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3日
施政報告|江玉歡憂小吃街「東施效顰」 林健鋒:夜經濟成效短、冀落實長遠措施
【有線新聞】立法會第二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議員討論推動創科、樓市減辣成效、吸引人才來港措施等。有議員關注本港疫後經濟復蘇緩慢,希望政府檢視夜經濟成效,盡快落實長遠措施。 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以往遊客來香港『爆買』的情況難以再現,用一句網絡用語『潮水退去便知誰在裸泳』,可以形容今天香港旅遊業,『爆買』泡沫爆破後香港旅遊還有核心競爭力?夜經濟小吃街這些無法完全代表香港的底蘊和文化,做不好就只是東施效顰。」 商界一(經民聯)議員林健鋒:「為提振經濟政府已經推出開心香港、香港夜繽紛等一系列活動,但這些始終是短期的措施,要刺激經濟亦要盡快落實長遠措施,『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令經濟復常必須多管齊下,增強香港發展動力,提升自身競爭力。」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22日
施政報告|狄志遠稱區選如水果店僅賣橙 陳國基:若放棄新鮮或吃到毒蘋果、爛香蕉
【有線新聞】立法會一連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有議員關注新制下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無法入閘,形容「猶如水果店只賣橙」,亦有多名議員支持23條盡快立法。 致謝議案首日辯論聚焦國家安全及提升治理水平等,按慣例由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動議。九龍中(民建聯)李慧琼:「現任行政長官十分重視和立法會的良性互動,讓議員和官員定期會面,廣談民情民意,亦讓議員在政策醞釀階段建言獻策。我亦樂見行政長官在維護國家安全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體現擔當作為精神。」 多名議員表態支持《基本法》23條盡快立法。選委會界別(經民聯)梁美芬:「我們必須不能忘記軟對抗時刻在我們身邊,一不留神,亂的根源又會再發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保安局一定會根據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所訂立的目標,2024年內完成立法,在進行23條立法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針對那些藉機透過惡意,甚至虛假信息抹黑立法工作的言論,主動而迅速作出澄清,並與新聞界多溝通。」 亦有議員關注改制後的區議會選舉,未有民主派入閘,形容像水果店只有橙賣。社會福利界(新思維)狄志遠:「我們希望水果店有蘋果、有橙、香蕉、西瓜、甚至有榴槤,這樣才能令大家有多元選擇,不同人選取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8日
特首顧問團第二次會議 成員撐施政報告方針
【有線新聞】特首顧問團舉行第二次會議,成員表示支持施政報告。 顧問團在政府總部開會,三位司長、特首政策組組長等列席,成員對李家超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政策方向表示支持,認同香港應繼續發揮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同世界」的優勢,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角色。 李家超感謝成員認可,說顧問團成員匯聚海內外精英,對環球政經發展認識深入、見解精闢,為他和團隊提供很多寶貴意見和資料,有助推進各項措施有效落實,對外部環境可能導致的影響做到攻守兼備,把握機遇共建更美好的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7日
施政報告|有議員促教師宣誓效忠 蔡若蓮:宣誓與愛國無必然關係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要配合愛國教育,加強教師培訓。有議員認為應盡快要求,資助學校的教師宣誓擁護《基本法》。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宣誓與愛國沒有必然關係。 本屆政府兩份《施政報告》都說要推展愛國教育,特首李家超亦說會對接內地《愛國主義教育法》,多名議員關心如何進一步推行。選委會界別(經民聯)議員陸瀚民:「局方當然有KPI,看到有一系統舉措,我認為同學學習都應該有KPI。」蔡若蓮:「每一次活動之後,都會有問卷收集同學意見,甚至有成果分享會。這些都比只有一個評分或定KPI,更能夠有效及立體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勞工界(工聯會)議員梁子穎:「資助機構員工,特別是教育工作者,何時需要宣誓及簽署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因為老師要以身作則。」蔡若蓮:「老師宣誓並不是教育政策,我們需要了解相關法例,我亦想說宣誓與老師是否愛國,未必一定有必然的關係。」 施政報告亦提出支持合適的自資大學,發展為「應用科學大學」。港島西(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有些提供醫護、實用課程的自資院校有兩間、我不提名字,都已經申請升格成為大學,這個政策沒有新意。」蔡若蓮:「未來應用科學大學希望能精專,就着專業聚焦。另一方面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6日
劣質劏房|何永賢:未來十年單位供應及簡約公屋 成處理劏房問題契機 調整分配比例須再討論
【有線新聞】政府研究取締「劣質劏房」,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增加,加上簡約公屋,為處理劏房問題提供契機。 政府「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早前召開首次會議,目標明年8月就取締「劣質劏房」提出建議。九龍西(民建聯)議員鄭永舜:「工作組有四個目標,指導原則並無安置的問題及方案。」 港島東(工聯會)議員吳秋北:「最後都是取決於,政府有多少新供應的公屋或出售房屋去解決,如果你手頭上『沒貨』,你訂甚麼(劏房)標準呢?」身兼工作組副組長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回應指,已經有足夠土地在未來10年興建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按年增加5萬伙供應,「正正有這個底氣,再加上簡約公屋已有第一批撥款得到立法會支持。全速進行這些工程的話,我們整體就有一個機會去面對處理劏房問題。」 《施政報告》提出「家有初生」計劃,未來推售居屋會預留一成單位,讓有初生嬰兒的家庭抽籤及優先選樓,輪候公屋亦可提早一年上樓。九龍中(民建聯)議員李慧琼:「你現時都是說加分,都沒承諾(初生嬰兒家庭)三年上樓、或者五年上樓。為何現時年輕人不能夠結婚?為何他們現時不願生育?為何現在的人躺平?其中核心原因,就是他們憑自己的收入無辦法買到一個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06日
施政報告|年底前公布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詳情 本港有底氣發展總部經濟
【有線新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將會在年底前公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詳情。又相信本港有足夠能力發展「總部經濟」。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善現有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建議門檻由5千萬降至3千萬,但不再涵蓋投資地產。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我們看之前大概2010年的計劃,一開始都是涵蓋地產,後來就發現「出事」,所以剔除地產項目。我們今次比起2010年做的時候也有優化,包括人民幣資產,因為我們見到過去十幾年來,本地境外人民幣資產發展很多。我們都想借這機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所以為甚麼我們特別涵蓋人民幣資產,具體安排年底前會有宣布。」 但有議員質疑與美國及加拿大相比,新計劃門檻依然過高。 立法會議員選委會界別(民建聯)陳仲尼:「剛才有同事說我們相比新加坡很吸引,但我想提出我們相比西方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其實我們的門檻是高。」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基本上我們在一些市場或潛在有興趣來香港的人,做一些初步收集意見,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合理的安排。」 至於施政報告提到的「總部經濟」,有議員問到香港如何吸納外地資金,因為內地其他城市都有類似的方向。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4日
劣質劏房|十個月內訂最低標準 稱如考試合格與否 何永賢:研登記制度防劏房增生
【有線新聞】政府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十個月內制定劏房最低標準及取締劣質劏房的方法,副組長何永賢形容標準像考試一樣分合格與不合格,並不是分級制,又會探討推出登記制度。 政府估計現時有22萬人住在劏房,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以十個月時間研究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星期五工作組召開首次會議,身兼副組長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目的並不是制訂劏房分級制,「我在想好像考試般如果有個標準,當然有些合格、有些不合格,有些僅僅不合格你也給他補考、給他些時間修正小問題,變為合格。我當時在想這三種情況,出來報道變了三級,我想較準確的是不同情況我們都在思考。」 何永賢說首次會議並未就劣質劏房下定義,未來在制訂標準時會考慮人均居住面積、高度限制等,舉例如果坐廁在睡床旁邊,這類衞生環境差劣的劏房一定會取締,她又說會探討推出登記制度,何永賢:「施政報告說了首先要有定義,然後要想辦法將不合定義的取締以及防止增生,這可能某程度或某方法的登記才可能做到防止增生的效果。」 她又說未來取締劏房時會考慮透過行政手段或法例配合,但不希望令居民流離失所,工作組會思考不同情況。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03日
施政報告︱港交所最快本月17日下調股票印花稅
【有線新聞】港交所最快本月17日下調股票印花稅。 港交所向市場人士發通函,預期相關減稅條例草案本月15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如獲通過、並由政府頒布,預計最快17日生效,確實日期稍後再通告。早前施政報告提出,將股票印花稅率由0.13%「還原」至0.1%。
- 財經資訊
- 2023年11月03日
施政報告︱港府推總部經濟 許正宇:會按優先次序吸引海外企業來港設立總部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發展「總部經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指,當局會按優先次序吸引海外企業,來港設立總部。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會看優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可能在我們的總部經濟中看看有甚麼機構或企業我們可能去接觸。屆時可以向他們重點推介有甚麼政策及讓他們回來。」
- 有線新聞
- 2023年11月02日
施政報告|倡買大灣區醫療服務 盧寵茂:會慎選機構、邀衛健委監察 擬准內地救車跨境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與內地醫療合作,包括向內地購買醫療服務,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會慎重選擇服務機構,會邀請國家衛健委協助監察。 政府計劃在大灣區醫療機構採購醫療服務,紓緩本地公立醫院壓力,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暫時計劃購買低風險醫療服務,包括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又會與國家衛健委溝通,協助監察服務。 盧寵茂:「我們很重視在選擇機構上,盡量是有香港經驗,特別是機構負責人是有香港專業,例如是香港醫生,他的醫療機構在香港及內地也有,這會比較理想,因為我們可以找到他,有問題可以要求他負責。」 施政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建立綜合醫療資訊基建,包括推出「醫健通+」將電子病歷存放在手機程式,盧寵茂:「病歷在病人手上,病人走到哪就將病歷帶到哪,隨時可以看到,他可以自己看亦可以讓當地醫生看,這會是一個非常便民的措施,對市民好方便,更重要的是醫療質量安全,移民或到其他地方養老就可以帶到當地醫院使用。」 目前香港人在內地受傷想回到本港醫院接受治療,內地救護車只能駛到邊境,再轉移病人到本港救護車,政府打算批准救護車跨境,預料運作模式會預先審核內地醫院的救護車人員、藥物及器材等,跨境後到公立醫院急症室,計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31日
施政報告|蔡若蓮:冀學生正面認識國家 非強硬要求愛國 倘需改善應有承擔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不是要強硬要求學生愛國,而是希望以積極正面的角度教育學生認識國家,在國家有需要時展現承擔。 政府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認為學生應該認識國家、執政黨及一國兩制,形容愛國是大是大非,但不會強硬要求學生去愛一個黨或一種制度,「價值觀培育應從積整正面的角度,沒理由教他去逃避,只停留在不喜歡,要去想如何解決。見到認為不妥的東西時會有兩種反應:一是說這是我家,我幫忙收拾好,有種使命感;一是說我不如搬走。如果我們國家是自己的國家,見到好東西時,大家都會非常開心、光榮。見到要發展、改善的地方,我們希望年青人有承擔。」 施政報告新措施包括小學常識科即將由人文及科學兩科取代,蔡若蓮說新舊課程有九成相同,改名是為了方便區分。 蔡若蓮被問到有不少高官的子女都到外地升學,她說自己沒有留意,「我自己是本地讀書,小學、中學、大學都是。我的兩名兒子,幼稚園、小學、中學都是在香港,幼稚園在保良局就讀。我自己覺得香港的教育制度非常好,很多外地家長都很心儀香港的教育制度。當然你問高官的子女是否一定要留在香港讀書,我覺得父母從事甚麼工作、小朋友在哪讀書不應綑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30日
北都行動綱領|保育區減剩兩個、佔地未知 甯漢豪:數字非承諾 重質不重量
【有線新聞】政府兩年前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2,000公頃的濕地及海岸保育系統,最新的北都行動綱領保育篇幅大減,保育區由六個減至兩個,亦沒提及佔地多少,政府解釋兩年前的發展策略只是初步框架、不是承諾。 北部都會區有多片濕地,不少瀕臨絕種動物都會大駕光臨,兩年前政府公布北都發展策略時就提出要積極保育,包括在南生圍、三寶樹、蠔殼圍發展濕地保育公園,另外亦會擴建香港濕地公園,在尖鼻咀流浮山一帶建立海岸保護公園及在沙嶺劃出自然生態公園;但新綱領的保育篇幅只剩下三寶樹濕地公園及正研究的流浮山海岸保護公園,佔地多少亦沒提及,政府解釋兩年前的發展策略只是初步框架。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當中的數字不是一個承諾,例如當時提過覆蓋甚麼地方,有多少公頃會收地,有多少會是公園等,這是大的策略框架給我們深化,不是承諾了一些事然後不做。」 甯漢豪說生態保育應重質不重量,保育地帶大小不一定影響功能。甯漢豪:「我們不會希望走『一換一』的概念,所謂一換一是你影響了一平方米濕地,你就要在另一處找一平米濕地,我們不希望用這概念。」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嫺:「雖然面積有些不同,如果在功能上及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效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