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三周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6日
上任三周年|羅淑佩:「M」品牌檢討將完成 增彈性應對活動規模 反駁「軟對抗」質疑、強調非矯枉過正
【有線新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接受本台專訪表示,「M」品牌檢討即將完成,透露將會增加制度的彈性,未來批出的資助會視乎活動規模和吸引力調整,又指看不到因為警惕「軟對抗」而令大量演出無法進行。 球王美斯訪港缺陣風波觸發政府檢討「M」品牌大型體育活動資助機制,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透露檢討很快完成,「過往『M』品牌可能彈性比較小,要不就支持、要不就不支持,一支持可能就是一個一定數量的撥款這樣。那我們現在可以想的就是我們除了支持和不支持之外,撥款的多寡或者以甚麼形式支持、可不可能只是『M品牌』的名字,還是給多少錢、還是一定要給到上限數。」 體育盛事外,演唱會亦備受期待,當局有意將紅館定位改為演唱會優先,將體育活動移師至啟德體育園的體藝館。羅淑佩:「很多歌星由出道開始,他的夢想都是有一天可登上紅館,因此有紅館供不應求的情況。現時有多個場館,啟德除了主場館外,還有體藝館,體藝館也是一萬人左右。紅館演唱會優先的優勢,就是全部時間都可空出來做演唱會。」 羅淑佩曾指須警惕文化表演中的「軟對抗」,會嚴謹審批資助和場地表演,引起文化界質疑會矯枉過正。羅淑佩指出,去年康文署場地舉辦了4,900場表演,當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2日
上任三周年|料三萬多劏房不合規 何永賢:至少一萬間執整後可出租
【有線新聞】政府提出簡樸房規管制度,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估計三萬多個需要執整的單位,至少會有一萬個繼續存在租務市場,又相信過渡房屋預留兩成單位,已足夠應付劏房戶暫時遷置需求。 房屋局上月向立法會提交簡樸房規管草案,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台專訪時預計條例正式生效後,有3萬多間分間單位要執整。何永賢:「我們估可能有些也會繼續做,不是一劏四,它變成一劏三、一劏二,可能是萬多個單位在這三萬那裡走出來,所以我們真的很保守。我當你是一萬,加回原本有些也不用太大執整,有七萬多,你本身也有八萬個單位,有機會登記做簡樸房,去供應未來需要。」 房屋局提出過渡房屋新增丙類租戶類別,容許受簡樸房規管影響的住戶申請,毋須符合公屋資產或入息限制,上限是兩成單位,以明年有21,000個過渡屋單位計算,最多可以提供4,200個單位,比房屋局預計的4,400戶潛在丙類租戶略少。何永賢:「我覺得4,200這個數是有多的,大家不要忘記,丙類本身的入息及資產是超出了乙類限制,差不多到公屋富戶階層人士都可以考慮。試想如果他資產及收入是超出了一定距離,其實他很容易在私人市場找到單位搬遷。」 政府建議丙類租户最多只能佔過渡房屋兩成限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2日
上任三周年|何永賢:研較小地塊吸引中小發展商參建居屋 任期內力追公屋落成進度
【有線新聞】政府未再重啟私人參建居屋「樂建居」,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台專訪,指會考慮時機和市場反應,正研究會否推出較小地塊,吸引中小型發展商。 今屆政府重推私人參建居屋「樂建居」,不過僅推出過一幅柴灣地皮,結果流標收場,至今都未再有新項目推出。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台專訪時說,未來選地,希望引入中小型發展商參與。何永賢:「大的可能產出量會高一點,但是會不會太大市場又興趣小、風險高,大家會比較謹慎。是不是我們轉去一些小一點的地塊,令到一些中小的發展商都有興趣參與會好一點呢?」 何永賢又說私人參建項目的限制是要考慮市場興趣、時機、氣氛等等,主導權不在政府手上。何永賢:「如果私人發展商或者私人市場沒有興趣的時候,你的項目都動不了,或者你招標的時候,他興趣不大,你的社會房屋其實產出就不是控制在政府手中。我覺得這項目不是不值得試,但是政府拿著主力供應的控制權,在政府手上都是重要的。」 政府掌握主導權的公屋最新平均輪候時間是5.3年,被問到還有兩年任期,有否信心在這屆政府達到4.5年的目標。何永賢點名精進建築除名風波,令幾個公屋項目延遲落成,餘下任期會盡力追趕進度。何永賢:「他的進度工程的標書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1日
上任三周年|向市建局批出非重建區土地 甯漢豪:靈活運用、印證願意破局態度
【有線新聞】甯漢豪又說向市建局批出非重建區土地,並沒有違背市建局角色定位。 政府上月以象徵式1,000元地價,向市建局批出兩幅用地建屋作為財政支援,其中將軍澳地皮並非在重建區域,甯漢豪說是靈活運用資源,亦印證政府願意破局的態度,「撥出土地不一定拘泥舊區,如果給將軍澳137區比較新開發土地,令他們有資金發展私人房屋,有錢回籠,讓他們在舊區多做重建,亦達到目的。」 當局就三個生態旅遊片區邀請發展商提交意向書,有團體質疑引入住宅項目有違保育原意,甯漢豪:「舉例南丫島,其實真的有生態價值地方沒太多,反而有自然景觀,住宅設施其實都是希望做好生態保育時,他在其他地方有盈利,可以幫忙做好生態保育。」 面對私人工程量處於低位,甯漢豪說會繼續加快項目審批,至於建造業失業率惡化,她說沒工開多數是特定工種,「每次我們輸入外勞有申請,也要確保真的先本地招聘,而資訊會發放予勞工界的工會,大家真的看到請不到,我們才考慮批出配額給工程。剛才提到有工人可能工種在這段時間,可能裝修工人或者雜工失業率高些,都有計劃鼓勵工人學多一門技能。」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上限12,000個名額,甯漢豪說目前活躍有效配額約8,000多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1日
上任三周年|許正宇:逾190間家辦來港 全球稅改助力招攬企業遷冊
【有線新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已有逾190家家族辦公室在港落戶,有信心年底前做到200家的目標,又指全球實施最低稅率,正好助力本港的公司遷冊制度,招攬更多企業來港。 政府2023年發表家族辦公室政策宣言,為本港開拓相關產業勾畫藍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認為經過兩年多發展,家辦已成為本港金融業重要一環,有信心做到政府所訂下的目標,甚至是超額完成,「我們在施政報告當中,承諾要在今年年底前有200家新增或在港擴充的家辦,目前已有差不多190家。另外有約150家都說準備來港,或準備在港發展,但尚未落實。」 至於去年三月推出同樣以高資產值人士為目標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他認為對本港吸納資金、推動財富管理業務亦有實質效益,「目前為止申請人差不多超過1,500人,如這1,500人完全滿足3,000萬元投資額,可以為本港帶來差不多500多億元,這方面幫到我們不單止在金融層面,對整個市場發展也帶來很大變化。」 落實公司遷冊制度亦是許正宇今屆任期的一項重點工程,他說全球實施最低稅率,正好助力本港展現優勢,「過去你去不同地方註冊稅率低一點,這說法已經不再成立。第二方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1日
上任三周年|推進北都區發展 甯漢豪:研究不同措施拆牆鬆綁 考慮在條款著手
【有線新聞】政府爭取加快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本台專訪,說正研究不同措施拆牆鬆綁,包括補地價「按實補價」,同時考慮在條款著手,確保地盡其用。 北部都會區發展備受關注,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本台專訪說市場歡迎「按實補價」發展北都,即是發展商以實際用途及發展規模計算補地價,而非按地皮最高可建樓面面積計算,變相可降低成本,「有時經濟環境可能一直變化,有些土地的私人業主未必想一發展就一步到位,興建最高面積出來,因為想看形勢,先建一半、先建一座,遲些再加可不可以。」 她說會研究可否在條款訂明要求確保發展商使用餘下面積,「可能開初不讓你散賣,因為一旦散賣,每一層由不同人持有,未來想要聯合所有業主同意,繼續發展土地就難一些,我對一個業主就容易些管控他們。」 她又說北都地大、產業多,設立管理局未必實際,當局預計今年內為一至兩個北都「片區」招標,發展商除開發住宅用地,亦要興建公共設施和發展產業用地,甯漢豪相信對發展商仍然有吸引力,「近期有些就算招標出售住宅地也是成功,因為政府都會按市場,就定價也會有所調整,所以不同市場走勢,我們對有住宅成份用地可以成功招標亦有人問津,我們覺得都有一定信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7日
上任三周年|孫東:港創科投資私營比例低於深圳 財政壓力下檢討資助項目
【有線新聞】孫東又說本港創科投資私營比例遠低於深圳,相信隨創科生態改善,工商界投資比例會增加,政府有多個配對資助計劃促進業界投資。 為創科引擎點火,基建以外需要資金支持研發項目,政府統計2023年香港研發總開支接近330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本台專訪,說業界投資僅佔約45%,認為比例有待提升。「這個比例跟深圳、廣州比,業界投入確實是低,因為在深圳是超過90%投資是來自業界,推出的很多政策無論是「產學研1+」計劃,還是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都是希望業界一起參與,政府是一、業界是二等等,都是在促使企業投入。」 他說本屆政府上任首年就推出《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次明確協調研發、成果轉化,引導產業基金政策,從上、中、下游發展產業。「創科產業要一點一點建立起來,沒有五年、十年你很難看到大規模發展,但你現在不做,以後永遠不會有機會。應該說創科產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與香港傳統經商模式是不同,香港過去百年來一直是以商立港,考慮一個港、搞通路、貿易、金融等等。」 孫東說在政府財政壓力下帶來契機檢討多個資助項目,強調保證持續支援重點領域,並開闢先進製造新能源材料及可持續發展。產學研1+計劃前年推出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7日
上任三周年|港深創科園首批大樓兩年內落成 孫東:研生物樣本跨境流通 或採雙信封制招商
【有線新聞】河套港深創科園正積極發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本台專訪說,下一步是與內地地方政府商討跨境要素政策,包括敏感數據和物資,以靈活政策吸引企業進駐,加快園區以至創科生態建設。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第一批5幢大樓未來兩年陸續完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本台專訪時說,除了硬件建設,亦正加快軟件例如政策制定,在跨境要素流通政策上已獲得中央政府支持,相信建設好創科生態圈,園區有相當大競爭力。「下一步要與地方政府,特別是深圳和廣東方面要協商、磋商一些具體的方式和方法。這裡有些重要的情況要考慮,有些敏感數據、敏感物資,包括生物樣品,跨境流動到香港園區之後,怎樣確保這些跨境流動要素就留在香港園區內。在這麼小的地方實施兩種截然不同社會制度,那麼這方面帶來機遇,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挑戰,這些都需要一一克服。」 他說很快在第一期園區中揀選合適用地推出市場,強調會更好結合「有為政府、高效市場」,在招商引資和批地時會聽取業界意見。「根據一個初步估算,包括一些基建大樓,整個河套全面建成(包括第二期規劃)需要至少2,500億投入,這個錢從哪裡來?光從政府處肯定不可以,特別是政府現在面臨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5日
上任三周年|曾國衞:八、九十年代港人北上一樣多 不憂消費模式改變:變幻才是永恆
【有線新聞】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又說會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被問到港人北上消費情況,他說關鍵是做好自己。 曾國衞:「大家有時可能善忘了些,我以前做入境處處長,我一直這麼多年都是看著關口的進出。其實大家曾幾何時,是說80年代、90年代,一樣很多香港人北上,在羅湖城,港人在那邊購物、按摩,很多的。你說從數字來看,現在沒有特別多、沒有特別多,一直都是這麼多。我們不擔心時代的改變,我也不擔心消費模式的改變,關鍵在你有否採取一個應對方法去應對新的趨勢,變幻才是永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5日
上任三周年|曾國衞:今屆立會選舉逢良性競爭年代 擬「有機結合」全運會吉祥物宣傳
【有線新聞】立法會換屆選舉年底舉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接受訪問指,正考慮在港珠澳大橋一帶增設鄰近邊境票站,亦會結合全運會宣傳選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下半年先後將有兩場選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接受訪問說,計劃12月立法會選舉在更多地方設立鄰近邊境票站。「你又要看地方多遠、交通方便與否,或者是否多人採用這個地方,所以要經過很多考慮才可以最終決定是怎樣安排。機場現在其中我們都在附近看,即機場、港珠澳附近一帶會否有合適的地方可以作這樣用途。」 上次立法會地區直選投票率30.2%是歷屆最低,被問到會否擔心今屆選舉氣氛平淡,他形容現時是良性競爭的年代,建制派當中都有不同選擇,重申不會為投票率定目標 。「我們香港最亂的時候就是投票率最高的時候對嗎,即這個不代表甚麼,政府不希望用一種煽動性的手法令投票率太高,這不應該如此。」 曾國衞重申新選制是五光十色,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只要愛國愛港、有能力,都希望他們出來參選,當局亦會鼓勵更多人投票,結合全運會元素宣傳。「如果你各自去做,大家分散了注意力,對雙方都未必有利。但反過來講,如果我們一起去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宣傳選舉的可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3日
上任三周年|孫玉菡:修訂職工會條例後加強宣傳教育 強調維護國安沒有完成式
【有線新聞】支援照顧者方面,孫玉菡說下半年將推出試點計劃,打通社署、醫管局和房委會數據,找出高危照顧者,強調做法百分百符合私隱。 政府著手制訂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庫,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在專訪透露,下半年推出試點計劃,整合及打通社署、醫管局及房委會三方面數據作起步,待運作暢順後就會全面推行。「每四個老人家,有三個領取著我們社署不同類型的現金資助,有些是接受我們服務,所以我們覆蓋率很高。但他有沒有病、有否入醫院,社署不會知道;但他有沒有病、有否入醫院,醫管局會知道。只要將這兩套數據結合一起,那麼我們很快就會收到很多訊號,我們就會閃紅燈,這個家庭似乎風險高了。」 他指機制可精準識別高危個案,之後會交予社福機構、關愛隊或專業人士及早介入,希望「走在悲劇前」。「這個我們確保百分百是符合私隱的要求,當你覺得這些戶,例如其中有數萬戶,你覺得風險很高,我們要做工夫,對比一下有沒有人在做事。你分派下去,無論是叫社福機構做事或者叫關愛隊做事,你叫他做事而已,他不會掌控這些資料,他沒有權掌控資料。」 社工註冊條例和職工會條例先後完成修訂,孫玉菡說,下一步是要加強宣傳和教育。「法律上我們覺得都已經做好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3日
上任三周年|孫玉菡:擬明年立法保障數碼平台工作者 輸入外勞助本地勞工放假、設配額不現實
【有線新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接受本台專訪指,計劃明年以立法方式保障數碼平台工作者的權益,首要釐清意外保險賠償的問題。他又強調政府嚴格把關輸入外勞,為26個工種外勞設配額並不現實。 政府年底將會推出方案保障外賣員、速遞員等新興數碼平台工作者。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接受本台專訪指,傾向以立法方式處理,最快明年立法,「大家最關注點是這些外賣平台或平台工作者如果遇到意外,意外補償怎麼辦?這個不止銀碼的問題,包括是甚麼狀況下叫做工作,叫做他在幫平台工作,因而受到這些意外保險的覆蓋這個都要弄清楚。」 政府前年起放寬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涵蓋侍應等26個工種,孫玉菡說今年首5個月接獲38宗投訴,單是6月首兩周就有22宗,強調當局會加強突擊巡查,亦會審視僱主有否先在本地招聘,不贊成為整個計劃設立限額。「當本地人求職意欲增強的時候,其實我們批出的配額都相應會變的,是一個動態的制度來的,反之如果你要定一個配額,你定多少呢?他的經營狀況都會變的,所以這個你要強行定一個配額就未必很現實或很實用。」 他強調輸入外勞對本地勞工都有好處,「尤其是我都聽到人說,譬如本地人以前做到『氣都咳』,當他有些外勞幫手,譬如放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