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確認2019年在港晤三名美國國會議員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盤問黎智英去到第5日,黎智英確認2019年在香港先後與三名美國國會議員會面,但他不記得討論內容。 黎智英繼續接受控方盤問,控方問他2019年出席保衛民主基金會座談會時,將香港比喻為冷戰的柏林,說「香港正打一場與美國價值觀相同的戰爭」,又形容美國有核武,「可以一分鐘解決他們」。黎智英解釋是比喻,指美國的價值觀有如核武,他承認視中共為敵人,但他不討厭或憎恨中共。法官杜麗冰質疑黎智英沒有表明是打比喻,觀眾會以為他站在美國一方、一同對抗中國,黎智英稱當時已說明是價值觀之戰,不同意有誤導。 2019年5月,黎智英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建議美國調查並封鎖中國部分貪污官員的戶口,並歸還款項予中國。法官李運騰問為何美方要調查中國貪污,這樣做是制裁抑或給予法律援助,黎智英回答他沒有特別界定這樣做是法律援助抑或制裁。黎智英又確認曾經在2019年9至10月,在香港先後跟美國三名國會議員會面,但他說已不記得討論內容。 控方又在庭上展示黎智英和Mark Simon的對話,提到特朗普說過香港示威是暴動,法官杜麗冰問黎智英是否同意特朗普的說法,黎智英說示威大致和平,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1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指2019年將陳方安生見彭斯的新聞「做大」是美國前駐港領事的建議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確認2019年將陳方安生會見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的新聞「做大」,是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的建議,又說同年7月去美國前已知道是到白宮開會。 控方繼續圍繞黎智英的政治聯繫盤問,2019年3月黎智英向蘋果高層,轉發陳方安生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見面的照片,吩咐要「做到最大效果」。他作供稱「做大」的建議由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提出,可以說是編採指示,供蘋果高層參考,但不是跟隨郭明瀚建議。 黎智英之後跟李柱銘說美國兩黨對中國的敵對態度明顯,是游說華盛頓的好時機。他在庭上解釋是想喚起美國關注香港逃犯條例,而當時美國民主黨主導國會,郭明瀚來自民主黨,黎智英說希望可加入李柱銘等人進行游說,計劃在國會提出香港逃犯條例議題,但不知道是提倡制裁香港官員。 至同年4月,助手Mark Simon向黎智英匯報訪美有兩個具體提議,包括懲罰香港官員和發出旅遊警示,黎智英在控方提問下承認自己當時獲告知行程的目的。控方關注黎智英曾吩咐Mark Simon向李柱銘聲稱郭明瀚是自願幫忙,李柱銘便無法拒絕,黎智英作供也稱沒聘請郭明瀚,之後解釋是自願向他付款。 黎智英早前作供指2019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贊助美駐港總領事郭明翰到台灣晤蔡英文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繼續盤問黎智英,黎智英作供承認贊助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翰到台灣與蔡英文會面的旅費,說想協助台灣加強與美國聯繫,但否認作為代理人或中間人。 黎智英第29日出庭,繼續圍繞與台灣和美國的聯繫作供。黎智英稱想協助台灣重建外交渠道,所以向蔡英文介紹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翰,並支付郭明瀚2018年3月到台灣跟蔡英文會面的旅費,但不包括顧問費用,因為郭明瀚是義務赴台,亦沒有跟蔡英文達成任何協議。 控方展示黎智英曾經與Mark Simon討論台灣的官員非常謹慎,因此提出想跟吳釗燮前外長用膳,了解他們的想法。黎智英又對蔡英文左右手江春男反映,美國兩名前高官保羅和基恩認為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是台灣與美國深入交往的最佳時機,黎智英在庭上指只是覆述說法,沒有表達自己取態。 法官李運騰稱黎智英似乎很積極,他回答只是想幫助台灣,又否認擔任台灣或美國的代理人或中間人,以及在「枱底」影響民進黨政府。對於美國在台灣增強軍事影響力的說法,黎智英稱已有智庫與學者討論,他贊成這個構思,所以打算與美國前國安顧問博爾頓見面時提出。控方又指出黎智英說過利用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的槓桿,是想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17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贊助兩名美國前軍方高層旅費及顧問等共1,490萬港元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繼續盤問黎智英,黎智英作供承認贊助兩名美國前軍方高層旅費及顧問費等合共1,490萬港元。 黎智英第28日出庭,繼續就他的海外聯繫作供。控方提到Mark Simon告知黎智英,美國前副國防部長保羅沃夫維茲和美軍前副參謀長基恩的顧問合約已經獲批,黎智英在庭上稱知道他們到台灣為蔡英文諮詢要取得美國司法部的許可,曾經達成口頭協議,但從來不知道合約的存在,又確認曾經對保羅沃夫維茲到訪越南和日本的建議表達同意,但不知道最終有否成事。 法官李運騰關注Mark Simon向黎智英交代兩名美國前高官的行程,包括越南、日本、新加坡,其中一次長達一個月,黎智英稱不知道為何時間這麼長,沒有印象他們談及過其他國家。黎智英又承認贊助兩人以及隨行的台灣事務專家旅費,還有顧問費,以及給予基恩一筆25萬美元私人貸款,折合支付一共1,490萬港元,由Mark Simon負責。法官李運騰問有否制定預算,黎智英說沒有,李運騰稱即是沒有任何限制,黎智英說Mark Simon會決定。 黎智英又確認2017年起,以每月20萬元台幣聘請蔡英文左右手江春男,先後為台灣壹周刊和蘋果日報撰稿,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16日
黎智英案|黎確認曾安排美軍前副參謀長到台晤蔡英文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開始盤問黎智英。黎智英確認2017年起贊助兩名前美國官員旅費,到台北與蔡英文會面三至四次。 黎智英第27日作供,控方開始圍繞黎智英的海外聯繫盤問。黎智英確認2017年曾經與美國前副國防部長保羅沃夫維茲、美軍前副參謀長基恩到台北見蔡英文,因為想幫蔡英文了解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態度,他知道三人之後有再會面,亦幫忙支付旅費和諮詢費用。 法官李運騰關注如果只是普通見面,為甚麼黎智英跟助手Mark Simon稱要保密,黎智英稱兩人身份敏感,即使當時不再為美國政府工作,事前都要得到批准。黎智英又否認協助為台灣提供軍事意見。 控方展示黎智英與蔡英文左右手江春男的多段對話,黎智英說如果美國利用台灣影響中國在北韓和南海的政策,能施加更大的壓力 ,可能會把駐軍由日本遷往台灣,又整合筆記分析中美台形勢。黎智英庭上解釋只是就美國政策交流意見,否認提倡美國利用台灣作為應對中國的槓桿,但認為話題敏感,所以要求江春男保密。 法官杜麗冰和李運騰質疑如果覺得話題敏感,為甚麼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會在網上直播討論美國駐軍的議題,黎智英說幾年後情況已改變,已有很多討論和報道。 辯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13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作供稱西方施壓很重要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稱西方施壓很重要,拜登政府要堅定立場,例如在貿易談判要以人權作籌碼,但他不認同討論人權就是提倡敵對中國。 黎智英第26日作供,辯方問2020年12月他在直播節目講到西方施壓很重要,中國面臨重大危機,是改變中國的最佳時機,至少要讓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台。黎智英作供指中國與西方國家存在嚴重分歧,認為習近平下台是解決方法,能讓中國向世界開放;又說 拜登政府要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堅定立場,例如貿易談判時以人權問題作爲條件,但他認為討論人權不等於提倡敵對中國。 黎智英又否認曾經在通訊軟件給予蘋果日報高層編採指示,解釋只是建議改善瀏覽量和新聞質素。法官杜麗冰關注黎智英在對話指示報道要反映「反建制陣營」的聲音,黎智英說只是提議如何報道。 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曾經供稱黎智英指示廣告部,推出「撐小店」計劃以支持黃色經濟圈。黎智英說計劃由廣告部員工構思,讓小店在報章免費刊登四分一版廣告,幾個月後失敗告終;他沒有出席討論計劃的飯盒會,但記得在會議紀錄看過內容,自己亦支持計劃。 黎智英在庭上又重申沒有串謀蘋果日報高層,要求外國制裁或採取敵對行動,Mark Simon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9日
黎智英案|黎:冀西方支持香港、但沒請求外國制裁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稱西方若任由香港被擊潰,價值體系會受損,因此希望他們支持香港,但他沒有揣測可獲甚麼實質援助,也沒有請求外國制裁。 黎智英繼續就2020年的言論作供,當時他稱香港在前線為自由世界的價值觀抗爭,如果失敗會變成冷戰時期的柏林。黎智英在庭上解釋,如果西方國家任由香港被擊潰,會損害西方國家的價值體系,希望她們支持香港,但沒有揣測可以得到甚麼實質援助。 法官李運騰問黎智英有否留意美國國會當時已有數項法案,例如《香港自治法案》。黎智英說可能有閱讀過,但這些都是美國主動提出,他亦沒有請求制裁。 黎智英曾在個人專欄列舉特朗普在任時實施的行政命令和制裁,稱拜登若能秉承強硬對華政策,將名留青史。黎智英解釋只是憂慮拜登上任後會推翻政策,同意希望有人繼續向中央施壓,以削弱國安法的威力。 對於美國前陸軍副參謀長基恩讚揚他付出的努力,稱沒人像他一樣頻密地與美國領導人對話。黎智英認為說法誇張,相信是因為自己差不多每日都接受傳媒訪問,之前亦與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參議員見過面。 黎智英又在一次直播稱澳洲因為支持香港所以被中國禁止進口產品,違反國際規則,其他國家應該伸出援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8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稱自己越危險越令外界關注香港 法官指黎因刑事罪被捕、與政治無關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稱不相信國安法條文對法治和自由的保障,認為自己越危險、越能夠令外界關注香港,但沒有想要透過犯案入獄。 黎智英第25日作供,辯方繼續圍繞他在網上節目的言論提問。2020年11月,黎智英在節目上稱要繼續為法治和自由抗爭,但國安法令市民恐懼,不能再示威。黎智英解釋抗爭只是比喻,等同肚餓會找東西吃,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 辯方問黎智英知不知道國安法有條文保障法治和自由,黎智英說他確信有政治犯,自己亦已被捕,所以不相信條文所講的保障。法官杜麗冰向黎智英指出他是因為刑事控罪被捕、與政治無關,黎智英表示明白。 黎智英又形容自己敢言,總是站在示威前線,覺得很大機會被檢控和監禁,如果自己面臨的危險越大、越能為香港帶來關注,鼓勵讀者抗爭,但他否認鼓吹參與非法集會,亦不是要讓自己入獄。 對於曾在節目上稱國安法是用來「鎮壓」香港,黎智英解釋香港的價值觀與中國不同,他認為政治與公眾輿論息息相關,美國民眾因為疫情對中國有怨恨,拜登政府可以以此行動,又認同台灣與日本在軍事上更緊密地聯合起來,但不是提倡採取敵對行動。 黎智英說從來沒有意圖煽動對中央的仇恨,他不憎恨中央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8日
黎智英案|辯方續就黎智英節目言論提問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辯方繼續圍繞黎智英節目言論提問。 黎智英第25日作供,辯方問到他在節目中主張台日在軍事上聯合起來,是否要對抗中國,黎智英否認要敵對中國,而是台灣受到大陸軍事威脅,有需要尋求保護。又稱拜登政府上任後,必須積極調整對華策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7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提倡中美經濟脫勾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承認提倡中美繼續經濟脫鈎,認同特朗普強硬應對中國,及後拜登當選,黎智英支持台灣加入美日澳印聯盟,他解釋是保護台灣,不是提倡跟中國對抗。 黎智英第23日作供,辯方問到2020年10月22日,黎智英在網上直播節目稱,特朗普應對中國的方法正確。他在庭上解釋,其他美國政治家都是理想主義,特朗普是商人,會面對現實和正面對抗,例如停止出口晶片到中國,他承認是提倡美國繼續與中國經濟脫鈎。希望特朗普連任,因為他承諾過會嚴肅解決香港問題,即使香港國安法已實施,都有可能帶來轉機。 對於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蘋果日報委託撰寫拜登兒子亨特在中國做生意的文件,黎智英強調事前不知情,後來得知助手Mark Simon在他的私人公司提取一萬美元給研究人員調查亨特。黎智英稱事件與蘋果日報無關,所以在Twitter澄清,法官李素蘭質疑如果Mark Simon以個人名義去做,毋須特地澄清,黎智英稱報道內容牽連蘋果日報和他本人。 在拜登當選後,黎智英說當時有新聞報道澳洲、日本、印度等結盟,他支持這樣做以保護台灣,但不是提倡對抗中國。法官杜麗冰問,台灣如何和其他獨立國家結盟,情況好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06日
黎智英案|法官質疑黎智英提倡台灣成為主權國家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稱在節目上形容台灣將成為很特別的「國家」,是指美國提升美台關係會令台灣變成強大的地方,但又稱台灣不可能成為主權國家,否認主張台獨。 案件休庭兩個多星期後續審,黎智英第22日出庭,圍繞在網上直播節目的言論作供。黎智英提到如果不改變中國會被中國改變,歐洲無法單獨對抗中國,對華政策無可避免與美國變得貼近 ,西方國家已覺醒和意識到敵人。 黎智英說是陳述西方國家發現中國只重視經濟,與她們的價值觀不同,所以視中國為敵人,他不關心中國是否自己的敵人,但中國是香港的敵人。 法官杜麗冰關注黎智英在節目形容台灣會成為很特別的「國家」,也正透過與美國的關係建立國家,質疑他提倡台灣成為主權或獨立國家。黎智英解釋台灣如果更進取地跟隨美國政策,美國會提升美台關係令台灣變得強大,又稱台灣不可能成為主權國家,當時應以「地方」形容台灣,否認主張台獨。 黎智英之後在個人專欄指美國封鎖中國的科技和晶片,將牽制其他國家打擊中國,又稱「不宣布獨立、不等於台灣不能提升其國際地位」。法官杜麗冰問比起象徵性合作,是否鼓勵美國與台灣在軍事上更緊密合作,黎智英說是陳述已發生的事情,並非要求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19日
黎智英案|辯方續圍繞煽動仇恨盤問黎智英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承認曾經講過美國及其他國家聯手制裁中港官員,是迫害香港人的後果,但否認是提倡制裁,認為制裁只是其中一種後果。 黎智英2020年9月曾經在Twitter,轉發時任行會成員葉劉淑儀變賣美國資產的新聞,說當美國與其他自由國家聯手並實施制裁,共產黨的「共犯」無處可逃,需要承擔迫害香港人的後果。黎智英說不是提倡制裁,帖文所講的後果是指被國際社會邊緣化,不能在外國開戶口或取得簽證,強調制裁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但同意他的帖文沒有提及其他選項,讀者看完可能以為講制裁。 他又在專欄提過中共已滲透各階層,凌駕法律,二百警察「殺入」蘋果大樓,「旨在殺雞儆猴震懾所有傳媒」。黎智英說警察無預警地「殺入」蘋果大樓,之前在其他傳媒從未發生過,反映警權過大,凌駕甚至成為法律。他認為如果有言論及新聞自由,傳媒毋須擔心一旦犯錯就會被「冚檔」,但當時所有傳媒都有這個憂慮,而當時警方修訂《警察通例》傳媒代表的定義,變相由政府新聞處界定。 黎智英說警方曾經不容許部分機構的記者出席記者會,法官李運騰關注不能出席記者會和不能報道有很大分別,黎智英說在國安法前,蘋果記者有時可進入政府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