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難|最後出庭專家:安全角度沒理由移除水密門 案件9.18結案陳詞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最後一位出庭的海事專家同意從安全角度出發,沒有理由要移除水密門。法庭已完成傳召所有證人,9月18日結案陳詞。
研訊第43日,最後一位證人、英國船舶工程專家Anthony York出庭。庭上先關注「南丫四號」船艙只有外部圍板高度,符合海事處要求的300毫米,內部圍板只有190毫米高。專家指如果兩塊圍板高度都符合要求,能減慢船艙進水速度,但國際公約沒有相關管制,最理想是向海事處釐清正確詮釋。他之後在海事處提問下,同意本港海浪高度只有約兩米,海面比其餘水域平靜,所以規例會比國際寬鬆。
死因裁判官提到合併計算船尾兩艙的規例,會否令船舶設計師認為水密門不影響船隻穩性,因而選擇移除。專家指有這個可能,但設計須同時考慮所有法規,又指移除水密門只能減低成本、幫助通風,同意如果從安全考慮出發,就沒有理由要移除水密門。
死因庭由5月6日展開聆訊,兩個半月以來傳召超過70位證人,包括海事處前處長廖漢波、驗船和批圖人員及生還者趙炳全等。其中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被傳召三次,他供稱當初為了讓「南丫四號」設計合乎本港法規,因此決定移除水密門設計,後來又承認對「船總長度一成」規例理解錯誤。
研訊亦有探討過海事處驗船和批圖程序、「南丫四號」穩性計算上出錯、「海泰號」航速及海員工時等問題。案件押後至9月18日續審,屆時各方將作結案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