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醞釀近20年經歷4屆政府 原定去年底實施 爭議不斷、一再押後
【有線新聞】政府宣布暫緩垃圾徵費,不會如期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醞釀近20年,經歷四屆政府,2021年終於完成立法,但仍然爭議不斷,實施日期一再押後。 「年底執行是一個不好的時間,最終決定明年4月1日,是一定不會延期。」垃圾徵費原定去年年底實施,政府以業界人手不足為由第一次押後,半年後再宣布延期。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讓市民和各界可以清楚了解計劃的操作和細節,所以我們會把垃圾收費的法定生效日期改為8月1日。」謝展寰:「對於8月1日推行,我自己是十分有信心。」 4月1日開始「先行先試」,繼續有聲音指經濟不佳、操作複雜,要求擱置全港實施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呼籲社會迎難而上,「大家要珍惜這個歷屆政府、眾多市民一直醞釀支持的政策,如果錯失這個良機,試問大家如何對得起我們年青人。」 垃圾徵費在香港討論20年,政府早在2005年「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提出政策目標。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我們相信垃圾收費是改變行為模式最有效工具。」 2012年政府開始多輪公眾諮詢,2018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目標2020年底實施,但因會期完結而中止審議。 垃圾徵費草案立法會三讀,最終在2021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消息:政府不會如期8.1實施 綠色和平:可先分階段特定處所實行
【有線新聞】消息指政府不會如期八月推行垃圾徵費,有環保團體認為是不負責任。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我不同意這是一個務實的做法,反而放棄了這個可以解決香港20年以來垃圾管理的契機,自己也不開始以身作則做垃圾徵費。單單只是兩個月的先行先試,完全同意政府可以分階段在8月1日某些處所先實行,讓別人可以看到一個榜樣和例子,也表示政府有決心去改善垃圾問題。另外也說了很多年,生產者責任是必不可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垃圾徵費|消息:不會如期8.1推行 指定袋擬派公屋戶、學生作教育用途
【有線新聞】原定8月1日實施的垃圾徵費,消息指會再押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官員明天將到立法會交代。 兩度押後實施的垃圾徵費有可能要再度延期,消息指,政府不會如期8月1日全港推行,現有的指定垃圾袋存貨,會考慮派發予公屋戶及學生作宣傳教育用途。 立法會兩個事務委員會星期一下午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垃圾徵費未來路向,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垃圾徵費會否延遲?)我想明天(周一)副司長和環境局局長,明天會在立法會開會關於先行先試的報告,環境局局長明天會說明。」 政府上月起在14個地點「先行先試」收集數據再作部署,試點之一荃灣滿樂大廈,有居民贊成推遲垃圾徵費,荃灣滿樂大廈住戶張先生:「非常同意,非常擾民。(為何?)很多配套都做不好,環保不是這樣做起,應該從教育做起,不是靠徵費做起。其實好像廚餘回收,你找『老人邨』去做,要長者每天走數轉,走一兩轉回收廚餘,這樣是否很擾民?」荃灣滿樂大廈住戶丁女士:「我都覺得擾民,平時有用膠袋,毋須額外再生產膠袋,廚餘(回收)我很贊成。」 政府早前公布兩個月「先行先試」結果,部分公私營住宅、食肆和商場試點的垃圾棄置量沒有減少,六成住戶的回收量不變,不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垃圾徵費|李慧琼憂引起混亂倡暫緩推行 指應從配套、教育著手
【有線新聞】有立法會議員認同暫緩推行垃圾徵費,擔心八月如期全面實施,可能會引起混亂。 九龍中(民建聯)李慧琼:「我認為比較實際可行的是,政府先暫緩8月1日推行全面垃圾徵費,但暫緩不應該是暫停,或者甚至停止減廢,或者鼓勵市民循環回收的工作。其實一定要用好民間對於回收的熱情,對於減廢動力,第一要增加配套措施,第二進一步做好公眾教育,令市民改變生活習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4日
垃圾徵費|多個政黨建議暫緩或押後 劉國勳:繼續推動料致極大混亂
【有線新聞】政府交代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結果,指定袋使用率參差,不少市民反映政策擾民,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下星期一交代下一步部署。民建聯、工聯會、勞聯、新民黨和自由黨建議暫緩或押後。 14個試點先行先試垃圾徵費近兩個月,政府向立法會交報告總結,稱商場指定袋使用率有七成,但公屋及私人住宅使用率參差,只有約兩成至五成多,三無大廈更只得約兩成,而且使用率隨時間下降。住戶、院舍等試點垃圾棄置量減少約一至兩成,不過三無大廈和商場的棄置量與試行前相若。政府說整體觀察後發現,不少居民反映垃圾徵費擾民、收費太貴,難以掌握如何棄置大型垃圾,又擔心亂抛垃圾情況增多。 文件未有交代8月1日會否如期實施徵費,領導跨部門小組監督計劃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出席一個活動後,被問到會否再押後實施垃圾徵費。卓永興:「星期一詳細交代。」本台向多個政黨查詢,民建聯、工聯會、勞聯、新民黨和自由黨都建議暫緩或押後。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估計政府會暫緩實施,「如果政府在8月1日繼續推動垃圾徵費的話,相信會造成極大混亂,也會引起反彈,正如政府所寫,一個擾民的措施應再檢討和改良,所以我相信政府在8月1日的垃圾徵費應該會暫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4日
垃圾徵費|收逾七百份意見 清潔工憂起糾紛 居民問卷:指定袋更不環保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今日結束,政府收到逾七百個持份者的意見,有清潔工反映工作量大增,又擔心與居民有糾紛。 政府就「先行先試」計劃收集了750名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前線清潔工,他們說要處理沒有用指定袋的垃圾,工作變得複雜,又擔心產生糾紛或誤墮法網。有連翠邨的清潔工就表示工作量大增,「由我們分類,住戶很少使用綠色袋。那些不符合的垃圾,要走多一轉才棄置綠色袋,現在要行兩轉,阿姐膝頭痛、全身都痛。如果雜物多,增加大約兩至三小時。」 問卷亦發現有居民認為使用指定袋更不環保,居民賴小姐:「有時買東西都會有袋,就會先行使用那些。這些袋沒有作用,反正那些袋用過,就不想浪費。」環境保護署表示為期約兩個月的先行先試計劃結束,他們會整理和分析相關數據。 有區議員認為未來政府若有心推行徵費,下一輪試行計劃應擴大,覆蓋更多不同樓宇,才可以真實反映狀況。東區區議員林永晟:「如果大型公共屋邨去做,有些人不想付費,會不會四處扔垃圾呢?這個情況可能大些屋苑實行或全港推行,才會找到更多問題。」林永晟又說現時未必有足夠時間在8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建議政府以年計押後措施,加強回收配套和教育,提升市民的環保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4日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報告:居民稱擾民 卓永興:下周一交代部署 劉國勳料暫緩實施
【有線新聞】政府交代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結果,指定袋使用率參差,不少市民反映政策擾民,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下星期一交代下一步部署,有議員估計政府會暫緩推行。 14個試點先行先試垃圾徵費近兩個月,政府向立法會交報告總結,稱商場指定袋使用率有七成,但公屋及私人住宅使用率參差,只有約兩成至五成多,三無大廈更只得約兩成,而且使用率隨時間下降。 住戶、院舍等試點垃圾棄置量減少約一至兩成,不過三無大廈和商場的棄置量與試行前相若。政府說整體觀察後發現,不少居民反映垃圾徵費擾民、收費太貴、難以掌握如何棄置大型垃圾,又擔心亂拋垃圾情況增多。大部分前線清潔工表示,要處理沒有用指定袋的垃圾,致工作量大增以及「非常辛勞」,擔心產生糾紛或誤墮法網,個別工人甚至表示會轉職。商界則普遍擔心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 文件未有交代8月1日會否如期實施徵費,領導跨部門小組監督計劃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出席一個活動後,被問到會否再押後實施垃圾徵費。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星期一詳細交代。」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估計政府會暫緩實施。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如果政府在8月1日繼續推動垃圾徵費的話,相信會造成極大混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4日
垃圾徵費|政府公布先行先試結果 稱指定袋使用率參差 「三無」大廈僅兩成住戶使用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近兩個月,政府交代試行結果,指定袋使用率參差,「三無」大廈的使用率只得約兩成。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公屋及私人住宅使用率只有約兩成至五成多,但使用率隨時間而下降,住戶、院舍等試點垃圾棄置量減少約一至兩成,回收量有所增加。當局說不少居民反映覺得垃圾收費擾民,大部份清潔工亦表示工作量大增。文件未有交代垃圾徵費會否如期8月實施,立法會兩個事務委員會,下星期一召開聯席會議討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4日
垃圾徵費|調查稱六成五人反對實施 民建聯倡暫緩:非減廢唯一手段
【有線新聞】民建聯建議暫緩實施垃圾徵費。 民建聯過去2個月進行兩輪電話調查,訪問1,560人,六成五受訪者表明不支持垃圾徵費。對於下一步路向,超過三成受訪者建議再押後;約四成五人認為根本不應實施;另外有超過三成受訪者認為最大困難是回收設施不足;兩成多人擔心加重經濟負擔。民建聯指主流民意反對如期8月1日實施徵費,建議暫緩計劃,讓政府有更多時間研究改善回收配套,又認為徵費並非減廢的唯一或必然手段。 新界西南(民建聯)陳恒鑌:「我們不要求定下一個日期,但希望政府暫緩後推出大規模回收活動,做好有關服務和基建。當做好這些後市民參與度高,屆時再檢視到底是否需要用徵費手段。因為我們認為減廢工作、徵費只是手段,不是一個目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垃圾徵費|有鄉村村民料每月多花500元扔垃圾 議員憂難執法:不足一小時又有垃圾
【有線新聞】推行垃圾徵費是為了減廢,不過有些垃圾卻較難避免,例如鄉村村民會養動物,動物排泄物、還有枯枝、落葉等,他們有什麼擔心。 這五隻狗都是由Ringo養,每日都收集到至少兩袋狗隻排泄物,連同枯枝落葉,佔一日要丟的垃圾約六成。村民Ringo:「這是野樹,(樹葉)很容易掉下來,大風一吹就會掉,又要幫忙清理,(枯枝)通常最長都是3至5尺。」 Ringo:「因為我們沒有先行先試,例如我每天要用最大那個(指定袋),還是最小那個(指定袋),但如果看(政府)宣傳,可能每月額外需要400至500元。」 Ringo也有回收的習慣,他走5分鐘把玻璃瓶拿到村公所,有人定期過來收集。 這個綠在聯和墟的流動回收點每兩個星期會來一次,每次逗留2小時,回收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包括焗爐、微波爐等。不過不是人人都有環保意識,村內有多個垃圾黑點,有人棄置了一些玩具、紙皮等,在村內較偏僻的位置,草叢中有車胎。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擔心,鄉村面積大、村民分布散,若有人沒用垃圾指定袋丟棄垃圾,政府也難以執法。陳月明:「有些居民居住的地方沒有車路前往,傳達訊息較困難。人口多,有時晚上垃圾車清理完垃圾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3日
垃圾徵費|連翠邨物管稱指清潔工需花時間用指定袋包垃圾 倡政府補償額外支出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上月實施,試點之一的柴灣連翠邨物管公司指,只有兩成多居民用指定袋,清潔工要額外花時間再用指定袋包垃圾,建議政府推行時,要補償管理公司額外支出。 連翠邨物業管理董事總經理潘建良:「如果公屋先試行,從順應政府是可以的,政府要實行,我便實行,沒問題,但支出費用一定要清清楚楚,到底怎樣計算。政府可能要有兩套方案,一是政府『包底』,另一是向政府實報實銷,總之要取多少膠袋交(政府)補回,或者撥一筆預算,我自己『包底』,這個需要商討清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1日
垃圾徵費|政府下周匯報先行先試結果 李家超:積極與內地探討處理垃圾問題
【有線新聞】政府下星期向立法會匯報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結果,而首座焚化爐明年運作,行政長官李家超說,不足以處理全港垃圾量,會跟內地政府探討合作。 為期兩個月的垃圾徵費先行先試接近尾聲,期間李家超曾到柴灣連翠邨向清潔工了解實際運作,他說下星期相關政策局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匯報。 李家超:「我們不斷留意社會意見,亦會認真考慮,我認為涉及700多萬市民的措施,縱然已經在現屆政府上任前已制定整套法律,政府都應該考慮如何執行法律,在先行先試的經驗中,我們會作出總結。」 解決垃圾問題亦要靠硬件,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的首座焚化爐明年運作,預計每日可處理三千噸垃圾,但不足以處理全港每日約一萬噸垃圾,李家超說歡迎跨境協作。 李家超:「我很希望亦支持跟香港以外的灣區城市,處理無廢灣區的合作問題,我們跟不同城市政府探討合作,當時要考慮符合兩地法律法規及技術可行性,以及實際操作的成本效益等。」他說會跟內地不同城市探討合作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