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開始投票 被視為工黨與自由黨之爭
【有線新聞】澳洲大選今天投票。
民眾陸續到票站投票,澳洲1,800萬名選民必須投票,約有一半已提早投票,他們關注生活成本高、房屋短缺等問題。
今場選舉會改選眾議院全部150席及參議院其中40席,被視為執政工黨和在野自由黨之爭,兩黨候選人較早前把握最後機會在社交平台上拉票,他們選前支持度相若。力爭連任的總理阿爾巴內塞任內成功處理連串外交風波,對手自由黨黨魁達頓就因為近期被指政策主張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似而受拖累。
3年前阿爾巴內塞帶領工黨結束執政聯盟十年管治,上任後隨即面對連場外交考驗。上屆政府退出與法國簽訂的建造潛艇合約,阿爾巴內塞賠償逾5億歐元,更出訪法國會見總統馬克龍,表明兩國關係要重新出發,成功化解危機。因為新冠疫情溯源問題,令澳中關係轉差,上任後積極推動雙邊關係回暖,2023年到訪北京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為7年來首位訪華的澳洲總理。總理李強翌年回訪澳洲,中方隨後撤銷進口澳洲龍蝦、牛肉等禁令。阿爾巴內塞亦加強拉攏太平洋島國,簽定安全及防務協議,應對中國影響力在區內日漸上升。但在內政方面,通脹和樓價高企等問題累積民怨,對施政構成壓力。
在野自由黨近年支持度上升,黨魁達頓亦成為阿爾巴內塞的勁敵。警察出身的達頓2001年轉跑道從政,主張捍衛國家安全、打擊移民,又一度提出大幅削減聯邦僱員,近期被指跟美國總統特朗普作風相似,拖累民望。2014年出任移民部長,嚴厲打擊非法入境者,並將他們移送至太平洋島國的拘留中心,引起爭議。外交方面,他被視為對華鷹派的官員,2022年出任防長時稱要做好作戰準備應對中國威脅,不過達頓在今次選舉對華論調軟化,聲稱當選會修補澳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