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料全港爆發風險屬中等 曾祈殷:傳播速度比登革熱快
【有線新聞】黃大仙鳳德邨第二宗基孔肯雅熱個案仍在分析是否屬本地感染,有傳染病科醫生說未來兩周會否再有新個案十分關鍵,有必要查找隱性傳播鏈。
鳳德邨先後有屋邨住戶及學校校工感染基孔肯雅熱,有傳染病科醫生說病毒潛伏期約兩星期,大部分患者感染後三至七天發病,建議盡早透過血清篩查找出隱性傳播鏈。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如果只做病毒定量分析或者核酸分析,只能捕捉人有沒有潛在病毒發病情況,但過去有沒有機會當區感染過就要透過血清學分析。因為大部分人可能輕微病徵,又不知不覺康復時,要明白當區情況有多嚴重或者問題有多大,才能著力做到相關行動。」
基孔肯雅熱透過帶病毒的白紋伊蚊傳播,曾祈殷說一旦帶病毒的白紋伊蚊大量繁殖,傳播速度比登革熱更快,目前評估全港爆發的風險屬中等。曾祈殷:「我們與內地商務往來、旅遊,無可避免一定繼續有輸入個案。而輸入個案之餘,如果屬於潛伏期內發病又有蚊叮,的確可以造就下一波本地傳播。有沒有大爆發機會,要視乎當局滅蚊方面的成效及追蹤確診者有多快,以及有沒有盡快隔離。有利因素可以說將會入秋,蚊子活動會下降。」
至於染病校工工作的學校已經再安排專業人員滅蚊,亦繼續暫停戶外活動,曾祈殷建議每天為學生量體溫及提供驅蚊劑,有助管控病毒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