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議員質疑市區重建「樓換樓」未必可行 另關注市建局財務狀況
【有線新聞】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加快市區重建,有議員質疑「樓換樓」作為賠償方案未必可行,亦有議員關注市建局的財務狀況。
市建局同區「七年樓齡」收購政策沿用20多年,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上表示,連同「樓換樓」機制,政府正在檢討當中。另外,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都預留3幅土地作「樓換樓」用途及調整7個指定地區的地積比。
民建聯陳學鋒建議為居民提供更多補償方案,「市區換拓展市區能否換大些,過往也試過,試過1呎換1.2呎、1.3呎讓居民快點做選擇。」
新民黨葉劉淑儀質疑跨區「樓換樓」可行性,「長者們叫他離開他的區,他說他會過世,所以很難。普通灣仔搬到北區年輕人或可以適應,因為他有工作。『樓換樓』是很難執行,甚至與發展商一起入場更加難。」甯漢豪:「很現實地,在舊區我們很難再有合適的土地。但如果起動後到市區有更多地盤做到重建,我們不排除在市區也可以『樓換樓』的用地。」
在會上有議員關注沿用「七年樓齡」機制的可持續性,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重申市建局正面臨財政壓力。「今年虧損27億元,是第三年虧損。每年都是數十億虧損,我們的資產淨值約400多億元,因此絕對不可以長久。更加有已承項目開啟,未來五年都不少支出,如果政策不改變,5至10年會用盡資源。」
甯漢豪指,重建收購條件過於優厚,出現高買低賣的問題,重申有需要檢討整個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