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加價|明年元旦起非緊急放射服務收費 CT、MRI每次500元 預約日14天前須繳費否則自動取消
【有線新聞】公立醫院明年1月1日起非緊急放射服務開始收費,費用介乎250至500元,醫管局解釋新制度是期望將資源優先用在緊急及危重病人身上。
元旦起,非緊急放射服務即已出院或門診病人除照X光以外,其他放射服務都需要收費,超聲造影、螢光透視等收費每次250元,電腦掃描造影、磁力共振、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等收費每次500元。醫管局透露收費只佔成本大約一成,急症室病人仍可免費使用有關服務。
根據醫管局數字,公立醫院今年度電腦掃描服務需求及實際服務人次分別有74萬及65萬,十年間增加近六成;磁力共振需求今年度達13萬人次,增加五成。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相對複雜的進階或高端項目投入的時間和人力較多,醫療儀器投放的資源亦相對較大,所以會有這樣的收費。我們評估服務收費主要是希望病人共付一個比例,我們覺得一成(佔成本)比例是比較合適。」
醫管局又表示,病人需要在預約日期前最少14日付款,否則系統會自動取消預約,需要取消預約及退款亦要在最少14日前申請。黃立己:「我們希望可以減少一些預約了但沒有到場的病人,如果有這些騰空出來的名額,他們可以縮短至大約一個星期或一個星期內可以照到。」
醫管局估計引入共付模式後,約六成電腦掃描服務的病人毋須繳費,磁力共振服務大約一成病人免費,有需要人士仍可以透過擴大的收費減免機制申請豁免。收費安排設有過渡期,已預約明年1至3月的病人可以在接受服務當日才繳費,而預約了4月15日或之後的服務,病人就要最少14日前付款。
社區組織協會相信,公立醫院非緊急放射服務收費加上提早付款及預約機制有助減少病人缺席情況,但即使費用比私營醫療機構低,基層及長期病患者可能會因多次求診的累積支出造成一定負擔,經濟困難的病人有可能因此減少求醫次數,建議當局長遠以醫療融資的方式,集合社會資源,令公立醫院資源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