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戰時炸彈|學者料美軍二戰投下 目標為維港船隻 或有更多炸彈未被發現
【有線新聞】有歷史學者翻查檔案,相信炸彈是由美軍在1945年4月二戰時投下,空襲目標是維港和太古船塢。他指當年有部分炸彈沒有成功引爆,估計可能有更多炸彈未被發現。
在鰂魚涌發現的炸彈是二戰時美軍「ANM65」空投炸彈,重1,000磅、內藏500磅高性能TNT炸藥,浸大歷史系學者翻查檔案,找到相信是空襲當日的相片,當時香港正被日軍佔領,炸彈由美國陸軍遠東航空隊第380大隊在1945年4月2日下午2時投下。
浸大歷史系系主任鄺智文:「有5至6輛飛機決定把炸彈投下太古船塢,但問題是,目標說是船塢,但我們看報告附帶的相片,其實你見到不少炸彈很多投下海。第二是有不少炸彈其實投入,其實船塢是跟旁邊的太古糖廠相連,所以不少炸彈投到糖廠那邊。」
今次濱海街地盤當年就是太古糖廠範圍,鄺智文指該次空襲美軍攜帶了144個同型號炸彈,有若干未能成功引爆,相信本港可能有更多炸彈未被發現。鄺智文:「我們看航空相片,其實糖廠北面是廠房,下面濱海街以南就應該是倉庫之類。相片見到有些白色,可能部分是平地,所以炸彈可能落在不是非常硬的表面上,引信沒有擊發到。」
2018年港鐵沙中綫地盤亦曾發現同一型號炸彈,疏散數千人,用上20多個小時拆彈,事後在會展站展出。鄺智文指這跟今次濱海街發現的炸彈並非來自同一場空襲,而是1945年1月的另一次空襲,當時目標是維港上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