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有議員關注勞工處轉介本地招聘成功率不足10% 倡改良人力推算模式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調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輸入侍應生和初級廚師,僱主須延長本地招聘時間,有議員關注勞工處轉介的本地招聘成功配對率偏低,建議當局改良人力推算模式。
勞工處上周舉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本地招聘會,一個星期內有897份工作進行招聘,只有111人應徵,有議員關注即使施政報告提出延長本地招聘時間,勞工處轉介本地招聘配對率仍然偏低。
陸頌雄:「 勞工處轉介成功率很低,5,428宗只有423宗成功,求職個案轉介給僱主是獲聘的,僱主真的因為大家談不來,還是僱主要求太高,成功轉介率不足10%,政府是否應該想想如何更動態精準調整這個輸入勞工政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4星期要轉介工種,我們提供的數字就是我們轉介5,000宗,成功率,真的本地人願意做就是10%。針對侍應生和初級廚師要求僱主,要到勞工處實地招聘,我們希望這個手段可讓更多本地工人,願意應聘的話即場可以見工。」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兩年間共有3.2萬名外勞目前在港工作,當中一半從事飲食業,有議員建議當局改良人力推算的模式。顏汶羽:「人力推算都是按行業預測,未來政府施政報告說輸入外勞計劃會視乎人力推算結果,會否有一些改變,例如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中的26崗位,用崗位做推算預測。」
孫玉菡:「有些崗位如低技術非技術崗位,如侍應生、初級廚師流動很大。但我們會想辦法用我們掌握的數據,盡可能就每一個大家關心的行業,尤其是牽涉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多工種的行業,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更新工作,為我們檢討時提供堅實基礎。」
被問到當局會否按個別行業失業率,調整外勞與本地工人比例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孫玉菡強調當局會以動態精準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