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香港史愛好者記錄研究抗戰歷史 倡保育軍事遺址建紀念碑紀念殉難平民
【有線新聞】抗日戰爭結束80年,在本港不少軍事遺址中仍然可以看到抗戰印記,有本地歷史愛好者一直致力研究又倡議保育。
香港史愛好者高添強:「我有10年沒有來過這裡,我第一次來是90年代,近30年前。當時的環境和現在很不同,其實附近周圍都是被雜草覆蓋,沒有那麼輕鬆,像剛才那樣輕鬆的,我都找了幾次才找到這裡。」
九龍副水塘附近的315號機槍堡建於1936-1938年,是醉酒灣防線百多個機槍堡其中之一,曾經是駐港英軍的據點。1941年12月10日,日軍攻破城門陣地,撕開醉酒灣防線缺口,預示了香港的全面淪陷。時至今日,不少堡壘已經淪為廢墟。過去30多年,愛好歷史的高添強花了不少時間尋訪香港大大小小的軍事遺址,搜羅背後的歷史故事,記錄這段香港歷史。
高添強:「我都希望政府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保育工作,做一些簡單的研究。如果能夠有些說明牌,讓大家知道這是甚麼,我就不想是作為一個旅遊景點,但是作為一個教育的地方是很好的。香港現有的軍事遺址(數量)在東南亞之中,如果不是第一,都是數一數二的,因為它不是說只有一個時期。香港不是單單一個甚麼小漁村變大都會,它早期的發展過程其實是很吸引的。我們可以從這些防衛設施那裡,可以反映到這段歷史、可以看到香港在世界的地位。」
隨著時間過去、城市發展,日佔時期遺址愈來愈少,高添強認為保育相關遺址有助傳承這段歷史。「如果我們對一般的市民、一般的學生跟他們講這段歷史,他們不是那麼容易去理解、接觸,因為太空泛了。你們講80年前的歷史、90年前的歷史,不要說80、90年前,30年前的歷史他們都未必有興趣。怎樣令他們有興趣?他們真的可以感受到,摸得到,看得到。」
除了保育遺址,他亦希望政府可以在市區為戰時殉難的市民建紀念碑,保存這段歷史記憶,為後世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