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發明新式3D打印 以金屬凝膠代替高溫工序 室溫下可將金屬打印成形
【有線新聞】美國有學者發明新的3D打印技術,室溫就可以將金屬打印成形,過程不需要高溫加熱。
3D打印以金屬做材料,現時已經有不少方法做到,但一般都涉及高溫加熱,將金屬粉末熱熔後凝固成形,但如果是不適合較高溫的環境,例如生產電子產品或者想在有機表面印上金屬,高溫打印可能會造成破壞。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學者提出一個替代方案,可以避開高溫工序,做法是將鎵與銦兩種金屬的合金混合銅的微粒再加水及鹽酸,變成一種金屬凝膠,以普通噴嘴於室溫就可以打印。
打印成形後等待成品風乾,當水及鹽酸蒸發,銅及鎵銦合金一接觸就會形成穩固的結構,它保留了金屬特性一樣堅固和導電。如果風乾期間用熱風局部加快蒸發,甚至可以產生彎曲,控制成品的形狀,即是有類似塑膠的熱成形效果。例如這隻金屬蜘蛛,打印時單純是平面圖案,但向指定位置稍為吹暖風就「站起來」成為一隻立體蜘蛛,所以新技術不只可以於室溫打印,造型上亦更有彈性,令金屬打印的用途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