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有議員對暫緩感失望 憂經濟活動增加令廢物棄置量反彈
【有線新聞】政府暫緩垃圾徵費。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強調徵費只是推動減廢回收的工具,又稱現時的廢物棄置量明顯下跌,但有議員擔心隨着經濟活動增加,會有反彈。
政府早前宣布今屆內不會推行垃圾徵費,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稱,考慮到經濟環境氣氛欠佳及各界的訴求,決定暫緩。有議員認為垃圾徵費在立法會經長時間討論,對暫緩推行表示失望。社會福利界(新思維)狄志遠:「局長,你今天的判斷,我們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做,在什麼適當的環境下可以做、在什麼適合的時間下可以做,不要浪費這個重要的政策。」
謝展寰:「我亦不是說擱置取消收費,如果將來看到減廢成果足夠,市民的投入度真的很夠,可能我們真的無需要。但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很明顯需要在這方面再想,是否再用垃圾收費這個工具來推動減廢回收。」謝展寰又指若每天的廢物棄置量減少至9,000噸以下,將不用興建第三座焚化爐。
有議員質疑廢物棄置量減少與經濟活動轉移有關,擔心往後香港經濟活動變得活躍,會有反彈。選委會界別陳紹雄:「假如局長思路是希望未來低於9,000公噸,I·PARK3都不用(興建)。如果真的與經濟有關,隨著經濟慢慢復甦三、五年間,堆填量愈來愈大的時候,這個數字是否未能反映你對於零廢堆填的決心。」
謝展寰:「我們看見由2020年的低點154萬公噸去到2024年增加至202萬公噸,增加了48萬公噸,即每一天增加超過1,300公噸。1,300公噸是什麼概念,如果我們與2021年的垃圾棄置量來比,已經超過11%。所以你看見我們回收量增加的硬指數是真的多了很多,所以在這裏我們幾有信心,我們扭轉垃圾長期上升的趨勢是因為我們所做的功夫,不是純粹北上消費的問題。」
政府指將來會整合回收基金,為私人屋苑提供支援,改善廚餘回收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