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香港動作電影傳奇 功夫熱潮與傳承創新
【有線新聞】動作電影一直是全球最賣座電影類型之一,香港電影人過去憑藉各項優勢開創出動作片黃金時期,但近年行業面臨挑戰,新一代正努力延續這段傳奇。
70年代,香港街頭武館林立,功夫浪潮掀起動作片熱潮,創造出獨特的港產片風格,開啟功夫電影盛世。朱祖權深受70年代的功夫熱潮影響,1981年由龍虎武師起步,一直做到電影武術指導,見證著香港動作電影的黃金歲月。電影武術指導朱祖權:「我們早期的香港動作電影,說我們那些前輩許多是稱為『紅褲子』。『紅褲子』真的是因為他們在戲班或跟師傅一直這樣學習這門手藝,一個轉捩點突然間去了動作,古裝動作、武打,許多觀眾覺得這些頗吸引,一直維持直到現在這樣。」
之後李小龍的出現,以真功夫改變功夫片格局,「拳拳到肉」的真實感成為港產動作電影的新標準。吳永森在李小龍電影的啟發下,不僅學習截拳道,35年前投身影壇成為特技人,拍過多部經典動作電影及劇集,如今仍然是電影武術指導,他經常會在李小龍的作品尋找創作靈感。電影武術指導吳永森:「他每個動作、跳步、擋手、叫聲、踢腳,你看得是很漂亮、很有美感。我會拆解他每一個動作,多看一些他的作品,他怎會做到這樣。我覺得他創作空間對我來說思維多了、練習的也多了,興趣一直到今時今日。」
新一代的電影人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穿梭,肩負著傳承香港動作電影的使命。出身動作演藝世家的龐景峰曾經是武打演員,如今退居幕後開設拳館,除了傳授武術,還開設動作演員課程,為影壇培育新秀。龐景峰:「我覺得心態,年輕人的心態、在動作電影的心態,其實是仍然存在。但是轉了由粵劇變成銀幕,變成網絡世界。他們遲早都會發掘以前的事物,原來功夫這些是這樣學,無論如何動作永遠都不會消失。」龐景峰呼籲新一代的電影人應該把握數碼時代的機遇,將科技與故事連結,延續動作電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