線新聞】今天是世界視覺日,有調查發現近四成受訪者眼睛健康風險屬中度或以上,容易出現眼疾。有醫生說疫情期間,乾眼症的求診個案上升,建議市民看屏幕20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20秒。 從事會計的阿威,一直都未曾驗眼,每天看電腦超過8小時,放工又看手機,出現眼乾問題,阿威:「在核對數字途中,眼睛十分疲倦,可能在中午12時前、吃飯前已經揉眼睛很多次,以及感到乾澀。」 非牟利機構奧比斯,聯同香港眼科學會,9月以網上問卷訪問了6,253人,發現有八成以上的受訪者也有阿威的情況,眼睛感到疲倦、痕癢和乾澀。有醫生說疫情期間,市民用電子產品時間長,多了人因為乾眼症求診,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看着屏幕時,眨眼的頻率低,處於空調空間、相對濕度較低,出現揮發性乾眼的情況。多了很多小朋友因為長時間網上上課,大部份網課都是近距離的視覺距離,觀察到小朋友的近視大幅加深的情況常見了。」 調查發現一半受訪者從來未曾接受眼科專科醫生的全面眼睛檢查,一般眼鏡店的驗眼服務,主要看眼球的屈光狀態,只會驗到近視和散光。而透過裂隙燈顯微鏡,醫生可以清楚看見病人眼睛結構,可以驗出有沒有青光眼、黃斑病變等眼疾。 醫生提醒大家,避免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