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 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 領導東北抗聯牽制日軍
【有線新聞】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滿洲省委不但首先發表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更領導東北抗聯牽制日軍,為抗戰作出巨大貢獻。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共滿洲省委翌日便發表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九一九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武裝起來,將日本帝國主義逐出中國,又派出200多名團員奔赴東北各地,組建由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支隊,後來發展成東北人民革命軍,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在14年抗戰期間,一共殲敵逾17萬人,並牽制大批日軍,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研究部主任周浩:「我們這支黨或者是中共滿洲省委領導的這支部隊,是在當時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裡面是起到核心作用、是起到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說當時的東北老百姓看到了有這樣一支抗日武裝,在堅決頑強地跟日本侵略者作戰,所以說他們是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英國、澳洲等先後對日宣戰,中國的抗戰路不再孤單。但在太平洋戰事初期,受「先歐後亞」戰略影響,盟軍節節敗退,日軍於是在瀋陽設立戰俘營,關押從太平洋戰場中俘虜的盟軍士兵。戰後獲保留下來的1號營房,曾收容300多名戰俘,8個人擠在一個床舖上,對於身材高大的歐美人來說,睡覺想要轉身都不容易,這些都是日軍,違反《日內瓦第三公約》的罪證。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館長范麗紅:「他們的生存環境,還有就是他們遭受的奴役、毒打,包括被殺害,這也是反映了當時他們的一種受迫害的一種狀況。」
在零下四十度極端天氣下,戰俘只能將營房木頭拆下來燃燒取暖,營房裡的木蝨就如降落傘,跌到戰俘的身上。這裏多幅漫畫,都是當年戰俘用鉛筆將被俘期間的悲慘遭遇記錄下來。在「戰俘名單牆」上刻有2,000多名被俘士兵的姓名,當中超過十分一人未能撐到抗戰勝利,最終客死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