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逾20個城市提出發展「具身智能」 深圳上海各有技術及製造優勢
【有線新聞】融入「具身智能」的機械人近年成為關注焦點,內地超過20個城市已提出發展具身智能,其中深圳和上海分別有不同技術和製造優勢。
「具身智能」是指將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實體,賦予它們感知學習以及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包括近年大熱的智能機械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有進一步明確要培育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王昊:「2025年肯定人形機器人也會加速發展,但是離人形機器人達到像人一樣、自主去比較快速地移動,很好地去感知人的這種意圖,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還有一些需要突破的。」
現時內地有超過20個城市提出發展具身智能,其中深圳製造具身智能載體的優勢最為明顯,全市共有五萬一千一百間機械人相關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一,產業鏈總產值更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
當地更首次有新能源汽車工廠引入人形機械人,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質檢工作。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生產線是移動的,機器人是移動的,實際上這個是在整個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規劃,以及步態算法上面,這是很難的一步。我們在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上面,我們有1,800多項,其中60%是發明專利。」
同樣是發展具身智能,上海就致力於構建機械人應用完整生態,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械人訓練場就在張江建成。場內更設有不同的工業和生活場景,能容納超過100個人形機械人同時訓練,供工作人員收集機械人訓練數據,訓練場計劃今年內完成收集一千萬條高質量具身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