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經接口技術應用取得突破 高位截癱病人自主行走
【有線新聞】內地一名高位截癱病人接受脊髓神經接口手術後,在「外骨骼機械人」輔助下,成功站立並自主行走,央視報道為全球首例。
35歲的劉博奇去年因嚴重車禍,頸脊髓嚴重損傷,導致四肢癱瘓,甚至呼吸困難。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團隊嘗試用創新的脊髓接口技術,為病人在頸部脊髓植入微型電極裝置,激活及控制神經元。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生吳敏飛:「我們啟動了脊髓接口技術,進行了一個電生理調控以後,患者的手就會動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很興奮,我們知道如果患者的肢體遠端能動,證明整個從大腦到脊髓到手這個電路就通了。」
手術後團隊用了兩星期時間進行精準神經調控,發現劉博奇的四肢肌力有顯著恢復,到三個月後,團隊為劉博奇度身定製外骨骼機械人,最終劉博奇成功邁出受傷後的第一步。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副主任醫生張海娜:「患者進行脊髓接口技術以後,我們對患者進行了系統的康復治療,通過電刺激、針灸、生物反饋、手法治療等,患者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包括上肌肌力、平衡能力等,現在他已經可以在外骨骼機器人幫助下進行自主站立和行走。」
今年初全球首批4宗植入式腦脊接口臨床概念驗證手術成功實施,使因脊髓損傷導致下半身完全癱瘓的病人恢復行走能力,今年5月浙江亦完成全國首宗閉環脊髓神經接口手術。
資料顯示全國目前有370多萬脊髓損傷患者無法自主行走,隨著腦脊接口和脊髓神經接口等技術發展,將為癱瘓患者帶來重新邁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