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加強癌症篩查治療 盧寵茂:慢性病方法應對 穩定個案轉介基層醫療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加強癌症篩查及治療,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指要以處理慢性病方法應對癌症,包括增加日間服務,穩定個案會轉介基層醫療。
癌症是各項疾病當中的頭號殺手,亦是今年施政報告醫療部分的重點之一,會加強預防、篩查、診斷及治療。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出席措施簡介記者會時,指過去20年患癌而仍然在生的病人有約25萬,75歲以上有癌症病史的每四人就有一個,「過去20年,癌症患者五年內存活率從42%升到55%,現時有更有效的治療,很多患者都與癌症共存,癌症差不多成為一種慢性疾病,讓有關當局去應對。」
癌症的診斷及治療主要由公立醫院負責,醫管局指會增加日間治療服務名額。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恩:「用日間服務,希望整個流程更有效率。所以來年大概會增加1.2萬個門診人次,亦希望增加5,000個化療服務人次,增加手術室節數。除此之外,手術我們都想加大,希望可增加九個手術室節數,令更加多癌病病人接受服務。」
醫管局亦會引進基因檢測及基因治療,希望在更早期階段診斷出癌症,而且更精準化療。為了騰出資源照顧新症病人,部分穩定的癌症個案,包括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病人,會轉介到基層醫療覆診。至於加強篩查,除了「慢病共治」以試點形式推行乙肝篩查,也會委託大學開展以AI協助,透過電腦掃描更精準識別肺癌。
另外,針對學童精神健康的「三層應急機制」會恆常化,並擴展至小學。醫衞局機制去年11月優化後,截至上月有114多宗個案。透過最高的第三層,由校長轉介醫管局精神科專科,百分之7是緊急個案,半緊急也有五成七。第二層轉介到社署校外支援團隊的有287宗,已經委聘大學評估成效,預計第四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