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垃圾蟲」轉移陣地 無裝天眼後巷成重災區 區議員指檢控存難度、倡設特遣隊
食環署自2018年起逐步在全香港各區安裝網絡攝影機,並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識別違規棄置垃圾行為,至今已於超過500個衛生黑點安裝「天眼」,覆蓋範圍大幅擴展。然而,有區議員認為,「天眼」雖具阻嚇作用,但未有安裝「天眼」的後巷、偏遠路段成為違規者轉移垃圾的「重災區」,而執法方面亦具有一定難度,建議政府晚上派特遣隊於黑點突擊檢查,當場票控違規者。
「天眼」阻嚇力顯著 衛生情況改善
根據食環署資料顯示,全港至今共500個非法棄置垃圾黑點已經安裝「天眼」,大幅擴展覆蓋範圍和監察成效。截至今年3月,政府更新衛生黑點名單,剔除630個已改善地點,佔整體衛生黑點數目八成半,顯示監控系統在遏止違規方面的積極作用。其中在中西區,食環署已於20個地點安裝網絡攝錄機。區議員施永泰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表示,安裝「天眼」後,該區衛生情況明顯改善,以前附近餐廳商戶不時將垃圾掉出街邊,甚至有人棄置建築廢料,但安裝天眼後少了人丟棄大型垃圾,相信起到一定阻嚇作用。

類似成效亦見於九龍城,區議員林博指出,該區舊樓林立,在設置「天眼」前,多條後巷曾長期髒亂,充斥包頭垃圾及泥頭,若長時間長未及清潔,氣味及食物殘渣就會蔓延至其他街道。「如果後巷或地點放咗一包垃圾,其他好多市民就會有樣學樣,越扔越多,以為呢度係垃圾站或垃圾桶。」
「垃圾蟲」轉移陣地 無裝天眼後巷成重災區
儘管「天眼」帶來改善,惟無監控地點成為新黑點。中環士丹頓街一條未裝「天眼」的後巷,堆積大量垃圾,包括紙皮、發泡膠箱、煙蒂,甚至引發鼠患。施永泰指周遭環境衛生令人擔憂,「其實呢啲情況經常有,但去到夜晚,啲垃圾就會移咗出街上,等待工作人員去收。另外一啲餐廳嘅垃圾好多時都會有廚餘、汁液等,好容易招惹蛇蟲鼠蟻,影響呢度嘅衛生。」
一街之隔的另一後巷情況同樣惡劣,地上積水嚴重,更有大型家具如沙發、衣櫃被棄置,附近居民張貼告示呼籲勿丟垃圾。施永泰說,未有安裝「天眼」的後巷衛生情況相當惡劣,垃圾轉移現象普遍。他解釋,部分違規者見到監察設備後,會刻意轉移至後巷、偏遠路段棄置垃圾。他建議升級設備,安裝無死角鏡頭,擴大覆蓋範圍,杜絕視線死角,並更容易辨識違規者。
區議員指檢控存難度 倡設特遣隊
不過,根據數據顯示,食環署今年1月至7月,基於「天眼」證據而發出的非法棄置垃圾告票約2,500張,平均每月約350張。以全港垃圾黑點500部天眼計算,每部機每月貢獻不足一張告票。
西貢區區議員陳繼偉指出,「天眼」對普通市民具阻嚇力,「通常見到裝咗就唔敢亂扔垃圾」,但對「慣犯」包括棄置回收大型家具者,則成效有限,舉證及檢控亦存在一定難度。他建議可以設立特遣隊於晚上時候突擊檢查垃圾黑點,當場票控違規者。另外,林博亦呼籲政府投放更多社區資源,同時推動食環署與環保署資源共用,徹底解決垃圾黑點問題。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8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
「天眼」阻嚇力顯著 衛生情況改善
「垃圾蟲」轉移陣地 無裝天眼後巷成重災區
區議員指檢控存難度 倡設特遣隊