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9日
施政報告|北都擬設多間園區公司 陳茂波:會視乎整體佈局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在北部都會區成立多間園區公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一個園區會否有多於一間公司,要視乎整體佈局。 陳茂波:「很可能都包括生活區,除了有大樓做研究、生產,例如會有宿舍,宿舍有些是高層,有些為了吸引尖端人才從外國來。他們可能會較適應排屋之類的住所,這樣的話我們需要靈活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加強癌症篩查治療 盧寵茂:慢性病方法應對 穩定個案轉介基層醫療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加強癌症篩查及治療,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指要以處理慢性病方法應對癌症,包括增加日間服務,穩定個案會轉介基層醫療。 癌症是各項疾病當中的頭號殺手,亦是今年施政報告醫療部分的重點之一,會加強預防、篩查、診斷及治療。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出席措施簡介記者會時,指過去20年患癌而仍然在生的病人有約25萬,75歲以上有癌症病史的每四人就有一個,「過去20年,癌症患者五年內存活率從42%升到55%,現時有更有效的治療,很多患者都與癌症共存,癌症差不多成為一種慢性疾病,讓有關當局去應對。」 癌症的診斷及治療主要由公立醫院負責,醫管局指會增加日間治療服務名額。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恩:「用日間服務,希望整個流程更有效率。所以來年大概會增加1.2萬個門診人次,亦希望增加5,000個化療服務人次,增加手術室節數。除此之外,手術我們都想加大,希望可增加九個手術室節數,令更加多癌病病人接受服務。」 醫管局亦會引進基因檢測及基因治療,希望在更早期階段診斷出癌症,而且更精準化療。為了騰出資源照顧新症病人,部分穩定的癌症個案,包括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病人,會轉介到基層醫療覆診。至於加強篩查,除了「慢病共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許正宇:有很多契機可用人民幣支付開支
【有線新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過往個別從內地的採購,都有使用人民幣交易,施政報告提到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亦是很自然的延伸做法。 許正宇:「隨著在國家人民幣角色愈來愈重,我們與內地交往愈來愈深,有很多契機或時點都可用人民幣支付,所以特別將這事寫進施政報告中,亦包括為日後我們與相關港股納入人民幣櫃檯做準備,例如會就印花稅方面收取人民幣做相關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初生子女額外免稅額延長 許正宇:慮及公共財政 鼓勵生育「組合拳」有效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將初生子女額外免稅額延長至兩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當中考慮到公共財政等因素,又強調特區政府鼓勵生育的「組合拳」措施見到成效。 許正宇:「都是綜合考慮,當然看需求,究竟推出這些措施的成效在何.你見到我們過去,其實結果是正面,有3%的增長。同時我們當然要考慮我們自己能付多少,及財政方面的考慮等等,所以其實很難一言而貫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建議引入「按實補價」 陳茂波:冀減發展阻力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建議引入「按實補價」,發展私人工商業用地時改用實際興建樓面面積及用途計算補地價,最少達到興建面積上限的六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希望減少發展阻力。 陳茂波:「如果我們不用這方法,舉例有一塊地,整體地積比有5,如果土地比較大,要一早支付整塊地,以5地積比計算地價,發展起來可能有相當部分沒去到這個地積比,資金壓力尤其在前期就很大,如是者甚至未必一定『計得掂數』,如果『計唔掂』甚至可能不發展,變相我們連這些收入也失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冀明年完成北都專屬法例 成立園區公司發展 陳茂波:持否決權保留主導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加快北都發展,目標明年完成專屬法例立法授權政府成立園區公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注資後由公司決定如何運用,但會透過投票權或董事局組成來確保產業符合方向。 政府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明確加快北都發展步伐,預期洪水橋率先看到成效。洪水橋片區第四季將以「雙信封制」招標,鐵路站附近約10公頃商業用地會先興建短期使用的低密度設施。待「北都專屬法例」通過,將授權政府成立園區公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首筆專項撥款要立法會批准,隨後注資不同園區公司就由公司決定如何運用,政府會保留主導權確保符合產業和招商引資方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們可以在股權上『揸細股』,但投票權較大,甚至這個投票權帶有否決權,某些事情要小股東,即是我們同意才可以做。董事局裡政府派甚麼人、多少人,甚至可以限制董事局,哪些決策必須得到我們同意才做,例如舉債比例多少。」 如何確保公帑運用得宜,陳茂波相信公司有管治體系,亦會定期公開年報表,會否分紅就視乎未來發展,「這些公司全資由政府擁有,賺到的錢最後都是屬於政府,至於賺到是否分回來,我們留有彈性,看看接下來發展計劃如何。例如機管局過去一段時間有盈利,有分紅給政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李家超:AI發展空間無限 不會為「AI效能提升組」設KPI
【有線新聞】立法會舉行施政報告答問會,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執行政策的責任必歸部門首長,需要將問責制度清晰化。又說AI發展空間無限,不會為「AI效能提升組」設KPI,但要求3個月內就政府內部應用AI交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到立法會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有議員問到早前研究的「高層官員責任制」,為何最終改稱「部門首長責任制」。林琳:「市民角度去理解,可能會覺得高級公務員包括常秘級別的,到部門首長級别,會否降級變成署長級別。」李家超:「如果每個部門首長都做好管理,即我每個將軍,他的士兵都能打仗、打勝仗,我做大元帥的,一定是管將軍。常秘是協助司局長制定政策,所以制定政策的責任,必歸司局長、必歸行政長官,執行方面就必歸部門。」 施政報告又宣布成立「AI效能提升組」,由政務司副司長擔任組長統籌部門應用AI,重組工作流程,有議員建議訂立KPI。李慧琼:「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想在港開公司,可以透過AI科技賦能,在很短時間、一個星期內,就能完成申請,讓我們能吸引最多企業落戶香港,按你說,我希望我們能夠取金牌。」李家超:「如果用英文說,sky is the limit(天空就是界限),在初階時,我訂立任何指標,我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有議員關注外勞有否熔斷機制 李家超:要動態留意、因時制宜
【有線新聞】有議員在答問會上提出應考慮失業率,進一步限制輸入外勞,亦有議員關注施政報告附篇提出完善教師註冊的詳情。 本港最新失業率維持3.7%,當中餐飲服務業失業率繼續錄得上升至6.8%,施政報告提出輸入侍應和初級廚師有新要求,不少立法會議員期望政府進一步收緊。選委會界別(勞聯)林振昇:「政府還有沒有甚麼保就業措施,包括會不會考慮在一些失業率高的行業設外勞人數上限。」港島東(民建聯)梁熙:「是否會考慮設計一個熔斷機制,如果單一行業超過某個失業率,就停止輸入外勞。」行政長官李家超:「不可以鐵板一塊,不理事實,所以要動態留意,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勞福局會盯緊,幾個措施推行後我們會再看看情況如何。」 施政報告附篇提出要完善教師註冊機制,包括引入執業證書及定期更新要求,不過施政報告正文未有交代方向,教育界議員認為現時教師執業要求已十分嚴格。教育界(教聯會)朱國強:「有傳媒說當局希望杜絕有人取得教師註冊後多年都不在校任教的現象,其實在座議員中好幾位都是這種教師來的,取得教師資格但不在學校執教,他們是不是日後就會被釘牌?」李家超:「雖然某個專業沒有執業,但從事研究、在大學從事有關工作,都是延續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有市民關注經濟不景 李家超:正值產業轉型、沒自信心難競爭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經歷產業轉型的過渡期,而施政報告中提出11項支援中小企措施,期望能夠幫助業界。亦提及不派發消費券,是考慮到政府有財政壓力,認為應將開支花在工程項目上。 鄰近地區透過派發消費券刺激經濟,香港未有跟從,行政長官李家超解釋,本港財赤約1,200億元,財政儲備約5,000多億元,與環境好的時候有一段距離。李家超:「如果派5,000元消費券,將會花300億,300億是甚麽概念,興建啟德體育園用了300多億,用一次性措施派發消費券,還是在現時財政有壓力時,用好300億做其他事情,這是我的考慮,所以預留300億在工程方面。」 有市民關注香港經濟不景,李家超回應稱香港經濟增長仍有百分之二至三,產業結構轉型是常態,政府希望「雪中送炭」,推出11項支援中小企的措施。吳先生:「香港經濟應該有居安思危,街上很多空置店舖,貨櫃碼頭又沒有大貨櫃船進入,甚至赤柱已經很靜,沒有外國人,旅遊不行、運輸又不行。」李家超:「過程會有『洗牌』作用,需要適應,適應期會過。長遠來說是改變產業結構,令我們在經濟波動中更穩固,船更加穩,就算未來有更大風浪,船隻已經變成大郵輪、不是小艇。我們當然有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有長者指沒全民退保 李家超:我們有綜援、每天福利開支3.5億元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預留5億元經常開支加強支援照顧者,有照顧者公開致電求助,行政長官李家超承諾直接聯繫對方,又說會跨部門、組織建立資料庫找出隱藏照顧者。 施政報告公布後多名巿民致電電台表達意見,包括有基層照顧者,吳小姐:「母親70多歲,我們需要人幫助,如果我們沒需要,沒任何可行辦法嘗試過,是不會打電話上來向特首求助。主要是照顧者配套方面,我們支援到底在旺角區有多少,到底可以給予我們甚麼。」李家超:「吳女士我想很認真對你說,你給予我們聯絡方法,我們直接找你。」 亦有不少人關注外勞問題,陳小姐:「公司看到外勞便宜,就盡量縮減成本聘請外勞,本地人應徵就不聘用。」陳先生:「最近國泰聘請很多外勞,他們在香港賺錢,自己住珠海就在內地花,這對香港經濟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李家超:「如果企業發展不了,或者真的要關門,本來在打工的本地人也受影響。問題是真的行業缺人,容許你輸入外勞相信大家明白,但不可以濫用。雖然有外勞在香港以外居住,但他令到行業可以營運,這是經濟價值,否則小巴沒有人駕駛,我們就沒有小巴乘坐。」 有長者批評政府沒有全民退保,石先生:「年輕、老年人也很多失業問題,你看看結業的比比皆是,負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有巿民不滿外勞計劃 李家超:若企業發展不了、本地人也受影響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收緊部分餐飲業申請外勞的要求,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本地工人就業優先政策不變,但本港勞動人口減少及老化,須容許企業聘請足夠人手。 調整後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聘請侍應及初級廚師本地招聘時間延長至6星期等,但巿民仍感不滿。陳小姐:「公司看到外勞便宜,就盡量縮減成本聘請外勞,本地人應徵就不聘用。」陳先生:「那些外勞住珠海,在香港賺錢,自己住珠海就在內地花,這對香港經濟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李家超:「為何有時要幫一些行業,因為行業也有請本地工人,如果企業發展不了,或者真的要關門,本來在打工的本地人也受影響。真的行業缺人,容許你輸入外勞但不可以濫用,為何會針對現在兩個行業,因為他們佔輸入勞工差不多一半。雖然有外勞在香港以外居住,但他令到行業可以營運,這是經濟價值,否則小巴沒有人駕駛,我們就沒有小巴乘坐。」 有市民就關注置業機會,袁小姐:「一對年輕夫婦40歲以下,兩夫婦入息超6萬元,沒資格買居屋、白居二,想生小朋友,現在要租貴樓,買樓要背數百萬債。」陳小姐:「40歲以下年輕人,抽不中居屋會多個機會、號碼,本身已經覺得抽中機會減低,現在公屋戶抽中的比例再減少。」李家超:「我們曾經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施政報告|未派消費券 李家超:面對財政壓力、寧預留300億於工程
【有線新聞】鄰近地區透過派發消費券刺激經濟,香港未有跟從,行政長官李家超解釋本港財赤約1,200億元,財政儲備約5,000多億元,與環境好的時候有一段距離,面對財政壓力下,他寧願將資源花在其他事上。 李家超:「如果派5,000元消費券,將會花300億,300億是甚麽概念,興建啓德體育園用了300多億。用一次性措施派發消費券,還是在現時財政有壓力時,用好300億做其他事情,這是我的考慮,所以預留300億在工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