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記錄冊年內將擴展至天然山坡 配合無人機AI加強防治山泥傾瀉
【有線新聞】土力工程處因應極端天氣,今年內將天然山坡納入斜坡紀錄冊,並配合無人機及人工智能,加強防治山泥傾瀉效能。
筲箕灣耀興道山坡前年世紀暴雨期間山泥傾瀉,面積破紀錄達到2,000平方米,道路需時半年才重開。耀興道山坡並非人造斜坡,未在斜坡記錄冊記錄,土力工程處決定今年內擴展記錄冊的資料,涵蓋數以十萬計的天然山坡。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極端暴雨下,天然山坡可以發生很大山泥傾瀉,這些山泥傾瀉未必之前預計到,或者用工程手段處理到。我們有60年航空照片,我們都分析過這60年的資料,發現有兩成山泥傾瀉在之前未發生過山泥傾瀉的山坡上發生,換言之我們之前『知危而行』方法也有優化空間。」
處方識別出3個天然山坡與耀興道有類似地質結構,包括大潭郊野公園近渣甸山及紫羅蘭山、畢架山近大窩坪,已經納入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未來三年會增加工作目標,包括每年為40幅天然山坡做風險緩減工程,鞏固200個政府人造斜坡,為130個私人人造斜坡做安全篩選研究。另外會擴展斜坡數據庫,今季雨季嘗試配合大數據分析,強化山泥傾瀉警告系統。
亦會透過兩個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測試以無人機管理工程,恆常紀錄斜坡情況,在大雨過後識別有山泥傾瀉風險地點,協助政府緊急應變。岑家華:「如果我們可以做一些定時定軌無人機檢查,其實我們很快可以在下大雨後去天然山坡拍攝同一位置相片,用人工智能技術比較轉變,時間上、準確度上會大大提升。」
土拓署會研究與發展局其他部門共同使用無人機執行任務,盡可能一機多用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