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城巴辦古董巴展 收藏者盼發牌解禁變流動景點 冀保育文化帶動旅業
【有線新聞】現時古董和退役巴士即使狀態良好,都不能在馬路上行走。有保育者希望政府放寬發牌制度,讓古董巴士創造文化和經濟價值。
「我們叫它做『633』,或者更親暱的稱呼,我們叫它做『黃老太』。」Julio:「六至七年前和朋友合資購買巴士,都是很好的回憶,無論上學、放學、放假、外出,都是這部非空調巴士陪我長大。」
這部「白水箱」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單層巴士,部分是木製座位,即將到站時,可以拉落車鐘提示司機有落。這些古董巴士盛載着不同年代人的回憶,但現行法例並不允許役及曾經註銷車輛登記的巴士重新獲發牌,古董巴士保育者阿Lo和Julio希望可以將保養得宜的心頭好,駛出馬路展示給大眾。
古董巴士保育者盧仲勤:「變成像一輛死物般,每一次出席展覽場地都要拖車,明明我們已經將巴士翻新到接近新車時完美的狀態、健康的狀態。」古董巴士保育者岑展銜:「會否為旅行或經濟上讓我們可以做巡遊、展覽﹖甚至乎做推廣的旅遊路線,令我們的巴士可以在路上行駛。」
城巴與保育組織合作,期望將古董巴士變成流動旅遊景點,保育文化之餘,帶動旅遊業和經濟。城巴董事總經理李卓豪:「古董巴士是所有國家歷史中重要的一環,事實上在香港,它們是發展和工業化的關鍵。我們可以令古董巴士背後的歷史恢復生氣,可以創造更多收入,為香港帶來更多經濟價值。」他認為可以參考世界各地的交通博物館,並與政府合作,研究如何減少法例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